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江南烟雨 >> 短篇 >> 杂文随笔 >> 【江南】门之絮谈(杂文随笔)

精品 【江南】门之絮谈(杂文随笔)


作者:严金波 布衣,175.5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8287发表时间:2014-05-04 19:06:39
摘要:人几乎每天都和门发生着关系,但很少有人正经拿它当回事。其实门这种东西,"社会关系"还真是不一般的复杂,可说是千丝万缕,五花八门。

【江南】门之絮谈(杂文随笔) 对于一扇门,似乎没什么特别好谈的。门,太普通太常见了。
   人几乎每天都和门发生着关系,进进出出,推拉闭启,但很少有人正经拿它当回事。直到有一天,我们塞满了太多事情的脑瓜,不经意间在某一扇门上狠狠碰了一下——门自然是被撞得懵懵懂懂的,而我们在抚摸无端飞来一座“山峰”的额角时,也终于在惊愕间正视到了门大爷凛然的存在!
   如果说窗子是房屋的眼睛,那么门之于一所房子的功用或价值,大概就是它的脸面了吧,所以我们很早就有了“门面”一说。
   小时候老师教我们学唐诗,杜甫的一句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让我们对那扇远隔千年的大红门刻下了特别深的记忆,虽然它的大小、宽高、新旧等等具体形象并不怎么明确。后来随着阅读的增多,才知道中国古诗句中还有不少和门挂上了关系的,在此罗列一些:
   甲第面长街,朱门赫嵯峨。 ——魏晋·张华《轻薄篇》
   蓬门未识绮罗香,拟托良媒益自伤。——唐·秦韬玉《贫女》
   金门披玉馆,因此识皇图。 ——唐·李显《登骊山高顶寓目》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唐·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纵有千年铁门槛,终需一个土馒头。 (凡细读过《红楼梦》的人,都应该深谙句中之味了。)
   从这些流传下来的诗句里,我们却发现其中别有文章:从古而今,门和人一样,是有等级差别的!门的大小华陋,意味着住在这所房子里的人身份之高低贵贱。门,几千年以来,赫然竟是房子里的主人呈递给世界最为直观的一张名片。
   到后来,门在汉语文化里被赋予了更多的社会意义,它逐渐衍变为各种复杂感情和多重人世寓意的载体。如“大门不出,二门不迈” 指的是封建社会妇道人家不得出家门与外人接触(原意);“闭门造车,出门合辙”是要求人们严格按照统一标准行事;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是比喻没有直接联系的事物之间,也可能存在着某种间接的利害瓜葛;而“门庭若市”“门可罗雀”则充分说明了人情世态的炎凉,一定程度上也表示人们对种种利害关系的趋避。
   此外还有:十分引人注目的事物称“热门”,不被人注意的事物称“冷门”, 上门向人请教称“登门”, 不会见客人称“闭门”, 行事方法不正称“歪门邪道”,“门墙桃李”是比喻某人栽培过的后辈或教过的学生,“门户之见”则指学(艺)术上因派别不同而产生的各种偏见……
   等等等等,不一而足。看来门这种东西,社会关系还真是不一般的复杂,真可谓千丝万缕,五花八门啊。
   其实门最基本的功能,也就是发明者最初的本意,无非为了沟通自我和外界,方便围墙内外的人进进出出而已,同时多少也起点护卫主人的作用,担负些拒绝或迎纳、戒备和哨探等等类似于一个门房该尽的责任。而门也就一直老实巴交不离不弃地杵在那儿,忠守它的职责,却未曾想自它立起的那日,就有人爱之,有人恨之,有人畏之,有人攀附之,有人踹之唾之,甚至可能还有人在夜里为它魂牵梦绕。
   我想起《资治通鉴》里载述过一件东汉名臣杨震的事迹,应该和门有点关系。其文如下:
   (杨震)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夜怀金十斤以遗震。
   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
   密曰:“暮夜无知者。”
   震曰:“天知,地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者!”
   密愧而出。
   这一桩事情,行事者本是想隐秘而为的,未曾想后来却惊动得天下几乎无人不知了,而且沸沸扬扬一传已近两千年。“阴奉”变成了光天化日下的“阳为”,这是他当初打破脑袋都未始料及的。而今置身事外的我们,倒尽可以想象那日行事人在现场是何种尴尬,杨震同志当时是怎样的义正辞严。但我想,行贿者在悻悻离去的那一刻,很有可能转过了他的身子,对着杨公居所冷然而闭的那两扇大门,肯定是脸皮辣辣地狠狠关照了它好几眼的。
   娘的,吃闭门羹了!
   但门是无辜的,它总是坦坦荡荡无甚猫腻。
   作为中华文明史上一个高级官员廉洁自律的典型事例,杨震的美德和美名,也因此历千年而不朽。
   然而据说尧天舜日之时,人民的风俗是极其淳朴的。传闻那时的人走在路上都不捡别人落下的东西,夜里鼾睡如雷时家家都不闭门户。似乎那时的人生来思想就要纯洁得多,民风一脉相承如世外桃源般美好,俨然一派原始共产主义和谐景象。于是,这幅想当然的超级完美画图也就颇为后世的诗人和文学家心崇神往,一再歌而颂之。
   其实想想,在那生产力奇低的原始岁月,人人都是口无余粮,体无完衣的,倘真有人对那大开大敞四面通风的简陋茅棚起点觊觎之心,即使挠破头皮我都想不出里面究竟有何可盗的。
   也就是说,从那时候起,门这东西,一直都是防君子不防小人的。而一个社会居然穷到连君子和小人都无法甄别时,门干脆谁都不用防了。
   然而我又想起了另一个故事:程门立雪。
   这也是很多人都熟知的一个关于虚心求学的故事。程颐程颢兄弟二人是北宋著名的理学家和教育家,是当时鼎鼎有名的大学者,自然少不了很多人慕名上门求教。其中有一位读书相公叫做杨时的,据说当时都40多岁了,他的学问也已经相当高了,那天专程赶到老师程颐家去请教学术问题,可不巧程老师当时正在屋里打盹,甜梦正酣。天纷纷扬扬下着鹅毛大雪,为了不惊动老师,杨时就一直在门外一动不动地候着。等程老师醒来时,他脚下的积雪已经一尺多厚了。
   乖乖,一尺多厚!自然而然这又为后世留下了一个千古美谈。由斯事可以想见杨时其人,由杨时其人可以想见其先生程颐,凡事都有根有源,互为因果的。
   无论古时今时,得以被名师罗致门下,向其讨教真才实学,学生本人都是要有点根基甚至名气的。大雅之堂,岂是凡夫俗子皆能登门而入?就好像时下我国的许多歌星或歌唱家,为了让世人明白自己歌唱水平的高度,为了证明自己的艺术修养已臻炉火纯青独一无二之化境,就非不可要想方设法跑到维也纳金色大厅举办一场个人演唱会(即使听众都不如伴奏乐队的人数多了也没什么关系),要不然此生都会揪肠挂心,遗恨绵绵。
   这么一搞,是不是太有点那什么了?
   中国人跑到国外唱外文歌,当然不可能唱得比外国人都好;要是在那地儿唱中文歌,洋人未必都能听出味道。想来想去,其实还是安安生生待在自己的屋檐下,踏踏实实地为自己的同胞唱歌好些。我们的鼓掌可都是真诚的,听懂了我们当然要为你热情鼓掌,听不懂我们在台下支持鼓励你也是应该的。
   说到唱歌,门和人体五官之一的嘴巴,倒似乎有着某种先天的瓜葛,二者颇有些相似,也经常可以互为喻义。我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那么嘴巴就是人体当仁不让的前大门,除了吃饭喝水,尝舐人间万种佳肴美味,我们沟通外界的绝大多数信息,日常中几乎都是靠嘴来传递的。当我们说一个人不慎于言事口无遮拦,常批评他“嘴把不住门”,后来甚至进一步扩大了对嘴的批斗行为,说它 “病从口入,祸从口出”,说它“蛇口蜂针”、“口蜜腹剑”等等,好像那嘴巴就是一扇通往邪恶地狱的大门,好像它就是潘朵拉姑娘纤纤玉手中那只令人望而生畏的匣子。可人们似乎忘了,当他们在人世间浴入爱河的时候,那两片娇嫩鲜腴的红唇,在多少次柔情缱绻的时刻,不也是向热恋中的对象开启了一扇宣泄圣洁追求和温馨蜜意的情感之门么?……呵呵,说到这里,简直有点天花乱坠欲罢不能了。
   在很多情爱故事中,由于种种的原因,恋人间常不能处以正常交往。门,此时便成了有情人之间不可抵步的雷池。于是我们在中外诸多文学作品中,读到了不少类似张生逾墙,于连爬窗的“壮举”。不过这实在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当眼前的世界向你紧闭了一扇门,却虚掩两页窗的时候,你又很想进去或是非进不可的话,有几个人能不使出浑身解数翻墙跳窗涌身而入呢?何况爱情本身,就是需要点飞蛾扑火的大无畏精神蹴然前往的。而人类生命的可爱,生活如梦似的多姿,却集中在此一刻,无比生动地向我们这些旁观者尽情呈现出来。
   当然在现实生活中,自古以来绝大多数人还是奉行“上门提亲,明媒正娶”的,而且世俗舆论一般还要求婚嫁双方“门当户对”,如果门楣不能等齐,婚嫁之事就很有可能告吹。门,似乎也由此额外地折射出一副堂堂正正不可藐视的气派。
   现在的网络传媒,三天两头动辄爆料某某“门事件”。这一种习惯称谓的来源,可能肇始于上世纪美国总统尼克松的“水门事件”,以及后来的里根总统在任期间的“伊朗门事件”,沿袭相传,也就成了一个大家认可的惯用词语了。而时下那些让人眼花缭乱的所谓“门事件”屡屡被热转疯传,除源于人类一直保留点喜欢探寻他人隐私之类的原始基因外,此外也只能佐证当下国民精神世界的群体贫乏,极度空虚。但是想想,既然一切事物都有衍生它的土壤,那么它的消存,也自有养育它的空气来慢慢决定。凡事见怪不怪多了,人们也就不会再多说些什么。
   在这人世,从襁褓到坟墓,我们跌跌撞撞的一生,实在不知要穿堂过室多少门户,跨越多少高高低低的门槛。这些形形色色的门,有的让我们兴奋温暖,有的让我们沮丧悲哀,有的我们走进了就预示着一辈子的受益或幸福,有的跨进去却只能一生于绝望中无底地沉沦……打开一扇新的门,我们就像是走进了另一重天地。是以自古以来,门几乎一直就是人身价的象征,是人们步入成功殿堂的必由途径,是人生事业的关键突破口,是人与人彼此联络感情沟通信息的电话岗……门有着这么多重要的使命,凡和门有点关系的佚闻传说,自然也就千古不绝于耳了。
   但要说到底子上,门太多时候倒更像是一条警戒线。只要人类社会还没有真正走进和谐大同,思想意识的差别还在,拒绝平等与自由的高傲门槛还在,门就永远森严耸立无法掰拆下来。
   记得很早老祖宗就谆谆告诫我们,“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家瓦上霜”,其意是要我们这些子孙后辈安分守己,莫外生事端,自取灾祸。而我们也一直刻骨铭心,谨奉慎行。其实,天底下的芸芸众生,良善百姓,不管是坐在门里的,还是站在门外的,绝大多数想要的无非是关上门就安安心心睡大觉,打开门就踏踏实实做事业的日子。现如今,当我们把改革开放的伟大国策推行了三十多年,国门向着世界一扇扇次第敞开,我们经济建设终于得以大踏步向前发展,我们与世界众邦的文化和思想交流也越来越多,几千年封建文化和曾经闭关锁国的思想造成的与世隔膜,终于日渐消弭,国人的心胸见识也因此愈来愈敞亮、开阔起来。所有这些改观或成绩,诚足以令我们这些华夏子孙热泪高歌,欣慰自豪。然而任何时候,一个人、一个家族的生存法则,都毫无疑义地适用于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在中华民族尚未真正步入世界强林的今天,不少跳梁小丑又开始在我国门前龇毛露齿,横启衅端,自以为爪牙可施,心怀噬人之意了。
   我想,虽说君子动口不动手,唾沫终究是淹不死人的,最关键是人人都要拿出自己的行动。忧患意识应该使我们摒弃自大,努力自强。当我们的国家真正如强悍无比的醒狮巨人挺立于这世界,我们的前门后门,门里门外,自然也就海晏河清,人人自安了。
  

共 4375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一道门,在作者博古论今的絮谈中,衍生出许多不同的注解与象征意义。纵观华夏五千年文化,古诗词中关于门的描写,关于门的传奇故事,都可以说门是一张属于个人的名片,看门便可识人一二。这样的门,我们只能说是门面之说了。而更多的,或许便是心门了。不论是瞬间感悟,还是日久之意,仰或是利益的驱使,或者是一度空名,由此而演绎而来的关于门的种种,无不让人感慨良多。但在这里,我们又不得不说,我们华夏几千年文化的灿烂以及汉语言文字的魅力所在了。一个“门”字,便有了如此众多的引申与拓展。也许,正是因为这样的一个民族,才有了如此丰富的创造力吧。门,说到底,就是一门深奥的社会关系的窗口,千丝万缕,五花八门,真的不是一般的复杂啊。很显然,作者的这一篇文章,是用心之作,资料详实,行文流畅,见解独到,非常精彩的一篇文章,倾情推荐,期待精彩。——责编:哪里天涯 【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1405080021】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哪里天涯        2014-05-04 19:07:44
  问好金波,祝创作愉快,工作顺利!
哪里天涯
回复1 楼        文友:严金波        2014-05-05 07:36:07
  谢天涯辛苦编按。问好。
2 楼        文友:哪里天涯        2014-05-04 19:08:32
  好热闹的门,好复杂的门啊。。。。。。。。。。。。。。。
哪里天涯
回复2 楼        文友:严金波        2014-05-05 07:38:37
  嗯。对我们来说,一生要选择的就三扇门,你猜猜吧。
3 楼        文友:龙飘飘        2014-05-05 10:25:05
  一扇门,便是一个世界。形形色色的门,也便产生了大千的世界。门是沟通内外的,也是隔离内外的。门内有好多道道,门外更有好多道道,都得倾心去读的!
   好一座色彩缤纷的门,读后令人有豁然开朗之感觉!
   问好金波,祝安好!
自在自我,唯朴唯真。
回复3 楼        文友:严金波        2014-05-05 10:52:43
  谢谢飘飘老师阅读留评,什么时候有机会听你唱首歌。呵呵
4 楼        文友:龙飘飘        2014-05-05 11:17:58
  哈哈,其实有时我说的要比唱的好听。你的这副门老夫笑纳收藏了!别小气,又一个:哈哈哈
自在自我,唯朴唯真。
回复4 楼        文友:严金波        2014-05-05 21:52:09
  呵呵,愿您唱出快乐,写出神采,活得充实,开心就好!
5 楼        文友:风轩        2014-05-05 13:03:05
  严老师知识渊博,思维独到,文采飞扬,门里门外皆文章,啧啧~
   天上一只飞鸟,地上一颗沙砾,估计先生都能妙笔生花,皆尽入文,才华啊,羡慕羡慕
风轩
回复5 楼        文友:严金波        2014-05-05 14:41:26
  谢谢风轩老师热情鼓励,只是深不敢当。我平日里总是懒散成拙,疏于读写,不过以一知而当十用罢了,急切用时,也常深以为恨事。祝创作丰收,顺问好。
共 5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