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杨柳春风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杨柳】青衫泪为谁而流?(散文)

编辑推荐 【杨柳】青衫泪为谁而流?(散文)


作者:波澜 童生,798.77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843发表时间:2014-05-07 13:12:12
摘要:  青衫泪为谁而流?

那一夜,注定要属于悲伤!
   她曾是名噪一时的教坊名伎,色艺双绝,冠绝京城,“一曲红绡不知数”,“五陵年少争缠头”,一个个才子年少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也许为色,也许为艺,也许是真情,也许是假意,年少轻狂的她,又如何能分得清楚?
   “琵琶女”的少年时代,几乎是历尽繁华!
   也许,她曾经错过了一个又一个“知音人”的追求,拒绝了一份份或真或假的表白,不愿为任何人放弃众星捧月的奢华生活,不愿平平淡淡的一生坚守一份感情,因为,她还不能明白生活的真谛。
   也或者,她在痴痴的等待那个能真正走进她内心的身影,望眼欲穿。她欢笑,她娇嗔,她戏谑,他们以为是他们给她带来了欢乐,却不知道,这欢乐,其实与他们无关,她守在自己内心的世界里,等待着那个能让她怦然心动的人来叩开她的心扉。
   这些寻花问柳的无行浪子,这些追花逐草的纨绔子弟,怎么能入得了她清灵的双眸?
   直到有一天,美人迟暮,而那些曾经守候的、争宠的,终渐渐散去,“门前冷落车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曾经美丽的情怀,曾经美好的憧憬,都在一瞬间破灭!
   巧妇常伴拙夫眠!
   曾经有过多少美丽而多情的女子,痴痴地盼望着有风华绝代的才子相伴,到头来身旁却往往是鼾声如雷大腹便便的蠢物!她为了她不肯放弃的奢华,或者为了她不肯低眉的追求,付出了太沉重的代价!
  
   他听不懂她的琵琶,读不懂她的词赋,更加窥不透她的哀愁,融不进她的内心!“商人重利轻别离”,轻的又何止是别离?
   也许他还在疑惑,为什么锦衣玉食,仍不能让她笑逐颜开?也许他还在恚怒,为什么金玉满堂,仍不能让她心满意足?
   在他看来,听她“快弹数曲”,远不如“浮梁买茶”来得实惠!为她画眉调粉,那里有数金算银来得畅快?她的珠玉莺声,怎比得上金碰银响来得动听?
   她如花的容颜,便要在如此的等待中老去;她似玉的冰洁,便要在如此的俗世中消融;她美丽的情怀,便要在如此的等待中渐渐干涸。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也许是她的哀愁感动了天地,这一夜,她竟梦回年少,重温旧梦,只可惜,这梦太短暂了,短到她都没有来得及抓住这记忆的碎片,就已经“梦啼妆泪红阑干”!
   好梦易醒,醒来夜未至央,窗外皓月当空,月影投江。镜中的容颜仍能似花,窗外的好梦却已如江月,斑驳参差,再难复圆,怎不让人悲从中来?于是,在这个月夜,她把所有的委屈压抑,都在琴声中宣泄了出来!
  
   她却不知道,在这浔阳江上,还有一人,与她同样的哀愁。
   他曾经是享誉京城的文坛领袖,曾经是“新乐府运动” 倡导者,遥想当年,他也曾偃仰啸歌,呼朋唤友,那是何等的畅快;他也曾把酒抚琴,谱曲填词,那又是何等的旖旎!
   然而突然间,一切都变了。
   由于上书言事,乐天被贬江州。满目的繁华,变成了绕宅的苦竹,悦耳的京音,化作了呕哑的村歌,良辰美景,只能“取酒还独倾”,即使达观如乐天者,也因“谪居”而“卧病浔阳城”了。
   生活的艰辛还在其次,知音的难觅成了乐天最大的苦闷。浔阳地僻,哪里去寻能与当初的文坛领袖并肩的才子?
   老友暂访,短聚骤别,本欲欢宴一场,怎奈“举酒欲饮无管弦”,呕哑嘲哳的牧笛,又怎能用来款待远客?“醉不成欢惨将别”,离别的酒,如何能将孤苦的心灵滋润?
   酒入愁肠,分外易醉,压抑许久的苦闷再也难以抑制,如江水般奔涌而出!
   于是,在这个秋风萧瑟的月夜,两颗愁苦的心碰撞出了灿烂的火花!
  
   我们要感谢唐朝这个伟大的时代,“男女之大防”并不严苛,虽然需要“千呼万唤”仍“犹抱琵琶半遮面”,但她还是来了。
   她来了,她续续的弹着,琴声渐渐变得如此明澈而爽朗,如珍珠跌落玉盘,如花底莺语间关,美好的往事在琴声中复活,美丽的情怀在琴声里荡漾。她似乎回到了青春年少的时候,推诿情话,游戏爱情……然而渐渐的,琴声又变得凝涩幽咽起来,美丽渐逝,情怀难驻,她的人生从出嫁开始,渐渐跌至人生的最低谷,苦闷的婚后生活变成了生命不能承受之重。
   她将压抑了许久的无限心事都从琵琶里倾诉了出来!
   我想,她一定是压抑的太久太久了,而眼前这些素昧平生的陌生人,能带走她的哀愁苦闷,却不会影响到她的生活,她不仅畅快的弹奏她的心声,她甚至竟然将自己寂寞的生活对这些陌生人和盘托出!我们不敢想象,若是在礼法盛行的宋代,或者理学森严的明清,可以发生如此的偶遇?
   当琴声再次想起,却已“凄凄不似向前声”,她知道,这次偶遇之后,她仍将回到她的生活中,继续她寂寞而又无尽的等待。
   知音终于来了,却是在她早已不能回头的时刻,命运给她开了一个太大的玩笑。
   “恨不相逢未嫁时”,如何让我遇见你,在我烟花繁盛的季节!千年的遗憾,却又如此的相似!
   后事如何,没有人知晓,或者,不必也不可能有后事,他们都不过是对方生命中的过客。
  
   乐天从谪居地回到京城后,几乎是尽敛羽翼,全失锋芒,颇为世人所诟病,然而我们不能苛求,因为那种痛彻骨髓的寂寞,会让人生死不如。
   南宋洪迈《容斋随笔》卷七“琵琶行海棠诗条”曾评价:“白乐天《琵琶行》一篇,……予窃疑之。唐世法虽于此为宽,然乐天尝居禁密,且谪宦未久,必不肯乘夜入独处妇人船中,权从饮酒,至于极弹丝之乐、中夕方去;岂不虞商人者它日议其后乎?乐天之意,直欲摅写天涯沦落之恨尔。”清人赵翼在《瓯北诗话》中更是认为:“(乐天)身为本郡上佐,送客到船,闻邻船有琵琶女,不问良贱,即呼使奏技,此岂居客者所为,岂唐时法令疏阔若此耶?盖特香山借以为题,发抒其才思耳。”
   这样的分析是如此的理性,让人不得不信服,然而,千载之下,当我们再次感动于那一段奇遇时,又何必管他是真是假?也许我们更愿意相信,千年之前,确实有这样的一次邂逅,让他们能纵其情怀,畅其忧思。
   元人马致远改编《琵琶行》为《青衫泪》,凭空增添了许多虚构,硬是生生地捏造出一段恋情来,像极了某些无能又无聊的导演,虽然也有异想天开之处,但是确实是有些俗不可耐了。人生如萍,偶聚偶散,本不可强求,曾有过一面之缘,又难得的心息相通,已是人生之大幸,缘尽则散,兴尽而归,不留痕迹,又何必一定要凭空的敷衍出许多纠葛来?
   则与白香山之高下,不可同日而语矣!
  

共 2516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  人生如萍,偶聚即散,瞬间的心灵碰撞便是如此,高山流水遇知音一次足矣。作者在那次千年前的相遇中,读到了两颗孤寂心,也看到了心灵深层的碰撞,有时过客亦暖人心,作者在最后一部分引用了一些文学评论说明自己观点,也许这次的相遇只是乐天的虚构,可我们更愿相信艺术的真实,再有就是对马致远狗尾续貂行为的批判,所有美好的故事都是没有后来的。[编辑:风残云]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风残云        2014-05-07 13:14:10
  相逢何必曾相识,自君别后少人语。
写支言片语 记零星感悟
2 楼        文友:风残云        2014-05-07 13:14:39
  问好作者,感谢赐稿。
写支言片语 记零星感悟
3 楼        文友:风残云        2014-05-07 13:15:27
  相约杨柳,共创精彩。
写支言片语 记零星感悟
回复3 楼        文友:波澜        2014-05-07 22:33:35
  多谢点评,远握,问好!
4 楼        文友:土生        2014-05-14 12:56:50
  作者的态度好洒脱,编辑说的对,所有美好的故事都是没有后来的,我还想说,美好的故事后面往往是悲剧与无奈,因此适可而止总是好。
回复4 楼        文友:波澜        2014-05-26 11:31:58
  是啊,确实如此!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