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江山散文 >> 香附子

编辑推荐 香附子


作者:做梦的人 童生,778.5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7189发表时间:2014-04-20 15:01:43

大别山区植物种类丰富、数量可观,并且很多植物都可入药,因此,在经济困难的时候,很多人都有过采药的经历。作为七十年代在农村出生的我,对本地植物的认识有很多都是从采药开始的,金银花、鱼腥草、天冬、麦冬、玄参、丹参、苦参、黄精、茯苓、大黄、菖蒲、板蓝根、车前草、威灵仙、夏枯草、天南星、海金砂……不胜枚举,几乎每一个草药名称背后都有一段记忆,这在别人看来可能很无趣,而它们却都代表着时光在我的生命中留下的一段痕迹。
   这些平常的药材并不很值钱,但对于没有任何赚钱门路的普通人来说,它们却能够把本来也没有什么价值的时间和气力转化成一点微薄的收入。香附子其实是莎草的根须上结成的小坚果(也许是根状茎),它大小如枣核,附生于根须之上,并含有大量挥发性物质,因而气味芳香,被称为“香附子”,而我们当地的俗称却是“地根头”。在我们大别山区,无论是田野、山林还是水畔路边,到处都可以见到它的身影。莎草靠果实和根须延生,生命力非常强旺,挨着点泥土就可以存活,而它土里的果实却很难除尽,是一种农业害草。因此人们把它从作物之中清理出来后,总是收集起来晒干焚烧。在夏天的黄昏,大别山区的乡村和田野,到处都弥漫着附子燃烧而散发出来的干爽清凉的香气,行走在这样的乡野,人很容易感受到岁月的古老、俗世的安稳以及泥土与人的亲和。
   有一种油料作物与莎草十分相似,我现在才知道它叫“油莎”,上世纪70年代,从国外引进,我们这里也有种植,人们把它结的果实叫“油香豆”。我现在怀疑这是以讹传讹,因为它的真名其实是“油莎豆”。油香豆外观与附子相似。附子坚硬结实,纺锤形,两头略尖,皮上有细而硬的毛须,味道甜中带涩;而油香豆形状近乎小园球,虽然香气没有附子浓烈、外皮也有节理,却比附子干净,而且多汁而甜蜜。生产队是否种植过油莎,我没有印象,我所记得的油莎是唐家姆大种在自家菜园里的,我曾经跟着她与我同龄的小女儿去她家菜园里偷过一回,那味道吃过一次之后终身难忘,我当时以为世界上再也没有东西可以逾越它的美味。这次偷嘴经历带来的不良后果是,我后来看到本地的莎草都怀疑它是油莎,常常忍不住要小心翼翼地扒出来看那根须上面是否结了油香豆。甚至已经见到它不是,我也要不甘心地亲口嚼一嚼,心中常常恨恨不已:为什么看起来一模一样,本地的莎草偏要结地根头而不长油香豆呢?更加可气的是,三年级的时候,喜欢中医的父亲要我背《药性赋》,里面居然还说:“香附子理血气妇人之用”,看来即便我能勉强吃下,于我也不大相宜了。
   以前上学回家的路上,小孩子总喜欢玩一种游戏,叫“算命草”。在莎草开花的季节,我们随手拔一根莎草的茎,掐花去叶,两个小伙伴各各捏住草茎的一端,相对徐徐撕开至裂隙相遇而止。倘若撕开后恰好两半,互不相连,就说是“生女”,否则就判定为“生男”。不知道当时这样“算命”是否有具体的针对性,只记得似乎大家都乐于这样玩,就像“斗草”一样,略带一点赌博的意味,并没有人在乎它别的含义,我们只是要验证一下是否与自己开头的预言一致而已。倘若与自己的预言相符,也就得到一种成功感,否则重新来过,反正路边的莎草多的是,没人介意多来几次。后来我发现,莎草的茎有三棱,倘若中间扭转,撕开必定连而不断;如果让草茎保持自然笔直,按与对方同样的方式来撕,多半就可以撕成对半。因为暗中掌握了这点小窍门,与同伴赌赛,我大多获胜,因此,莎草也代表着我在孩提时代的些许快乐。
   地根头成熟的时节,正是盛夏,而一般莎草茂密的地方,大家都熟悉,所以挖地根头要么赶早,要么就顶着烈日,去别人没来得及或者不愿意去的地方。莎草喜欢排水通畅的沙地,在干燥的河滩,地根头长得粗大而繁密,所以那时河滩常常要被挖地根头的人耕田一样深翻一遍。我们村里的妇女常常在大清早结伴翻越村子背后的大山,到大河里挖地根头。挖起的莎草,被扔在空旷的河滩上,就着烈日晾晒。然后她们在附近捡拾些干柴枯叶,选比较平坦宽阔的石板,在上面生一堆火,把莎草放火上,烧尽不要的部分,再刨出地根头,回家后筛除杂质,再晒干,就可以出售了。我跑不了那么远,一般都是找附近的荒地,用竹篮把挖到的莎草连根带叶装回,当然收获不大。好在父母从来也没有指望我能从中挣到什么钱,他们只是希望我能体会到生活的艰辛,好认真读书,以便将来不再过他们那样的生活。
   而实际上,我却从来没有想那么远,我只是把这些活动当成更加现实的游戏,度过一天天无聊的日子,就像现在我在网络上不停地写日志一样。坐在电脑面前想起香附子,实在也偶然得很。我在浏览网页的时候无意看见了一张桔梗花的图片,思绪立刻穿越了三十多年的光阴,很多人与事物仿佛受到召唤,一齐苏醒过来,我想起了挖药材,而这中间,就有香附子。虽然它现在已经完全脱离了我的生活,但它的香气却似乎就在我的斗室之中弥漫,而且随着我注意力的集中,它更加浓烈。

共 1972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很生动的一篇散文。作者通过回忆与描写儿时的家乡野草,也就是古老的中草药,通过描写儿时丰富的生活情景,把读者带进了童年和绿色的大自然之中,几种草药端上来,那香味也就飘洒在文章之中,很有味道。拜读。【编辑:欣雨文萃】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欣雨文萃        2014-04-20 20:45:29
  很有味道的一篇散文,生活的积累,是一切创作的源泉。
因眼睛问题已删除数百全部好友有事可飞笺
回复1 楼        文友:做梦的人        2014-04-21 12:51:06
  相信读者也有不少类似经历,我献丑了!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