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文学带给我苦辣酸涩

编辑推荐 文学带给我苦辣酸涩


作者:烂笔头 秀才,1310.01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592发表时间:2014-04-21 14:50:14

《中国文艺》杂志编辑部:
   你们好!感激你们的辛勤劳作,感谢贵刊诸位编辑记者,向社会提供了一份大型的质量上乘的精神产品,感谢贵刊陆续编发了本人的数篇习作!谨此,我真诚地祝福你们,祝福《中国文艺》,祝福“中国国际文学艺术家协会”!
   我是个文学痴情者,在这条路上,我滴过血流过泪,饱尝了自己呕心沥血酿制的这坛“陈酒”的苦辣酸涩。
   几十年来,我几乎每天凌晨两三点或四五点钟起床伏案灯下“开早车”,一杯淡茶,几把饼干,足以令我痴痴如醉地写得头昏眼花,神魂颠倒。那还是天真幼稚刚刚穿上草绿色军装时,福州军区《前线报》就发表了我的处女作《献上画卷献上心》。至今,虽然我依然如故,没成大器,可却仍然死心塌地地笔耕不止,苦心经营,以求生命的“灵芝草”在一夜之间绽然怒放。曾经,我也发过誓:将手中的“烂笔头”丢到池塘中沤烂,扔到绵江河里冲走。然而,我还是割舍不了,总以为方格子纸上能创造奇迹。朋友好心地劝诫我说:纵使你的笔真能“生花”,也结不出稻米、苞谷!当今是“钱”的世界,文化这口“枯井”,是掘不到白花花的银子、黄灿灿的金子的!老婆也唠叨说:“要是写得饱肚子,我还会雇人写呐!”我反驳说:“我一不好酒,二不打牌,三不搬‘砖头’,四不嫖赌,而只痴迷于写作。这就象吸烟的人吸到了烟瘾一样,竟连烟屁股烧痛手指了也还夹着它吸。”诚然,我心里清楚:文学是人生的延续,文化的传承,美好的再现,高雅的享受。无论物质生活是否丰厚或者匮乏,无论人类世界发生多么重大的变迁,文学神殿的高楼大厦都是富丽堂皇的。在文学的广阔天地里,我真想锤炼成为一头既吃草又吃谷的老马啊!
   如果说在市场经济浪潮汹涌澎湃的今天,我家仍然出现“青黄不接”、“待米下锅”是落伍、屈辱的一种凄凉寒惨的话,我的确感到内疚与压抑!尤其想到在校读书的孩子务须一笔笔向老爸报账的事,我更是难以平静,“我的这辈子”实在太窝囊了!然而,当我津津有味地咬上“烂笔头”时,我又对“贫穷潦倒”忘得一干二净,更莫谈有几许伤感与揪心。有时,我还认为:天下芸芸众生,真正大富大贵的人有多少?错失经济发展的机遇的确可惜,但令我深感切肤之痛的是错失了拓宽文学创作的时空与机遇!
   20年前(记得是1986年秋),北京母校通知我参加在青岛举办的“中国首届文学创作研讨班”,我因担任基层领导未被组织获准而缺席。事后,我懊悔死了当了个闭塞山城的机关干部(时任县广播电台台长、党支部书记)!又一次是1992年,江苏人民出版社有三位同志来瑞金找到我,要求我把《红土恋——毛泽覃、贺怡魂系中央苏区》的稿子,扩写成十几万字的作品,由该社当成“五个一”工程出版发行(作者不花一分钱,且还享有稿酬和著作权),可我却失去了这一机会。还有我的红色小说《满表嫂》,被江西电影制片厂看中,并由生产室主任葛少清来瑞金召开作品研讨会,拟拍12集电视连续剧,其生产经费由江西电影制片厂出资20%,作者所在地筹资80%。结果,在场拍板的县委副书记不敢拍板且拍不了板(皆因地方财政穷而缺“钱”哪),致使《满表嫂》——一个苦命的先烈遗孀仍然待字闺中。光阴荏苒,她沉寂地被堆叠在我的陋室中受凄凉、挨尘封,多令人惋惜呵!在短暂的人生中,我错失的这些机缘岂能再发芽呢?
   文学的路啊,狭窄、曲折、崎岖、艰辛。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我参加了北京人文大学“面授班”的学习。有一位著名作家给我们授课,他对我们来自全国各地的学员坦城地说:“文学这条路很窄很难走,有时就像踩钢丝绳那般,真正挤得上去的人少得可怜,出名的人更是凤毛麟角,而一不小心就会掉下深涧沟壑??????”他深情地发出呐喊:“同学们,你们要明智地选择自己应该走的路,可千万别轻易地往这条路上挤呵!”他说,这条路上有电闪雷鸣,有风暴霹雳,有冻雨冰霜。是呵,这并非是作家老师故弄玄虚信口雌黄,而是他历经多年创作实践所悟出的透彻深邃的人生体验与感慨,可见他的用心多么良苦!
   为此,我困惑过,忧虑过,我为何非得咬住“烂笔头”不放?难道因“成名成家”所驱使?难道为“一本书主义”而奋斗?我明知:千千万万的为文者,有几人称得上“名家大师”?更有哪位大手笔可“一本万利”?是施耐庵、曹雪芹么,是鲁迅、沈雁滨么,是赵树理、巴金么,还是现当代的哪位“文学泰斗”?我倘若死死地抱住这梦的“无形躯体”不放,文学能不给我带来更大的伤痛与悲哀?折翅断羽的雄鹰还能否展翅翱翔?折戟沉沙的“斗士”会不会缴械投降?!可是,我仍然如痴如醉,仍然不识时务,仍然不懂拐弯,仍然傻乎乎的像头笨驴,或是一头只吃草不吃谷的黄牛!我曾经因寄出的作品石沉大海、杳无音信,而再次投稿后就不敢想也不敢问其成功与否,生怕因自己的产品低劣而惹起编辑老师的耻笑。不过我相信,金子是埋没不了的。在当今文化市场的氛围里,有哪家报刊、哪位编辑会故意放弃或排斥“自投罗网”的好作品?我想,作品采用与否不外乎基于这么几种情况:一是作品质量;二是作品与报刊的内容、风格;三是报刊社自身的因素等。自从作家报的社长、总编辑张富英推荐我加入“中国国际文学艺术家协会”半年多来,贵刊连续推出了我的《一撮乡土》(长诗)、《乾隆夏府行》、《红军山幽思》等作品,使我深受鼓舞与激励!坦诚地说,这几篇登上大雅之堂的习作,的确是我一字一句数落出来、咀嚼出来的呀!那字里行间饱含了我的血与泪,花与蜜!我打心眼里觉得,贵刊是文学作品的“伯乐”,编辑们都有一双发现文学星空的慧眼,真不愧为是作者、读者的良师益友呵!每当想到此,我从文的信心与毅力倍增!
   在文化体制大变革的今天,“中国国际文学艺术家协会”以及所辖的报刊,坚持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贯彻“二为”、“双百”的文艺发展方针。由此,我历经几十年寻寻觅觅,终于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家”,品尝到了“家”的滋味,分享到了“家”的温馨、舒适、愉悦与慰藉!我的手头虽有好几家报刊(有订阅的,有赠送的),可真正能让我静下心来精读的东西的确不多,“读报看标题,取舍在兴趣,好的反复读,差的一边丢。”可对于贵刊来说,我却以为每一期都能读到精湛且精美的篇章。其中有不少优秀的作品,我都领略了它的风采与神韵,且不时被它感动,让它折服。我对文友坦诚地说:《中国文艺》集东方大国百千万作者于一园,藏华夏文明大千世界于一刊,它为广大作者、读者勤奋耕耘,匠心独运,我为拥有它而感到自豪与骄傲!于此,我手头的《中国文艺》被借阅一空。我时常激励、鞭策自己要不遗余力地热爱这个“家”,钟情于给人以鼓舞、警示与力量的文学事业,矢志在这方曾经灿烂辉煌过且又龟裂贫脊过的土壤上出彩,在浩瀚的文学海洋里留下点滴水花!
   文学是人学,它是一座人类共通共享的宝藏,它是一株承载生命万象的精神大树!它不因朝代更替、政治阴晴所左右所压倒,纵使一时被巨石、厚土复盖,它也能像种子那样破土而出;它虽迎合于商贾巨富,可它却很难被人窃走它的灵魂与广博。文学啊,它之所以带给我苦辣酸涩,其缘由就在于它的本性使然!既然我已爱上它了,我就要与它“同偕到老”呵!
   遥祝
   编安!
   中国国际文学艺术家协会会员
   宋元昊上
   2005年6月3日
  
   (摘编2005年《中国文艺》杂志第6其“读者.作者.编者”)
   2014-4-21定。

共 2960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对于一个文学爱好者来说,常常会遇到生活与爱好冲突的时候,这个时候,该选择哪个?很难!面对亲人朋友的不理解,该选择哪个?很难!当然,当我们在文学方面取得一点成绩时,其中的快乐也是别人所不能理解的。文中,作者通过给《中国文艺》杂志编辑部的一封信,道出了自己这么多年来在文学道路上的苦辣酸涩,其味自知啊!【编辑:月下笛声】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月下笛声        2014-04-22 06:40:00
  很喜欢老师的文字,却不知老师有如此多的苦辣酸涩。问候老师,祝福老师。
让文字融入生活!
2 楼        文友:烂笔头        2014-04-24 12:17:46
  谢谢编辑同志的盛赞!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