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笔尖为暖 >> 短篇 >> 江山散文 >> 【笔尖】再见洛尼白(散文)

精品 【笔尖】再见洛尼白(散文)


作者:拉基紫孜 秀才,1461.66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591发表时间:2014-03-29 11:51:24
摘要:2014年3月23日早晨,我随着昆明作家禄劝采风团,乘坐客车来到云龙水库大坝。一下车,我就迫不及待地把目光准确地掷向阔别已久,巍然屹立在水库北面的洛尼白(彝语,意为绿色石头山,又名火期山、幸邱山)。遥望险峻雄奇、直插云霄的洛尼白,我的记忆之藤便毫无方向地蔓延,心情陡然变得异常复杂。

2014年3月23日早晨,我随着昆明作家禄劝采风团,乘坐客车来到云龙水库大坝。一下车,我就迫不及待地把目光准确地掷向阔别已久,巍然屹立在水库北面的洛尼白(彝语,意为绿色石头山,又名火期山、幸邱山)。遥望险峻雄奇、直插云霄的洛尼白,我的记忆之藤便毫无方向地蔓延,心情陡然变得异常复杂。
   小时候,洛尼白带给我的是喜悦。每年火把节和小年,妈妈都雷打不动地带我和妹妹,去洛尼白山脚桂芝村的舅舅家过节。到舅舅家的路途非常艰难,刚出门就爬山,大山小山,山山相连,峰峰叠起,不知翻过几座山,越过几道岭,才有一段较为平坦的野地,之后是下山。上山难,下山也难。每次去舅舅家,刚开始我都像松鼠一样快乐地蹦蹦跳跳,但走着走着,高兴劲就像吹足了气的气球,慢慢瘪下去,瘪下去,瘪得只剩最后一丝气,支撑着我挪动千斤般重的双腿,哭丧着一张脸,祈求地望着妈妈,希望能休息一会。妈妈背着妹妹,肩上挎着装有一壶酒、一升米的麻布褡裢,右手打着黑伞,大滴大滴的汗珠只往下落,却没有半点休息的意思,只伸出左手拉着我,边走边说:“看见洛尼白,才走完一半路,到时再休息。”
   我迈着稚嫩的双腿,机械地跟着妈妈穿山过林。山野寂静得有些怕人,树林间回荡着声声鸟鸣,路边草丛或树林中不时有野兔“噗嗤”跳出,吓得我魂飞魄散,我迫切想见到洛尼白。见到洛尼白,就可以稍事休息,还能见到野地上放牧的人。
   终于到了马初村子背后,妈妈兴奋地指着西北方向那座巍峨挺拔的洛尼白,脸上洋溢着笑意说:“看到家乡了!”然后,把妹妹从脊背上放下,用背布铺在草地上,母女三人一起坐在背布上,遥望着洛尼白休息。
   见到洛尼白,妈妈仿佛见到故乡亲人,那种喜悦溢于言表。她的情绪感染了略知世事的我,我的喜悦之情油然而生,之前的疲惫烟消云散,我们追赶着太阳,沿着洛尼白方向,快速向前。我心底默默呼喊:“洛尼白,我回来了!”洛尼白像一位慈眉善眼的老者,拄着拐杖,站立在金色的阳光中,翘首等待我们的到来。
   太阳躲到洛尼白背后,红霞铺满易龙河面,村子里升起袅袅炊烟,我们到了洛尼白山脚,迎接我们的是亲人期盼的目光。其实在我当时的意念中,洛尼白只是一座山,一座比一般的山高大挺拔的山。可这座山,成了妈妈心目中故乡的代名词,也成了我们回家的路标。见到这座山,妈妈心里仿佛有了着落,有了依靠;见到这座山,我好像见到亲人慈祥的笑容,待客的热情。
   山里人开门见山,出门爬山,所以往往对山熟视无睹,不会有特意去登山的欲望。在舅舅家,只要一打开门,洛尼白就扑入眼帘,但我从来没有去爬的念头。直到大学一年级那个寒假,表妹吃定亲酒,我又一次跟妈妈回到舅家,在大家的撺掇下,我们一行人终于登上洛尼白顶。这次登山,我对洛尼白产生了深深的崇敬之情。
   带我们去登山的是舅舅的一个家门哥哥,我喊他“大舅舅”。大舅舅在団街上门,终年忙于生计,很少回家。表妹的亲事,是他做的媒,这次他得以抽空耽搁两日。大舅舅懂彝文,知道不少彝族传说和掌故,很喜欢讲故事。他似乎对洛尼白情有独钟,讲的故事大多与洛尼白有关。
   我们兴致勃勃地沿着崎岖的小道,从火期村背后往上爬,大舅舅津津有味地讲着故事:洪水泛滥时,彝族祖先阿普笃慕躲在洛尼白上,逃过了劫难。洪水退去,他一个人孤单难耐,寂寞难当,伤心得嘤嘤哭泣。他的哭声惊动了天神,天神可怜他孤苦伶仃,就教他解决寂寞的方法。阿普笃慕听从天神的旨意,在洛尼白山顶,燃起篝火,支起磨担楸。他唱着歌谣,转着木楸,引来天上的仙女和他玩耍。天神看到他们其乐融融的景象,就让仙女和阿普笃慕婚配,为人类传宗接代。三仙女见到阿普笃慕相貌丑陋,不愿意嫁他,在天神的怒斥下,才勉强同意。后来,三仙女一人生了两个儿子……
   山势越来越陡,奇树怪石林立,大家提心吊胆,小心翼翼地揪着草丛和树枝往上攀登。我们的整个心思都用在登山上,讲故事的忘记了讲,听故事的忘记了听,只听到“唏呼唏呼”的喘息声,随着“唧唧啾啾”的鸟鸣,满山翻滚。
   终于站到海拔2673米的洛尼白顶,见到平整的峰顶,我的想象又天马行空起来。我仿佛看到,三位仙女穿着华丽的衣裙,在篝火旁和阿普笃慕对歌;我仿佛看到磨担楸时起是伏,三位仙女和阿普笃慕正在紧张地进行打楸比赛……洛尼白在我心目中,变得神圣而崇高。
   洛尼白高高在上,成鹤立鸡群之势,难怪阿普笃慕能躲过泱泱洪水?极目四望,四面绝壁,周围的山尽收眼底,有的像人形,有的似禽兽,有的若鲤鱼跳海,有的如母子相抱,有的仿美人睡觉……各具形态,栩栩如生。大舅舅手指南方云雾迷茫处,说那是昆明的滇池。我们一个个张大圆圆的嘴,“哦、哦”声不绝,心中无限神往。俯瞰山脚,蜿蜒曲折的易龙河像一条巨龙,从山脚迤逦而去,环绕着山水相间的云龙街子。
   大舅舅又拉开了话匣子,他说:洛尼白有前营、后营之分,后营绝壁插天,就凭借这天险,洛尼白成了罗婺部的发祥地,因当时战争频繁,居高险要之地,可防御。罗婺先祖在悬崖的几道险要地带,利用些天然的藤条和树枝,放上大小不等的石头或碎石,一旦有外部族入侵,只要来到悬崖下面,守寨的人把藤子砍断,滚石如雨点落下,将入侵者砸成肉泥。直至今天,在险要的地方,仍然依稀可见当年堆放用以防御敌人侵犯的石头。前营东面整块石头山构成的马综梁子,上面还有一个石碓窝,相传那是过去用来舂制火药的。当年的罗婺寨选择这样险要的地形安营扎寨,巩固自己的实力,形成了南诏东方三十七部中较强大的部落。由于罗婺部在政治、军事、经济实力的不断扩大,幸邱山顶已远远适应不了作为统治一个大部落的政治中心,于是下山来选定了交通方便、山川秀丽、三面临水、易于防守的河套平地修筑城池,名叫易龙城。后来火期村的清代彝族诗人鲁大宗,把易龙改为云龙。
   我很想去寻找那些石头和舂窝,去实地察看一番,但同行的人都竭力反对,只好怏怏地跟着大家下山。这次登山,虽有些遗憾,但更多的是自豪。高高洛尼白的石房,住过彝族始祖阿普笃慕;水绕山环的云龙城,是禄劝的第一座城池。我希望巍巍的洛尼白,永远和山下的彝族人民相依相伴,永远庇护着山下的人们,永远成为彝族人民的骄傲。
   当我知道,为适应昆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提高市区供水水平,保护滇池水环境,新建了库容量为4.84亿立方米的云龙水库,库区群众都要移民时,我除了惊讶,更多的是留恋和不舍。我不由得想起舅舅家彝族风格的老屋,想起石板铺就的院落,想起洪水漫过稻田后翻着白肚皮躺在稻田里的大鱼,想起水落石出时石缝里竹筷般粗细的小鱼……想得最多的是人去楼空后,洛尼白茕茕独立的寂寞。
   舅舅家是首批搬迁户,搬迁地点是安宁八街。我很想去看一眼最后的老屋,最后的河流,最后的田地,但孩子还小,走不开,只能坐在家里,用电话不断地打听消息。记得那是2001年春节前,一个风和日丽的早晨,在移民局工作的堂弟告诉我,桂芝村搬迁人员下午经过禄劝县城,要在环城路边移民局安排好的休息点稍作休息,到时候打电话通知我,让我去看望舅舅一家。我焦急地等着,可一直等到下去两点半,堂弟才打来电话,说桂芝村拉家什的货车已到。我急忙带着孩子,买了一点食品,到休息点等候。左等右等,等得我心烦意乱,等到太阳下山,等到夜姑娘舞着黑纱裙姗姗来临,才等到舅舅家坐的那辆客车。
   客车一停下,移民局的工作人员把盒饭和水送到车上,我拉着儿子也跟着上去。车厢里一片寂静,只听见“唏呼唏呼”的盘饭声,舅母抱着只有两个月的孙女,坐在窗子边往外张望,舅舅坐在旁边。我打过招呼,就急急地问:“咋个现在才到?”
   舅母见到我们母子,特别高兴,她边从衣兜里搜出七毛钱塞递给我儿子,边说:“村里好几个老人没坐过车,一路吐,车只能走走停停。”
   旁边一个中年男人叹息着插嘴说:“唉,这些老人心里难过啊!”
   车厢里又是一片寂静。看到平时像鸭子一样叽里呱啦的妇女们也鸦雀无声,我心里酸溜溜的痛,但还得劝慰舅母几句。没想到,一下打开了舅母的话匣子,她乐观地说:“看到房子被拆,田地被铲,女人们哭得稀里哗啦,男人们哀声叹气。可我没有哭,哭有什么用呢?那么多人过得,我也过得。”舅母朴实的话,反倒引出我的泪,多么豁达的农民啊!望了望怀中熟睡的孙女,舅母接着说,“车子一发动,所有车上的移民都扭头看着身后的洛尼白,流着泪告诉自家的孩子,一定要记住我们的根在洛尼白。车子越来越远,可车上的人们却都扭着脖子朝后看,等到再也看不见洛尼白时,车上的哭声响成一片,我也终于忍不住流下眼泪……”说到这里,舅母哽咽起来,无法说下去。我的眼泪也肆意流淌,羞得赶快抱着儿子跳下车。
   车子驶向昆明方向,一轮满圆的月亮,挂在蓝汪汪的夜空,一路送他们出禄劝县城。我呆呆地站在咪油大桥头,望着越去越远的车子,痴痴地想:这是一群故乡情结很深的彝人呀!他们仿佛是洛尼白山上的一棵树,或是一株草,硬生生挖断移走,他们的心痛啊!他们每早起床的第一件事,就是看洛尼白;他们每晚睡前的最后一件事,还是看洛尼白。只要看到洛尼白,他们的心里就踏实、舒畅。今后,他们能适应吗?尤其上了年纪的人。可我相信,洛尼白顽强抵御风霜严寒的精神,给了他们坚强不屈的品质,他们有能力克服困难;洛尼白滋养万物的胸怀,铸就了他们乐观豁达的性格,他们有信心面对未来。我感激地望着洛尼白方向,深深地鞠了一个躬。但愿故乡的月亮,照亮他们的心灵;但愿洛尼白精神,鼓励他们走向美好的明天!
   洛尼白脚下的人们都搬走了,那是一群与洛尼白血肉相连,懂得洛尼白的故事,至少听过洛尼白故事的人。以后,他们的下辈人,再下下辈人,还会知道洛尼白的故事,对从未见过的洛尼白有感情吗?我深深地担忧起来。不知道彝族历史和传说的人越来越多,包括我,我不得不力所能及地寻找一些资料来读,就算作为在儿子面前唠叨的材料吧!
   既然我对洛尼白念念不忘,那我就先看有关洛尼白的资料吧!
   洛尼白在彝族历史上是一个重要的地名,相传为阿普笃慕避洪水之山,笃慕是滇川黔桂大部份彝族认同的洪水后的共祖,六祖之父,在彝族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洛尼白在哪里呢?这个问题争论很多,但在禄劝洛尼白脚下的彝人,是不管那么多的,他们就认定家乡的洛尼白。我觉得他们不是麻木自信,是很有道理的。张纯德老师经过一番实地考察,写了《洛尼山在哪里》收入《彝学研究文集》,认为龙乡境内的洛尼(白)山是笃慕当年避洪水的洛尼白。我把他的证据提纲挈领地摘引如下:
   一、笃慕洪水泛滥避洛尼,此山完全符合“洛尼白”的名称和“洛尼白”应具有的特点,从目前种种说法来看,真正符合洛尼白(彝浯谓山为白,或本,译作:洛尼本,洛尼山均可)名称应该具备条件的只有此山。
   1.“洛”,石也(彝语谓石为洛),此山应是石头山为主;2.“尼”可理解为“嘴”(如洛租业),石头伸出山体的部份,似石房子,下面可避雨,符合古籍中笃慕“高高石房里坐”的记载,或理解为绿色,因石头上长满青苔或覆盖绿色树木,或象甑子山,(彝谓甑子为拉尼);3.“白”,山也,此山相对要高,否则无法避洪水;4.山周围要有河;5.自然、生态环境要好,适宜于先民生活,否则当洪水将要来临时“仲牟由(笃慕)牵了自己的马,赶了自己的羊,往洛尼白去了”(《西南彝法》载),否则他的马牵得上去吗?他能在上面放牧和生活吗?鉴于以上诸多须具备的条件或特点来看,唯一能全面符合这些条件,具备这儿个特点的只有禄劝云龙洛尼白。至于此山又称为幸邱山,那是较晚的汉文史书上才出现的,称为火期山者更晚,因为洛尼山脚居住着的村子称为火期村,即“硬石头脚下的村子”之意,此村属幸邱办事处,而当地对此山全称是“火期洛尼白”。
   二、“云龙苍桑诉悲歌”,洛尼山下的云龙古城有悠久的历史,说明此山周围有丰厚的历史积淀。洛尼山下的坝子就是禄劝最早的宋之时易笼古城,是禄劝历史上第一个县城,为彝族先民乌蛮所建,旧称“易笼”。《元史地理志》武定路军民府禄劝州条曰:禄劝州领易笼县。“易笼者,城名在州北,地名倍场,(今本长)县境有二水,蛮浯谓夷为水,笼为城,因此为名,昔罗婺大酋会集之所,至元二—六年(公元1289年)立县”,又曰:“武定路,段氏伸乌蛮阿历(阿而)治纳夷昵共龙城于共甸,又”筑城名易龙,其裔孙法瓦浸盛,以远祖罗婺为部名。”
   三、洛尼山下历史悠。洛尼山下云龙乡一直都是彝族聚居区,世代住有古代氏族和后裔,保留有氏族为名的地名,村名和古火葬墓群。
   现今云龙辖区内,以资办事处“动康村”是因有姓申的(哚)动氏族居住而得名,动康下队有“乍康”,因有杨姓乍氏族居住而得名,金乌办事处“朵康”,因有王姓、钱姓的朵氏族居住而得名,本长办事处“普勒”村因有普姓普勒氏族居住而得名,还有阿登颇等,他们的谱牒均可追溯到笃慕二子慕阿枯、五子慕阿克、六子慕阿齐。在宗德村至普勒康之间,离宗普小学一公里处至今留有德勒氏族、普勒氏族等明清以前的火葬墓群约几百座,说明这里自古有彝族居住。
   四、罗婺发迹始洛尼。洛尼山上的罗婺寨,是唐宋时期雄冠南诏大理三十七部的罗婺部发祥地。罗婺故地,夏商为梁州地,周、春秋为百濮地,战国为滇国地,汉属益州郡,蜀汉属建宁郡,隋为昆州,唐隶姚州,属戎州都督府。
   除此之外,我知道的还有李子海的《从三星堆到洛尼山——阿普笃慕的艰难历程》一文,也认同了笃慕当年避洪水的洛尼白,就是云龙境内的洛尼白。
   听说赞同这个观点的学者也不少,最后能不能形成定论尚不可知,但我对洛尼白的崇敬,简直到了顶礼膜拜的程度。我总想找机会再见洛尼白。
   机会总算来了!站在云龙水库大坝上,眺望远处的洛尼白,我的思绪无边无际,眼眶禁不住湿润。关上记忆的闸门,我挥挥手道一声再见,跳上回家的客车。
   洛尼白巍然屹立,默默都目送我们走远,就像目送当年移民迁走。我相信,洛尼白会守护好脚下那池水,就像守护曾经生活在她脚下的人民。

共 5596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看完作者的这篇文章,我不知道该如何点评,随着工业文明的不断侵入,我们古老的传统和璀璨的文明正一点点被蚕食,原住民被移民到陌生的地方,而他们祖祖辈辈留下的财富,也被无情地湮没了。洛尼白的故事是其中之一,大的说三峡工程,我们有多少历史被埋陈在水底,我又想起我家乡的潘家口水库,当初拦截滦河把万里长城也淹没在库区里,只有到了枯水期水下长龙才会浮出水面,现在是一道风景线。而库区已经布满网箱,水质也从一类水变成三类,将来再不控制,后果会变的严重。通过文章我看到作者对家乡深深的眷恋,而作者古老民族为家乡建设作出的牺牲,是难以用语言表达的,作者深情地写到“尤其上了年纪的人。可我相信,洛尼白顽强抵御风霜严寒的精神,给了他们坚强不屈的品质,他们有能力克服困难;洛尼白滋养万物的胸怀,铸就了他们乐观豁达的性格,他们有信心面对未来。我感激地望着洛尼白方向,深深地鞠了一个躬。但愿故乡的月亮,照亮他们的心灵;但愿洛尼白精神,鼓励他们走向美好的明天!”这是多么伟大的民族牺牲精神。作者用深情地笔调把一个民族为了大局而牺牲小我的可贵情结表现的淋漓尽致,可是我更希望一些决策者不要只为了政绩去进行扩充城市资本,而忘记了那些可爱的原住民的感受,愿将来我们所有民族都能按照自己习惯的生活方式生活,而不是被强迫,被迁徙,愿我们的国家越来越亲民,越来越好。感谢赐稿,愿作者的洛尼白精神永在。【编辑:喝饱水的游泳者】【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4033007】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喝饱水的游泳者        2014-03-29 11:52:17
  深深为作者的感悟而感动,愿洛尼白永在我们心中
2 楼        文友:与非        2014-03-29 12:07:17
  也许那里会成为景区吧?
3 楼        文友:你猜        2014-03-29 12:10:25
  欣赏老师佳作,祝好。
您不要猜我是谁,我知道您是谁---祝你开心每一天。
4 楼        文友:拉基紫孜        2014-03-29 21:46:04
  谢谢编辑深度解读和精彩的编辑!
5 楼        文友:拉基紫孜        2014-03-29 21:47:01
  那里不可能成为景区,否则会污染水质。
6 楼        文友:拉基紫孜        2014-03-29 21:47:38
  谢谢你猜,祝你万事如意!
7 楼        文友:潮仙        2014-03-30 09:33:37
  洛尼白巍然屹立,默默都目送我们走远,就像目送当年移民迁走。我相信,洛尼白会守护好脚下那池水,就像守护曾经生活在她脚下的人民。 欣赏佳作。问好!
8 楼        文友:航帐        2014-03-30 12:03:13
  祝贺再摘一精,祝贺!
我手写我心! 航帐文友群:231199696,欢迎参与交流!
9 楼        文友:拉基紫孜        2014-03-31 10:53:04
  谢谢潮仙光临!
10 楼        文友:拉基紫孜        2014-03-31 10:53:55
  谢谢社长鼓励!
共 10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