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情感小说 >> 乡村人物之:老中医

编辑推荐 乡村人物之:老中医


作者:闲梦远 秀才,1681.59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5166发表时间:2014-04-11 12:45:22
摘要:他是一个无儿无女、不知来历的黑人黑户,有手艺,却不讨村民喜欢。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村里住着一个老中医,会扎针,还会推拿、按摩等。谁家有人病了,大人肚子疼了,小孩发烧了,大队的赤脚医生治不好,就来叫他。他给村里人看病,从来不收钱,但是你得给他做一顿好吃的,走时再带些面啦,糁子啦等。老中医当时有七十来岁,个子很高,背有点驼,鹤发童颜,很是精神。他无家无室,无根无底,住在东岭组一孔寒窑里。据他自己说,他是山东人氏,五岁时和父母一起出来逃荒走失了,被庙里一个和尚收养。后来在太白山上出家,也不知道自己姓甚名谁,只是他师傅姓张,他也跟着姓张了。听大人们暗地里猜测,说他极有可能是土改时逃亡出来的地主,或者历史有问题。从他的学识和文化教养来看,绝对不是一个穷苦人出身,总之不象一个普通人。每次运动,大队的积极分子都想批斗他,把他撵走,说他来历不明,历史不清,黑人黑户。但又没有啥证据,你再问,他还是那两句话,从小跟上师傅,不知道自己家在何方,姓甚名谁。派人去外调吧,谁知道太白山在哪儿?鬼知道有没有这个地方?何况他在这里,对村里人有益无害,说说也就算了。
   老中医是有大名的,他说师傅给他起名叫张雪山。但没有人叫他大名,因为他头上长了一个很明显的疙瘩,又当过和尚,村人背后就叫他“张疙瘩”或“张和尚”。只是用得着他了,才恭恭敬敬叫他一声“张医生”。
   老中医大约是在文革后期来到我们大队的,据说原来住在沙河乡,后经驻队干部介绍,来到这里。先是住在河西生产队的后窑子,我们上学时,就经常看见他背个药箱在大路来来去去。八十年代初,老中医住到我们生产队东岭上。东岭上有个叫留门的人,早年得关节炎,胳膊、腿都踡缩着,走不成路。经过多少大夫都治不好。这时就把张医生接来给自己治病。东岭上是个有五、六户人家的自然村,很清静。经过一段时间的扎针、按摩和调理,留门居然能走路了,身体状况也越来越好,并且能下地干活、上山拾柴了。这张医生也就住在留门隔壁的窑里,两个光棍就成了忘年交,老中医还教留门打拳,练气功。
   张医生每天给人看病,独往独来,自做自吃,和村里人井水不犯河水,和平共处。但村里人即离不了他,同时又有点反感他。一是说他神神道道。农村人忙,跳下炕就担水拾柴,淘粮磨面,吆鸡打狗,泥猪海肚,泥里水里,一天到晚忙得脚后跟打住脑后勺。这个张医生却游手好闲,一年四季,不管天晴下雨,他每天早上都要跑到小河边,穿着“袍子”,“舞舞扎扎”。村里人不知道那叫打太极拳,穿的那身衣服叫练功服。有时,一群小孩子好奇地围观,他也不恼,依然一招一式地仔细做完每天早上的功课。下午有人请了他出诊,没有人请,就在窑里练字或者在山坡上河渠边闲转悠。二是说他好吃懒做,爱使唤别人。每逢集日,张医生都要进城“下馆子”,晚上回来还要再割一吊子肉。村里人经常看见他提着一吊子肉,一摇一晃从村里走过,再上到东岭上。这就很招人忌恨,你想那时人穷,逢年过节才能吃上一点肉,而这个张医生居然三天两头吃肉,你说可恨不可恨?还有人看见他经常在窑里喝酒。有时喝高兴了,还喊上留门和他一块抿几口。还说他自己从来不劳动,不拾柴禾不担水,总是让留门或者东岭上其他人给他担水拾柴。三是给人看病要吃好的。比如说半夜三更,谁家有病人,来叫他,他背上药箱就走。但看完病,还得主人给他打几个荷包蛋,或者烙点油馍吃吃。
   因为这三样毛病,张医生虽然医术高明,但威信却不怎么高。他和村里人也说不来话,只好独来独往,孤苦伶仃。他虽然七十来岁了,但气色很好,脸色红膛膛,走路蹬蹬蹬。现在想来,他很懂养生和保健,生活方式和农村人格格不入,自然受到排挤。
   我是什么时候,在什么情况下,和老中医联系上的,都忘记了。只记得东岭上有个叫清华子的女孩,和我差不多年纪。我高考落榜后,回家务农,心里很苦闷,有时候去找清华子玩。而老中医和清华子家住隔墙,一来二去说说话。还有一次我嫂子忽然肚子疼,疼得在炕上打滚,他来给掐了后,立刻止住疼。他也吃过我母亲烙的油馍。还有每次他进城,都从我家门前路过,逢着饭时,就在这里吃饭。他和我父亲也能说着话。他大概很孤独,见了年轻人总想搭讪几句。熟悉后,他经常给我们讲,要多读书,不要荒废时光,农村女孩不能过早找婆家,一结婚就完了等等。有些我能听进去,有些我却很反感,比如说不让谈恋爱。我妹妹当时参加部队的医训班,想学医,他也借给妹妹一些书,如小儿推拿,濒湖脉诀等。
   也许是他想把自己的所学传给后人吧,因此积极主动寻找培养对象。他见我也爱读书,就说我有悟性,主动要求教我学剑术。为此他还送我一把剑,木柄的,很沉。他先教我们学最简单的“达摩剑”,有三十多个动作。清华子姊妹多,家务重,有时正在学,她母亲喊她,就跑了。我妹妹也是没有恒心,断断续续练了几个月,我学的最到位,眼神、剑法都很正,效果不错。我感到身手都矫建不少,身材也灵活很多。走在回家的路上,我把手中的剑舞得呼呼生风,把崖上的荆草棵子都砍的东倒西歪。月夜下,我还在麦场里,教村里几个男孩子学剑。老中医教我们剑,我们回报他的就是给他担水。当时吃水很困难,需下到沟底去挑。记得我经常和清华子一块去给老中医挑水,我们轮换着把水挑回来,倒在他缸里。等他吃完了,又喊我俩去挑。这期间他还教我们一套“八段锦”,什么“双手上举理三焦”、“背后七点百病消”、“伸拳怒目增气力”“五劳七伤背后瞧”,总共是八个口诀。我从小就胖,这时很想减肥,因此学得很起劲。练“伸拳怒目增气力”时,她们能打五、六十下就不行了,我却能打出去120多下。
   当他知道我爱写诗时,又把他自己写的古诗词让我欣赏。他最喜欢陆游的诗词,就把抄写的陆游诗送给我们读。记得“红稣手,黄滕酒,满城春色宫墙柳”这首词就是从他那里看来的,还有“伤心桥下清波绿,疑是惊鸿照影来”“沈园柳老不吹绵,犹吊遗踪一泫然”,还有“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还有“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等,他常常提起陆游有一本《剑南诗抄》,让我到新华书店给他看有没有这本书。他还给我看他写的古诗,隐约好象是说两岸关系,关于台湾问题的,还有民族统一什么的。从这里我父亲更判断出,他是个逃亡地主,或者有亲友在台湾。他还借给我看《黄帝内经》,我看得半懂不懂,比如女七男八,“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二八,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写,阴阳和,故能有子”,还有什么“起居有常,饮食有节,劳逸有度”,感觉很有道理。有一次我到书店买了一本陶渊明文集,他如获至宝,借去看了好长时间,还在上面写了很多批注,让我和妹妹好好读读这本书,说大有深意。但我当时心不在焉,他的话,一个耳朵进一个耳朵出。
   对于我和他来往,我母亲很反感。她说,这老头子神神道道的,你一个小女子家家的,跟上他能学个啥?不怕村人说闲话?因此我一边学一边还保持着对他的戒意。
   捎捎带带两年后,我就到外地求学去了,和他断了联系。其间我还给他写过信,报告上学的情况。回来后听留门说,张医生被洛阳一家医院请去了,他提的条件是,给他做一副棺材,负责他将来的后事。他走时,把窑里的家当都留给留门给他看着,说是将来还要回来。再后来留门去住敬老院,也和他断了联系,问谁,谁也不知道他的去向了。
   现在想来,他在无意和有意中,曾教给我许多保健和养生的知识,比如“八段锦”和“达摩剑”,比如搓双手,干洗脸,让脸色红润,比如叩齿,还有揉睛明穴保护视力等常识。但当时我年轻体健,对他的话都不在意。后来那把剑我还带到学校寑室里,还坚持练了一阵子。再后来,就丢弃了。八段锦自然是不练了,木柄剑也扔了,毕业时嫌行李沉,扔到学校了。
   现在人到中年,需要养生了,回到村子,常常想起老中医。有时和父母念嘬他一下,“也不知道张医生最后怎么样了?还活着没有?”“唉,早都死了吧?能活到这会儿?活到这会儿,都该九十多、一百岁了。”
   有时我想,他是生不逢时,搁现在,他这样的人应该是很吃香的。生活好了,人们普遍重视保健养生。许多人都练剑,练拳,看到他们那一招一式,和老中医教的似曾相识,我就后悔自己,若坚持练到现在,最起码身体好,身材好,精神好,不会随着年令增加而添病,还能长寿吧?
   回家来翻拣古董,还保留着老中医几副书法,还有他抄写的诗词,和他写的几首古诗。还有陶渊明文集上的批注。也算是这个来无踪去无影的老人留下的印迹,也由此怀念那个贫苦又朴素的乡间岁月。
  
  

共 3477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散发浓郁乡村气息的农村小人物的生活,张疙瘩医术高明,生活有张有弛,业余生活丰富,会打太极会写毛笔字,在贫瘠的乡下修身养性,被村民列举了三条罪状,但他热情好客善良真诚,教我中医知识,传我太极剑法,教给我许多保健和养生的知识,把一位乡村医生的生活介绍的详尽细致,赞扬了他一颗淡泊平常心灵,也为我们叙述了乡下久违的风土人情。小说框架平稳,平平淡淡,在流畅朴实的语言中刻画了一位乡土小人物的平淡生活,富有生活气息。荐读。【编辑:1121672144】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1121672144        2014-04-11 12:46:03
  人物形象饱满栩栩如生,欣赏拜读。
2 楼        文友:闲梦远        2014-04-11 14:15:10
  谢谢1121672144,这是个真人真事
热爱文字,从少年到白头
3 楼        文友:1121672144        2014-04-12 15:34:29
  喜欢散发着乡土气息的小人物,栩栩如生活灵活现,拜读欣赏。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