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且待茧破蝶成

编辑推荐 且待茧破蝶成 ——青年书家李耿超的学书心迹


作者:子嫣 布衣,206.8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591发表时间:2014-03-10 20:15:42

书法是线条的舞蹈。
   这是青年书家李耿超的切身感悟。
   多么灵动的语言!是呵,观摩书法作品中那些变化万千、或雄浑壮阔、或婀娜多姿的线条,可不就是点画线条在自由、酣畅地舞蹈么?带着创作者的思想、情感和意趣,于方寸间龙游鹤翔,舞动乾坤。
  
   一
   与李耿超缘起于城南书社。
   今年元旦,有幸参加了大长安艺术沙龙与城南书社的联谊年会,其中有一项作家与艺术家的结对子活动,抓阄时,那太过偶然太多变数的瞬间,却让我与李耿超必然地结缘了。而当我手里捏着写有“李耿超”名字的红纸条时,现场却没有他的身影,之后也未得到他的任何消息,我以为跟他的缘仅止于此了。却在时隔半个多月后,意外地接到了他的电话。简短交流后,约好周末面谈。
   电话里的李耿超给我的印象是文人的谦虚与严谨,想象中人应该也长得比较拘谨严肃,当我如约于长安见到他时,却是一个高高大大的年轻人,眉目身型还有一股西方男子的硬朗气质。等他作完自我介绍,方知他已是不惑之年。这让人很是诧异,七零后的人怎么可以如此面嫩呢!若不是理性提醒,坐在对面,怎么也不会将他与四十岁的人联系起来。接下来的交谈了解,我似乎明白了他比一般人显得年轻的根由。人说面相即心相,或许是有道理的。是的,李耿超是个心性相对单纯的人,由他的情感经历可见一斑。
   李耿超是2013年夏天才结婚成家的。说到爱妻,欣赏与爱怜之情溢于其言表。妻子蒋书蓱小他几岁,是西安市首届签约作家,2013年省委宣传部重点扶持作家。一年前两人经一文友介绍认识,竟是一见钟情,共同的文学爱好又为他们奠定了坚实的思想相融的基础,如此,一个幸福的家庭便诞生了。说起婚后的生活,李耿超一脸的满足。让人敬佩的,是他的执着与坚定!试想,一个年近四十还未成家的人,要顶受多么大的压力,来自于家庭的、亲友的、社会的重重重压日复一日包围着他,而他始终坚持着自己的原则,遇不到合适的满意的对象便不成家,绝不凑合,绝不妥协。终于,他得到了上天眷顾,把一个相同性格气质的人赐予他,一段美好姻缘,成就了两个幸福人生。
   他身上蕴含的这种执拗般的执着坚持,不正是成就一切事情的重要素质么?学习书法是件寂寞的事情,没有坚定的毅力又何以坚持得下来!
   李耿超潜心学习书法只有七八个年头,在学书者中应该算是比较晚的,但在他心灵深处播种下书法艺术种子的,却早在幼儿时期,于他的家乡长安马王镇大原村。李耿超的父亲毕业于延安大学中文系,是个杂文作家,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曾在《人民文学》《人民日报》(海外版)等刊物上发表作品。打他记事起,每到年关,便见父亲设案备笔,挥毫泼墨,书写春联,为自家写,为左邻右舍写,为村子里的所有人家写。带了红纸来的乡亲们,对能书的父亲总是尊敬有加,为人随和的父亲则是有求必应。如此,人人都喜笑颜开,书写对联的场面显得祥和而又喜庆。围在桌边的他,幼小的心灵感受到了由衷的愉快,也朦朦胧胧意识到了书法艺术的神圣美好。这些难忘的记忆,便是播种于他心头的艺术种子。
   这颗种子在黑暗中掩藏的时间或许有点长,但它终归是活的,遇到适当的条件,自会破土发芽,茁壮成长,乃至开花结果。
   2006年,李耿超已经过了而立之年,生活格局基本稳定,心神也稍得清闲,对生命乃至社会人生都有了自己独立的思考与认识。但思想的结果需要表达,而他所从事的写作,因为文字本身的僵化性与有限性,总感觉要受各种局限,他需要找到一种更自由更丰富的表达方式,慢慢地,埋在心底的艺术种子苏醒了,他蓦然意识到,书法,或许是他要找寻的抵达自由境界的天梯。于是,他开始搜集各种碑帖,每日花费四五个小时疯狂临摹。周末则提一桶清水,拿一枝大笔,在长安广场上挥洒涂抹。这样的模式一坚持就是两年!
  
   二
   时间来到2008年,李耿超视为生命中的贵人、书法家陈恩新老师出现了。
   陈恩新老师的传统文化学养深厚,不仅笔墨老辣,书法艺术理论认识也专业而圆融,常常自编了五言七言律诗来论述自己对书法艺术的独到见解。陈老师乐于施教并善于教育,他把当时常在长安广场活动的一些书法爱好者,组成一个叫“墨缘书社”的小型团体,其中当然包括长期在长安广场用心习书的年轻人李耿超。每个周末大家自由相聚,相互切磋学习。
   对于不同层次的书友,陈老师深入浅出、循循善诱,因时因人,随机而教。陈老师首先告诉李耿超,书法是自由的艺术,从哪儿入手都可以,不必拘泥于固定的模式——一句话打破了他之前认识上的僵化、狭隘。陈老师常将高深的理论寓意于身边常见的东西物象上,让他对书法线条有了直观的、形象的认识。在陈老师的教导下,李耿超用心体会书法的线性艺术,如万岁古藤般的苍茫线条;大丈夫气概般的雄浑线条;美人婵娟般的妍媚线条;峭壁凌峰般的爽利线条等等。还有,方线条要写得如城墙青砖般大气厚重,圆线条要有“屋漏痕、锥画沙”的动感流畅感觉等,陈老师言传身教的书艺理论,或细微或形象的,李耿超都牢记于心,昼昼夜夜心悟手摹,切身探求各种线性所营造的美感。
   专业系统的理论启蒙教育与应机点拨,仿佛为李耿超打开了书法世界的大门,同时也激活了他深藏的艺术潜能,他的眼前豁然开朗,透过这扇门看到了一个博大高深、又丰盈自由的艺术海洋,这让他痴迷不已。于是,他更深入地投入到书法学习中,真、行、隶、草各名贴反复临摹,同时,认真研读书法史、书论等书法艺术理论典籍,从甲骨文到西周到宋唐所有名贴逐一用心揣摩,临贴时不再单纯追求形似,而是领会作品内在的精神气韵。
   要学好书法,理论认识跟不上不行,但空有理论没有扎实苦练更不行。李耿超知道这个道理,于是,每天下午六点到晚上十点的灯下苦功,他又一路坚持下来了。随着功夫的加深,渐渐地,陈老师说的许多理论,他都能深切体会了。书法是线条的艺术,线条是有生命的,每一点都带着创作者的精神、思想和情感。好的书法作品,是气息贯通的有质量的线条的有机组合。在理解碑帖精神内涵的基础上,开笔很重要,第一笔的点写好了,字就成功了一半。随着认识的一步步深入,他看到的书法艺术海洋更浩瀚了,而他自己的精神世界也日益宽广。
   读贴是与古圣先贤交流,临贴是对先师思想精神的实践。李耿超最喜爱的碑帖是《石门颂》,他说练好了此帖,对将来学习行草书很有裨益。陈老师指导他先读懂碑帖,用心体会“如屋漏痕,似锥画沙”的感觉。为了充分理解《石门颂》圆线条的神韵,他还比照练习了方线条的《张迁碑》。遵照师嘱,刻苦用功,用心领悟,如今的他早已深得其中奥妙——你看,这圆形线条,看似粗细一样,但充满弹性,有流动感、劲道;字形神态自若,如闲云野鹤、飘飘欲仙……这不,当他指点着碑帖给我解说时,瞬间让我也体会到了千年名贴的神妙之处。
   真正领会了作品的精神气质,他对《石门颂》产生了由衷的敬畏。在一次城南书社雅集时,他于王江老师处见到了《石门颂》的原拓片,心潮澎湃,几欲落泪。据了解,此碑刻现藏于陕西汉中博物馆内,他说,将来若有机会亲眼见到它,一定要对它鞠躬膜拜!——对于书法我完全是门外汉,不能与古圣神交,自然也无法为他们的精神所感动。但此刻习书者李耿超的诚恳神态真的感染了我。看来,艺术没有空间距离,也无时间界线。完成于公元148年的碑刻艺术,轻松地跨越时空,影响了无数后来者,直到一千多年后的今天!相信它的魅力还将一直延续下去,永无尽头。
  
   三
   经过陈恩新老师的悉心教导,配合自己的用心体会和刻苦练习,如今的李耿超已经形成了自己相对稳定的理论见解,对于不同风格的笔墨作品,他已学会怎样欣赏借鉴,而不会盲目追随。
   一年前,陈老师建议李耿超融入更广阔的世界,与书法界朋友广泛交流、互相学习,才能不断提升。于是,李耿超适时加入了城南书社,与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定期相聚,相互督促学习。其实在正式结缘之前,李耿超与城南书社神交已久,早在数年前,他就已经关注到了书社里一些同道的作品,对社长王江和多位老师久已慕名,只是未曾谋面。
   我想说,李耿超是幸运的。如他所说“有质量的线条才能支撑起整个书法作品的神韵”,而充实的人生,同样是由一个个有质量的阶段组成的,由生命旅程中遇到的一个个恩师挚友帮扶提携而成。城南书社的领头人王江老师,不仅书法造诣颇深,且治学严谨,为人真诚。书社成立三年多,业已取得了不俗的成绩。相信在这样的氛围熏陶下,社员李耿超也会逐渐发出属于自己的光芒。
   谈到生活时,李耿超显得单薄,并不善于言辞,而一聊到书法艺术,他立即焕发出异样的神采,神态自信,言语流利。如同来到他家的客厅,感觉寻常普通,而一进到书房,即刻便有了特别的神韵。看,阔大的案台迎窗而设,温暖的黄色灯炮、明黄色的窗帘、古朴的藤椅圆几、几幅温馨的小画、占尽一面墙的书柜,种种元素都在无声地营造一个宁静温馨、又丰盈多彩的诗书墨香世界。
   若把人生比作一次黑暗中的旅行,那么,多一种兴趣便是多一个光明的触须。有着一颗文学心的李耿超如是说。书法艺术,无言地表达着执笔之人对生活更细微的观察,尽情地抒发着书写者对人生更深刻的感触。我想,学书,便是李耿超探寻生命的一个最灵敏也最深广的触须。
   李耿超说,他受不了只有现实生活的生活的单调,所以人必须有生活之外的爱好,选择了书法艺术,他会一直坚持下去。读书、写作、习字可以安抚心灵、抚平情绪,所以他乐此不疲。物质生活简单即可,他始终非常向往陶渊明式的散淡田园生活——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习书和写作之于他,并非成名成家,而是藉此获得生命的丰满与自在。
   呵,有点偏执的文人气质,宁静、丰富的心灵世界,与我竟然颇有几分相似!这样的人,似乎有点不大合群,在人群中往往显得不够灵光,甚至于木讷,却不怕孤寂,独自安然于一隅,在自己的世界里兀自丰盈着、多姿多彩着。这样的生命状态,我以为是值得期许的。相信他所追求的人生境界,也一定能够实现,或者已经是了……
   听李耿超侃侃而谈,一下午时间不觉间一晃而过,转眼已是薄暮时分,他起身为我展示他的书法作品,隶书《石门颂》很具神韵;现场临摹的王羲之的《兰亭序》,也已形神兼备。看他的用笔正、藏、按转换自如,一个个有质量的线条从笔端流泻而出,自自然然支撑起了整个作品的神韵,也彰显着书写者的神采。
   写字时,李耿超神情专注而自信。
   他说自己现在正处在破茧成蝶的过程中,虽然还没有像样的作品,没有拿得出手的成就,但他对未来充满信心。呵,有了这份自信,又有恒持的毅力,哪儿有不成事的道理!
   起步虽晚,却可能大器晚成,我对他的明天也充满信心。
   让我们多点耐心,且待他茧破蝶成!

共 4283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文章以李耿超的书法人生为线索,讲述了他从事书法学习的经历和情形,写出了一种值得我们思考的精神。首先是人生态度的问题,作者讲述了李耿超的婚姻,写出了他随心随性的特点,不如意不随脾性就宁愿没有的人生态度;他选择了书法,写出了他不安于现实生活,要在生活以外寻求人生意义的人生心态。第二,爱就是倾力而为。李耿超爱上了书法,他在书法学习中表现出了执拗般的执着,那个拿着大笔提着一桶清水在街上挥洒的身影,那个看到神往的碑帖而流泪的身影……文章通过细节写出了李耿超的执着坚韧和真诚好学。这种精神是成功的必然结果,是值得我们学习的。第三,付出就有回报,坚持就有收获。文章描写了作者看李耿超书法临摹和表演的情形,写出了他的书法达到的程,这是持之以恒的结果。读着该文,看到了成功的力量源泉,很受启迪。【编辑:春雨阳光】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共 0 条 0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