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寂寞当阳山

绝品 寂寞当阳山


作者:当阳山人 举人,3860.8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2434发表时间:2014-05-06 09:48:28
摘要:在嵩山山系的众多山峰中,当阳山是唯一南北走向的巍峨峰岭。它海拔1300多米,横亘在家乡那个小山村的正东面,像一道巨大的屏障直插云霄,遮挡了初升的太阳,因此乡亲们习惯叫它挡阳山

寂寞当阳山
   在嵩山山系的众多山峰中,当阳山是唯一南北走向的巍峨峰岭。它海拔1300多米,横亘在家乡那个小山村的正东面,像一道巨大的屏障直插云霄,遮挡了初升的太阳,因此乡亲们习惯叫它挡阳山。
   我却喜欢把它写作当阳山,这倒不是因为写起来简便,一字之差,似乎有更多的文化内涵。“挡”,意味着阻挡和遮蔽,巍峨的山峰从来挡不住杲杲日出。而“当”的意思,既可以理解为“正在那地方”,也可以理解为“面对着”。从方位上讲,东方为震,震为阳长阴消,这座山正当阳位。当然,还可以理解为“正对着太阳”。早晨万道金光从山顶斜射过来,宣告一天的开始;傍晚夕阳的余晖斜照在洁白的岩石上,回光返照,又昭示一天的结束。一年四季,初升的太阳就是这样循着当阳山南北移动。夏至前后,太阳从北边的香炉峰慢慢南移;冬至前后,太阳到达南端的老奶奶庙处开始北回。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旭日沿这条轨迹南回北移,毫不懈怠。
   当阳山山势险峻,风景秀丽,自然风光有其独到之处。上世纪七十年代我读小学的时候,曾看到一些高鼻子蓝眼睛的外国人,浩浩荡荡地来到这里进行地质考察。据说这里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山峰之一,这里在距今25亿年、18亿年、5.43亿年曾三次发生全球性前寒武纪造山、造陆运动……分别被命名为嵩阳运动、中岳运动、少林运动,后来又经受“燕山”运动的推挤扭曲,就已经成为现在这个样子。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从东南仰望当阳山,峰峦叠嶂中有两座山崖极似天然的炎黄二帝像,看上去要比那些人工雕塑更惟妙惟肖。他们面向东南,轮廓清晰,形象逼真,黄帝在前,垂臂捺膝;炎帝居后,眉清目秀,令人顿生敬意。从北面看,当阳山像横刀立马的将军,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英雄气概。从南面看,像一位沧桑老人,傲视嵩颍大地。西面看就像一把撑开的遮阳扇,庇护着当地的老百姓。
   当阳山由纯粹的石英岩硅石堆积而成。石厚土薄,石缝中残存的泥土呈黑褐色,非常肥沃,滋养着顽强生长的多种多样的植物。它们有非常旺盛的生命力,就像这里生活的农民,一代又一代卑微而艰难地生存着。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当阳山上的老奶奶庙,正是神仙居住的地方。从山下仰望,依稀能够看到几间飞檐庙宇,雄踞山巅,气象不凡。白云在那里缭绕,雄鹰在那里盘旋。而寒冷的冬天,那一轮红日正好从老奶奶庙前喷薄而出,我便有了无限的向往。正是:
   高山仰止,景行景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老奶奶庙也叫安阳宫,供奉着祖师奶奶的神位,也称无极老母或无生老母。据说她神通广大,法力无边,用千千万万的应身做人间的保护神、创造神、星神生育神、生命神、福神、财神和送子神。这是当地道教的最高神灵,作为地方官掌控着人们的祸福荣辱,自然最受人们的推崇和敬仰。
   二
   在嵩山七十二峰中,当阳山虽然人迹罕至,却不算最受冷落的地方。它还没有被商业开发,保留着最原始的风貌和最自然的自然景观。她就像藏在深闺的少女,不事粉饰;更像生活在穷乡僻壤的庄稼汉子,憨厚而质朴。
   和当阳山同属少室山的五乳峰下,有一座闻名中外的少林寺,因为过度的开发和包装,原本佛门净地却人声鼎沸,早已失去“深山藏古寺,碧溪锁少林”的韵味。而与当阳山近在咫尺的三皇寨风景区,也沾染了太多的商业气息,留下了太多的污染物。
   我不知道这算是她的不幸,还是她的幸运。
   唐朝著名山水诗人岑参年轻时曾在少室山一带生活过。据说他的南溪别业和少室居止就在当阳山南麓。他在《南溪别业》一诗中描绘道:
   结宇依青嶂,开轩对翠畴。
   树交花两色,溪合水重流。
   竹径春来扫,兰樽夜不收。
   逍遥自得意,鼓腹醉中游。
   而今,我站在当阳山向南眺望,仍然可以看到千沟万壑中涓涓细流汇成小河,绿树扶疏,鸡犬相闻,一派祥和宁静的田园风光。而西南方茫茫云梦泽中依稀可以看到道道山溪,分别汇入颍水和狂水。那里是淮河和黄河的分水岭,颍水向南注入淮河,而狂河向西流入伊河后归入黄河。
   岑参在另一首诗《自潘陵山还少室居止,秋夕远眺》写道:
   草堂近少室,夜静闻风松。月出潘陵尖,照见十六峰。
   九月山叶赤,谿云淡秋容。火点伊阳村,烟深嵩角钟。
   尚子不可见,蒋生难再逢。胜惬只自知,佳趣为谁浓。
   昨诣山僧期,上到天坛东。向下望雷雨,云间见回龙。
   夕与人群疏,转爱丘壑中。心澹水木会,兴幽鱼鸟通。
   稀微了自释,出处乃不同。况本无宦情,誓将依道风。
   岑参当年居住的少室居止和南溪别业早已淹没在历史的尘埃中,不知踪迹。当年他听到的“烟深嵩角声”,或许是西侧华严寺的暮鼓,或许是东边清凉寺或圣竹林寺的晨钟,如今都已无从考证。但清凉寺至今犹在,华严寺的遗址尚存,圣竹林寺也正在修复中。
   中岳嵩山“上有七十二峰,下有七十二寺”,如今尚存的寺庙不过十八座,部分还有残留遗址,而大部分则销声匿迹了。烟雾迷茫中的嵩颍大地,那些曾经兴盛一时的寺庙建筑若隐若现,扑朔迷离,这让我想起了杜牧的诗: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三
   安阳宫,我在很多地方见到过同名的宫殿,那里也都供奉着慈善的无极老母。嵩山地区对于女神的崇拜,似乎更为鲜明。这里作为华夏民族的重要发祥地,女神崇拜标志着对我们种群文化基因的认同和凝聚。在我们的思维定势中,女人就应该是美好的、贤淑的、奉献的、牺牲的、给予的、宽宏大量的、仁慈的、博爱的、聪慧睿智的,而不应该和嫉妒成性、阴谋邪恶、贪图安逸沾染。我们所看到的女神,都是好的神仙,都是懿德的化身。
   站在安阳宫前,我没有进去烧香叩拜,而是站在门前静静地凝望。香烟缭绕中,女娲娘娘安详端坐。她端详着我,我凝视着她。我似乎要从她祥和的目光中得到一些感应和启示。在这片刻的对视中,我感到了温暖,待那袅袅升起的一缕香烟慢慢消散,心情也慢慢平静。
   我对神灵的认识,大概缘于幼年的耳濡目染。乡亲们对于神明的敬畏,到了近乎虔诚的地步。他们不但供奉天地全神,而且把一切不能解释的自然现象都要幻化为神灵的力量。一座山峰,一块岩石,一棵树,一眼山泉,一个山洞,都可能是无所不能的神灵化身,也可能是庄严神灵的居所。依山傍水,就地取材,筑一个庙宇,堆一个神坛,或建一处殿堂,摆一个香炉,他们就可以和神灵沟通。庙宇本身的奢华与简陋没有关系,神灵们对于居所的要求应该不是很讲究的,粗陋的建筑物并没有消减人们的虔诚。那些长相不同的神灵被涂抹了完全不谐调的颜色,花花绿绿,纠缠不清,这也无所谓。乡亲们对于神灵的膜拜并不完全是宗教信仰,有很大的敬畏成份在里面,好像人们心里随时都要保留这么一块空地,把一座座庙宇建起,把一个个神灵供奉。
   幼年的我对于神灵的敬畏,也是来自于内心的好奇和恐惧,而现在则更多地来自于心灵深处的呼唤。那是天籁之音在一次次触动我的心弦,缥缥缈缈而又振聋发聩。就像听到佛音禅乐,悠长而深邃,虽然我不完全懂得欣赏,可是在静静的聆听中可以获得心灵的震撼。像醍醐灌顶,像甘露洒心,让烦躁的心绪渐渐恢复平静;像乌云翻滚的天空,突然闪出几颗晶莹的星星,眼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世界,霎时变得美丽而安静。
   我小时候在山坡上放牛,常常躲进后山的山神庙里。那里原来没有供奉神像,只有一个青石凿成的香炉。后来我多次去过那里,只要在庙前静立一会儿,离开的时候就像换了一个人,不管是快乐还是悲伤都会平静许多。后来我也去过不少庙宇,都是一些香火廖落的地方。因为来这里的人大多不是有所求而来,仅仅是一种信仰。那里备有现成的香烛和火柴,没有锱铢必较的市场气息。庙前往往有一片开阔的景观,周围一定有附近最好的风景。我很少去香火鼎盛的寺庙,那里门庭若市,摩肩接踵,让我苦不堪言。可笑的是,来烧香的人满脑子贪念,图富贵逐名利。可怕的是,为了抢头炷香,竟有人大打出手,亵渎神灵。还有更可恨的,有的人竟利欲熏心,借庙宇之名敛取钱财中饱私囊。
   我坐在当阳山洁净的岩石上,和守庙的高老先生闲谈。他不是出家修炼的老道,只是普通的俗家老人。他的家就在山南的闫坡村,一个人在这里静守了几十年,如今年近九十,但精神矍铄,鹤发白须,很有点儿仙风道骨。
   文化是民族的根脉,信仰是民族的魂魄。这里有中华传统文化的载体,不仅是习俗和建筑,还有很多的神话传说。虽然我没有看到宝贵的历史典籍,但竖立的石碑昭示着悠久的历史气息和浓郁的文化底蕴。
   近百年来的石碑上残留的字迹依然可辨,而百年前的石碑留下的只是一行行无字天书,有一处曾经的宫殿只剩下残垣断壁。显然,依靠信徒们的自发保护,显得有些力不从心。幸好,地方政府把这里也作为一个文物加以保护。但奇怪的是,那块崭新的石碑上,不知是刻碑者的疏漏,还是管理文化者的尸位素餐,石碑竟然刻成了“档阳山”。
   东边山脚下的高坡村如今人去屋空,就在那里的空地上正在兴建高端大气上档次的寺院。问起老人,他无动于衷,淡淡地说了一句什么,我没有听清楚。我感觉得出这件事仿佛与他无关。
   我们围坐在他的旁边,听他诉说在平静中修来的人生智慧。就像阳光照耀大地,就像春风轻抚脸颊,我们的心也如这片大地,在紫烟如梦里慢慢醒转。
   四
   提起当阳山,我常常感动羞愧。当阳山哺育我长大,我却没有很好地了解他,研究他;反而越来越疏远他,冷落他。从青丝到白发,一次次看到它,一次次感觉到畏惧;一次次想到它,却又每次都有抑制不住的向往。这是生命深处的田园情怀,这是割舍不断的家园情结,这是源远流长的文化血脉。
   二十多年前,我曾经两次登上当阳山。那时有按捺不住的梦想和强壮如牛犊的身体,还有想做就做的勇气。后来曾想过再次登顶,然而多少次和它擦身而过。虽近在咫尺,却望而生畏,这愿望也一次次落空。
   正值农历大年三十,丽日和风。寒假在家闲住了几日,觉得无聊,突然生出登上当阳山顶的欲望。说做就做,没有任何准备,便和家人们一起出发了。有些事情,想到了就要去做,或许以后再没有那样的勇气付诸行动。其实,很多事情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困难,只要勇敢地迈出第一步,比如登山。
   虽然是冬天,没有绿树红花,但寂寂寒山中总有美景在不经意间闯入眼中。这里的景物没有人为的粉饰和牵强附会的命名,那么自然,那么真实。我们在山脚下看不到其他的人,但在山涧的疏林枯草丛中却看到了挖山药或是采草药留下的痕迹。
   走在这里,人的思维可以不受任何束缚,尽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处处是风景,处处是巧夺天工的杰作。那些岩石,随便摆放在城市的公园里,都会使那里蓬荜生辉。而在这里,同样妙不可言。其实,真正的美景毋需用语言描绘,就像真正的美人,没有必要非要说出她美在哪里,只需要你用心感受,默默品味。
   走到半山腰,峰回路转,扑入眼帘的是一棵大树。我认不出它是什么树,但可以确认至少有上百年的历史。它牢牢地扎根岩石中,树身有些腐朽,形成一个不大不小的树洞。它像岩石中迸出的精灵,旁边供奉的小庙已经坍塌,但基座还在。它伸出手臂,好像要把自己从寂寞的亘古交给寂寞的将来。
   向上的路越来越陡,越来越难走。其实,这里根本称不上路,那是上山采草药的山民们用坚强的意志,是香客们用虔诚的心愿,把一个个脚印连结起来,让路融为了大自然的一部分。鲁迅说过:其实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当阳山紧紧地抱着我,我又牢牢地抱着山。循着岩石上依稀可辨的痕迹,我手脚并用,一点点向上攀登。接近山顶的山岙,有一泓清泉藏在石罅处,泉水清洌甘甜。旁边的石缝间开垦的几小片田地,生长着几样蔬菜,绿亮亮的。这在寒冷的冬天,不能不说是奇迹。
   还有一个奇迹,就是向西南循山脊小路下方的饮马坑,那里也有一泓泉水经年不断。无论天气多么干旱,当阳山西麓的地化泉从不干涸,似乎还可以理解。而山顶的这两处清泉经年不断,不由人不慨叹山高水长。它们永远是那么一泓,不漫不溢,取之不少,注之不多。我不知道这里是不是也浸洇中庸之道,凡事要不骄不躁,不愠不火。山无水不灵,水无山不秀。当阳山雄浑中不乏柔情,俊美中不乏阳刚,阴阳和谐,相得益彰。
   仰卧在洁净的岩石上面,舒舒服服。阳光,白云,杂树,喜雀,山雀,和记忆中似乎没什么变化。对于二十多年前登山的记忆,我已经没有太多的印象。只依稀记得当年的这条小路,也是这样在寂静中盘旋而上,熟悉而亲切。当阳山还是原来的样子,静静地矗立,恪守一份宁静。虽然它临近喧嚣的少林寺和三皇寨风景区,却独守清幽,门前冷落车马稀。也许正因为受了冷落,它才保留一份质朴和纯真,在喧嚣中的尘世间没有沾染半点的市侩气和铜臭味儿。

共 7358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很深入和深刻的一篇游记散文!作者上及远古,近说凡人。人文、地理;人物、故事无不涉及,使得这篇说嵩山的文章耐读性大大提高。山川地理也是文化的一部分,尤其是中华的大山大川,无不渗透着文化的内涵,文章从不同角度和不同思潮、传承介绍和分析了这些于嵩山的一切,幽默风趣,极富知识性,在江山散文里的游记中可以说是上品。拜读。【编辑:欣雨文萃】【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4040712】【江山编辑部·绝品推荐141103第244号】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当阳山人        2014-05-06 10:10:31
  感谢编辑欣雨文萃老师!祝万事如意!
2 楼        文友:当阳山人        2014-05-06 10:25:26
  当阳山属少室山,是嵩山七二峰之一,山势险峻,风景秀丽,原始古朴。
3 楼        文友:彩石桥畔        2014-11-02 20:40:58
  “嵩高惟岳,峻极于天”,嵩山,五岳之一,以奇异的峻峰,宫观林立,被誉为中原地区第一名山,从而成为神仙相聚对话的洞天福地。当阳山人的以其纯朴的笔触,流畅自然而又细腻多情且拥有真挚情怀的文字,描绘了嵩山之奇、之美,在山人那跳跃的文字里幽婉的气息随处可见,凸现山人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及对文学的认真态度和追求优雅的人生情怀。欣赏山人语言优美凝练的文字,问候。【彩石桥畔】遥祝朋友愉快,欢迎赐稿梧桐,愿梧桐给您带来更多的快乐,愿您时时拥有愉悦情怀。
回复3 楼        文友:当阳山人        2014-11-03 08:33:35
  非常感谢文友彩石桥畔的阅读和精彩点评!问好!
4 楼        文友:晚霞晓文        2014-11-03 19:26:02
  祝贺当阳山人老师作品入绝,恭喜,恭喜。问好,祝愉快!
回复4 楼        文友:当阳山人        2014-11-04 08:19:37
  非常感谢晓文社长!您辛苦了!问好!
5 楼        文友:江山绝品评议组        2014-11-03 21:36:21
  相信读者也有很多次的游览群山,相信有很多读者看过各种游记。但我们希望看到的游记不是一本集各种文化大成的词典,不是广征博引的诗词和名家言论荟萃,我们当然觉得如果有名人名家很贴切的语句做画龙点睛会更好,但绝不是喧宾夺主。我们更希望选择的是:作者能尽可能用自己的语言去诠释他所看到的景物和特点,尽可能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并关注一切变化过程,尽可能用自己的思想与自然、与大家相互沟通交流,让读者与作者一起用心去体会自然的奥妙、唤醒自我感悟。如果我们这样要求,如果大家也喜闻乐见,那么这篇文字就做得很好,恰如其分。
回复5 楼        文友:当阳山人        2014-11-04 08:20:44
  感谢绝口评议组的各位老师,辛苦了!
回复5 楼        文友:当阳山人        2014-11-04 08:21:32
  感谢绝品评议组的各位老师,辛苦了!
6 楼        文友:你猜        2014-11-05 17:35:19
  很精彩的一篇游记散文,欣赏学习了。祝好。
您不要猜我是谁,我知道您是谁---祝你开心每一天。
7 楼        文友:姜子芽        2014-11-07 14:30:28
  如山的文章,堆满了自己年华的书房,才高八斗,撰写绝品连连不断,承载文学列车的包厢,一路向前。
回复7 楼        文友:当阳山人        2014-11-11 08:11:25
  感谢文友的阅读和点评!问好!
8 楼        文友:快乐寿乡人        2014-11-09 19:24:53
  拜读大作,开了眼界,长了见识。问候作者。
回复8 楼        文友:当阳山人        2014-11-11 08:11:58
  问好文友!
9 楼        文友:星月梦阳        2014-11-09 21:18:10
  很好的一篇游记散文,学习了,问好作者!
回复9 楼        文友:当阳山人        2014-11-11 08:12:56
  非常感谢星月梦阳的阅读和点评!顺祝创作愉快!
共 9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