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杂文随笔 >> 生命中的“馒头”

编辑推荐 生命中的“馒头”


作者:栽菊东篱 布衣,280.4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153发表时间:2014-04-23 21:23:56
摘要: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诗经卫风。木瓜》

江苏邳州68岁的退休工人刘一标50多年前逃荒到河南洛阳,途中因为饥饿昏死过去,当他睁开眼睛的时候,好心人递给他一个热腾腾的馒头。灾害过去后,刘一标回到邳州成了一名工人,退休后,他到洛阳寻找好心人未果。于是他拿出30万元在当地创办了一个农场,他说:“等规模大了,就捐赠给村民,了却自己的心愿。”(2013年8月7日《彭城晚报》A5版)。
   因为一个馒头,老人一生念念不忘,其实是时刻在寻找报恩的机会,老人的举动实为报恩找到一个平台。
   一个馒头能和30万划等号?刘一标老人在人生最困难的时候,一个馒头救了他的命,没了这条命,何来老人的今天。从这个角度看,这个馒头当然和30万等值。令人遗憾的是老人没有找到当年的救命恩人。老人把这个馒头的感恩之心回报给了社会。
   面对价值30万的馒头,我们每个人都应有所思考:大千世了却自己感恩社会报恩社会的机会。芸芸众生里,生活中,我们应不应该珍惜生命里的那个“馒头”,有没有想那个曾经经帮助了我们的“馒头”呢?
   现实生活中,我们都遇到过这样的“馒头”,落水时,有人不顾一切跳入水中救你上岸;摔倒的时候,有人扶你一把;流落异乡时,有人给你一杯水;伤心时,有人给你安慰开导的话语;事业遭受挫折时,有人帮你一把摆脱困局;面对急速冲来的客车的危机关头,有人冒险把你推开,公交车上,你突然晕厥,有人置所有不顾对你施救。如此,你可能就有别样的人生。
   接受别人的“馒头”的时候,我们是否也能给别人一个这样的“馒头”呢?近一段时间,在一座“有情有义”的城市——江苏省徐州市就传扬二件感动人的新闻:
   卖豆脑的摊主邹大姐收摊时突然发现凳子上有一个皮包,里面有数千元现金和数张银行卡,徐州豆腐脑摊主邹大姐从11月25日开始,每天坚持延迟收摊,为的就是在寒风里等候失主,终于在第7天等来了失主。然而,这失主在执意要求酬谢邹大姐被拒绝后,“一气之下”他将钱包里的4100元现金都拿出来,发动公司80多名员工分批过来喝豆腐脑,用另一种方式报恩……(2013年12月4日《扬子晚报》)江苏城市电视台、江苏徐州电视台对此事也曾作过报道,引起社会强烈反响。
   儿童赵傲不幸患上恶性肿瘤,在北京治疗,花费不少钱,得到徐州爱心人士的无私捐助。赵傲的父亲为了感恩报恩曾资助他的好心人,委托赵傲在徐州市开出租车的叔叔免费拉客两天,车上挂着“免费的士”的牌子,市民知道真相后,异常感动。
   接受别人的“馒头”,想着送给别人“馒头”都是很好的现象,都是和谐社会的需要,都是当今社会要大力弘扬的社会正能量。这样的事情在社会生活中每天都在上演,恰恰彰显了我们人民不断提升的道德素质。是啊,人人都需要别人的“馒头”,特别是一个人身处困境的时候。让我们珍惜别人的“馒头”,同时,也不要忘记把自己的“馒头”献给别人。

共 1160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文章给我们讲述了一个又一个让人激动的故事,让人感动地流泪的故事,写出了我们社会需要的美德。救人、助人,是人性善良的表现,也是我们每个人在困难和灾难之时的渴望;报恩、守信、不见利忘义,也是我们这个社会需要的美德,也是我们每一个伸出援助之手的人希望形成的社会风气。这篇文章把这两者都很好地揭示了出来。感人的文章!【编辑:春雨阳光】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春雨阳光        2014-04-23 23:06:00
  标题用比喻,蕴含了深刻的人生哲理,比喻新颖贴切。
语文教师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