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墨香天涯 >> 短篇 >> 情感小说 >> 【墨香】老孙搬家(短篇小说)

精品 【墨香】老孙搬家(短篇小说)


作者:淡水 童生,933.74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9492发表时间:2014-03-16 00:00:45
摘要:老孙和老吴这两个知识分子活了一辈子也没有听说过这背后的故事,两人目瞪口呆,面面相觑,算是长了见识。目送他们散场,半天没缓过神来。天不早了,也该回去休息了。他俩游玩了一天,怀揣着复杂的心情,各自回到了自己的小匣子里。


   空旷的田野里,寒风飕飕地刮着,卷着枯枝烂叶,毫无方向的四处乱转。远处传来一阵凄凉的唢呐声,声音尖尖的,借助风的力量,在田野里传播开来。
   从北边一个村庄汶河村里,走出来一条长长的队伍,四个唢呐吹手领队,后面跟着披麻戴孝发丧的男男女女,一直延续一百多米长。吹手们嘴上含着唢呐的哨子,双手托着长长的喇叭,腮帮鼓得圆圆的,用足力气,把气息通过哨子转换成悲哀的乐调,再由长长的喇叭向外传播。往后四五米远,老孙的骨灰盒被黑黑的纱布遮盖着,上面放着他在世时拍的像片,笑容可掬,和蔼可亲。两个年轻的后生,用两个木棍和椅子临时搭成的轿子抬着,和着唢呐的节拍,沉重的向前挪着步伐。紧跟在后面的是老孙的侄子们、孙子辈,头戴白帽,身披素布,手里拿着孝顺的子孙们给老孙扎好的“别墅”、“小轿车”、“大彩电”、“沙发”、“金山银山”等祭奠品,个个面如土色,低着头,两手冻得僵紫发抖,还得护着快要被冷风吹裂的扎品。长龙的最后面是同样满身用白布裹着,只露出眼睛和面孔的女人和小孩们,女人们个个脸冻得发红,眼睛哭得红肿,像红灯笼,鼻涕顺着鼻孔向下滴嗒,被刺骨的寒风吹洒下来,嘴里发出欲哭无声的“嗯嗯”声,显然,三天的丧事不知哭了多少次,不知流了多少眼泪,不知滴嗒了多少鼻涕,现在也都累得耷拉着头,无精打采地跟在男爷们后面。
   队伍顺着村庄通往镇驻地的柏油马路向南而去。走出村庄不到二百米,柏油马路由平坦变得倾斜起来,沿着斜坡走了大约一百米左右,爬上倾斜度足有三十度的高坡,又是平坦的大道向南延伸。回头望望走过的村庄,眼光需向下俯视,乌涂涂的一片,只看到光秃秃的树枝、红黑不一的村民家的瓦房,还有,从瓦房上面冒出来的一股股黑烟。淳朴古老的村庄就像坐落在盆地里一般,安详厚道,哺育了一代又一代后生,新生命的诞生追逐着像老孙这样归西的古稀。
   在唢呐声的引领下,发丧的队伍继续向南行进。阡陌小道纵横交错,视野中远处有几个村庄星罗棋布,镶嵌在这片广袤的大地上。除此以外,就是冬天薄薄的雾霾与灰色的天空连接在一起,一望无际,朦朦胧胧,这就是齐鲁大地有名的汶河平原。柏油马路两边,是花木基地,大约百米远就用种植的树枝虬条作篱笆分割开来,把经营不同的花木品种、各具特色的户主相互区分开来,各显优势,各领风骚。有种植碗口粗的槐树、垂柳、银杏、法桐、杨树等植物的;有经营纯树苗育植,密密麻麻,直窜天空,长势喜人;有做盆景艺术的,各种松树造型、树根雕刻、假山等等;还有户主经营塑料大棚,栽培南北四季花草树木。大路两侧形成了规模种植和统一买卖市场。大约走了三里地,路两边出现了一片建筑工地,有的地方正在挖地槽,有的地方地基垒了一半。显然,因冬天气温低而停工了。工地看家的房屋正冒着一股黑烟,紧闭的大门外面拴着一条大黑狗,给人一种毛骨悚然的感觉。再往南就是省级一级公路了,沿着公路一排三层小楼,琉璃飞檐,明窗白墙,富丽堂皇,在这平原田野中显得气势磅礴,也与周围环境格格不入。显然这里住着当地的土豪,要么有权,要么有钱。
   发丧的队伍没有继续向南走,而是向左转,沿着田间小道向东继续前进,走了大约一里路,顺着一个下坡,穿过一片竹子林,再向东南走了半里地,终于到达老孙的墓地。
   这是一个占地面积算不上大的公墓林,共有五十多个坟头,大小不一,有的坟头杂草丛生,看来秋冬两季很少人来上坟了;有的鲜土覆盖过坟堆,又大了一圈,坟头尖尖的。少数人家给逝者立了碑,碑前面安放着一块大理石,以便上坟时放置祭奠用品。坟地的中间有一条小溪,说白了充其量算是一条浇地用的水沟,同时也是两个村庄的分界线。原来两个村庄的墓地也在这里相遇了。老孙的坟墓在小溪的北边,坐落在墓地最后面的东北角。实属无奈,就只剩这个空地了,墓地的后面是一片竹子林。
   挖土、砌墓穴的人员,刚刚砌好墓,正在那里吸着烟。时间已经是下午三点了,他们又冷又饿,满肚子的牢骚。坑挖得很深,砌的墓不错,砌起九层砖高,左右两间,空间很宽阔,北宽南窄,形成腰长于底边的梯形状。按照下葬程序,白公事的总理事吩咐着一项一项,有条不紊地进行着,老孙的孙子把爷爷的骨灰盒小心翼翼地放入左边的墓穴中,再把粮袋、菜篮子、灶具、长明灯等象征过日子用的东西放置全后,嘴里念念有词:“爷爷,按照您的吩咐,把您安葬在老家了。您到家了,就安息吧。”白公事的工作人员用预制水泥板把墓穴扣住,确保无缝隙后,上面开始堆土,坟墓越来越大,坟头越来越尖,在坟墓的西南方向竖起墓碑,前面放置一大理石方块。总理事又让家族的子孙两代人围着坟堆左转三圈,右转三圈,随时弯腰抓土掷在坟头上,以图子孙孝顺,钱粮不断。最后一道程序,所有扎制的陪葬品和厚厚的一摞阴间纸钱,被黄纸一把火点燃,火光高高的,浓烟过后,热能向四周散发,烤得四周的人暖暖的。空气中的气流开始旋转上升,形成一阵旋风飘向天空,按照总理事的说法,这是逝者满意,灵魂飞向了天空,去了仙境,也就是说去阴间了。老孙的子女们心里都有了一丝安慰。女人们大哭了一场,把痛苦、遗憾、自责发泄完毕,最后,总理事把老孙的照片镶嵌在墓碑预留好的位置。老孙笑得像一朵花,满脸堆砌的皱纹像是开放的秋菊,目送着送葬的人们,一步三回头的离去……
  
   二
   孔子曰:逝者如斯夫,不分昼夜。人也是大自然中的一员,符合大自然的普遍规律,生老病死实属正常现象。当然,人区别于其他动物的特征之一就是:人是感情动物。虽说,人死如灯灭,一切皆成灰。但是,人们宁愿相信世上是有灵魂存在的,人的灵魂从死亡的躯壳中脱离出来,升入天堂,到了另一个世界,以此来成全逝者麻痹自己、解脱自己。
   后辈们处理完老孙的丧事后,回到了城里,日子还得继续往下过。几天过后,思绪平淡了,工作、生活都开始步入正轨。
   忘记介绍一下老孙的家庭情况。老孙祖籍平安市大汶河镇汶河村,中学教师,一九九五年内退前任大汶河镇第二中学教务主任。一儿两女,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国家对教师有政策,对其家属可以农转非。尽管老孙一家吃住还在汶河村,但户口已转入镇教委大集体户籍。上世纪国家还实行计划经济政策,非农业户口青年先待业,后国家有计划地安排就业。老孙的三个孩子就这样安排到了市区两级地方国营或集体企业。一句话,孩子都有工作了又进城了,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之前,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工资待遇区别还不大,基本上旱涝保收,生活没问题。老孙也算了了心事,在众人眼里,老孙成了羡慕的对象。一九九五年,镇教委动员他内退,给年轻教师让位,老孙就欣然答应了。当时,老孙提出一个要求,工作了一辈子还没分到房子,希望组织在他内退之前给予解决。尽管教委领导口头许诺,只要有条件,尽量满足他的要求。其实,领导根本没打这个谱,老孙也心知肚明,解决住房问题不是一句话这么简单。自己是老党员,别难为领导了,就装着糊涂答应离开了三十八年的教育岗位,回到了汶河村。
   老孙回到家中,两手空空,没少遭老伴梅花的埋怨。梅花一气之下非得去找教委理论,最后让老孙挡住了。“你就这么窝囊吧,人善人欺,马善人骑,跟你一辈子了,没粘上你一点光,到头来,还回家住我盖的房子。”梅花的性子很直,手指快点到了老孙的脸上,“你看村南头的吴家贤,比你参加工作晚,在镇上分到房子了,让他儿子住着,省去了给他儿子购置房子……”
   梅花的话不是没有道理,话说起来长了,还得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谈起。
   老孙两口子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都是教师,二人在同一所学校教学,也就是在那时,梅花佩服老孙忠厚老实,待人真诚,决定和他百年好合。小两口比翼双飞,教学质量没得说,梅花还被评为平安地区优秀教师,当时轰动了全汶河公社。
   人怕出名猪怕壮,公社汶河村大队书记的姑娘年芳十八,高中毕业,看到梅花头上的光环在村里熠熠发光,口碑在村民之间越传越好,便跟书记父亲闹着非要当老师。大队书记找到公社领导一起来做老孙两口子的工作:你看,你俩都教学,孩子们太小没人照看,组织上考虑到你的实际困难,让梅花回家照看孩子先别教学了,等孩子长大了,组织上再给重新安排。梅花明白,这是辞退她委婉的说法,她当然不同意了。组织上不死心,又找到了老孙,让他“动员”梅花放弃教学,老孙明白了领导之意,自己也顶不住,只好借坡下驴,
   因为,那是一个不讲理的年代,是一个是非颠倒、黑白不分的时代。那年代,政府一句话胜过法律,其实那年代老百姓不懂法,更不知用法律维权,话说回来即使知道,但也不可能胜算。什么法律、什么规章,在领导眼里都是一张废纸。
   梅花回到家中,感到憋屈,没少和老孙吵嘴,老孙就让着她。不光这些,在家中,公婆、妯娌都住在同一个院落里,抬头不见低头见,哪有舌头碰不到牙齿的。孩子之间吵架等鸡毛蒜皮的事,搞得你诋毁我,我背后议论你:看她那脾气,准是被学校开除了,还趾高气扬的,不照照镜子看看自己。
   梅花的性格很要强,“在哪里我都能干得很好,不信走着瞧!”随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胜利召开,“对外开放,对内搞活”政策的落实,经商做生意不再是走资本主义道路、挖社会主义墙角。缕缕春风吹拂着祖国的大江南北、长城内外,人们通过勤劳致富终于得到了认可。梅花看准时机,干起了经营棉花买卖。她起早贪黑,天不明,就骑上“金鹿”牌自行车摸着黑上路,等她赶到离家五十里地的城里批发市场时天还没亮。自行车后座捆扎着高高的白白的棉花絮,上下用平滑的木板挤压着,然后借着黎明曙光,飞奔回农村的乡镇集市出售。下午赶回家,再推碾拉磨,利用晚上的时间做好全家次日的饭食。不辞辛苦,天天如此,两年的时间,硬是积攒够了五间瓦房的钱。庄里庄乡、亲朋好友都来帮忙,盖起了现在住的带有前檐子遮风避雨的五间大瓦房,脱离了“四合院”,过上了自己真正的日子。在当时可是轰动全村的。又一年,购买了全村第一台黑白电视机。
   日子慢慢好起来,再加上老孙的工资,当时在村子里应该算是生活比较富裕的了。梅花也就不再贩卖棉花生意。她在家是呆不住的,又承包了村里一亩地种植小麦。
   慢慢的,孩子们都长大了,都去城里上班了,平时不回来。老孙也在一九九五年内退回家。城里也正需要人去照看孙子,老孙和梅花决定搬到城里住,一来照看孙子方便,二来也算和孩子们团聚了。
   来到城里,居住成了困难。儿子在单位的近郊租赁的房子,当时都是福利分房,没有商品房这个概念,大家都按工龄、按职称、按职务,综合打分,从分数高低决定分房次序。老孙儿子的单位,九十年代,赶上国家经济转型,由纯计划经济向半市场半计划转变,即增加企业自主积极性,同时减轻国家负担。但效益并不像人们和国家想象的那么美好,相反,效益越来越滑坡,这与企业领导不思进取、计划经济靠“要”的思想直接有关。福利分房的事自然没了着落。老孙就和儿子的房东商量腾出一间,房东很通情达理,就这样,老孙才算是在城里有了着落。
   这样也不是长久之计,老孙和老伴盘算着,把老家的房子卖了,加上这些年来的积蓄就可以在城里买套房子。梅花不同意卖掉老家的宅子,那是她辛辛苦苦用血汗挣来的,到老了,说不定还得回去住。又过去两年,有个好的机会,老孙借了一部分钱在城中购置了一套三室一厅的房子,尽管面积小了点,但祖孙三代总算容得下,也算是在城中有了真正意义上的家。搬家那天,老孙乐开了花。
   在这套三室一厅的房子里一晃住了十七年,可是,就在前年,市政府统一规划,取缔城中村,在这一片建设高档标准小区,和火车站连接,改善城市面貌,提升旅游城市形象。老孙的房子也在市政府拆迁范围内。市政府给出两条方案:一是按照价格一次性补偿,一平方按照六千元计算;二是一平方旧房换取一平方新楼房,若分到新房面积比旧房子大,多余面积按照市场价格支付。有些城中村的棚户区,院落面积大后期续建的房间多,他们很快达成了协议,旧房拆迁了。大多数像老孙家这样的,他们都不想搬迁,说白了,觉得不划算。再盖的房子,高层,公摊面积大,使用面积少,吃亏;分到面积大的房子超出部分按照市场价格支付,明显是霸王条款;现在的房子又不是不能住,再换房、装修,家具重新购置,要多花很多钱;建成高档小区,物业费用增加,老百姓生活成本增大。很明显这是政府和开发商联手剥夺老百姓的利益。政府想提升城市形象,无可厚非,但不能不顾老百姓利益;开发商想赚钱,也可以理解,但不能赚黑心钱,现在拆迁范围内的房子,一部分是平房,一部分是楼房,楼房最高的楼层也不过六层,但拆迁后,重新规划的楼层都是三十层,谁不会算账?算来算去,光你开发商合适,拿老百姓当傻子。

共 22081 字 5 页 首页1234
转到
【编者按】《老孙搬家》这是一篇非常成功、极富有现实意义的小说,从开始老孙的葬礼拉开了整篇小说的序幕。活着时兢兢业业、辛苦艰难、认真教学的老孙,工作了38年却没有分到一套住房,为了给儿子买上房,他节省度日,最后终于达到了目标。本以为好日子会一直过下去的,结果开出租车的儿子却意外车祸死亡了,留下了孙子、儿媳妇给老孙。为了孙子以后有房住,老孙又开始了艰难度日,最后因为长期的营养不良和艰辛度日得了肺癌过世了。这是一个有鲜明个性和灵魂的人物,作者刻画得十分传神和真实。而死后的他却难以安宁,因为他的墓地建在了他人的租地上,由此引起了一系列的矛盾和纠纷,在这个事件中,凸显了村领导的公饱私囊、臭味相投、利益为上、狼狈为奸、合伙剥削和压榨村民的黑暗现实,这其中隐含了房价逆流而上的顽固性问题、人们辛苦做房奴的艰辛现实。小说让我们看到了太多的黑暗和残酷,但也让我们看到了希望。上一届的领导全部东窗事发蹲监狱了,新一届的领导大刀阔斧的扭转上一届遗留下来的乱摊子,人们的生活有希望了,而阴间的老孙是否也不用担心再搬家了呢?小说描写细致,对景色和人物的刻画十分到位,笔下人物有血有肉有灵魂,特别是小说反映的残酷现实和人间黑暗、官场黑暗,这是很多小说作品所无法具备的。我想这也是作者想通过这篇小说所要表达的现实意义!一篇非常成功的小说,欣赏学习了。推荐大家共同欣赏,并吸取其中的营养。感谢淡水赐稿墨香,问候你。祝春安!【责任编辑:六月雪】【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4031636】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六月雪        2014-03-16 00:08:38
  非常成功的小说,人物刻画传神而真实,景色描写细致而恰到好处,特别是通过小说反映的现实问题,让人看后深思。学习欣赏了,问候淡水,祝快乐平安!
回复1 楼        文友:淡水        2014-03-17 12:07:51
  谢谢六月雪的精彩编安 ,加班加点编辑辛苦。
2 楼        文友:墨香天涯        2014-03-16 13:57:20
  祝贺淡水再摘一精,墨香有你更精彩!
回复2 楼        文友:淡水        2014-03-17 12:09:27
  偶得一精 不过如此。
3 楼        文友:云逍遥        2014-03-16 14:51:03
  很有现实积极意义的小说,欣赏了!祝贺淡水荣获精华,恭喜!墨香有你更精彩!
回复3 楼        文友:淡水        2014-03-17 12:52:32
  相互学习 共同提高 感谢关注
4 楼        文友:六月雪        2014-03-16 19:11:26
  恭喜你,这篇小说摘金在我意料之中。是篇很好的小说。向你学习,问候你。
回复4 楼        文友:淡水        2014-03-17 12:53:53
  你的编案 锦上添花 才有一精 遥远的谢
5 楼        文友:梦想之歌        2014-03-18 09:19:07
  欣赏精彩的小说,问好友
我是一朵生长荒山野岭的苦菜花
回复5 楼        文友:淡水        2014-03-20 11:22:47
  谢谢关注 你的现代诗写得不错 祝贺
6 楼        文友:习惯掉线        2014-03-19 22:01:31
  学习了!祝好!创作快乐!
回复6 楼        文友:淡水        2014-03-20 11:23:55
  谢谢关注 共同进步 问候文友
7 楼        文友:南极冰人        2014-03-31 16:17:51
  真是很现实的文章,农村这样的事情经常发生的。
回复7 楼        文友:淡水        2014-03-31 18:25:28
  谢谢南极的关注 你有新作摘精了 我最近很忙 抽空去欣赏。
共 7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