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杂文随笔 >> 长沙的气息

精品 长沙的气息 ——对一座城市的岁月怀想


作者:刘雨点 布衣,116.8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096发表时间:2014-03-22 09:34:04
摘要:  余秋雨曾在《文化苦旅》中作序写到“我想,任何一个真实的文明人都会自觉不自觉地在心理上过着多种年龄相重叠的生活,没有这种重叠,生命就会失去弹性,很 容易风干和摧折”。在我的心里历史过往与现实总是能轻易的唤起我灵魂中迥异年龄里所有的心境以及思索。一切已有的生活都带有一股世俗的意趣,如此张扬不逊,如此亲昵随意,行走在熙熙攘攘的人海中,从林立的高楼建筑走过,感受琳琅满目姹紫嫣红,那是少女独有的潇洒不羁的心情。而一切历史文化总让人充满敬畏之感,我站在木林间静听着与千百年前无异的风鸣鸟叫,闻着很少变化的每个季节独有的味道,仿佛历经沧桑的老者,总要回归于理性和沉思。这是我在长沙流淌的人文与历史中一切深思的起源。

余秋雨曾在《文化苦旅》中作序写道:“我想,任何一个真实的文明人都会自觉不自觉地在心理上过着多种年龄相重叠的生活,没有这种重叠,生命就会失去弹性,很容易风干和摧折。”在我的心里历史过往与现实中,总是能轻易地唤起我灵魂中迥异年龄里所有的心境以及思索。一切已有的生活都带有一股世俗的意趣,如此张扬不逊,如此亲昵随意,行走在熙熙攘攘的人海中,从林立的高楼建筑走过,感受琳琅满目姹紫嫣红,那是少女独有的潇洒不羁的心情。而一切历史文化总让人充满敬畏之感,我站在木林间静听着与千百年前无异的风鸣鸟叫,闻着很少变化的每个季节独有的味道,仿佛历经沧桑的老者,总要回归于理性和沉思。这是我在长沙流淌的人文与历史中一切深思的起源。
   选一个阳光适宜,心情不错的午后,邀上一位朋友同游,去怀抱岳麓山川和草木。通往岳麓山顶的路很顺畅,柏油马路铺得特别好,不需要爬石阶。服务人员说可以乘车由滑道或者索道游山,在缆车上俯瞰山头,沿滑道流连于林木间,又可以乘腿脚之便,但同样省去的也是那需要探访的历史和古老气息。毫不迟疑我们选择步行上山。顺畅的道路一点点向上延伸,沿着大道只晃荡了半个多小时就到了,回过神来觉得这么草率地上一趟岳麓实在有点辜负山川的美意。过去凡是在岳麓山上留下笔墨或足迹的文人志士,他们爬山时肯定是沿着依稀的小路,住着木杖,攀藤踩石,又或者坐一辆小马车,一面缓慢而艰难地攀爬,一面惬意地或闲游或休憩于这自然草木之间。于是下山的时候,我决心去探访曲径通幽处的世界。已是春末夏至的季节,今早刚下过雨,林中有一种别样的清凉,空山新雨后恰是最好的描绘,我拄着沿路捡的树枝作杖,不禁想起苏轼所作的诗:“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尽管他非爬岳麓,但是那一刻,登山之感在精神上得到了共通,历史的两个时空仿佛得以连接。我甚至回头望了望下来的路,那声音隔着历史向我传递一种执着达观的力量,“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看过了多处,然而最不能忘的小景即是爱晚亭。沿着一段湿漉漉的青石台阶,下行一小段就到了爱晚亭。爱晚亭,与醉翁亭、西湖湖心亭、陶然亭并称中国四大名亭。“亭形为重檐八柱,琉璃碧瓦,亭角飞翘,自远处观之似凌空欲飞状。内为丹漆园柱,外檐四石柱为花岗岩,亭中彩绘藻井,东西两面亭棂悬以红底鎏金‘爱晚亭’额,后由毛泽东亲笔书写。”由此看来,醉心与中国古亭台建筑的游者大抵都会惊叹于古亭的构造和别致,而我却独钟情于文人所吟咏的景致与情怀。杜枚那句“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仍让我感受到其中的默契与宁静,怪不得有人说天下的名山名水大多是文人鼓吹出来的,我是真切地感受到了。当我回归于历史的冷漠和理性的严峻时,不禁悲,又不禁喜。这座小小的亭留下了多少足迹,安慰过多少闲游人的心灵,听过先辈多少仁人志士的畅谈的理想和志趣,文人勇士伟人凡者皆在这里刻画上一道历史一道精神一道岁月。物无情,所以永恒,恰似这伫立千千万万岁月的爱晚亭;人有情,所以短暂,如同不同时代前往此处者。“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大概这句话用得不精当,但已经无心去查证,且随意屈从吧。然而,令人欣慰的是时间可以带走命运,可以把一切变成历史,然而人们赋予爱晚亭和爱晚亭赐予人们的精神慰藉和寄托,那种串联所有游者的心灵默契是永恒的。这种无言诉说的默契一如我在小径深处看到的一样,一如谭馥墓前的石文上撰写道,“名山有幸埋忠骨,黄土无情化国殇”。
   求学时期游岳麓,最不能错过的便是岳麓书院。伫立在那条横亘历史与现实的门槛儿前,观者大都只爱看那门上高悬气派的匾额,而门楹两旁手书的墨迹常常隐于无形。我恰认为,那大气的匾额是虚名,给世人看的,那楹联才真正是留给探求它的智者的,那是追本溯源知其所以然的所在。大门两旁悬挂有对联“惟楚有材,于斯为盛”,上联出自《左传·襄公二十六年》,下联出自《论语·泰伯》,道出了岳麓书院因为人杰而在这钟林毓秀之处得盛名。千年以前,这是对堂堂学府的表彰,千年之后,更是对莘莘学子的鼓舞。二门两旁则有对联“纳于大麓;藏之名山”,上联出自《尚书·舜典》,下联出自《汉书·司马迁传》,由此可见其岳麓书院名流千古,却不肆张扬,这恰似一种哲学态度。岳麓书院哪是一座伫立千年的建筑,它简直是一个遁入山门坐卧千年的智仙,“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空云卷云舒”。穿过二门,即到了讲堂。大厅中央悬挂着“学达天性”“道正南脉”匾,壁上手书着“忠孝廉节”“整齐严肃”碑。在历史与现代的比对里,我惊叹于古人的严谨和规范,它督促着历史,又引导着现在,而且必将延续到未来。在一切宏伟面前,我常常木然地伫立,无法言语。因为我想赞美它在其时代延展的宽度和历史中延续的深度时,一会儿满脑词句,一会儿满脑空白,大概是千百年来人性中所共有的严肃追求和执着延续感动了我,我想我是无法说明白了,但是毫无疑问,这种共同的精神必定会融入我的思想,于我看来,岳麓书院的历史是足以写一部长篇史诗的,千年来的灵魂告诉我们种种可能。
   大抵千百年前先辈用同样的黑眼珠所看到的自然之景和如今我们所见到了无甚大差别,身处岳麓山的每一处都有一种把我沿着幽深的草木牵引至纯粹的历史的感觉,而太平街我感到的确实是一种现实与世俗的历史感。从古老的街巷中寻得长沙的古老的风情,那是历经沧桑和艰辛延续下来的弥足珍贵的印记,那是长沙人刻下的一道道生活的影子。去往太平街,说它是“古老长沙”的缩影一点都不为过。走进沧桑的老街,寻找历史气息,逐渐在脑海中拼凑出久远的往事。我钟情于那每一处,石板路、小青瓦、坡顶屋、白瓦脊、风火墙、木门窗、古戏台,两旁的民居和店铺让人让我心中流过一阵悸动,自我从那石坊下跨进,我仿佛逃离了一切,身临于久远年代以前那个安逸淳朴的街巷。当我看到老称店,看到“太傅茶馆”,看到三缘堂门前楹联“贾谊邻居、羲之走狗”,真有种时光倒错之感。我想这是现代人最正确的觉悟,足以显示一种返璞归真的心灵寄托,而非浮夸。但愿历史留给我们的不会被彻底带走也不会被我们自己抛弃。
   太平街带给我的世俗的赞叹,天心阁也一并给了我。清晨是一日里最好的时光,而清晨的天心公园是老人们最安逸的时光。喝茶聊天、拉二胡、吹笛、喝歌跳舞、做健身操、练太极,天心阁不再忙碌,静静地窥测怀抱里安逸的生活。历史上风光威武的地域,纵使保存得再完好,看来也徒有一股凄凉和厚重。崇烈祠的青石台阶仍在,松柏树木常青,为革命事业英勇献身的人们也永远地长眠。青石浮雕像刻着湖南历史著名人物,镌刻出历史的模样。天地永恒,而富有生命的万物终会成为尘埃,即使伟人也无法阻碍。这常叫我不敢忘记历史,不敢虚度甚至荒废时光。长沙历经百年变迁,“文夕大火”也在历史中发生。北拱楼内有“长沙大火”幻影成像展示厅,再现“文夕大火”的全过程,那场五天五夜的火,废墟了整个城市,天心阁也成为这段历史的受害者。然而,想要再现一段历史大抵是不可能的,图片化了的,数字化了的历史都不是真正的历史,真正的历史留在经历它的人的记忆里,而在这里,它留在天心阁的记忆里。真正的历史早已被遗忘,我们所记得的,是我们希望记得的。昔日威猛的大炮,威风的将军,威严的炮室,如今锈迹斑斑,永逝尘土,苔藓点点。它们被历史所遗忘,也与现代文明相隔离。已然明白,威武是不能永存的,只有合理的柔软才是永恒的,正如锈迹尘土和碧苔,还有那阁檐上随风飘扬的风马铜铃,知道何时张扬合适内敛。过去的都成为了历史,新的生命与活力还在蓬勃,我站在那历经岁月磨洗巨大的古城墙下时,墙内的历史留在那里,墙外的历史慢慢开始,好像一代人看着后一代人如何生活如何成长,也许历史和人本就是统一的。如同接力棒,把热血和活力的生命不断延续,生生不息。一如我站在当年毛泽东独立寒秋、凝望北去的湘江之前,感受江河灵魂不因岁月而淡去,过去流淌的江水塑造着河道,而未来的也沿着它滚滚向前。

共 3210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作者旅游长沙,突出了长沙浓郁的人文历史文化。作者写了岳麓山,看了爱晚亭,写了文人们留存这里的丰富深广的诗文对联,解读中写出了作者的感悟。穿越了太平街,写出了这里曾经的轰轰烈烈的历史,写出了这里积淀的民俗文化。读完整篇文章,仅有的几个景点,就已经把长沙的文化积淀展示得感人了。好文!【编辑:春雨阳光】【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4032310】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春雨阳光        2014-03-22 21:53:41
  长沙的气息是什么?仔细阅读了文章,相信我们在文章以外会想到很多的东西。
语文教师
2 楼        文友:铁禾        2014-03-25 00:43:23
  一片乘物游心的情怀,书写有含蕴,欣赏了。
铁禾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