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旋转木马 >> 短篇 >> 作品赏析 >> 【木马】人是佛缘人(作品赏析)

编辑推荐 【木马】人是佛缘人(作品赏析)


作者:杨凌杨柳岸 秀才,1001.6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294发表时间:2014-04-25 06:47:14

人是佛缘人
  
   ——读范怀智短篇小说《小莫》
  
   在范怀智短篇小说《小莫》(载《延河》2014年第四期)里,小莫原是村里一个年轻人,身患绝症,红血球坏死症,可他们无钱医治,只能放弃治疗听天由命。偶然中,绝望的他把一丝生的希望寄托给神,当他把这想法说给母亲时,母亲也早有此心,于是,弟弟给他做了拐杖,妹妹给了他一条围巾,母亲给找了顶帽子,母亲送他上山求师,山上的斗南老人也收留他在山上修行,于是,“在村人的印象中,小莫是走出了村庄,歇进山腰、静默着等候死生的降临者。”可以说,这篇小说写了一个“因病缘佛”的故事。
   小说中有个细节:当母亲把小莫送上山交给斗南老人,小莫知道母亲痛苦的心,对母亲说:“你就当我死了吧。娘,还不成吗?”母亲临别时,又折回来拉着斗南老人的手说:“那我就把他交给你了呀!而方外之斗南老人说的是:“既是再生人,何须落风尘。”这里,母亲对他的爱是世俗亲情之爱,她与儿子的这次分别,从某种意义上说是诀别,一个母亲对其亲生骨肉的分别,白发人送黑发人,其痛苦是不言而喻的,但其中也包含有一丝希望,正如世人所说的,世上只有一种爱是以远离为目的,那就是父母之爱。而身为民间高僧的斗南老人,他把与小莫相遇看作是超越了尘世的佛缘。可以说这三人,以小莫为界点,他两边,娘代表俗世,另一边斗南老人代表佛,而小莫位于中间,他与一边分离,与一边相遇。这个情节细节是一个分界点,既是分离,也是相遇。或者说,分别就是一种相遇。可以说,这篇小说更多的是写相遇,一个修行者与佛的相遇。
   当然,这种与佛的相遇是一种难得的机缘,是艰苦修行得来的机缘,外界的如亲人好心人只能给很少的一些助益,最主要的是要本人独立的修行,如斗南老人对小莫所说的:“只有你才能留住你。”事实上,小莫确为佛缘人,有善根悟性,逐渐自食其力,种菜自耕,他不但读佛经,还读鲁迅、古文观止类的典籍及文选。这俨然就是一个生命的思考者、大儒智者。他多行善缘,爱惜善待一个个生灵,麻雀,壁虎,还有那待产的母黑猫,小莫每天给它换新的干草。他心存感激,他对那些似乎没有生命之物说谢谢,“谁能说,路、草、花、木、山石这些宁静者,没有耳朵呢?小莫的感恩是时时处处。”还有禅房,书桌、衣物、被褥、书。“没有感恩就没有平等的生命良知。”“是与顽劣的习性愈来愈远了,也是与那良善的本性愈来愈近了”他也从自然环境中感悟生命,热爱生命,他白昼观群山白云,礼天地之大佛,从一花一草感受生命之大欣悦,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诗人之情怀;而他夜观明月,体悟生命之静美。斗南老人说小莫是“再生人”,可以说小莫因修行获得第二次生命,或者说是更高一级的生命,他的生命到了一个全新的境界,他得以静观生命之花绚烂开放,他快乐地享受生命。他在他俗世生命的最后一段日子里,因修行而成正果。
   可以说,小莫“因病缘佛”,并不是人世间难得一见的极端例证,而是很有普遍意义的。疾病乃至死亡,是每个人一生难以避免的,古文人也曾说:“茫茫众生,谁有不死?堕地之时,死案已立。”而今人史铁生说,死亡是每个人一生中怎么耽搁也不会错过必然会降临的节日。死亡是苦难的象征上,而苦难是人返观内省的机缘。世人常说:“小病小灾是福”。其实从某种意义上说,世间并无大病大灾,关键是你的内心怎么看。在佛看来,一切皆缘,而缘即福。其实,我们每一个人身上都有小莫的影子,只是我们有的人开悟得早,有的开悟得晚一些。而对于我们每一个作家来说,文字文学给了我们第二次生命,文字文学是我们修行的机缘。从小莫身上,我们应该看到我们自己生命的本真。
  
   2014/4/15
  
  

共 1490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篇作品赏析,作者通过对短篇小说《小莫 》内容和人物分析,指出人如何才能获得第二次生命。 “ 这篇小说写了一个“因病缘佛”的故事”“小莫因修行获得第二次生命,或者说是更高一级的生命,他的生命到了一个全新的境界,他得以静观生命之花绚烂开放,他快乐地享受生命。他在他俗世生命的最后一段日子里,因修行而成正果。”从而体会到“对于我们每一个作家来说,文字文学给了我们第二次生命,文字文学是我们修行的机缘。从小莫身上,我们应该看到我们自己生命的本真。”此文,对小说的精髓分析透彻,对人生感悟很深刻,对读者有很大的启发和教育意义。推荐欣赏,谢谢投稿!【编辑:神秘老太】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共 0 条 0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