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精品 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作者:草芒 秀才,1642.71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330发表时间:2014-04-29 15:41:08


   天宝十一年,李白与当时著名散文家李华在宣州谢朓楼宴饮,写下了这首狂放淋漓、悲凉慷慨的名篇。我在读到这首诗时,可谓汗毛直竖、血液贲张。天宝初年,李白奉诏入朝,对唐玄宗寄以能受重用的期望。可惜日渐贪图享乐的玄宗皇帝只将他视为吟诗作文取乐的弄臣,政务大事一概不问。加以让高力士也要给他脱鞋的狂放、耿介性格,自然得罪了在朝一大批营营苟且的奸小。李白无法待下去了,玄宗“赐金”放还。离开长安后,失望悲愤,狂歌当哭,他满腔的政治抱负破灭了,但其诗歌创作攀上了大唐诗歌艺术的峰巅,他成了那个彪炳千秋的李白。这首诗就是他离开长安写下《将进酒》后的又一杰作。此诗一唱三叠,大开大合,如黄钟大吕,狂放中流露着深惋,悲愤中奔涌着奋厉,“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浇愁愁更愁”,终于如大洪泄阀,回环激荡,酣畅淋漓,最后以一个极有韵味的蒙太奇画面收拾全篇——飘逸傲岸的主人披散着长发,乘一叶小舟远去。
   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安禄山发生叛乱,连克长安、洛阳两京,唐王朝遭受沉重打击。五十多岁的李白投靠肃宗的兄弟永王李璘,参与平叛。不料永王被诬谋反,被肃宗军队击溃,李白也被流放夜郎,中途幸遇大赦得以放还。六十一岁时仍念念不忘报效国家,前去投出征东南的李光弻,不料半途又病,回当涂一年后病重难支,将平生所作诗卷托付与当涂令李阳冰后病故。李阳冰将其诗作刊为十卷,是为《草堂集》。李白的死,往往也被后人诗化,如有传说说他是大醉捉月而溺亡,后见他深夜驾鹤而去,等等,这些只能说明千百年来他受世人尊崇之极,以致还他“谪仙人”的完美结局。
   李白傲岸不拘的独立人格和追求自由的性情正是他的诗歌得以万古流芳的力量所在。清代诗人黄仲则一生景仰李白,诗风才情都有太白遗韵,他在采石矶的太白楼诗会中怀着对太白无比崇敬的心情,写下了曾名动一时的《笥河先生偕宴太白楼醉中作歌》:
   红霞一片海上来,照我楼上华筵开,
   倾觞绿酒忽复尽,楼中谪仙安在哉!
   谪仙之楼楼百尺,笥河夫子文章伯,
   风流仿佛楼中人,千一百年来此客。
   是日江上彤云开,天门淡扫双蛾眉,
   江从慈母矶边转,潮到燃犀亭下回,
   青山对面客起舞,彼此青莲一掊土。
   若论七尺归蓬蒿,此楼作客山是主。
   若论醉月来江滨,此楼作主山作宾。
   长星动摇若无色,未必常作人间魂,
   身后苍凉尽如此,俯仰悲歌亦徒尔!
   杯底空余今古愁,眼前忽尽东南美,
   高会题诗最上头,姓名未死重山邱,
   请将诗卷掷江水,定不与江东向流。
   公元701年,李白生于西域碎叶,后随父迁居四川江油,度过了童年、少年和二十五岁前的青年时期。西域奇异的风土人情的遗传,蜀中美丽的风光的熏染,加以有良好的学习环境,使李白的血液中天生就流淌着“野”与“雅”的激流。“野”推衍开去,逐渐形成了奇思异想、狂放不羁的性情;“雅”则形成了他后来“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文学主张和奋发济世的宏图伟志。他五岁就读道书、诵六甲(早见其有出世的之念),十五已学成一身好剑术,据说少年李白仗义疏财,曾手刃数人,可见早有豪侠之气。二十岁跟玄士东严子学道术。二十五岁时,随长江而下,漫游天下。太白非孟郊、贾岛之辈,大诗人不光有绝世文才还有一身强健体魄和博大胸襟。
   李白是个浪漫的逸士,他在月下独酌,对影成三人,清歌醉舞;是个学道求仙的矛盾的玄士,一面期待炼成“琴心三叠”,骑着茅龙朝觐飘渺的神阙,一面满怀政治抱负,想如谢安一般,“为君谈笑静胡沙”;是个不拘一格、挥洒自如的天才,他的诗篇题材、风格洋洋大观;是个酒鬼,边喝边写诗;是个旅游家,“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是个深情厚谊的朋友,他对汪伦说:“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是个傲骨铮铮的志士,不屑于冯谖的“弹剑作歌”,不屑于同长安的斗鸡走狗之辈为伍,“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是个关心百姓疾苦的慈善家,总是慷慨解囊,“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是个继承传统,又独立创新,悉心向民歌、前贤学习的超一流大诗人;是个飘逸旷达的高士,“功名富贵若长在,汉水亦应西北流”,“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是个音乐和书画的高明的鉴赏家,有听蜀僧弹琴的诗和为当涂县尉赵炎的题画诗为证;是个感情细腻、极有情调的至情人,从男人的视觉细腻、传神地写出“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当君还归日,是妾断肠时。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帷?”。
   清诗歌评论家赵翼赞太白:“才气豪迈,全以神运,自不屑束缚于格律对偶,与雕绘者争长。”叶燮说:“李白天才自然,出类拔萃;……非以才得之,乃以气得之也……苟有气以鼓之,如弓之括力至引满,自无可坚摧。此在彀率之外者也……历观千古诗人,有大名者,舍白之外,孰能有是气者乎!”说的是太白的诗歌以气满贯,故能气贯长虹,惊天动地。气者,乃作家创作的才情、精神。李白善能养此气行此气。
   是气也——清气、豪气、侠气、逸气、神气、傲气、勇气、仙气、真气、生猛之气、风云之气、河岳之气、紫阳之气、浩然之气……李白的文学主张是:“圣代复元古,垂衣贵天真。”他要重返西周歌颂文治武功的“大雅”文风——真淳天然,一扫南北朝时期流传下来的柔靡绮丽的文风。他又说:“我志在删述,垂辉映千春。希圣如有立,绝笔于获麟。”之所以如此自信,那是因为他胸中充满创作诗歌的真气。有了这股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真气,他才能让巨灵神掰开首阳山,让奔涌咆哮的黄河直射东海;才能让大鹏奋厉高飞,横渡沧溟;才能“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思君若汶水,浩荡寄南征”,“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这股气从何而来?从海纳百川的大唐精神和他师法自然、博大的襟怀中提炼而来。他也算是个专业的道士,尽管没有修成仙家,但炼气存神的法子多少护持了他创作诗歌时所奔涌的真气——使之不散,至阳至刚,飘逸豪旷。读太白诗总能痛快淋漓,观千古诗人的名作多讲究含蓄之美,不直接吐露衷情,而太白诗多是自然率真的心语,妙语天成。这位巨匠顺手就成名篇,如先秦时那些运斧成风的石匠一样——等郢人用白土涂鼻,使之成“蝇翼”一样薄小时,挥手间即将其精准地斫去,郢人的鼻子却无半点损伤。
   一个晴空万里的秋夜,四处漫游的李白乘舟来到了今安徽马鞍山采石镇西翠螺山西南部的采石矶旁。是时明月与江水辉映,江面上一片空澹、恬静。江边的许多红彤彤的枫叶,随着萧散的清风轻轻飘落,发出沙沙之声。一抹秋雁掠过,已有白发相间的太白喝了一口葫芦中的酒,站上舟头眺望皓月。“谢尚将军到哪里去了?袁宏当时在舟中吟诗抒怀就有幸获得谢将军的赏识,而我呢?”于是太白吟道:
   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
   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
   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
   明朝挂帆席,枫叶落纷纷。
   公元744年(天宝三年),李白在洛阳遇到了杜甫。这位小自己十多岁的小老弟竟然也是满腹锦绣,一身抱负。两个大诗人并辔驰骋,一路谈诗论文,寻道访友,实在相见恨晚,大快平生。然而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他们终在兖州分别,白去江东,甫往长安。如果他们能经常在一起交流文学创作心得,那中国的文学史可能会打开有另外一个新篇章。然而他们再也没能见面。别后,李白写诗寄念杜甫:
   我来竟何事?高卧沙丘城。
   城边有古树,日夕连秋声。
   鲁酒不可醉,齐歌空复情。
   思君若汶水,浩荡寄南征。
   杜甫也常常追念这位“斗酒诗百篇”,“飘然思不群”,“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老大哥。前番相见白已看透昏庸朝政,决计寻仙遁世,飘然出世;而自己却还满怀“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壮怀准备积极入世,大显身手;虽然他们一进一出,志有不同,但都有共同的伟志:济世救民,将文学创作重返大雅之正途。杜甫后来写了多首关念李白的诗,其中这首《天末怀李白》我最喜爱:
   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
   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
   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
   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
   “文章憎命达”一句成了千古文人多坎坷的魔咒。似乎上天赐给你满腹文采的同时,也必让你的人生路布满荆棘。但“文”是文人志士的毕生追求,中国古代“文”外可安邦、尚礼、规善、去邪、怡神、扬名,内可修心、炼气、养德。要达到这些境界,须殚精竭虑,让这身心去世间磨炼,受饿、受冻、受气、受苦、受累。然而世事变幻险恶,狭隘、奸险之辈往往得势,故古今文人志士多有磨难坎坷者。话说回来,没有这些磨难坎坷的磨砺,“文”又如何能光彩夺目,照亮灵魂呢?“文”是一个苦行,如人饮水冷暖自知;能让人获得存在的尊严和灵魂的充实。“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这就是文士的解脱境界。
   公元746年(天宝五年),三十五岁的杜甫风尘仆仆地来到了长安。
   他十三年后怀念李白,形容李白在长安是“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的诗句用在此时此境也极熨帖——满街都是高官和他们的车驾,只有他形容枯槁憔悴不堪。为何呢?他满怀信心地参加玄宗的选才考试却被奸相李林甫阴谋破坏而落选。长安居不易,最先靠卖草药维生,后只能以“文”结交京华各权贵,陪他们野游赏玩,以求得到推荐加以重用,于是“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气质诗人痛苦地放下了气质,卑躬屈膝,以诗文作晋见权贵们的好礼,在人家的“残羹冷炙”中细细体味世态炎凉、人情冷暖、尔谀我诈、皮笑肉不笑。这饱含真情的一篇篇诗文递到权贵们手里时,多成为助酒添味、茶余饭后的点心、小曲。你看他们交口称赞,吐沫横飞,甚至也能热泪盈眶,手舞足蹈,说出些令你感激、快慰的要大大举荐你的话,但酒席一散,他们一个个自顾不暇,你看着他们臃肿、虚晃的身影远去时又能如何?天晚了,风凉凉的,快回家吧,你疲惫地走回巷子里的租房后病倒了。当你好不容易撑到在长安的第十个年头时,终于得到了皇帝的恩赐,赏给你一个右卫率府兵曹参军的芝麻官儿。官虽小,你也要尽力报国时,“安史之乱”却爆发了。玄宗逃出长安,肃宗即位于灵武。于是你安顿好妻小,北上投奔肃宗,誓死报效国家。然而你被叛军抓获,押进已成一片废墟的国都长安。山河破碎,荒草丛生,颓壁残垣,飞鸟哀鸣,到处是如狼似虎的叛军,他们用枪挑着人头唱着胡歌。你满含泪水,哀悼繁华后的颓败: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公元757年(至德二年),杜甫万幸得逃出长安,投奔肃宗所在地——凤翔。皇帝见其忠贞贤能,任他一个左拾遗的小官。不久,杜甫直言为对自己有知遇之恩的房琯上书求情而触怒了肃宗,幸宰相张镐力救才得以脱厄。十月随驾返回已收复的长安,又因朝臣们的争斗、倾轧,个性耿介的杜甫被贬到华州任参军。自此,他走上了一条漂泊的路,离长安离功名越走越远,离百姓越来越近,直至成了一个普通的流民。
   于是去秦州,赴同谷,行蜀道,建草堂,滞云安,迁夔州,过岳阳,最后病逝于湘江上一叶小舟中。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这是杜甫的好友严武(成都伊兼剑南节度使)病卒后,失去依靠的杜甫带着家人离开成都,乘船东下,前往重庆的途中写的名篇《旅夜抒怀》,时在765年(永泰元年)。那也是一个江清月白的秋夜,舟在江流中徐徐前行。夜风吹过,两岸的细草弯了腰;在月光的映照下,高高伫立的帆投下长长的黑影,更衬托出诗人孤凄的心境。低垂的星光在广袤的夜空中闪烁着,长江两岸是一望无际的茫茫平野。月儿似从大江的尽头涌出,滔滔江水似在诉说着时间的永恒,人身的孤微。漂泊多年,身世如浮萍,只留下这一箧诗稿,满身老病。吾命如斯!多像那只孤独地飞翔在天地中的沙鸥!
   和他的老大哥相比,杜甫的命运悲凉、坎坷得多。李白在世时,其诗名就已冠绝中原,各诗社集结诗人作品时,李白收录得最多,上至士大夫、天子下至市井小民都知道李白的大名,争相传唱白的诗作,还被贺知章誉为“谪仙人”;而杜甫在世时虽是大家,却只有相对少数的一批有眼光的人赞誉其才华,知名度远不及李白。李白阔绰豪荡,常得权贵重金资助;杜甫虽也豪气,但终究经济拮据,常要低头逢迎,忍气吞声,难免气弱。李白狂放不拘;杜甫谦恭稳诚。李白喜欢游山访道,崇尚自由主义;杜甫关心国计民生,高扬爱国主义。李白飘逸,常驾扁舟一叶;杜甫劳累,多带妻儿一家。李白诗以气胜;杜甫诗以情赢。李白天才纵横,是大写意圣手;杜甫巨匠雕绘,为超写实仙家。李白常将明月捧在手上玩,杜甫常把离乱放在怀中忧。最后,李白活了六十二岁,病故于从叔李阳冰家中;杜甫活了五十九岁,逝于湘江上一叶无根无系的小舟里。四十年后,其灵柩才得以迁回河南首阳山下。

共 7417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作者旁征博引撰文,将李白、杜甫的生平和他们所做的诗篇进行了诠释,对于他们二人不同的人生经历、不同的诗风进行了对比,较好地介绍了这两位诗仙生平和作品。李白和杜甫,史上常并称为“李杜”。在文学史上只有王昌龄可与李白媲美。李白尤其爱好民俗音乐,他的《菩萨蛮》被誉为“百代词曲之祖”。杜甫身经唐玄宗、肃宗、代宗三朝。正是唐王朝从兴盛走上衰败的时期,诗人有着切身的体会,因此他的诗昨思想感情贴近百姓,紧密联系时事,揭露统治集团的腐败、谴责藩镇割据、同情人民疾苦,思想深厚,境界开阔,被世人称为“诗圣”。李杜的诗作,至今还对文学创作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拜读。【编辑:欣雨文萃】【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4043002】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欣雨文萃        2014-04-29 16:00:04
  省略号请使用shift+6键入。不能用六个点代替。
因眼睛问题已删除数百全部好友有事可飞笺
2 楼        文友:张连菊        2022-01-17 18:54:19
  老师文化功底真厚重。
走过春天 留住美丽
回复2 楼        文友:草芒        2022-01-17 20:14:03
  不敢,过奖,只是爱好而已,喜欢古典文学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