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秋月菊韵 >> 短篇 >> 传奇小说 >> 【菊韵】农村轶事三则(小说)

编辑推荐 【菊韵】农村轶事三则(小说)


作者:刘春 进士,7064.58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705发表时间:2014-04-25 19:09:04

【一】接 生
  
   现在的条件多优越啊!
  
   经济上宽裕,交通方便,就是生孩子也百分之二百到医院。农村到县医院,县城里的一猛子扎到省城大医院:条件好,花费高,万元不在乎。县城也得花上千元,就是送医生护士那个小红包怕不下一张伟人像。该花就不能省,保险!现在要孩子少,双方的宝贝疙瘩,金贵着呢,不然,万一,万一出点什么差错,后悔也来不及啊!
  
   时代不同了,生产方式自然也要进步。
  
   过去不能比,退回五十年去,生产方式落后,经济条件也不允许;就是家里有钱,到时候也没有汽车送。再说,孩子生多了,也就有了经验,快生时,找个接生婆来,三下五除二,好了,一声啼哭象征大生产胜利结束!
  
   那时的人也真他妈的耐实!就有自己解决的:有个孕妇推碾子时,忽觉肚子疼,推碾棍没有放下,就生了。家中没有别人,只好自己收拾。等家人知道赶回来,嘿!正烧火做饭哩!还有个孕妇并无预兆,去茅房解手,一用力,就生下一子;更有的还在地里干农活,不经意间,就产下孩子。那时生个孩子就这么简单。
  
   对那个时代的人,你一看名字或者小名就知道何时、何地出生的:你听,春生、秋生、冬生肯定是与季节有关;水生、震生与天灾相连;国庆、建国、援朝不用多说;上面说的特殊出生的小名就叫侧生、磨生、田生。我知道的“侧生”后来改叫“策生”。
  
   话说五十年代,农村一个妇女,临产紧张,竟生不下来。接生婆费九牛二虎加吃奶之力,硬是露不了脸。离县城几十里,又无汽车,产妇呻吟叫唤,接生婆急得里走外串,令家人坐卧不安。急中生智,忽然想起上医科大学的大侄子放假在家,忙叫人去找:快快叫他来。
  
   不一会儿,一个面目清秀的小伙子走进来。大家忙说:快看看,怎么办,怎么办?
  
   小伙子上大三,见识不少。走近仔细观察,心中已经了然。命抬产妇婶婶于炕沿,背戗棉被,两腿曲起,臀下垫以软被待命。
  
   准备完毕,小伙子便不再言语,只是在炕前走来走去,来来回回走了不知多少遭儿。家人火急火燎:那边疼痛难忍,你他妈的稳如泰山,是何道理?按下性子催促道:“快接啊,快接啊!”小伙子斜睨了几眼,说,“不着急,不到时候。都莫作声,一切有我。”
  
   说着又开始踱来踱去。家人大怒:“你到底会不会?让你看笑话来了?接不了快滚你妈的蛋!”
  
   小伙子微微一笑,双手张开,似乎运气丹田,快步走至婶婶身前,伸出右手,突然在婶婶屁股蛋子上猛的一拍,喝道:“大兄弟,还不快出来!”
  
   说来也怪,一个男婴应声而出,呱呱坠地,惊天动地的啼哭声,一下子冲走了屋子里紧张的气氛。
  
   小伙子洗洗手,潇洒的把分头向后一甩,对着娃娃吐了一句:“好兄弟,再见!”
  
   【二】喝 醋
  
   记得小时候,农村买东西除了去供销社,就是串村的货郎送到村。一个公社只有一个供销社,离家又远,所以人们还是选择买来村里货郎的东西,吃的用的小孩玩的也挺齐全。那时候,人们还都讲诚信,假货很少。再者说,货郎就是左近不远村里的,天天到各村转,卖了假东西,还想不想走路啊?所以,人们很是信任,买个针头线脑,油盐酱醋,糖果点心,女孩的头绳发卡,孩子的玩具等等,还是挺齐全。
  
   你听,每到快晌午和傍晚时,街上就热闹起来了。
  
   “梆、梆、梆”,哦,换豆腐的来了。
  
   “梆梆梆,梆梆梆”,敲的梆子密不透风,一听就是换豆腐脑的。
  
   “当……当……当……”,锣声清脆而悠长,是卖香油的。
  
   卖酱油醋的一般用一面铜钹,一手掂着铜钹的绳儿,一手用一根细木棍在钹的边沿上一下一下敲:“当、当、当”,发出的音是“得儿”的铜的声音,后声与前声的间隔就在第一声的余音快消失的时候。
  
   为什么有买有换?那豆腐、豆腐脑是可以用黄豆、玉米来换的。当然。买也可以,不过,那时人们日子过得寒酸,手中的票子也有些寒酸,所以尽家中所有的东西,能换则换,能不动现金就不动现金,还有用鸡蛋换酱油醋的哩。鸡蛋交供销社六角五分一斤,酱油、醋五分钱一斤,各找各价。
  
   这天头晌午,村里来一个卖酱油醋的老汉,推着车子走到街中心的十字街上,放下车子,敲着钹,还扯开嗓子吆喝:“打——好——醋——”那声音底气十足,根本不像六十几岁的老人发出来的。钹的声音相形见绌,就像蚊子嗡嗡似地。
  
   正喊得起劲,街上路东的大门筒里出来一个三十多岁的青年,手里拿着一个瓶子,边走边说:“好醋?酸不酸?”老汉抬起眼皮看了来人一眼,漫不经心的说:“酸,酸着那!酸掉牙!”青年怀疑的神色:“酸掉牙?我不信!让尝不?”老汉又斜了一眼说:“让,还能不让尝啊?尝多少不要钱!”
  
   青年二话不说,抄起装半斤的醋提子,从醋桶里提上一提,一仰脖,一歪头,就着醋提子“滋儿滋儿滋儿”就喝完了,眉头连皱都没有皱一下。
  
   老汉呲着牙咧着嘴,好不容易看着把醋喝下去,才吐了一口酸水,带着讥讽的口气说:“酸不酸?不酸再来一家伙!”青年咂巴着嘴说:“还真没有品出味来,那就再来一提!”说着,又提了一提,“滋儿滋儿滋儿”又喝下肚去。喝完把提一放,用手擦了擦嘴说:“掺水了吧?怎么不酸呀?”老汉看看周围的人,急了:“掺水?怎么说这话?龟孙子才掺水哩。得得,白给你灌一瓶子,回去慢慢尝吧……”
  
   青年一走,老汉嘟囔着:“这人怎么这样啊?这么能喝醋,莫非是个醋坛子?”
  
   周围的人哄然笑道:“没有见识过吧?人家女人没有出来,便宜你啦。家里那个大醋缸更厉害!”
  
   【三】“吃一胳膊”
  
   根治海河的人民战争打响了。
  
   村里派出了青壮劳力40余名,个个身强力壮,能吃能干。一声令下,带着工具推着胶皮轮板车,浩浩荡荡奔赴海河工地。那时没有航空摄影,也没有遥感照相,但是站在高处一看,嗬!壮观极了!大堤上人山人海密密麻麻蚂蚁一般上上下下干劲十足。活累,吃得多,在工地上好歹比在家里吃得要好多。每顿半斤干面的好似小孩枕头一样的大卷子(馒头)两个,大饼子(窝头)管够!还有一盆菜汤和小米稀饭粥。那时,工地上再苦,出门在外的人也结计着家中的老婆孩子,馒头都舍不得吃,省下来晒成干,装在口袋里,回家时带回——家中连大饼子也吃不饱哩。
  
   油水少,自然吃得多。据说,人们经常进行吃喝比赛。有的用筷子穿着五六个大饼子象糖葫芦一样,大嘴一咬,风卷残云,一眨眼功夫,没了!绝的是把胳膊一伸,从手心开始把大饼子摆放至膈肢窝,用他们的话叫“吃一胳膊”,也不知怎么吃的,肚子是怎么长的(现在我还怀疑是不是橡皮做的),只一会功夫,吃下去了。吃完了还说,喝盆小米粥灌灌缝儿……
  
   老郑就是其中一个。老郑家孩子多,最急人的是半大小子多。一拉溜四个还挨肩儿。半大小子吃死老子,直吃的老郑眼发红,肚发瘪,平时就舍不得吃,经常在地里寻摸点吃的。有一次,走到菜园,顺手摘了一个茄子、五个辣椒,还拔了一棵大葱,辣得边流眼泪边吸哈边说“好吃好吃”……好不容易来到工地,吃好吃饱不用说,还想把过去没有吃到的补回来。那天晚上,老郑吃了一胳膊大饼子(嘿!胳膊成了量词),正要喝稀饭,就有人说,“老郑,再吃两个,输你两个卷子。”老郑瞪圆眼说:“真的?”那人说:“哄你是小狗!”老郑顺手抄起两个饼子,硬是塞了进去,还喝了一盆子稀粥,赢得两个大卷子。
  
   到睡觉时,工棚里不见老郑,人们说,原先累得早早就睡,今天怎么啦?等了一会儿,还不回来,就有点着急,便分头去找。在刚挖过土的一条沟里就听到有声音,走过去听见:“快往下行,快往下行,你要不行,我就不行。”这才知道,老郑撑坏了,躺在那里边按摩着肚子,嘴里边念念有词正念咒哩。
  
   从此,老郑得了一个外号:老行。
  

共 3097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三则故事都很有趣,分别从不同的侧面展示了以前那些艰苦岁月的故事。接生,用新旧对比的写法,让我们看到了不同的年代产妇的不同待遇。喝醋更真实地在线了当时走街串巷货郎的作用和妙趣恒生的故事。吃一胳膊则体现了挨饿年代人们那种食不饱肚的表现形式。故事不同,都非常有趣。欢迎朋友们阅读!【叶雨】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叶雨        2014-04-25 19:09:49
  非常有趣味的三个小故事,欢迎大家阅读欣赏。
文学陶冶情操,文字净化灵魂。
回复1 楼        文友:刘春        2014-04-27 23:10:02
  问候社长。握手!
2 楼        文友:夷野书生        2014-04-26 09:24:35
  好文章,江山不多见。赞!
   醋五分钱一斤有点夸张。当年鸡蛋五毛一斤的时候,俺们这儿醋两角六分一斤,酱油两角四分。五毛钱正好一样一斤,买过很多回。
回复2 楼        文友:刘春        2014-04-27 23:09:09
  可能记忆有差异,但肯定超不过一毛。握手!
3 楼        文友:晓凡        2014-04-26 22:53:05
  来源于生活的真实写照,朴素的语言使我们如身临其境。欣赏!
回复3 楼        文友:刘春        2014-04-27 23:09:37
  感谢晓凡,握手。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