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春花秋月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七色】初会白狼山(散文)

精品 【七色】初会白狼山(散文)


作者:七色槿 举人,5210.03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306发表时间:2014-04-12 11:06:19


  
   建昌的白狼山,究竟是怎样的一座山,具有怎样的一副姿态呢?多少年来,这个问题时常在思考的深处泛起。
   七十年代初期,我是河北一个小山村的下乡知青,有一次生产队派人到建昌去买两头毛驴,那个跟在驴尾巴后面一路走回来的老汉是个很会讲古的人,田间地头上,他给大伙儿讲了不少建昌、白狼山的古话。他说这里当年是杨六郎大摆牤牛阵的地方,真不该叫建昌,该叫牤牛营子;他说在远古的建安年间,曹操带着曹植、谋士郭嘉、大将张辽等将士,经过这里插向乌桓国的都会柳城,两军在白狼山相遇交锋。曹操抓住敌方站脚未稳、骑兵正在列阵之际,命令张辽率部冲击过去。那是一场速战速决的厮杀,乌桓的元帅在战阵中被杀,曹操大胜。白狼山,就是从这个故事进入了我的记忆。
   关内的第一个城市秦皇岛和关外的建昌县,中间只隔着山海关,出关,入关,也有过几次,但都是为了别的事情,像这样专门来看山、看水、看人,还是第一次。这几天我们见识了画廊谷古拙的美,见识了六股河这位养在深闺的千百年美女,她的阴柔,她自尊自信的风采让我们赞叹。这里的山坡植被茂密,土地上的庄稼茁壮旺盛,漫山遍野都是一派浑厚、大气、充满了勃勃生机,明显不同于南方的小桥细水、轻柔细腻。感触最深的还是这里的人,听当地人介绍,这里几乎全是闯关东人的移民后代,其中祖籍是山东的要占八成,这是多么大的比例呀!
   这里的人豁达豪爽,宽厚包容。来这儿的第一天,我们从葫芦岛搭乘两辆私家的中巴车到建昌,因为人员没有到齐,让人家足足等了三个多小时。一个养车搞运输的人,拉客人赚钱是他的目的,对这白白耽误的大半天时间,车主没有计较,这实在出乎我的意外;到这里以后吃过两次农家饭了,那些新鲜的蔬菜蘑菇小鸡、小豆腐、山野菜大饺子、还有离着老远就香气扑鼻的玉米土豆,都是大盆大盘地端上来,其量大、新鲜、好吃,在别处是没见到过的;参观画廊谷那天,我们有人对长在向日葵顶端的盘感到新奇,主人不由分说就揪下几个送给我们;接触到的当地人,无论是乡镇干部,还是景点上的姑娘小伙子,个个都热情,说话实在……我想这些风土人情上的特征,一方面是来自关东大地的濡染,另一方面也是来自于多民族的融合,来自于移民所带来的中原文化的影响,这样多元碰撞,才有了建昌人淳朴、热情、宽厚的民风。
   前几天我曾写过一篇关于长城的散文,其中有过这样的思考:异族的铁蹄曾不止一次踏过长城,又无一例外地被中原文化所同化,长城固然没能阻挡异族的入侵,却阻挡了异质文化的侵入,没有哪一种外来文化能够降服它。来到建昌这几天,我对上诉思考产生了怀疑,关内和关外,一个以中原文化为底蕴,一个以关东风情为滋养,哪个是根源哪个是支脉没有实际意义,主流和支脉在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差异,可说是各有千秋,但是各地不同的民俗风情,却在滋润着普通百姓的生活,演绎着历史的进程。
   初来乍到,我们领受了建昌人宽厚温暖的情意,更对建昌人依附而居的白狼山产生了强烈的憧憬;品咂着白狼山的名字,望文生义,推想着它的来历,编织出几种版本的童话;还有,我亲密接触过的小山村所在的燕山余脉,和建昌这里的的大青山余脉,究竟有多大的不同呢?几方面的原因,我盼望着一睹这座名山的风采。
  
   二
  
   今天,久居城市被各种烦恼和紧张挤压着的我们,暂时放下重负,将疲惫的身心交付给白狼山,与大自然亲密接触,去放牧自己的心灵,观赏这座山的魅力和神奇。
   早饭后,大巴车载着我们出发了,此时晨雾还没有散净,不远处的白狼山,它的主峰还隐没在灰蒙蒙的雾霭里。车沿着水泥路往前走,距离山门不远,我们看见近旁的几个山包显得很神奇,山上几乎没有绿色,光秃秃的岩石裸露着,显示出各种令人遐思的造型,大家扒着车窗七嘴八舌地议论着、猜测着,说这个像蘑菇,那个像美女对镜梳妆,开车的师傅就停下来让大家下车拍照。这里已经是白狼山的山脚下,那座郁郁葱葱的高山近在咫尺,晨雾已经散去,空气清新凉爽。我们已经有好久没有感受到这样惬意的自然气息了,人人情不自禁地做起了深呼吸,贪婪的吸收着大自然的气息。还没有进山门,大家的心情就已经心旷神怡了。
   再上车往前走,进山门不多远,就看见左首有一座寺庙,恍惚看见匾额上像是写的“慈圣寺”,寺门关着,也没有佛香气味和朝拜的人众,大概是一座没有修缮完成的寺庙吧?车子没有停,一直开了过去。古人早就说过:山不在高有仙则名看来白狼山也得供奉一个什么什么仙了。
   沿着上山的路,车子在绿荫中行驶,两旁是望不到边的苍茫的老绿,道路并不宽,并排错不下两辆车,随着山势弯弯曲曲的,隔上一段路,在路肩处扩展出一个错车位。再往前走,有一个比较大的停车场,我们的车停了下来,大家下车,由这儿到山顶的路,我们要自己用脚丈量。
   往山顶而去的水泥路蜿蜒曲折,坡度不小,大概是为防止往下走滑倒,修成了搓板状。在搓板路上往上走,我们兴致勃勃地观察路两旁的景致,这里树种不少,有杨树,家槐,榆树,楸子树,松树等等,树龄老幼不等,成年的大树都是努力向天空伸展,巨大的树荫把这条路完全遮蔽在阴影里,小树也是伸展着枝叶紧步其后,再下面还有更小的树和灌木、野草,冷眼看来就是一片浓重的深绿,密密实实的看不见地皮。
   这和我熟悉的家乡的山有很大的不同,家乡的山,相比起来显得贫瘠、凄凉,山上的植被稀稀落落,看着眼前蓬蓬勃勃的景象,我暗暗希望我的家乡快加把劲吧,坚持封山育林,把山也养育得像眼前一样有生机。
   搓板路在浓荫里穿行,前面似乎没有尽头,有时前面看着是一道树木组成的墙,以为快要走到头了,及至走到跟前小路一转,还是在浓荫里前行。
   路的左侧传来清越的流水叮咚声,停住脚步看过去,只看到树,草,还有凸立的山石,但那叮叮咚咚的流水声是那样清晰诱人,我和刘东晓老师离开小路循着声音找过去,手拉扯着树枝稳住倾倒的身体,脚下是经年的枯枝腐叶,战战兢兢地往下走,经过几步四肢着地的攀爬,就像在梦里一般,一下子置身于一个凉气沁人的所在:一条溪流从上面高处湍急地流下来,有岩石阻挡的地方就迂回一下,蓄积起力量跌落下来,落在岩石上发出叮咚声,溅起一片白色的水花。溪水清澈没有杂质,手伸进水里凉得冰手。溪流周围的石头上、树根上满是斑斑的苔痕。两旁的古树参天,傲然地向天而立,枝叶间只留下小小的一线天。四周静寂,只有哗哗的流水声,仿佛做梦一样的,一时间竟有些迷糊了,想不起此时身在何处,只有蹲下身去,接上一瓶冷冽的溪水,把冰凉的瓶子捧在手中的时候,才真切地感觉到内心丰盈的喜悦,是那种最单纯的喜悦,简单纯粹得不含有一丝杂念。
  
   三
  
   搓板路走到尽头,山势更加陡峭,接下来要走的是人工修筑的台阶,一阶连着一阶,陡直得像是挂在那里,下端连接着凡尘,上端通向天界。登上这一千多个台阶,就可以到达山顶。应该说,台阶的宽度满够,可是两旁的灌木枝条和随意爬上来的藤类有时还有侵占一部分,所以看起来比实际要窄些。
   我们拾阶而上,走不多远就要停下来歇口气,或坐或站在石头台阶上,转头望望周围的群山,峰峦叠锦,气势恢宏,远处有两座山头没有植被,那裸露着的嶙峋的山石,更彰显出山的性格。
   登过四百多个台阶的时候有一个宽一些的平台,有一条相对平坦一些的小路绕着下山而去,有几个体弱的文友就决定不往上爬了,走这条小路下山去。
   我们几个心有不甘的人继续往上爬,每个人都是大汗淋漓,气喘吁吁,停下来歇着的时间几乎超过往上爬的时间。前行的速度放慢了,就更有兴致看风景,在这个山上,能采摘的东西还真是不少,有蘑菇、榛子、棠梨、山楸子、酸枣……虽然很累,大家兴致不减,看见了总要摘上几个,还要拍照,嘻嘻哈哈的笑声不断。就这样边走边歇边玩,一路领略着白狼山的壮美韵致,我们终于登上了山顶。我们在山顶照了合影,记录下这次愉快的经历。
   担心山下的人等得着急,没多停留我们就下山了,还是沿着台阶下来,比上山时候轻松多了,头顶上是蓝蓝的天映衬着,几朵白云飘在相当于我们腰间的高度,远山与近峰都在我们脚下,这让人有一种山高人为峰的模糊意念。有人亮开了歌喉,艺术家的苍越、高亢、富有磁性的歌声叩响了白狼山的天空,也叩响了我们每个人的心扉,一同感受到文友的真实情谊,心与心之间不设防的贴近。这种人世间最珍贵的美好,有白狼山的山水共作证明。
   下山比上山要快得多,不多时我们就走完了所有的石阶,回到搓板路上。我这才感到两个腿肚子不像是我的了,似痛非痛,硬梆梆的像是要抽筋,有个小伙子教给我:倒退着走,退着走腿肚子不吃力。我试试,这一招还真行,感觉腿肚子又是我的了,就这样倒退着回到大巴车那里。
   半路上绕小道回来的一位诗人拍到了好东西,他让我看,那是彼此贴近着的两棵树,下面有各自的根,中间部分联合在一起,上面的树冠彼此凝视着伸向天际。面对这样的大自然奇观,我立刻想起舒婷的《致橡树》:
   ……
   做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根,紧握在地下,
   叶,相触在云里。
   每一阵风过,
   我们都互相致意,
   但没有人
   听懂我们的言语。
   你有你的铜枝铁干,
   像刀,像剑,
   也像戟,
   我有我的红硕花朵,
   像沉重的叹息,
   又像英勇的火炬,
   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
   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
   仿佛永远分离,
   却又终身相依,
   ……
   我很懊恼,失去了一睹这两棵奇树的机会,可是又想想,假如去看了这两棵树,又会失去登上山顶的乐趣,可叹世事没有两全其美。
  
   四
  
   等着开车的时候,我频频回望着山顶,心中感慨颇多。白狼山,你是一位沉默的巨人,你让我保持着一种仰视的姿势。
   那竭力向上伸展的树枝,是你飞扬着的秀发;那一块块挺立着的山石,是你坚硬的骨骼;那涓涓流淌的山溪,是你跳动的心脏流动的血脉;那漫山遍野生机无限的绿,是你俊朗的容颜;那奔跑不停的山风,是你飘逸的气韵……
   你美得自然而神奇,我今天看到的,只是你浩大的身躯和帅气的外形,至于你的灵魂,我还没有看到呢。这座巍峨的山,并不是因为密林之中有白狼出没而得名,我听过一个迷奇的传说,在很久以前,有一条巨蟒在这里盘踞,它吸取了日月精华,幻化成一个残暴的黑脸大汉,经常残害附近的无辜村民,那时,这座山叫黑山。当时山上还有一位心地善良的白狼,已经在此修炼了多年,幻化成一个善良的姑娘,经常帮助百姓,用自己从山上采集的药为人治病,久而久之,人们尊她为女神,在危急时刻,只要朝着主峰喊几声“白狼女!”她就会立即出现施以援手。
   巨蟒越来越猖獗,人们就求助于白狼女来驱赶它,白狼与巨蟒大战了七天七夜,惊动了天庭,派天兵天将下凡收复了巨蟒,而伤重力竭的白狼也化成了山顶的一块巨石,永远守护者这座山。这座山,也改名为白狼山。
   这些传说有人们美好的愿望在里面,并不十分可信,但是在抗击日寇的那些年月里,东北军的将士们在这一带丛山密林中与日寇周旋,人们确切地记得,有一位负伤的东北军连长,带领几名受伤的战士,从前线撤下来来到这里,用白狼山生长的药材治好了枪伤,后来加入了辽西抗日联军。建昌本土的抗日英雄邓文山、郑桂林也是曾在这山林茂密、峰高沟险的白狼山痛击过鬼子。
   奇峰,怪石,山泉、无疑装扮了白狼山的灵秀气韵,而这些传说和故事,则更会吸引人们去探寻和景仰,去触摸它挺立着的灵魂。
   白狼山,暂时跟你告别了,到了深秋,我会邀上两三好友再来,在北方特有的干燥湛蓝的天空下,慢慢地读你,慢慢地品你。当时序染黄了茅草、染红了霜叶的时候,你将展轴铺排出怎样的一派明丽?

共 4687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青春年少时候,三国故事传奇把白狼山留在“我”的脑海里,带着神秘的面纱,充满神秘和好奇。多少年来一直在脑海里,魂牵梦绕 。终于有机会走进被白狼山,揭开它那神秘的面纱,解开心中的谜团,了却多年的心愿。也带来了些许感动和更深刻地思考。这篇文章,机构严谨,条理清晰,语言干练而具文学美,描述细致精准,寓深厚的感情与其中。景物、传说、感悟完美地融合在一起。极具美感。推荐欣赏。【编辑:北极主人】【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1404130020】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北极主人        2014-04-12 13:16:55
  美不胜收,引人入胜。
北极主人
2 楼        文友:潮仙        2014-04-13 11:33:26
  白狼山,暂时跟你告别了,到了深秋,我会邀上两三好友再来,在北方特有的干燥湛蓝的天空下,慢慢地读你,慢慢地品你。当时序染黄了茅草、染红了霜叶的时候,你将展轴铺排出怎样的一派明丽?欣赏佳作!
3 楼        文友:刘亚艳        2014-04-13 20:23:32
  祝贺姐姐!拥抱!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