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江南烟雨 >> 短篇 >> 情感小说 >> 【江南】无悔的岁月(小说)

编辑推荐 【江南】无悔的岁月(小说)


作者:筱雨 白丁,54.7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178发表时间:2014-04-20 12:16:29
摘要:在农村光阔天地里,有这样一群热血青年,在这里没虚度青春年华。

青春无悔,岁月无悔。在中国的历史上,有这样的一个群体,他们与中华人民共和国一起诞生,戴着红领巾,跟随党的脚步,在红旗下成长。祖国的大江南北有他们的身影,广阔无垠的土地上,有他们辛勤的耕耘,西双版纳的热带雨林,有他们的橡胶林,北大荒有他们开垦的万亩良田,对越自卫反击战的战场上,有他们挥洒的青春热血……
   在中国历史的轨迹上永远记载着他们的脚印,这代人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中国知青。
   ——题记
  
   (一)
   七二年的夏天,骄阳似火,知了在无休止的鸣叫着,给这个夏天增加了烦燥。
   在郑州一中的校园里,挤满了应届毕业生,大家在相互的结合,准备到农村去插队落户,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这是毛主席给我们这些红兵指引的方向,同学们都很茫然,有些不知所措。文化大革命毛主席八次接见红卫兵,发动了这场轰轰烈烈的革命。而现在,大手一挥: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我们就这样到农村大有作为去了。
   校园里挤满了送行的家长。这时晓晓拉着妈妈的手,替妈妈擦着眼泪,紧紧地抱着妈妈,眼泪悄悄地流。不知是谁大声叫着:上车啦。晓晓替妈妈擦干了眼泪,转身上了汽车,再也不敢回头。汽车开动了,晓晓趴在行李上失声痛哭,同学们也留下了眼泪。不知什么时候,晓晓睡着了,睡梦中她看见妈妈向她招手……“妈妈”晓晓大叫一声,醒了过来。这时她发现汽车在一望无际的大平原上奔驰着,远处的村庄错落地被一片轻雾笼罩着,汽车在轰鸣。不知是哪位同学唱起了苏联歌曲《三套车》在那忧伤的歌声里,大家一片的沉默,不知我们今后的命运会怎么样。
   汽车终于在一个村庄旁边停了下来。贫下中农敲锣打鼓地欢迎着我们,帮我们卸下了行李,带我们到了住处。这是一排六间房子的草屋,房屋之简陋,不可想象,有一个农民给我们做饭。就这样我们安下了家,开始了插队的生涯。
  
   (二)
   清晨,在一阵阵清脆的钟声中,晓晓从梦中醒来。探头看了看窗外,天刚蒙蒙亮,闭上眼睛还想再睡。门外这时传来了一声声的打门声:起床啦!上工了。队长大声的吼叫着,晓晓不情愿地坐起来,穿上了衣服,走出了门外。这时同学们也一个个地走出门外,队长在前面领着,同学们鱼贯似得跟在后面。“今天是出烟炕,大家初步体验一下,不要累着,有什么事跟我说。”队长叮咛着。
   到了烟炕,社员们早已经到了,大家就一齐开始出烟叶。排成队,从前往后传。一会儿,晓晓就累的汗流浃背。这时队长走过来:“你怎末出这莫多汗?”队长关切地说。“没甚莫。”晓晓尴尬地说,“这样吧,你从明天起,你就给队里记工分儿吧,队里正好缺了一个记工员。”就这样,晓晓就当上了生产队里的记工员,同时也是知青点的组长。
   从此晓晓就跟随社员在田间地头记工分,还管理着知青点的生活。在这片贫瘠的土地上,勤劳朴实的农民给晓晓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变化。
  
   (三)
   晓晓在田间地头,和农民在一起聊天,一起劳动。春去冬来,晓晓长大了,懂得了生活的艰辛,学会了农活,理解了农民的酸,甜,苦,辣。晓晓经常思索毛主席的一句话:中国的问题就是农民的问题。晓晓白天和贫下中农一起劳动,晚上就在油灯下读毛选四卷。尤其是“实践论”,晓晓读了一遍又一遍品味着其中的道理。
   这一年的冬天,天特别冷,地都冻裂了。外面刮着呼呼的北风,屋内冷飕飕的刮着小风。同学们卷缩在被窝里,有的看书,有的写信,男同学在下棋。队长走进屋里笑呵呵地说“:哎,同学们,大家起来,到我家去吃饭。”大家一听,都下了床,雀跃着跟在队长后面,嘻嘻哈哈地去了队长的家。
   热腾腾的饺子早已端上了桌子。大家不客气地坐下来,狼吞虎咽的吃了起来。“同学们,今天把大家找来,有一件事要和大家商量。就是我们队缺少化肥,春天一开春,就要用,拖拉机还缺少油料。这些事,请同学们能找到门路的,帮队里解决困难。路费和必要的花费由队里出。”同学们把筷子放下来,互相望着,过了一会儿,有个同学就说,行,我们尽力去办,队里也要说话算话哦。队长连连的说:一定,一定。就这样,有的同学,收拾行李,准备回家。晓晓犹豫着,对一个同学说:“到我家里看看好吗?我想妈妈。”那个同学爽快地答应了。晓晓送走了同学,孤独地留在了生产队里。晓晓哭了,她太想回家了,想爸爸妈妈,弟弟妹妹,可是她不能回去,她是队里的记工员,离不开啊。这年的冬天,晓晓一个人,在农村度过了寒冷的冬天。
  
   (四)
   1976年,这是一个多灾多难的年代。我们敬爱的周总理逝世了,我们伟大的领袖毛主席也去世了,中国陷入了一片巨大的沉痛中。举国哀痛,人民泪如泉涌,十里长街啊,盛不下中国人民的悲痛。天地之间,也电闪雷鸣,一场巨大的洪水,一夜之间,冲垮了十里平川。洪水滔滔,人民的生命财产,危在旦夕。
   晓晓所在的知青点的同学们,都上了抗洪第一线。知青点里,只有晓晓和一个生病的同学在组里。晓晓除了无微不至地照顾着那个同学,还要做全组的饭菜。她担心着抗洪的第一线。
   这天晓晓正在做饭,只听门外传来了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晓晓出事啦。”晓晓拿着饭勺急忙迎上去:“怎莫拉?”她的同学陈润娥哭着说:“王建设被洪水冲走啦。”“啊?”晓晓手中的饭勺啪的一声掉在地上,“我要去,我要去找。”“你就别去了,都乱了套了,你在家照顾金松花吧,有消息我就来告诉你。”陈润娥拿了一篮子馒头就走了。
   这时公社的大喇叭响亮地通知,放弃抗洪,退入高处,知青立即返城。晓晓知道这是对知青的爱护。同学们都回来了,大家都低着头。晓晓焦急地说:“王建设找到了吗?”屋子里死一般的寂静。不知是谁“哇”的一声哭了出来,房间里哭声一片,大家紧紧的抱在一起。“你们回家吧,我在这里等消息,你们的父母都急死了,你们走吧。”晓晓流着泪对大家说。同学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不说话。“你们走吧,路上要互相照顾,你们把金送花送到家,她的病还没有好,都去收拾东西吧,一有消息,我就给你们写信。”陈润娥拉着晓晓的手叮咛着:“你在这里要好好的照顾自己,有事就快些信来好吗?”晓晓使劲的点点头。同学们都走了,只剩下晓晓一个人在知青点。村庄的周围,一片汪洋,洪水打着浪花,卷着漩涡,蜂拥着往前流,天上盘旋着飞机,不时有降落伞向下抛着食品和饮用水。这时,别队的两个男同学,来到了他们住处。对晓晓说“:你怎末还不走?”晓晓转过头,留下了眼泪:“我不走!王建设还没找到,我怎莫向她的父母交代啊。”那两个男同学说:“走吧,有消息公社自然会通知我们,你在这里也没用啊,洪水过后就是瘟疫,你别再出事了,我们已经少了一个同学了,你再出事,大家可怎么活啊。走吧,你父母也很担心你啊”。
   晓晓犹豫着“跟着我们,别害怕。”男同学帮她收拾了东西,拉着他离开了知青点。于是三个人,你搀我扶,终于到了县城。大路上,挤满了灾民,大人哭小孩叫,一片凄惨的景象。
   终于截到了一辆汽车回了家。一进家门,母亲一把抱住了她,哭了起来:“妈妈,我这不是好好的回来了吗?别哭了。”母亲呜咽着说:“还以为再也见不到你了。”“怎么会呢,我这不是平安回来了吗!?”晓晓给母亲擦着眼泪说。
   在家里,晓晓总是恍恍惚惚的,她的眼前总是闪现着王建设那张娃娃脸,对她嘻皮笑脸的。“不行我要回去,我要去找他。我是知青组长,我的同学下落不明,我怎能安然在家呢?”晓晓不安的想着,不由得去收拾东西。妈妈看见她这样,走过来说:“晓晓灾区那边还没有退水,你不能回去啊。”晓晓看着妈妈哭着说:“妈妈,王建设被洪水冲走啦,我怎莫能安心在家啊。”正在这时门外有人大喊着:“顾晓晓,你的电报……”晓晓一下子冲出了房门,接过了电报。电报上几个字:王建设找到速回。晓晓抓起了挎包就冲向了车站。
   晓晓一进村子就看见知青点白花似雪,哭声阵阵,晓晓腿一软就瘫坐在地上。“晓晓回来了。”恍惚之间晓晓感觉有个人把它搀扶起来,她茫然地环顾四周.踉跄的来到屋里.透过迷离的泪眼,看到门板上白布覆盖的尸体,她轻轻地揭开王建设脸上的白布,看到王建那帅气的娃娃脸,她再也忍不住了,“哇”的痛哭起来。“建设,好弟弟你再看看我,姐好怕啊。”这时屋子里哭声震天,几个同学走过来抱住了晓晓:“晓晓不哭,他是为了抢救人民生命财产死的,他的死重于泰山,我们会永远记得他的,人民也会记得他的。”晓晓再也支撑不住了,她昏倒了。晓晓病了,高烧不退,同学们把他送到了县医院。
   等到晓晓出院,已经入冬了。
   这年的冬天第一批回城的同学,离开了知青点。接下来,一批一批的同学走了。知青点所剩寥寥无几,晓晓茫然了。
  
   (五)
   晓晓依然每天行走在田间地头,依然跟农民拉家常,依然每天写日记,过着平淡的生活。在她的内心深处,深信总有一天,她会纳入自己的轨道,就像行星一样,它会发出自己的光彩。
   就在那年冬季,组里的男同学参军去了。送行的聚餐中,晓晓不觉得眼睛潮湿了。找个借口就早早的离开了,回到了自己的住处。她打开了日记本,一滴眼泪,掉在本子上。这时院子里传来了脚步声,“晓晓?你在吗?”“谁啊?”“是我。”门一开,一个熟悉的身影进到屋里。这是另一个知青点的组长,也是晓晓喜欢的一个男孩子,这次他也参军走。晓晓站起来,呆呆地看着他,没有一句话。“你怎莫拉?”晓晓摇了摇头,又坐下来了“你坐。”,两个人默默地对看着。“我走了以后,你要好好地照顾自己,没事的时候多看看书。”晓晓点点了头,泪水不听话地,沁满了眼眶。男孩子,不停的说东说西,千叮咛万嘱咐,就这样一直坐到天亮。男孩子站起来:“我走了,给我写信啊。”晓晓默默地点点头,扭过头说:“我就不送你了,你要好好的保重哦。”“我会的。”晓晓送他到门口,“我不送你了,你要保重。”男孩子点点头,就头也不回地走了。
   晓晓没有去火车站送他,依然出工,一整天,晓晓就像掉了魂,不知自己身在何方,自己的路在哪里。看着空荡荡的知青点,想着还是当年,大家在一起热闹的情形。晓晓的心碎了,忍不住的大哭起来。从此,晓晓更加沉默了。好像失去了语言的功能,只会点头,摇头。到了晚上,院子里一片寂静,只有小虫唧唧的鸣叫,远处的不时地传来几声狗叫。晓晓好像是被这个世界遗弃的孤儿,“妈妈,我想你。我多想回到家里啊。”晓晓努力地忍住,紧紧地咬住自己的嘴唇,不让自己哭出来。这时队长走进院子“晓晓,你在哪里”?“在这儿。”晓晓答应着。“你怎么不点灯?”晓晓站起身,点亮了油灯。队长坐下来,家长里短的和晓晓聊起天来。“太晚了,你睡吧,什么都不要想,明天我叫妇女队长来陪你。”晓晓点点头,一声不响地送走了队长。
  
   (六)
   一九七八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了,宣布了文化大革命的结束。公平的,正确的评价了毛泽东同志在历史上的功过,确定了邓小平同志在中央的领导地位。这一年,中国起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改革开放的春风也吹到了这个闭塞的村庄。首先是恢复了高考,这时的晓晓忙碌着准备着参加考试。
   从箱底翻出了高中的课本,这时得晓晓突然茫然了。插队的六年中,这些课本一直整整齐齐地放在箱底,从来就没有动过,现在看起来是那么地陌生。晓晓毅然地回城,回学校补习功课去了。
   临走的那天,晓晓采了一抱野花拎着一瓶酒来到了建设的坟前。她拿出酒杯斟满了酒,双手举起来:“建设,弟弟,姐要走了。你不是一直想上大学吗?姐一定替你实现这个愿望,姐对不起你,把你一个人留在这里,你不要怕,我会每年都回来看你,姐好想你啊!姐敬你一杯酒。”晓晓举起酒杯一饮而尽,拿起酒瓶,洒在地上,把那抱缤纷的野花放在坟前:“姐走啦,姐带着你的希望去考大学,你祝福姐吧。”晓晓深深地鞠了一躬,满含热泪,一步一回头地走了。
   队长和乡亲们,一直恋恋不舍的把晓晓送到村头。队长说:”晓晓,我支持你,希望你能考上大学,改变农村贫穷落后的面貌,我们的希望就在你们身上。在农村的这六年,你也看到了农民的贫穷,看到了农村的落后,不要忘了我们啊!”晓晓硬噎地说不出来话,只是不断的点头。晓晓走了,她就是这样地走出了她插队的历史,走出了农村。可是,在哪穷乡僻壤的土地上,留下了晓晓的脚印,汗水,泪水,难忘的心路历程。她从一个小女孩成长为一个有思想有理想有抱负的人。
   在这六年中,在晓晓的一生中,也许是很短暂的一个时期。但是,对于晓晓来说,这是她人生成长的一个重要的历程。在那片土地上,有她的青春年华,有她深深的脚印,她的灵魂在哪里得以升华。没有虚度,没有悔恨,她无愧国家,无愧人民,无愧自己的赤子之心。在那些日日夜夜里,在那些春夏秋冬的风风雨雨里,一种坚韧,耐劳,追求,和勤奋向上的精神,激励着她。生命是这样的坚强,几番挣扎,几番沉浮,它就是这样的向世人展示,在偶然与必然,激情与彷徨,绚丽与灰暗,执着与奔放,拥有与放弃,得到与失去的碰撞中,生命是如何的张扬,又是如何的透支。这是怎样的一道人生的风景线,这又是怎样的一种心灵的守候。青春无悔,岁月无悔,在共和国的里程碑上,有他们坚强,有他们无悔的脚印。
   几番挣扎,几番沉浮,它就是这样的向世人展示,在偶然与必然,激情与彷徨,绚丽与灰暗,执着与奔放,拥有与放弃,得到与失去的碰撞中,生命是如何的张扬,又是如何的透支。这是怎样的一道人生的风景线,这又是怎样的一种心灵的守候。青春无悔,岁月无悔,在共和国的里程碑上,有他们坚强的印记。“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这是何等的的激情,人们永远不会忘记,有这样一个群体,在中国的历史上。

共 5493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从七二年至七八年的六年之间,这是文化大革命从高潮渐渐至结局,落下帷幕的一段时光。六年间,许多城里的学生为了响应毛主席的号召,下乡再造,晓晓和她的同学们也就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到了农村,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出烟炕,记工,晓晓和她的同学们为了自己的工作,一直兢兢业业地努力着。甚至到洪水来时,王建设为了挽救人民财产,失去了自己的生命。这是可亲而又可敬的。最后,寻回王建设尸体,晓晓也回到家乡,为了恢复高考而努力。本篇小说属于纪实类小说,就文章所选背景题材而言,确实不错。但是细细读来,小说本身语言稍显稚嫩,情节的发展也不够吸引人。以历史类背景为题材的小说,要到极其熟悉甚至亲身经历才可娓娓道来,否则小说的本身意义也不能凸现出来。另外写完文章之后请注意本身一些标点符号以及错字的检查修改,这才是对自己作品的负责任。佳作拜读,推荐共赏!问好作者,遥祝春安!【责编:浅黛眉妆】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浅黛眉妆        2014-04-20 12:17:57
  无悔二字,凸显不够。建议文章在此细细检查,多加修改。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