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逝水流年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流年】桃灼灼 柳依依 (散文)

编辑推荐 【流年】桃灼灼 柳依依 (散文)


作者:孙方之 秀才,1599.82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8776发表时间:2014-04-05 21:39:02

清明时节,我有幸参加“《淄博日报》‘与你相约’文学采风”活动,来到沂源县这方沂蒙老区的红色土地上。
   这是一处令我我梦魂牵绕已久的地方。以前去过几次,到的都是县城。我感性认识她,是从沂源籍作家刘玉堂的小说中。刘玉堂的那支生花妙笔,简直把沂源描绘成了人间天堂。“若看姑娘钓鱼台,要看风景燕子崖”,这是刘玉堂在多篇小说里唠叨过许多次的一句话。我曾当面问过刘玉堂,你笔下的沂源,和现实中的沂源,有差距吗?刘玉堂那张天生狡黠幽默的“沂源脸”一本正经:假了包换!
   车子从博山区池上镇翻越鲁山进入沂源,一路南行,渐入佳境。随着海拔的升高,感受到的是耳膜一阵阵“咔咔”作响,还有扑入鼻息的空气的馨香,涌入眼帘的花的海洋。极目远眺,数重山翠疑见胆,侧视窗外,一派水清欲留人。杂花染陌上,黄的是连翘,白的是樱花,红的是桃树;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车在画里行,情醉山水中。依着车窗,我臆想,如果下车问一个在果园里伺弄果树的老农,他必定答“我姓曾”。再问他知道“雾霾”吗?他会如听到外语般地不知所云。“雾霾”这个词,恐怕在这里要去“识字班”里扫盲。
   抗日战争时期韩复榘丢弃济南逃跑,国民党山东省政府曾经东迁沂源,省政府主席沈鸿烈就住扎在东里店。曾几何时,这里曾经是山东省的政治中心。这里虽是沂蒙山腹地,山高豁深,关山险峻,但是又衢贯南北,隘扼鲁中,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更是中华民族文明重要发祥之地,“沂源人”的发现轰动过世界。
   采风第一站是西里镇张家泉村。张家泉是个小山村,因为“时代楷模”朱彦夫而闻名全国,村里建有“朱彦夫事迹展馆”。朱彦夫使用过的三轮车、小推车、假肢,以及《极限人生》的手稿,写作用的纸笔,全在展馆里展出。朱彦夫,是一面共产党人的镜子。现在进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朱彦夫热”再度升温。每天涌进这个小山村参观学习的人络绎不绝。1996年,我曾经参与过市委宣传部主编的《当代保尔朱彦夫的故事》审稿,对这位参加过上百次战斗,三次立功,十次负伤,动过47次手术的特等伤残军人的事迹并不陌生。然而,当我亲眼目睹英雄使用过的那副十七斤重的假腿,那辆被这个四肢全无的“肉轱辘”带领社员推土石修水利用坏了的手推车,还有那本自传体小说《极限人生》厚厚的手稿,我还是被深深地触动了。我想,不必唱大而空的高调,面对这个放弃可以在荣军院里修养终生优渥条件,自25岁主动请缨回乡任党支部书记,为民众造福祉贡献一生的人,先不要说共产动员,每个四肢健全的人,和他比一比,该作何感想?更遑论那些个庸昏贪腐之徒,在这面镜子面前,你配披一张冠冕堂皇的外皮吗?
   第二站来到了与张家泉山水相连的涌泉村。“涌泉”,只不过是这村的百姓一个多年梦想而已。干旱缺水,靠天吃饭,种一葫芦收一瓢,涌泉村长期贫困。1971年,在朱彦夫带领张家泉父老乡亲自力更生,战天斗地,兴修水利,整治荒山精神鼓舞感召下,涌泉村开始大办水利。在一面山坡下,联合四个村数百人,用了三年时间,硬是在石灰岩石上用钢钎和大铁锤,凿出了边长各100米,深10米的一方大蓄水池。光铁钎子和大铁锤用了2吨。“涌泉”自此名至实归。当年,乡亲们为纪念这一壮举,在水池的南面栽种下两棵柳树。如今,这两棵柳树已是三人合抱粗细。硕大的树冠倒映在清澈的水面,依依柳丝随风飘荡,与满山的桃花相映成一幅雄奇瑰丽的山水大写意画幅。其中一棵柳树的主干上,长满了一个个硕大的瘤状突起物,老柳树越加显得古朴厚重,岁月沧桑,给人以神秘幽远,蕴含神奇的感觉。这棵“神树”,成为山外游人到涌泉村必看的奇观。而今,这处叫做“友谊池”的水利设施,仍然发挥着作用。扬水站二级扬程,可以把清凌凌的水顶上四面山头上的数个蓄水池里,打开闸门,清水顺山势而下,使数百亩果树受益。红色的因子依然流淌在沂蒙百姓的血脉里。水池的四壁上,大红油漆新描的“共产党万岁”“毛主席万岁”当年的标语口号熠熠生辉。与一位80岁的老农攀谈,仍自称“社员”,言必称当年兴修水利如何,虽有“桃花源中人”的茫然,但是感觉出其对共产党和政府情感的纯真与朴实。
   西里镇是“西里”牌中华寿桃主产地。置身这里,才能感受什么是花的海洋。你站定一个山头,作360°环视,蓝天白云下,桃花正开得一塌糊涂,漫山遍野,云霞共吐吞,花香袭人面。“西里”牌中华寿桃,被国家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证为“国家绿色食品”。这里的农民发了“桃财”,过着悠然自得富足美满的日子。在山上遇见一位58岁的祁姓农民,正一边洋洋得意听着音乐,一边给盛花期的桃树授粉。他种了300棵中华寿桃,我问他一年能收入多少钱,他叫我猜。我猜三万吧?他说少了点,我说少了多少?他答少了四万。我真的小吃一惊。300棵桃树的收入,顶个县长了。虽然要下一些体力,吃一些苦头,皮肤晒得黝黑,但是优越性也是显而易见:喘一口好空气,吃三顿好饭食,睡一夜深沉觉,养一个好身体。
   这儿还是一方灵山,出产的蝎子都多长了两条腿。别处的八条,这里的十条,叫沂源全蝎。掀起一块石头,碰巧了就会有一窝全蝎,活蹦乱跳。清明时节,正是逮活蝎的好时机。卖到大饭店10元一个,炸一盘雪白的粉条,单摆上十几个蝎子,菜名就叫“雪山飞狐”,就敢要数百元一盘。土豪们爱吃这一口,偷着恣的是山里人。“五毒”们也许是有意多长出两条腿,均贫富来了。
   过去,桃树上的花儿任其自开自谢,结果的结个果,不结果的谎花儿,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叶枯两不知。现在,谎话儿也值了大钱。据说,城里正在流行喝“花茶”,他们认为植物花儿是天地精华,喝了会返老还童,永葆青春。你可以看到,会有姑娘媳妇出没于满山遍野云蒸霞蔚花海里,一双灵巧的手,把那些稠密枝条上开得正艳的花儿,一朵一朵掐下来,放到一个篮子里,卖给大城市来收花的。她会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告诉你,满满一篮子鲜艳的花儿,能换来刮刮响的一张大票子呢。

共 2381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是一篇别具特色的游记散文。作者以一次文学采风活动为契机,以采风经历为线索,条理清晰地介绍了位于红色老区沂蒙山区的沂源县的景观风情。沂源是个好地方。这里的景美,百花盛开,空气清新,令人流恋忘返;这里的山灵,飘香的果树为农民带来了丰厚的收益,著名的沂源全蝎远近闻名;这里的人更美,战斗英雄朱彦夫正是在沂源地区带领社员修水利推土石,用钢钎和大铁锤在这个干旱缺水的地方建起了蓄水池,这个四肢伤残的战斗英雄,凭着一腔热血,造福了一方百姓,为后人所称颂景仰。这篇散文,词藻并不华丽,但字里行间凝聚的震撼人心的力量令人动容,在享受美景的同时更被英雄的事迹感动着,心中生出希望和力量。感谢作者,将如此充满正能量的美文安放流年。拜读。欣赏荐阅。【编辑:素心如玉】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素心如玉        2014-04-05 21:39:52
  问好孙老师,祝创作愉快。
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
2 楼        文友:孙方之        2014-04-05 22:06:54
  谢谢素心如玉老师的精心编辑和美按鼓励!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