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春花秋月 >> 短篇 >> 杂文随笔 >> 【春秋】论攀比(杂文)

编辑推荐 【春秋】论攀比(杂文)


作者:铁楚 童生,877.2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7304发表时间:2014-04-05 16:05:20

攀比在心理学上被界定为中性略偏阴性的心理特征,即个体发现自身与参照个体发生偏差时产生负面情绪的心理过程。并且根据产生的作用不同,攀比心理分为正性攀比和负性攀比。而攀比之气人皆有之,无论是千金小姐还是小家碧玉,无论是花花公子还是白面书生,无论是达官贵人还是黎民百姓,无论是博士教授还是幼稚园孩童,都有攀比心理。也无论在何种场合,教室、街道、公司、医院等,只要有人群、参照物、竞争、游戏等的地方,攀比之心到处存在。正因为攀比人皆有之,随处可见,这个问题才需要认真思忖,好好对待。
   构成攀比的主要条件有下面几点:其一,必须是人群,亦即有参照的资本,一个人比较构成不了攀比。阿三一个人照着镜子对镜子里的影说:“你穿得没我漂亮。”但是镜子里的人又不会说话也没有思想,况且本身与影子之间近乎雷同,何来攀比。鲁滨逊呆在孤岛上整天自言自语,也不会出现攀比之心。只有在两个人及两个以上的人群中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比如说,张三和李四为了学习而争锋相对,小美和小丽为了花裙子而互相比较等等。其二,同情形同环境之间的群体才会出现攀比。有人群的地方不一定会出现攀比,那是因为每个人按照自己的生活过着,你来我往,不同人互不干涉,互不来往,同样出现不了攀比。张三读书,李四上班,张三不会与李四去攀比,李四也不会与张三攀比。只有两个人身处同一个环境,同一种情形的情况下人们才会互相攀比。其三,攀比需要人群中某件事物具有参差错落感,即具有可比性,人们才会去追求,然后攀比。一般情况下,人们总是向往美好的崇高的事物,所以“不足”的人向“有余”的人比较。学习不好的人总想追上成绩优秀的,每到考试完就会与之对照,一旦超过就兴致很高。穿戴破旧的人喜欢与穿戴好的人比较,一旦前者穿戴比后者好后,优越感也就上来了。其四,攀比必定是人脑中潜意识的意识形态,然后通过外在事物表现出来。假如人脑中无攀比心理,表现出来的虽然表面上看上去觉得有那么回事,也不算攀比。假如心里有攀比,但未表现出来,我觉得这样也只是在心里比较。真正地攀比是心理与行为的结合体,缺一不可的。老实人可能只在心里呈现出攀比症状,但是实际上他也或多或少在行为上表现出来,只是不明显罢了。比如说在学习上,知道自己学业不如人,一定要追上某个成绩优秀者,他就会默默的努力学习。
   引起攀比心理的有许多因素,有来自家庭的,父母的言行与教育直接或间接影响着子女的言行举止。父母喜欢攀比,或者父母教育孩子去攀比,孩子也会跟着学着去攀比。比如,年轻妈妈爱打扮,每当看到别人穿着一件很时髦很漂亮的衣服后,也跟着买,孩子见着也会学着去打扮喜新厌旧,看见同学穿一件很时髦很漂亮的衣服也会向家里拿钱买。又比如说,父母亲常教导我们说,在学校里要认真学习,多与成绩优秀的比较,看看自己缺哪一方面,多去弥补。这样的训导方式,其实质就是一种攀比,只是它是正性攀比。有时候,父母亲也误人子弟教坏孩子,教孩子比吃穿,不管孩子需不需要都买给孩子,搞的孩子娇生惯养,攀比心更强。这是负性攀比,往往使孩子变得逆来顺受,娇生惯养,浪费奢侈。
   有来自学校的,主要是同学之间的相互攀比。正性攀比,比如学习成绩的攀比,往往会让自己勤奋学习,但是忌妒心像火苗一样越烧越旺,看不得别人比自己优秀。而比自己差的人也有这样的心态,自己夹在中间,比上不足比下有余,自卑与自满交织在一起。但是,一旦差的赶上自己,心里除了委屈外还会有“以前他比我差”这样的自负情绪,也是见不得别人比自己强。又比如大学里学生考研或学驾照,看到别人考自己也跟着去考,完全不知道为何而考也不知道考来有何用,漫无目的,跟风跟潮流。负性攀比,比如同学之间玩电脑游戏,看谁杀的人多或者谁的级数高,杀的人少级数底的就请喝饮料请吃饭。于是,他们不管天昏地暗都呆子网吧为电脑游戏里的“角色”与“宝宝”升级,搞得人憔悴不说也耗费了大把的青春年华。比拼游戏级别,成为现代青年人的一种普遍心态,年轻人为了能够在游戏里获得些许优越感,能够带兵打仗,能够获得某个职位,能够杀更多厉害的敌人闯更艰难的关,努力升级拼命比拼,耗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有的还耗费巨资去升级买装备,无视学业无视父母老师。
   有来自社会的影响,要么让人走向成功,要么让人家破人亡。比如,追求卓越,力求在事业上、婚姻上、生活上都比别人“混”得好。他们会不断学习,拼命工作,使出浑身解数,用尽聪明才智。偏中性一点的,如攀比效应,一款服装潮流来临,青年妇女们个个穿戴得一模一样,当整体一样之后就不新鲜,人们开始追捧另外一款服装。循环往复,追捧者遍布全球。但是因为攀比,也会弄得家破人亡妻离子散的。为了面子,张某把所有积蓄全花在外在形象与面子上;为了输赢,李某签订违法伤己的合同……
   无论是攀比心理受何处影响,最终还是自身予以表现,所以攀比还与自身密切相关。有时候自身坚强,不管外界如何影响,自己也是不愿意去攀比。就拿庄子来说,他宁愿像乌龟一样拖着尾巴在泥浆里爬行也不愿意为官。所以,中国出现许多隐士,不愿意同流合污的人。这与自身修养有关系,修养越高,看事情越明细,他的攀比心理就越淡,无论正性攀比还是负性攀比都不去做。
   攀比之心人皆有之,要求我们提高辨别力,提高自我修养,认清何种攀比行为能为何种不能为,何种攀比有益于身心健康何种不易于身心健康,做到不伤害他人不为利益蒙骗头脑,这再好不过了。

共 2196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文章以分析“攀比”这一概念入手,阐释了构成攀比的主要条件,结合生活实例概括出引起攀比心理的诸多要素,结尾总结恰到好处“攀比之心人皆有之,要求我们提高辨别力,提高自我修养,认清何种攀比行为能为何种不能为,何种攀比有益于身心健康何种不易于身心健康,做到不伤害他人不为利益蒙骗头脑,这再好不过了。” 此文逻辑严密、举例详实得当,说服力强。佩服作者这种严谨的治学精神以及善于反思与总结的生活态度,值得学习。佳作推荐欣赏!【编辑:穿裤子的云】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潮仙        2014-04-06 11:10:29
  攀比之心人皆有之,要求我们提高辨别力,提高自我修养,认清何种攀比行为能为何种不能为,何种攀比有益于身心健康何种不易于身心健康,做到不伤害他人不为利益蒙骗头脑,这再好不过了。 欣赏问好!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