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逝水流年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流年】我与少林寺(散文)

编辑推荐 【流年】我与少林寺(散文) ——一歌一曲赏析之牧羊曲


作者:掌心红痣 布衣,190.0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194发表时间:2014-04-11 18:16:34

日出嵩山坳
   晨钟惊飞鸟
   林间小溪水潺潺
   坡上青青草
   野果香山花俏
   狗儿跳羊儿跑
   举起鞭儿轻轻摇
   小曲满山飘
   满山飘
  
   莫道女儿娇
   无暇有奇巧
   冬去春来十六载
   黄花正年少
   腰身壮胆气豪
   常练武勤操劳
   耕田放牧打豺狼
   风雨一肩挑
   一肩挑……
   丽日风和的周末,呷一口绿茶,拈几块香草,肉桂饼干,电脑上重温了电影《少林寺》。片中刚劲的主题曲《少林,少林》,柔美的插曲《牧羊曲》,忆起了童年,忆起了远逝的父亲,也忆得嵩山少林寺。
   那年的神州,西南悲喑。年尾,相隔多年,我又一次出差北方。忙完事务,婉拒了当地朋友盛情参观龙门石窟,由洛阳返回郑州。休整的一天,思索郑州附近的人文景观。由于惦念少林寺,于是在郑州另一位朋友的帮助下,一早去了登封。
   我不知道属少林武宗门下的父亲是否到过少林寺,若他没有万武归宗。那我这一去,就有了一个觐见的好理由。况且,自五岁,我即在父亲指导下始练拳术和刀剑。中学时还曾拜过一位北方的查拳师傅。他教过我醉拳,大、小洪拳等。去少林寺,也是我敬拜禅宗祖庭。
   童年的星期天,多是在站桩功,击打树干,舞枪弄剑中打发。那些练拳的日子,没有枯燥,活泼快乐。如,反复练就自己被打倒后,再快速腾空跃起重新搏战的招数。“鲤鱼打挺”或“乌龙绞柱”。这两招一旦学会后,相比放风筝、弹弓打黄雀、追蜻蜓捉夏蝉更有乐趣。
   父亲是个很江湖又巧手的人。儿时,我拿着他削成的木剑木刀玩耍,年龄再大点,轮着父亲用不锈钢打造,明晃晃的双刀,长柄的钢剑,一根圆木棍。或是精铜打成的双简跟随父亲亦步亦趋,一遍遍演练动作要领,牢记父亲传授的“拳打千遍身法自然灵活”的淳淳教诲。父亲清早或夜晚,长年演练的剑术套路名为《八仙剑》。所持的剑是拳术师傅传给他的一柄古铁剑。
   古剑,不轻不重,半手臂多长,蟠龙的龙头为剑把,自整块雕啄的琥珀护手处吐出龙舌即为剑身,琥珀护手做成两面威猛盘虬,跋扈扬起的龙须。很多人并不知道,这种剑并不开出锋利的刃,而是像一块不长不短圆头扁型的铁片,仅在剑首,护手上铆接三块暗黑泛黄的琥珀。也许那时童身的无畏,我没有感觉到古剑隐隐的杀气。长大了,或者知晓龙舌呈剑的意义:“触龙吻者死。”
   这柄古剑有两个特别地方,一是无剑鞘。二是它原本两剑合一。另一柄剑抑由父亲的师傅自已珍藏或赠给它人不得而知。不过据我所知,跟父亲一起学拳术的师兄弟们,没有得到师傅赠与的古物。古剑,联想到开国大将也是少林寺弟子许世友将军的青龙偃月刀。
   传说,许将军离开少林,投身开天辟地的朝代,少林寺赠与他这把刀,乃是当年唐王大定天下后,为谢十三棍僧救命之恩,赠与良田森林外,送去少林寺数百件良工造的兵器之一。
   少林寺珍藏的青龙偃月刀非三国演义绘图中跨赤兔马,威风凛凛红脸关公挚执的长柄大刀,而是历经千年仍锋利如新的单刃刀,交由曾经的少林弟子许和尚参加红军敢死队,杀尽天下的不平。
   许将军后人的回忆录记载他晚年仍保持少林弟子练武习惯。清晨练棍术,打一套拳后,洗完脸,对着大半盆水,运一运气,双掌拍出,洗脸盆内的水一滴不剩。那年代,流行香港武打片,大陆还只是小范围的放映。许将军观看影片,对旁人道,电影里的花拳绣腿,真上阵,只一脚就踢死了。
   担心古剑当成所谓的违规刀具被收走,父亲用银灰的油漆给剑身涂上厚厚的一层包裹,并藏起来。小孩不能玩,只能由他早或晚用布包好拿出去,于家附近的松林空旷处练功。
   我猜测这剑应是古代的袖剑。古书里能找得出袖剑的影子。比如史书所载“出袖剑杀之”。父亲说此剑在过去年代杀过人。毫无疑问,杀的肯定是坏人。持剑者,也许是父亲的师傅,也许师傅的师傅。
   父亲练的这套八仙剑没有几个招式,一招一式的名称却很古老。像“苏秦背剑”、“卞庄刺虎”等。没有舞台漂亮的花架子,更没有武侠小说的夸大其词。来自于古代冷兵器作战,防与攻,一招制敌的思想。
   那年月,全家住在父亲上班的工厂分配的楼房。房子背靠山林,山中有很多坟墓,母亲的精神状态较低,入夜后,极易胆怯害怕。父亲便取过那柄饮过人血的古剑,悬挂在蚊帐外,母亲头顶上方。于是,母亲与山鬼林魈们相安无事了。
   父亲的拳术师傅是什么样的人,行走江湖的侠客?我不知道。那时,我才出生几个月。仅含过父亲的拳术师傅给我的一颗糖的祝福。不久,老人便去世了,年寿近九十岁。他不是南方人,从北方流落于我的家乡。后来知道,大概他是民国初年家乡这座城市民团的武术教头。
   父亲的师傅有两个夫人,旧时代的婚娶特点吧。母亲尊称她们为“大老子”和“小老子”。“大老子”至今在世,已过百岁。去年,母亲还拜访过她。大声地问候“大老子,您身体还好吗?”已经走不得路,她的亲人凑在她耳边说“SH的小L来看你。”她仅微微地点头,心底明白。母亲给她的亲人两百元,站着聊谈数句便告辞。虽父亲也走了,母亲的探望,做为当年练武徒弟中大弟子媳妇的一个心意罢。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大、小老子”的尊称,多么奇异!
   中国武林,如父亲师傅般的人物,是很强的拳师吗?绝不是。“强中自有强中手,英雄背后有能人”。父亲的师傅曾告诉他,在江湖行走,假如交手,有一种人要特别小心,他的步法称作‘HJB’。儿时不懂这个步法的含义。今天想像起来,很形象的一个拳术高手摆出了非常锐利的竞击态势。足立两点,紧抓了地面,发着抖......
   父亲聊过他练拳期间的往事。
   其一,同他拳术师傅处置的一个事件。那年,一起练拳的某个师弟惹着一个码头的大哥。那时,类似于洪门袍哥的人物都在地下活动。出事,必须以江湖过节来摆平。徒弟出事,要请出师傅了。父亲的师傅已经八十岁了。在一个茶馆里,摆开了说讲恩怨的战场。那些人不是吃素的,都练拳术。我十多岁时,家乡的城市街区,仍有很多硬气的街头混混。看你不顺眼或言语不合。其中一人跳下台阶,去路边餐馆,现场提拎出两把切卤猪头的锋利菜刀,由你选择刀,一人一把刀,当街砍杀。血花四溅,直至两人或一人重伤倒下。
   带有刀剑类武器围坐的人们沉默不语。父亲他的师傅及师兄弟们走到中间茶桌。桌上,摆着几碗冒着热气的盖碗茶。桌旁,冷眼旁观的几个著名大哥浑身透着狠气,父亲的师傅,走到桌子前,两指并拢,往桌上一击。桌面并没有点穿一个指洞。只见,所有的茶碗弹跳起来,又掉来。四面都是茶水和流出热腾的茶叶。这一招,懂拳术的人知道很厉害。点穴术!换句话,如果人在某一个时辰被打中某一个穴位,死都不知道是如何死的。事情就这样摆平了。化解了一场较大的流血事件。父亲练过点穴法吗?他去世了我也不知道。我没有练过。但是看过父亲亲手抄写的点穴内容……与之配的还有一种跌打损伤药酒的泡制方法。父亲曾说,真正练武的人才可以学练。也许需要天份和天意,一生与武相伴,方可走进武术的神圣殿堂。绝大多数人练拳术多为强身健体。文武同道吧。
   其二,父亲与同练武的师兄弟的交手。父亲有一个师弟,卫姓。身材魁悟,有蛮力,络腮胡须,使一手好单刀。据说,其它师弟都畏惧他,他对我父亲不服气,一直想找个机会在拳术上比一比。某天,师傅不在,师兄弟们围观了他们交手。父亲说,他来得很猛,一心想打趴我,而他利用卫师弟身材高大,转身慢,瞅着破绽,从师弟的侧身,跨步飞跃,一掌捺在他的后背,将他打倒在地。自此,师弟敬服。父亲说,打师弟那掌,未用上全力。那师弟结婚后,育有一儿一女。业余时间都练武。他为了让儿女拳术基本功扎实。单位分配住房,不要什么金三楼,银四楼,只要底楼。在客厅中间打了一个铁柱桩,上绑沙袋等。练“PEN功。”父亲那位师弟,年龄很大后,练武的劲头,丝毫没有松懈。清晨,仍绑着铁沙袋跑步。记忆里,偶尔的师兄弟聚会,各家子女都要打一套拳术或是练一套刀剑。大人们评点一番。父亲的另一师弟便不行了。家教太过软弱,失败。师弟姓黄。所在单位效益不好,勉力维持生活。加之儿子的吸毒,差点把师弟夫妇撵去大街把房子卖了买毒品。父亲时常帮助那位师弟。父亲病重时,我守在旁边,黄师弟空手探望,满眼的无奈。父亲仍给他的钱。
   其三,父亲和一个男亲友的交手。那是一次亲戚利益的矛盾,不大的利益。因为牵涉到我的母亲,父亲自然便参与其中,也必然惹上了那个男亲戚,那是个很高大,年青力壮的男青年。他知道我父亲练武,为防被打,后腰还暗别一把磨得锋利的菜刀。当吵嚷起来,我父亲是讲理的人。那人讲不过理,自后拨刀,往父亲的头部挥去。事发突然,没有料到他带刀,见他身体一沉一长,父亲急退一步,右手掌上移,护着脸部,刀锋略过,父亲手掌被划出一道血丝。父亲再猛进一步,左拳本能击出“单风灌耳”,打在那男亲友的太阳穴附近,那人立即倒地。后来,什么报警,住院,搞得不亦乐乎,最后,那亲友受伤自赔了事。以后,那男亲友,见我父亲躲着走。我父亲也不是很在意。偶尔,因为同情他,和他说上两句话。他只是垂头嗫嗫。那男亲友后来离婚,老婆跑去广东做了最早的一批妓女。
   少年和青年时期的我打过两次架。助失窃者,抓过一个小偷。
   第一次,初中二年级,同班同学HB,我与他在课间打乒乓时发生争执打架。我故意的,就想跟他练练。那时,我很敏锐,从HB下课无事时练一个别人不知道的动作,知他练过武。与他打了一架,表面上我赢了,其实他没有输。我知道他没有用上全力。我了解教他拳术的人极有武德。他是所谓的断掌。据说这种掌纹的人打人很痛。打过这一架,我们仍然关系不错。班级的足球队上,我是右后卫,他是前锋。配合很好。断球后我常助攻给他和另一脚法很好的矮个同学。
   第二次,青年时期。参加工作不久,同处一家公司,一位练西洋拳击,和我差不多年龄的同事。起事的原因,大概因我某个工作事干涉了他。站在那块钢板上,他心怀不满,先口角,突然起拳。拳风刮过面部,急闪躲时,已经擦打在我的耳根上。我左掌格开他另一拳,右掌直切他的鼻梁人中处,打得他面部发红,他见我练过拳,收了手,不再骂骂咧咧。我也不追打,摸摸红通通的耳朵转身走开了。
   第三次,那年夏天,我十七岁左右,走路回家的所遇。
   沿着铁路桥,才走下长长的石坡时,坡底便有几个人叫喊“抓住他!”往下看,远方,一个人在跑,几个人在追他。
   接着,那个被追的男子,由长坡底,迎面往上跑来。我有心要抓住他,出一招擒拿。假意害怕往右靠,右边高坡,没有围栏,如果乱打起来,摔下去,不死即伤。坡路很窄小,我留出了左边空隙,那男子,约二十多岁,空手,不太强壮,个子比我高。当他要快身而过时,我瞄着他跑步甩动的左手空档,伸出左腿阻拦,同时,飞速将我的左手穿插过他的左腋下,反向,反关节一扭转,便搭在他的左肩胛骨上,他唉哟一声,承不了关节压痛,右跪下去。我随即拿执他右手腕部。后面追来的几人见他半跪,接过我的压迫,乘势将他扭起来,押着往坡下走了。
   跑在前头的两个大人惊奇地看了我好几眼。他们没有很清晰见我如何抓住那人。我还奇怪,他们连答谢也没有。见我太年轻,一个学生?或者说一时没反应过来?我揉搓手,跟着他们数人走下长坡。慢慢走着,等距离他们远了,从另一条路回了家。
   晚上,母亲下班,我眉飞色舞地讲了这事,母亲没有支持或反对,让我小心点。提醒说,有些小偷身上有刀的。这是我很引以自豪的一件事。以至于,当今新闻的推波助浪,极个别老人自己摔倒后将责任推给助人为乐者,倚老卖老的无品无德,也没有影响到我助人。数年前,见过一老人摔倒,别人不扶,只看,就我过去搀护起来,把竹杆和饭盒递给他,还询问摔着没有。我相信每一个人都有与生俱来的良心。若没有,只是暂时被欲望蒙蔽了。
   少林少林有多少英雄豪杰都来把你敬仰/少林少林有多少神奇故事到处把你传扬/精湛的武艺举世无双/少林寺威震四方/悠久的历史源源流长/少林寺美名辉煌……
   不争和合少林心,止恶扬善少林根;
   以德服人消贪瞋,后发制人少林门。
   孝顺师僧父母亲,守法持戒遵祖训;
   农禅立寺为根本,医禅济世救穷困;
   慈悲为怀尽施舍,放下名利不是贫;
   峰峦环绕的嵩山有三十六峰,少林拳术中的三十六路短打,七十二路擒拿是否来源于此?
   中原的冬,犹显萧疏。那日游赏,天气却极好,光灿云淡。下了车,走了一段长路,来到山门前,已是微微浃汗。路遇挂香港车牌的小车。司机,保镖模样,很典型的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打扮,长发,花格衬衣。想必车里的人也来认祖归宗。
   爽洁清凉,青松数株的山门外,脱掉外衣,留照。仔细观赏门前牌匾。前代皇帝的手书“少林寺”三个大字,果真千钧墨力,暗藏雷霆龙怒。
   进入碑廊,欣赏各朝名人的墨宝。名闻遐迩十三棍僧所救唐王李世民的自笔。时代的久远,游子的抚摸,字面上,石墨油光。通往天王殿院内的小径,红墙绿瓦旁,多株古老大树,片片黄叶随风飘落,三三两两的游人领略武宗圣地,穿越千年的宁静。之后,又去了塔林瞻仰。
   电影中出现的桩功殿堂,在少林寺的后院,没有开放。扒在窗棂的空隙望去,不算很宽敞的室内,一个个深陷于石的脚窝,不知不觉地引领你站如松,坐如钟!
   千百年来,少林武僧洪亮的声音,若发出一道猛烈的光亮,消除了人们内心的消极、颓废及病态。
   “HE,HAHA……”
   整齐划一的马步桩功,气沉丹田,罡正的狮吼,那是参佛、礼佛的无量心。演武出少林之禅,人世之味……

共 5399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本文由柔情甜美的《牧羊曲》开篇,以少林寺为引线,引出作者对童年、对父亲的追忆与怀念,以及对武术、武德的热爱与推崇。本文作者是个习武之人,自小就随着父亲练武、习武,在童年时打下了坚实的基本功,也铸就了作者自身崇高的武德精神。作者喜爱武术,感觉习武不苦,反而乐在其中,对父亲尤其佩服,父亲也为作者做出了很好的榜样。文中还花了大量笔墨介绍了作者父亲的拳术师傅,只因为习武之人认定:“一日为师终生为父”,这个信念始终贯穿于习武之人的一生之中。作者又叙述了有关父亲和自己习武之后与人交手的事情,无论什么事情都带有浓厚的武术气息和武德色彩。习武之人不用武术来欺压人,但也不会畏惧强暴蛮横,不卑不亢,无忧无惧,总是坦坦荡荡做人、光明磊落做事。作者出于对武术的热爱和对父亲的怀念,曾寻根嵩山少林。在庄严清幽的少林寺内,听着武僧洪亮的练武声,作者不由得感慨万千、思绪万端……本文文笔细腻,叙述详实,情感真挚,意蕴悠长。佳作,推荐赏阅!【编辑:孤独舞者】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孤独舞者        2014-04-11 18:19:09
  一篇充满武术色彩的文章,写得细腻生动而又深深地吸引人。
   美文,拜读了!
2 楼        文友:掌心红痣        2014-04-13 15:11:05
  孤独舞者 :致谢舞者的辛苦编辑和大篇的评论。问好,春安。原是欣赏一首歌曲,因思路走神,扑之遥远。改换成了个人经历的回忆。拙文所忆并未述完。图中文字说得好:随心而为!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