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逝水流年 >> 短篇 >> 传奇小说 >> 【流年】朱四太爷(小说)

精品 【流年】朱四太爷(小说)


作者:江楼望雨 举人,3978.2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8696发表时间:2014-04-05 10:07:58

“四太爷昨天夜里过世了!”
   消息一递出来,便迅速传遍了全村,于是前往四太爷家吊唁的人便络绎不绝。
   先是本村人,后来便有外村人,下午,乡镇的领导、民政、兽医站也来了。烧钱纸墩子在院子里堆了一垛,花圈在窗户下边摆了一长溜。灵床设在正间迎门的北边,头西脚东。孝子孝孙跪了一地,哭声高一阵低一阵,嗓子都嘶哑了。大门外门旁空地的吹鼓手可劲地吹吹打打,大杆号的声音传出老远,催得人心发颤。老会的人忙里忙外筹划着一切,安排那安排这。
   这个四太爷何许人?
   四太爷是方圆几十里岁数最大的人,享年104岁。
   四太爷是村里很有威望的人,编外调解委员,汉子婆娘打架,老子儿子有意见,都愿找他。他热心,处事也公。
   四太爷是个传奇人物,尤其年轻的时候,身上有太多的故事。
   据有发言权的老人传,朱四年轻的时候长得五大三粗,好汉子头,能一下子扛起两麻袋麦子。有一次一头牛发了飙,瞪着铃铛大的眼睛沿街跑,满街的人慌得软了手脚,眼睁睁地看着牛往人堆撞去,朱四几步窜上前,硬是板住牛角把牛压得跪了下去。
   后来他是一个兽医,专门给牲口看病。许多人看到过他给牲口治病的情景:那蔫头耷脑的牲口被拉高了脑袋拴在一个木桩子上挣扎不得,他把一根老长的针向牲畜的脖子上扎了下去…也见过他给牲口灌药:把黑乎乎的药汤倒在一只牛角里,掰开牲口的嘴巴,牛角的开口处一直递进牲口喉咙,向上一竖,那畜牲喝也得喝,不喝也灌进去了。那时,还没有打针这一说。
   四太爷给牲口看病的医术很高,据说无论什么杂症、险症,诸如口炎、咽炎、鼻疽、时疫,他几针外加几付中草药灌下去,立马吃草吃料。
   在有拖拉机农用车这机那机以前,牲畜是庄稼人的顶梁柱。大凡富裕些的人家,谁家没有牲口?人得了病可以扛一扛,而牲畜,尤其是牛驴骡马之类大牲畜,那是不能扛的,稍一耽搁就是一大笔损失,误了庄稼活儿就更不用说了,所以乡里乡间离不开他。更何况他在出诊治疗收费上一向不大计较,赊赊欠欠他从不讨要。于是他赢得了人缘。生产队的时候他挣工分,有没有活都按十分算。到其他大队或者外乡出诊,他都是把收来的出诊医药费交给大队,从不贪一文钱。他一直干到生产队解体,又干到上世纪八、九年代农村没了大牲畜私户也不再喂猪。
  
   他敬业。无论哪里的牲口有了病起不来了,捎个信儿给他,只要时间来得及,他立马骑上他那匹大青骡子背上药囊跑去诊治。本村人的猪啊羊啊狗啊甚至鸡啊鸭啊只要你说了症状,他随口给个方子,一治就好。不少人还记得他说的“狗吃乌药猫吃白芍”之类歌诀。
   没干兽医以前,他务农,曾经酷爱打猎。这其实是常事,山区,差不多哪个村都有那么一两个农闲猎手,秋收以后拿一杆猎枪(土枪,长长的枪筒,装火药和铁砂,打出去一大片)漫山转悠,隔三差五便收获一些零花钱。四邻八舍有人情来往的人家也常常会吃上他们打来的野物,兔子、野鸡什么的。
   朱四枪法好,野物落在他抢下不计其数。有一件事传得挺邪乎:
   话说,有一年深秋,满山衰草落叶,他向纵深的山里走得远了,有些累,便坐在一处山坡的松树下歇脚。忽然听得不远处似有异样的动物鼾息声,偷偷摸过去,只见一处沟凹的深草丛中露出犬样的毛色。细细观查,原来是三只狼偎在一起打瞌睡,一大俩小。打了多年的猎,还是头一回遇到这大家伙!他心跳得要出腔,慢慢靠近,举枪瞄准。忽然想到枪膛里的火药和铁砂是打野兔的量,不足以伤两只狼的命。便退回一个隐蔽处,重新装了足够的火药和铁砂,灵机一动,又揪下了衣服对襟处的五颗铜疙瘩纽扣,一并用枪探捅进枪膛。返回去,还好,狼仍然原模原样偎在那里。找好角度,描准,扣机,一声轰响,差点儿把他震昏。一看,三只狼全趴了,只剩了挣扎的份儿。这一次经历,使朱四爷名声大震。但是,后来他却洗手不再打猎专心侍弄庄稼,缺钱花就出去打短工。
   一个打猎的好手,忽然洗手不干了,总会有人好奇,问他,他只说“枪机坏了,没法用了!”
   世事变幻。1947年秋天,为了保卫土改复查的胜利成果,胶东一带掀起了大参军的热潮,“爬山头”、“反蒋诉苦”、“反蒋保田”和“人人立功”教育运动搞得轰轰烈烈,村子里不少青壮年戴上了大红花。朱四是神枪手,不管他是否还在打猎,都已经声名在外了。区政府看上了他,命令村子里一定要动员他披红戴花。但任凭村干部说破了嘴皮,他就是不点头,木木地,不知他想些在什么。
   村干部们开他的会,说:
   “老四啊,咱是贫农,你家也分了地,咱得保卫胜利果实,你看人家(谁谁谁)都报名了。凭你的枪法,到了部队立功是不成问题的!你的家属你不用牵挂,村里代耕……”
   他只是摇头。
  
   听说明天区上管武装的干部要亲自带人来专门做他的工作,动员他自愿参军。一宿过去,第二天他没出门,人们到他家里一看,他蒙头大睡;拉开被子,都惊呆了:他两只眼睛没了白眼珠,那地方红红的,火炭一般。人站在他对面,他说只朦朦胧胧有个影儿。他媳妇在旁边哭哭啼啼,什么情况也问不出来。
   毋须再动员了,从此他成了全村的落后分子,被开除了民兵队伍。即便是三代贫农,也打入了另册。红眼睛过了半年才回复视力,但落下了蛛网似的血丝。
   村干部们百思不得其解。从平时表现看,朱四不该如此顽固,他好像也不是怕死的人。
   朱四这段时间心里油煎火燎,他咬着牙坚持顽固。
   那是一个秋天的中午,他在一个办喜事的人家喝了些酒,晕晕乎乎又扛枪上了山。山村,出门不远便是山坡梯田,地堰上长满了野草和荆条矮树棵子,这正是野兔出没的地方。忽然,他发现了野物,好像是两只小兔子,隐隐约约时隐时现,在一个地堰下边嬉戏。他举起了枪……
   “老四!你干什么?!”
   身子上面隔了几丈远的地方忽然一声吼,接着飞来一柄镰刀,准确地砸在他托枪的手臂上。枪响了,也打歪了。他恍恍忽忽,定了一下神,那有什么兔子?分明是他自己的小小子和大哥家的小侄子,两个般大般的孩子在捉蚂蚱玩。与此同时,一个壮汉从上地堰扑了下来,重重的给了他一拳,外带横里一脚踹过去,然后一把夺过他的枪,向一块石头上轮了下去,枪筒断裂。
   “你作死啊!你!”
   他呆住了,一看,是大哥!
   “哥!我,我喝了点酒……”
   “你喝了酒出来玩枪?!你安的什么心?想绝后有这样干的吗!你个混蛋!”
   又一巴掌搧了过来,他直挺挺地跪下,霎时满头的汗,酒也醒了,他任凭哥哥打骂,被镰刀划过的手臂已经流出了血。
   原来大哥就在他的上堰割草,由于离家近,顺便带俩小孩子放在一边玩耍,偶一抬头见他正用枪瞄着孩子,情急之下便飞出了镰刀。
   就是打那以后,朱四不再摸枪,也不再沾野味的边,连吃也不吃,他在哥哥面前,向山神爷发下了毒誓,那时乡下人都相信因果报应一说。他后怕,病了一场,对枪这东西便产生了心理上的排斥,即使后来八路军过来他被编入了民兵,发给他的枪他也只当成一根棍子,从不练习瞄准,偶尔眼睛顺到枪口上,脑海里就出现了那两个“小野物”的影子,心砰砰跳。
   为了家族的声誉,哥俩把这件事捂了起来,不对任何人讲,宁可他落入另类。好在他成分好,时过境迁,人们便不再理他。
   也许是他命里犯“兵煞星”,八路军的红花他不戴,几个月后他却落到了国军手里。
   解放区大参军的第二年,国民党军从胶东大溃败。那天,朱四不合去亲戚家有事,亲戚家在三十里开外,是个你来我往的灰色地带。国军饿草鸡了的狗似的到处抓兵拉夫,回来的半路,碰个正着,没跑得及,便被捉去当了挑夫。本来是要给他一支枪扛,可看到他布满红丝的眼睛,便给了他一副百十斤的担子,一天百十里路,连续几天走啊走。这还不算啥,朱四体力壮,抗得住;抗不住的是押队国军的赶和打。当时老百姓的话:“八路军的会(开会)儿,国军的棍儿。”一点也不假!和朱四走在一起的有个老汉,百十斤的担子就有些吃不消,偏偏又生了病,走得东摇西晃。朱四分去了他一些分量,还是不成,终于一头栽倒在地,走不动了。押队的国军抽了他几棍子,还是爬不起来,摸一下头,滚烫,便逼其他人分担了东西,丢下老汉不再管。
   好容易到了宿营地,十几个人挤在一个小厢房,打地铺。朱四心里老想着那老汉,翻来覆去烙饼。半来宿,他悄悄爬起来蹩出门,却把门外正打着瞌睡看押他们的国军惊醒了,喝问他干甚么,他说要去茅厕。那国军说:
   “上什么茅厕!去那墙角,快点儿!”
   他转过墙角,紧接着翻了墙头,沿着小巷,三转两转,真是天无绝人之路,竟被他逃出了村子。出村便钻包米地,约摸着来的方向跑。也不知转出了多远,终于又踏上了来时的那条道。一边提心吊胆地摸着走,一边向路两旁看;鸡叫头遍的时侯,月光下,终于发现了路旁躺着的一个人。一看,正是那老汉。翻了一下,一点声息没有,摸摸脑袋,依然滚烫。还好,活着!便背起来,沿着一条小路走。他知道,有路通的地方必有村。天渐渐放亮了,影影绰绰前面果然是个村子。找一村头的草垛,扒开个窝窝,放老汉躺下,在一园地里掐一芋叶,到不远处的河沟沟里舀了一捧水,管不得脏净,给老汉淋到嘴里和脸上。老汉竟然醒了过来。老汉有气没力地说:“兄弟……感情你……救了我!到村里去,找……些……”接着,说了几样中草药名。
   “这村里能有药房吗?”
   老汉告诉他,不用药房,这药遍地都是,有心的人家是会收拾的。朱四便去敲开了一家的门。山村人热情,还真帮他找来了草药,又帮他用沙罐熬好。药灌下去,还有人拿来两床破被,捂上,发了一场大汗;就在那草窝窝里,睡了一整天。村里听说有落难的,便有人来看视,送吃的。又过了一宿,老汉爬起来了。二人踏上了返乡的路。老汉姓刘,说起来,也算老乡,相邻的县,距离不过二、三百里。二人要着饭,终于先到了老汉的家。老汉留朱四在家住了一个多月。
   原来,这老汉是个兽医生,会给牲口看病,也会给人看。给人都是些偏方单方,常见病,头疼脑热之类,大病不接手;而牲口,却善治凶险的恶疾。这一个月的时间,刘老汉倾其所有把各种牲口病的症状、方剂全部传授给了朱四,临走又给了他一套牲口针灸器械和几本书,有图有字。从此,朱四成了一名兽医。
   随着岁月的流逝,朱四变成朱四爷,后来又去掉姓氏变成四太爷;由于他正直心地好,赢得了不仅本村人也包括近村人一致的尊敬。年轻时打猎的经历,他自己讳莫如深。至于打猎洗手前发生的那件事他更是矢口否认。那是家族的秘密。据说有好奇且跟他说得上话的人私下问过他,他矢口否认:
   “你这听谁胡说八道的?嚼舌头是要造孽的!”
   人们只好当故事姑妄言之姑妄听之,反正都是影影绰绰的陈谷烂芝麻,没人较真去追根挖底。
   大参军坏了眼睛那一段他默认,承认觉悟低,舍不得老婆孩子,上火。而被抓壮丁的经历,倒是不少人都知道,村干部问过,据说也查证过,文革时他对红卫兵也没隐瞒。
   和他坐在一起拉闲呱,他最愿讲的是给牲口治病的案例。从兽医站退下来以后,还经常有年轻的大学生兽医员去登门请教。
   渐渐,他就很老了。儿孙很孝顺,儿子们争着养他,几家轮换,宝儿似的;他可是政府部门挂了号的,上边常有人来看他。不犯糊涂的时候,还是见了人就讲牛马经,还能颠三倒四背诵几句什么“立地时时两足忙,频频换脚痛难当……”
   直到老得走不动路了,仍经常翻啦一本书,手抄本,就是当初他救过的那个老头儿(他师傅)给他的,有图有字,已经破烂得不成样子,被他的一个上高中的重孙女给仔仔细细裱糊过,还加了一个蓝布袼褙的书皮。一次,一个地下党似的文物贩子登门要了看,说:
   “可惜了,如果不是这样胡乱黏贴,会卖大价钱的。”
   小姑娘一把夺回去说:
   “俺不卖!胡乱不胡乱的,管给多少钱俺也不卖!”

共 4694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读罢全文,不禁对四老太爷肃然起敬。人在年轻的时候总有那么几个迷糊的阶段,本文的四太老爷也是如此。不管在年轻时有多少不可提起的事情,最终四太老爷的善良帮助他做了选择。如果他没有翻墙走回去去帮助那个老汉,恐怕就不会有后来的他了。老汉教给他兽医的知识,并让他成为了远近闻名的兽医。说到底是四太老爷自己的选择。人生在世总有那么几个选择,不同的选择最终让我们成为不同的人。这样的故事读来很有味道,我们也能从别人的生活中提取到自己生活的精华。好文,倾情推荐!【编辑 东东】 【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1404060005】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东东        2014-04-05 10:09:06
  期待更多佳作!这样的人物用文学来表达出来,耐人寻味。
一纸一年一年华
回复1 楼        文友:江楼望雨        2014-04-06 17:05:34
  东东,谢谢您的按评!
   人生的路,每一步都在选择;自觉或者不自觉,主动或者被动,由己或者不由己。心存善念,这是根本。
2 楼        文友:山地731828829        2014-04-06 09:30:58
  作者用这样的方式,展现了一个跨时代的人物,读来令人寻味。
   朱四,多变的人生,内心有秘密,那是耻辱,那是差乎灭顶之灾的行动。朱四说到做到,金盆洗手,不再摸枪。
   斗转星移,他心存善举,好人总有好报,于是机会给他了,他救人并不图回报,但是,上天眷顾他,从此改写了他的人生!
   四太爷,兽医,后半辈子的伙计,传遍乡邻,口碑极佳,终得好报!
   江老先生的作品,总是透着浓浓的情味,醇厚,具有沧桑感!
   耐读,喜欢!
回复2 楼        文友:江楼望雨        2014-04-06 17:37:11
  山地老弟读懂了文字的内含。
   这篇东西,作者想表象的是人性。朱四传奇的一生,其实也是一个普普通通农民的一生,他的本质是善良。传奇式的偶然,内中也包含着必然,或许不同的着眼点会有不同的理解,那是见仁见智的问题。
   谢谢!
3 楼        文友:江楼望雨        2014-04-06 20:03:12
  这篇东西本来想参加【选择】征文,但字数不够;斑鸠的腿,再怎样接也成不了鹭鸶。那就作为普通发了。
4 楼        文友:逝水流年        2014-04-07 10:22:26
  品文品人、倾听倾诉,流动的日子多一丝牵挂和思念;
   灵魂对晤、以心悟心,逝水的时光变得更丰盈和饱满。
   善待别人的文字,用心品读,认真品评,是品格和品位的彰显!
   我们用真诚和温暖编织起快乐、舒心、优雅、美丽的流年!
   恭喜,您的美文由“逝水流年”文学社团精华典藏。
   感谢您赐稿流年,祝创作愉快
爱,是人世间最美好的相逢,用文字找寻红尘中相同的灵魂。
5 楼        文友:风逝        2014-04-09 20:24:22
  一个百岁老人的传奇人生在先生笔下鲜活,立体地呈现出来,有血有肉,真实可感。是主人公善良的本质决定了这个老人为人称道的不平凡的一生,小说的立意积极阳光。
   先生不愧为百科全书,知道的东西真多,像牲畜疾病啦,像歌诀俗语啦,信手拈来,运用精当,令人钦佩。
   问好您,开心每天。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回复5 楼        文友:江楼望雨        2014-04-10 09:07:31
  风逝老师来了?谢谢您!
   这篇东西是几个原形拼凑的,拼得不大像样,你别见笑。
共 5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