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山水神韵 >> 短篇 >> 作品赏析 >> 【山水】大爱寰宇第一人——老子(赏析)

精品 【山水】大爱寰宇第一人——老子(赏析)


作者:飞红霞 秀才,1951.6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7764发表时间:2014-04-09 11:09:07
摘要:老子,一个中华文化魂魄中的绝圣,一个华夏精神领域的慧仙。五千言《道德经》尽撒人间,扬先贤之大智,吐淳厚之朴质,幽冥玄玄,存若绵绵,于朴朔迷离、玄空妙灵之意境拈连;在辟语精悍、慧眼独具之思海沉甸。化意于无形,化气为有道,论众生万象,解世态百难,万宗归善,源捻泛爱,凝重凝结,凝起爱的大纛,吾久读思弥,洞开大爱寰宇第一人。

【山水】大爱寰宇第一人——老子(赏析) 题记:洪荒岁月,宙宇回轮,天象苍茫,意道犹尽,视野冥寂,洞空灵智。人类偶合,奉为精灵,开启世河,欲欲腾奔,清兮浊尘,淌遍天地。绝圣起思,守灵开慧,冥昧“玄牝(pìn)”,朔古推源,身腐言存,精概恒远。
   老子,一个中华文化魂魄中的绝圣,一个华夏精神领域的慧仙。五千言《道德经》尽撒人间,扬先贤之大智,吐淳厚之朴质,幽冥玄玄,存若绵绵,于朴朔迷离、玄空妙灵之意境拈连;在辟语精悍、慧眼独具之思海沉甸。化意于无形,化气为有道,论众生万象,解世态百难,万宗归善,源捻泛爱,凝重凝结,凝起爱的大纛,吾久读思弥,洞开大爱寰宇第一人。
   周衰,春秋战国起。思想的流派开始滋生萌芽,借助乱世雨后春笋,意识的洪流深入国政,成为沉浮政权的风影。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各有所成,错交参差,互为补充,你中求异,偶或他同,疏密似斥,虚静有共,千宗归源,万法入溶,凝练凝成。老子其人,众说纷云,其经专注,思系一体,无可厚非,归为先贤。
   理念,先贤必扬的思想武器。做为有思想有意识,能够在社会生活中有语言行为示范能力和人格魅力的人,都是着重意识思维的。他们的行为思想是受到社会的认可和尊重的,在自身修养的境界里,靠的不是说教,而是一种行为意识的影响力。这种意识行为就行成了思维释放的解析,把这种解析驾于空间与实物之上,借助于一种更广阔的空间去发挥,这就是意识的作用,也就是先哲先贤们开起第三只“慧眼”论道立言的必由之路。另而世态万物包罗万象,综错复杂,只有拨云见日,树念高深,方能静动为化,有无游弋,解雨释雾于弹指轻云之间;点悟示戒于意气开阖之隙。这就是先贤参道悟道扬道之举,理深知慧,道高服人。
   老子论道。天道擎擎,正言若反,扑朔迷离,玄妙空灵。
   立道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于“常无”中“观其妙”;于“常有”中“观其徼(jiào:边际)”。洞悉玄妙幽深,开启“众妙之门”。“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足见老子之道凌驾天地之上,虚无混沌,回归自然,质朴纯厚。
   感道存 “大道氾兮,其可左右。”“渊兮,似万物之宗。”“冲而不盈”、“天地之间,其犹橐蘥(tuó yuè:风箱)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大道泛泛扬扬流淌天地间,势不可挡,不可左右,其深邃悠远,无声无息之念支配含默万物的发生和展。它空灵钟秀,博大精深,意气充盈而素体刚正,行运其间绵绵不绝,越趋完美而无“物壮则老”之永恒。道是老子意念创新的完美化身。我们感知天地意动,不正像个风箱吗?浩渺虚空而不竭尽,鼓动起来风行不息。道是能被人们感知的。
   道意。“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道意化为“雌母体”滋生天地,微妙之化,绵延不绝,若隐若存于万象,运行而不知倦怠。“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博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至诘,故混而为一。”可见道在看、听、触中皆不能一一企及,混浊为一体,成为无状之状,无象之象,是谓“惚恍”,道意高深,难以被人捉摸。
   归道宗。“致虚极,守静笃。”“夫物芸芸,各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达到空虚无欲的极境,坚守清静无为的意念,万物虽纷繁众多,却能各自回归根本,宁静而不乱来,安稳而有归宿。回归本源叫做守“静”,守静之极,叫做“复命”复命轮回道乃长久。“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老子道至此缠绵若流水生于天地间。并且他指出“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道育众生无私无邪,给予而不占有,成就而不伤害,这是“玄德”。亦即深妙伟大之德性,老子道宗至爱至善可见全貌。
   启道真。“道者,万物之奥。”“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恍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甚精甚真,其中有信。”老子道真真实实地存在着。虽然“恍惚”却不失“象”、“物”、“精”、“真”、“信”。无论是有形的实物,还是无形的精神,都能够被含孕其中,得到印证。“执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泰。”执守大道,往利来下,和谐平安。真真实实地守道用道,道可以让天下真实、美好、幸福。
   开道朴。“道常无名,朴,虽小,天下莫能臣。”道深至极,常常无法命名,它朴质无华,纯极虚至,虽小于虚无形之中,却博奥深广,天下万物,无不臣服于它。归于它的道化之中,“为天下谿,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普道为开,善守柔为天下溪涧之形,积德常于一体,运守帷握,滋生润化永不离“德”性,就可以恢复到纯真状态,像婴儿一样。普道为开,善下待物于天下空谷之势,永恒的“德”行就不会背离,相反还会一天天充盈富足,最后归回于朴素至真之中。老子论道虽空灵思维之中,但时时隐现“生而泽育”的无私境界。并且指出:“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可见“道”者之路,成就自然之路,开德普爱之路。
   老子道论,浑沌之中浑然而自成,先天地而生,善待亲人。
   “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老子道灵空万宗,生养天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这是效法自然而形成的思维,道是“天地之母”,万物归“道”途,是一切事物产生的动力和归宿。道无踪无影,无始无终,超时空无处不在,穿时光周而复始,在转运中影响天地、社会、支配着自然,人生。道,无状无象,是人的感官知觉无法直接接触感知的,但又用之不尽,确实存在,它虚空不盈,清静无为,顺应自然,永恒不止,却又无所不为,永无穷尽,养育万物,除旧更新。老子的道被运化为宇宙永恒的法规,成为取代一种支配寰宇的“道意识”。老子的道是亲人的,“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天、天法地、地法道、道法自然。”可见人作为万物精灵是可以扬天地道宗的。老子道:“常无名,隐无名。”质朴纯厚,玄妙幽深,而“大道无亲”、“天地不仁”、“善贷且成”、“常与善人”、“损有余而补不足”、“繟(chǎn,舒缓)然而善谋”。可见道已化身为公平公平的贤圣。能够被认知和效法的。知道者稀,“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知我者希,则我者贵,是以圣人被褐而怀玉。”这就是圣贤得道扬道而不被世人了解的苍凉。天道悠悠这也是圣贤怀素抱玉守言的永恒,更是其思维与意识的永凝。
   论政,政者,国之大事,处幽居之中,举思维之辨,精辟今古,洞悉时代,深谙俗道,炼达人世,于卓越中析祸福、辩成败;于敏智悉微中识利弊、解终始。所以先贤论政治邦之道,方显辩世才华,尽服芸众。老子也一样。
   老子论政,崇尚“圣治无为”,治道合一。
   他指出“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兹;绝巧弃利,盗贼无有。”统治者只有做弃智绝圣方能化治与道法之中,百姓自然感化,到达求治求道的境界,因为老子深知,统治者用治的方法在高明,也都会被百姓沿用或识破,产生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悲哀局面,无法收拾。“不欲以静,天下将自正。”“圣治”要效法天道,守贤恪朴,不自以为是,不扬贵弃贱,安之若素,无私无欲,公平公正。所以老子说:“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可见欲使民心不乱。”不自贵为权势何来的权势之争?这样的治政清政无忧,这样就可以慎行无为,清静自然,而百姓也可以自化,民风自正自朴。“圣人无心,以百姓心为心。”这是怎样高明的治世之道,但当得天下的成为统治者后,敢问谁还有百姓之心?老子自知圣人圣治已经稀少,天下争利已成必然,但还是希望寄于侯王行道治国,“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守道看似无为却可以化解天下,执政者守道勤行,一切社会问题都将解决,万法归宗,下下归心,从而实现“其政闷闷,其民淳淳”的境界。
   老子政论,“善下为王”。
   他言:“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成为百谷王。”想让百姓去做的事,处庙堂之政者要先躬身勤行,所谓“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有了这样的表率作用,不去搜刮民脂民膏,让百姓没有负担,甚至感受不到统治者们的存在,“处上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这样的行政就会受到百姓的推崇爱戴。“无狎其所居,无厌其所生,夫唯不厌,是以不厌。”因而“天下乐推而不厌。”因而“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是以天下归心,统治久安,邦国久长。这是怎样的一种安世绝学,古今多少帝王莫能行之,以至于亡身破国,然而稍有向老子的大爱治世之为便被后世称道。例如:“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等。在国与国的邦交之中,老子言:“大邦以下小邦,则取小邦;小邦以下大邦,则取大邦,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善于礼下,民心向而不悖,众望所归服,不管大小国邦,只要能“下”就可以为“大”。至于那种“将欲翕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举之;将欲取之,必固怀之。”这样的邦交、做法,老子只说是“微明”(稍微明智一点)。
   老子在“善下为王”的论证中提供了旁证,“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这也是他“以无为入无间”的共识。老子认为“有”起于“无”,“虚”能胜“实”,“柔”能克“强”,所以他的“无为而不为”的思想便更加清晰了。所以他的“道”中富含的“至虚极,守静笃”其实是一种沉默的“大爱”思想,无言也是一种教育,沉默其实是爱的至高境界。这种境界不需要盲动乱求,而喧嚣盲乱之后,不但一无所成,而且还要归于虚静,这是自然之道,老子也早已参悟透彻。所以传“大爱”就应该用守“虚静”向“道”看齐。“道”德泽万象万物“大爱”无言;事天事地,治国治人,做事做为也都寻道之“大爱”,无欺无害,无私无求,善待且成。这是老子“大爱”化于无形的绝妙之处。道高无高,“至誉无誉”,“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所以他希望执政者不要做闪闪发光的“琭玉”,而要做质朴无华的“珞石”。在治百姓,敬事天地时要敛息精神,怀着一种爱惜、敬畏的心态,抱有一颗赤诚、和善的心灵,这便是“治人事天,莫若啬”。不要做高高在上的权势者,保持敬畏感,行“不言之教”,享“无为之益”。
   修身??先贤凝炼达世之说,站芸芸众生之巅,俯瞰群象,树立世为人之本,拨世态雾俗之泛,纵观得失,扬立身成事之言,成人者言自成之,达人者语自达之。世人视为学说,奉为真谛,众爱行之,山高仰止,笃信自奉为贤圣。启智凝思于世,豁达开悟于时,熠熠点亮智慧人生,泛渡有缘人于思海意河。修身之举,大众皆行,先贤绝圣岂有不立言。
   老子论修身,弃荣辱泛大爱,求自明、养善心,修德长。
   老子言“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不可取,要“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这种大爱天下的思想是超凡脱俗的。“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给予别人能使自己拥有更多,大爱无私,大爱无限,大爱至美。
   老子在个人的修身中主张自知自明。他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还给出了反证:“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说的是自我表现的人不聪明,自以为是的人不彰显,自我炫耀的人没有功劳,自我骄傲的人不长远。并进一步说“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这里比孔子的“知知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更胜一筹。老子指出祸乱的根本在于欲望不知足,“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这就是知足常乐。
   老子言:“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处从人之所恶,故几于道。”所以善是老子修身养性之德,他希望人们能“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以道修德,普化天下,重中之重还在修身,所以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余,修之邦,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善。”此修身以达,可德范天下。
   他主张修身入境,“不出户,知天下,不不窥牖(yu:窗子)见天道。不见而明,不为而成。”而且“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自修自明,无为而成,通晓天下事,修身以达。在内心内力的修炼中他主张:“见‘小’曰‘明’”、“‘守’柔曰‘强’,用其光,复归其明,无遗身殃,是为‘袭常’。”能看到细微的变化就叫“明”,能够坚守柔弱之道叫“强”这种心智的力量被运用后,便会产生内省之明见,知道怎样避开祸端,这就能承袭道的永恒。修身养性就是一个守“小”见“明”、抱“柔”求“刚”的过程。所谓“无欲则刚”也是这个道理。知微修身,内心强大后就可以避祸求福,通达长远。

共 8377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大爱寰宇第一人—老子》这篇文章,作者由解读道德经引出主题,忧天,人类才可以自救。忆古思今,目的是为现世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不和谐找出解决办法。从老子其人开始谈起,结合道德经和自己观点,点出了何为道,又详细地从论道、立道名、归道总等方面做了全面阐述;接着谈了为政和修身,指出了为政之道和修身之法。最后对道德二字做出了解释,又言明了老子之大爱。作者论述事物,观点明确,结构清晰,论据充足,结尾又和题目相互照应,加深读者印象。文字具体而不空洞,语言质朴而析理明确!推荐欣赏!【山水神韵编辑:萧关雪影】 【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1404110027】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萧关雪影        2014-04-09 11:11:04
  本文析理明细,论据充足,观点明确!问好作者!
回复1 楼        文友:飞红霞        2014-05-24 15:43:45
  谢谢朋友抬爱!
2 楼        文友:潮仙        2014-04-10 08:34:26
  佛家讲佛渡有缘人。不管人类能否理解老子“玄德”大爱思想的精髓“要妙”。但老子倾大爱结晶五千言,披肝历胆,惜爱撒寰宇,怀素抱玉,熠熠生辉,永恒默千秋!欣赏佳作!
回复2 楼        文友:飞红霞        2014-05-24 15:45:25
  与文字有缘的人越来越少了,社会现在只渡权钱,这是知识的无奈。感谢朋友关注,问候快乐!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