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杂文随笔 >> 守望除夕

编辑推荐 守望除夕


作者:涵之 布衣,250.4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930发表时间:2014-04-21 22:20:28

我们淄博铁山一带没有守岁的风俗,却有除夕晚上仍在忙年的传统。尤其上世纪五十年代,这种风俗更为盛行。
   母亲、嫂子和姐姐们从年三十下午就开始准备饺子馅,剁肉、剁白菜,放上葱、花椒、八角等作料,叮叮当当一个下午忙个不停。把饺子馅准备好,但等除夕晚上开始包饺子了。
   晚饭后开始包饺子,这活还是母亲、嫂子和姐姐们的事。祖父坐在那张老抽屉前喝着茶水。父亲忙着准备初一早晨要用的黄表纸、香烛和灯笼。哥哥在火炉上烧开了油,炸过年的菜:有鱼、肉、丸子、切成片的豆腐、三棱形的山药块。昏黄的灯光下,炸菜时的阵阵油香和全家人的忙碌充满了整个屋子。
   父亲把金黄的烧纸码得像佛像下圆圆的莲花座。深棕色略带一点特殊锯末味的香条,被劈开后像一根根粗粗的手擀面,整齐地堆在桌子上。随着一股股的热浪,刚出锅的油炸菜的香气直刺你的鼻孔,带着炸熟后的鱼腥,带着肉香,带着丸子里的作料香,带着山药的甜丝味,让你想不吃都难。我凑过去,在哥哥的默许下,悄悄拿起一块,放到嘴里,缓解一下渴望已久的馋瘾。
   母亲她们的水饺也包好了,满满的两大盖垫。你看那饺子,肚子鼓鼓的,两头尖尖的,配着波浪起伏的花边,简直是一件件艺术珍品。母亲她们把这些水饺绕一个中心,一圈一圈整齐地摆在盖垫上,就像你在平静的水面扔下一块石子,水面上泛起的一波一波一轮一轮的涟漪,不断地向外扩展着,扩展着。你要知道,这水饺鼓鼓的肚子里,装的不光是白菜、萝卜和肉,还有方孔圆边的制钱,红彤彤、沉甸甸的铜元。大年初一早晨,如果谁吃到了带钱的饺子,这新的一年里谁就有福气,谁就有好运。在父亲、哥哥、母亲们正忙碌的时候,爷爷坐在那张老旧抽屉前,一边吸着烟,一边喝着茶水,给我讲着那个时候流行的至今让人觉得有些不可思议的故事:
   有一年的年五更,一户人家早起煮过年的饺子。锅里的水哗哗开着,妻子去端饺子往锅里下。她却发现昨天晚上包好放在盖垫上并用黄裱纸盖好的的饺子,现在却一个也不见了,只剩了空空的盖垫和几张黄裱纸。大年五更碰上这种晦气事,是一种不祥,千万不能传扬出去。夫妻俩只好重新包了饺子无精打彩地过了这个年。也是这个年五更,这家男主人的弟弟家也发生了一件怪事。锅烧开了,他的弟媳去端饺子来煮,把一盖垫饺子全倒进了锅里。饺子煮好了,回身一看,盖垫上还有一大半饺子整齐地摆放着。吃饭的时候,本来弟弟家包的是素饺子,可是从锅里舀到他们碗里的饺子也有肉的也有素的。年初一一大早,弟弟全家到哥哥家拜年,弟媳悄悄把年五更发生的事告诉了嫂子。这时,嫂子才知道自己家的饺子被皮狐子仙搬运到了弟弟家。消息一传开,乡亲们都说,他们的父母在世的时侯哥嫂不孝顺,这是上天对哥嫂的报应。
   事情已经过去半个多世纪了,对于皮狐子仙的传说和因果报应论我是不相信的。不过,爷爷的故事里所讲的孝顺老人的道理却是他老人家留给我的宝贵精神财富。

共 1173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从这篇文章中我们看到了作者家乡守望除夕的民俗,看到了这个民俗要做的食品,制作这些食品的具体过程。文章写了除夕之夜一家的表现,父亲、母亲的忙碌,哥哥嫂子的行为,爷爷的情态,都写得清楚具体,看后难忘。通过传说故事的引述,写出了该文的思想性,告诉我们要孝顺的道理。【编辑:春雨阳光】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春雨阳光        2014-04-21 22:57:05
  写出了民俗,透过民俗写出了对生活的爱,对生命的爱。
语文教师
2 楼        文友:涵之        2014-04-22 11:40:56
  谢谢,春雨阳光老师!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