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天地红尘 >> 未知栏目 >> 未知栏目 >> 生命

精品 生命


作者:小雨 举人,3613.6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952发表时间:2008-10-17 14:10:19

没有人知道她的真实年龄,村里与她同时代的人都已经去逝了。几年前,就有人说她九十多,快一百岁了,现在偶尔有小辈人问起她的年龄,答案还是九十多,快一百了,似乎她永远都是九十多,快一百了。
   她是吃过两口井的人,也就是说一生中结过两次婚,她是从外地带着一个男孩嫁到我们村里的,嫁的这个人不久刚死了妻子,也有一个孩子,是女儿。那时村里的老人们就说一个是克死了丈夫,一个是克死了妻子,看他们到底谁的命硬,谁死在谁的前头。这种相克的说法,我是不会相信的,人的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怎么会是人相克的结果?
   他们又生了四个孩子,两个女儿,两个儿子,最小的儿子,七岁才会走,八岁才会说几个字的话,是个智力很差的孩子。
   他们很穷,从他们家的儿子从来没有人上门提亲就可以看出来。三个女儿都相继嫁走了,两个大的嫁到了很远的外地,小女儿嫁的是本村一户人家,那时都是剩儿不剩女的。儿子们成了有名的光棍,大儿子四十多岁了经人介绍,娶了一个外地的哑巴,三间房住了一间半,单过。
   这个哑巴生第二个儿子的时候,我家从外地搬来了,就在他家西院住,在我印象中邻居是个很高大的老头和一个又瘦又小的老太太,老头不停地咳嗽,不停地吐痰,我们都躲着他,嫌他脏,再有印象的就是那个很傻很傻的她的傻儿子,总是笑,认人认得很准,能叫出认识人的名字,但不会说别的,脑袋里似乎是少了几根弦。
   我记得在一个冬天的夜晚,我被敲窗声震醒了,我刚从被窝里伸出脑袋,两个穿着黑棉袄的人在爸爸身后进了屋,其中一个是邻居的二儿子,进屋就跪在地上磕了三个头,站起身来,我才看清他的腰里扎着条白布,妈妈很沉重的声音说了句:“你爹老了?”他点点头,爸爸就穿衣跟他们走了。等下葬的那天,我记得二儿子站在一条长条板凳上,手拿扁担指着西南的天边,指一下,喊一句,喊的是什么我却记不得了。我当时就是奇怪为什么用扁担指着西南的天边呢,那天边没什么特别呀?
   村里人就交头接耳的,说什么的都有,主要说还是老太太命硬,老头到底死在她前头了。
   棺材从屋里抬出来时,我记得老太太哭得像筛糠一样,追着车边跑边哭,本来人很瘦小,不知哪来的力气,想拦都拦不住,后来哭得浑身发软,瘫倒在地上抽搐起来,被人抱了回来,儿女们也都流着眼泪,有的是送走了后爹,有的是送走了亲爹,只有那个傻儿子不谙事的笑。
   出完殡,儿女们各回各家,一间半房里就剩下老太太带着俩儿子,一个是出了名的光棍,一个是无人不知的傻子。
   我高中毕业,要上大学的那年暑假,二儿子有人提亲了,据说是个外村的一个离婚的女人,这个女人有个毛病,不能生孩子,并且腰有病,不能弯腰。我第一眼见到她时就吓了一跳,这是个一脸横肉的女人,皮笑肉不笑,看着让人打冷颤,她来后的第一天晚上,老太太和傻儿子来我家睡的,第二天,二儿子就在半间厨房的里边用木杆通棚围了个小屋,没有窗户的小屋,进门就是坑,老太太和傻儿子就睡在这里。到底过了怎样的生活,我们外人都无从知道。
   我大学毕业的那年,听说,二儿子和满脸横肉的媳妇走了,不知去哪了,直到现在也没有回来,那家中就剩下老太太和傻儿子了。生活似乎平静了许多,在老太太的脸上可以看出来。我临工作前,回了一趟家,我看见她,人又老了许多,似乎已经老到了极限,我不知道,一个人如果再老下去会是什么样子,满脸的皱纹,像打褶的围幔;凹陷的两腮,像被打瘪的皮球;突起的颧骨,像被什么东西支撑起的;被褶皱的皮肤包裹的快看不见的眼睛,像电压严重不足的白炽灯泡,混沌而昏暗;看不到唇线的嘴唇,紧紧的合在一起,习惯性的故意缄默着;稀疏得已能看见头皮的白发,像几棵荒草匍匐在头上,一身罕见的粗布衣裳,肥肥大大,包裹着一付瘦骨嶙峋的躯体。
   她听见我说话,努力的睁眼睛,眼皮很费力的动了动,混混的眼睛望着我,笑了,说:“二丫头孝顺啊,知道回来看爹妈!”她的傻儿子就歪着脑袋笑,嘴里跟着说:“二丫头,呵呵,二丫头。”边说边往我身边凑,她就用长长的烟袋打他,把他赶走。然后心疼地抚摸着烟袋,这是那种很长很长的烟袋,一根长管子,有胳膊那么长,一头连着烟锅,另一头在嘴里吸。除了傻儿子,这可能是陪她时间最长的东西了。
   她边回头和我说:“二丫头有空家来啊!”边拐着小腿,手握着烟袋,冲傻儿子喊“傻子,快去喂鸡,不喂就没有鸡蛋吃。”傻儿子嘻嘻笑着,说:“嘻嘻,喂鸡,有蛋吃。”不停地念叨着,娘俩回家去了。
   妈妈和我说,这娘俩现在相依为命,老太太已干不动什么了,都是傻儿子干,这傻儿子真挺能干的,只要把活分配好,一样一样地告诉他,干完这样,再说第二样,如果一起告诉他两样活,他就觉得很累,就一样也不干了。
   时间过得飞快,转眼我工作十年了,这十年里,我已结婚生子,在城市生活的这些年,养成了许多娇贵的毛病,稍有不适,就一通检查,越是小心,往往越是添毛病,血压也不稳,忽高忽低,心慌意乱地又是监测又是检查,毫无结果。那年冬天,当自己身体有恙的时候,就格外思念家乡,忍不住回家了。
   回家看了妈妈,闲聊时,提起隔壁的老太太,妈妈说,这几年,大儿子和嫁到外地的两个女儿已经去逝了,年龄都不小了,却都死在当妈的前头,当妈的心里不好受啊!二儿子仍然音讯皆无,本村的女儿和女婿都已经是五十多岁的人了,却狠着心把老人和兄弟的土地给卖了,钱放进了自己的腰包,老人和傻儿子就靠村子里的救济生活。
   我走进这三间低矮的草房,仍是记忆中的样子,几乎没有改变,东边一间半是哑巴儿媳住,西边一间半是老太太和傻儿子住,我低下头走进西屋,冰冷的室内与室外没有什么区别,老人平静地坐在坑头,面前是一个火盆,一只手握着烟袋,一只手烤着火,隔一会两只手就换一下,我环顾一下四周,取暖的设备就是这一只火盆,无论在哪都已经淘汰了的取暖工具,她还在用。她听见有人来,抬头睁眼,从她疑惑的表情看,我猜她的眼睛已经接近失明了,她又老到了一个新的极限,不可能再有的极限,我大声说:“奶奶,我是二丫头,来看看您,您还好吗?”她听出来了,伸出手来抓我,我把我的手递到她的手里,她的手冰冰凉。她用颤抖虚弱的声音说:“二丫头孝顺啊,回来看爹妈了!”傻儿子不知什么时候进来了,仍歪着脑袋跟着说:“呵呵,二丫头,呵呵,二丫头。”他也老了,算来他也五十了吧,但是与别人五十岁一点也不一样,他想事简单,每天只知道笑,所以显得比别人年轻。
   我又大声说:“奶奶您可高寿了。”她苦苦地一笑,慢慢地说:“糊涂了,有九十多了吧,快一百岁了。”对呀,她永远都是九十多,快一百岁了。她又说:“我不能死,我要活到这傻子死了后再死,当妈的走了,傻子可怜啊!”
   回到家,妈妈接着和我絮叨,这老人也真怪,吃不到好的,穿不到好的,却没病没灾的,你看咱村这些人,今天吃补品,明天补钙片,病也没少得,不是糖尿病了,就是中风了,再不就是得癌了,你看她,一点毛病没有,就是老了。人家都嫌她脏,不愿意看她,说她十几年不洗澡,衣服一年才洗一次,嫌她脏,还找她要烟油,要烟油时就不嫌脏了,这群人啊!
   这位九十多,快一百岁的老人,在别人看来很脏,在我看来却很恬淡的老人,她这一生经历了多少苦难,只有她自己知道,她静静地坐在炕头,不管外边刮风下雪,她都守着她的家,与无声对峙着,她的生活里,没有电视看,没有广播听,没有人说话,她就安静地坐着,每天她都想些什么呢?也许会想她死去的两个丈夫,和几个去逝的儿女,还有那没有一点消息的不知身在何处的二儿子,也许还会想本村的女儿女婿拿了卖她土地的钱发家了吧,她无私地想着他们,他们想她了吗?他们知道他们的妈妈是个九十多,快一百岁的老人了吗?上天眷顾,让她与疾病远离,但上天又不眷顾,让她与贫穷、孤独、困苦相伴一生。
   傻傻的儿子每天笑着,没事坐在火盆的另一侧,烤火,不说话,他又在想什么呢?他想到他的妈妈此刻活着是为他吗?为他能够有个妈,有个家。

共 3171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文字的立足点放在农村的作家现在已经不多见了.文中所描写的一系列的人物无不向我们展示着农村人民的生活.他们终其一生都无法走出束缚自己的大山,只能静静地待在那里,等候命运,等候重光.但是他们身上有的却是城里人无法比拟的淳朴与善良.作者虽然没有提,但是我们也应该明白.--溯月【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散步时光        2008-10-18 10:27:28
  让我感动的是老母亲的那一句,“我不能死,我要活到这傻子死了后再死,当妈的走了,傻子可怜啊!”母爱的伟大,人性的善良,由此可见一斑。也很喜欢结尾那句,“他想到他的妈妈此刻活着是为他吗?为他能够有个妈,有个家。”
梳个小辫儿吃西瓜
2 楼        文友:潘生床        2015-09-12 17:38:03
  写的真不错,祝创作愉快!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