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杂文随笔 >> 营造“水土”减少“景区垃圾”

编辑推荐 营造“水土”减少“景区垃圾”


作者:黄自怀 童生,666.4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551发表时间:2014-05-08 09:11:38

中国网报道:2014年05月06日,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跑马山景区垃圾遍野。当天是农历四月八转山会,景区免门票,至少有上万游客涌入景区,参加转山会活动。
   看到跑马山“转山会”后的狼藉“景致”,唏嘘之余感慨良多。对于风景区的卫生问题,可以说是中国人的老大难了。虽说近些年评论指责的也不少,加强管理力度也还是没有停步,特别是最近几年的城乡环境治理,几乎提到了白热化的高度。本来,我们的城市在变,乡村也在变,人居环境确实得到了有效的改善。然而,我们不可否认,城镇的环境治理主要是靠政府的“强制措施”换来的。
   说国人的环境意识差吧,似乎一个个都信誓旦旦,觉得自己的境界最高;说大家的环保意识强吧,你不罚我的款我就要扔,甚至有“我多交点罚款该多扔点垃圾”的强盗逻辑,网上也不乏扔垃圾者把清洁工辱骂甚至毒打的报道。出现此类现象的思想顽疾,恐怕就不是“强制执行”能解决的了。
   长期以来,游客们都把外出旅行看着是放松心情的大好时机,工作(上班)期间的许多“自觉行动”,其实都是在单位、上级的“强制要求”下进行的。就拿我们的许多中小城市来说,在“上级”没有要求大力整治环境之前,莫非就不知道环境保护的重要?说白了,自上而下都不过是“上行下效”,或者“身不由己”而已,真正在内心提高了认识,将环境保护变成自己的自觉行动,特别是在无人监管的情况下还能自觉遵守者,从官员到百姓,又有几何?
   在景区里,少了许多身份的约束,少了许多心理上的顾忌,还有几人把“环保”放在心上?反正我一人不扔也减少不了多少垃圾,何必给自己过不去呢?在这样的心态之下,“不扔白不扔”,于是你扔我扔他扔,大人扔小孩扔,“聚沙成塔,集腋成裘”,景区就出现了比垃圾场还垃圾场的“奇异景象”了。
   行文至此,笔者不禁想起晏子与楚王关于“盗贼”的对话来——“于其不盗而入楚即盗,水土异也”!今天的官员们办公室不扔,城里不扔,群众面前不扔;孩子们家里不扔,学校不扔,老师面前不扔;老师们教室不扔,校园不扔,学生们面前不扔……可一到景区就扔了,扔得自然,扔得潇洒。扔得那样心安理得!何以这般?水土异也!
   没想到晏子由橘而人的强盗逻辑,还真应在国人的点子上了。在办公室、教室、城市等地方,要受到来自多方的监管;而在景区,大家都走下了“神坛”,普通人一个,你管不了我,我也懒得管你,爱扔就扔吧——这就是“水土不同”吧!
   要使景区的卫生得到根本的改观,光动嘴皮子、笔杆子是不行的。如果说短时间要从骨子里切实提高国民意识,那是不现实的,因为那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心理工程。那么,既然一个重要原因是“水土不同”,我们何不改改“水土”呢?——亦即在景区里营造出能区分各人身份的氛围,既然大家要在强制的监督之下才会遵守,那就让你一直处于监督之中又有何不可?比如,要求各类人员进入景区必须佩戴能表明自己职务、身份的标志,并一样行驶自己应有的职责,让你置身余别人随意的监督之中。这样,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监督、相互理解、相互促进都会在不经意间进行,久而久之,也许还真能切实提高国民意识的环保意识。
   总之,要彻底减少景区游客乱扔垃圾的现象,几幅标语已经见惯不惊,引不起国人的震动了。倘能全面联手,在营造“水土”上下些功夫,则净化景区有望也!

共 1343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景区是供人观赏游玩的,美景自不在话下,但人为的破坏行为,是对景区的糟蹋。文字针对景区乱扔垃圾等破坏行为,给予告诫与斥责,提出保护环境、杜绝在景区乱扔垃圾的现象,用意良苦,值得深思、反省!【编辑:冰煌雪舞】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冰煌雪舞        2014-05-08 09:12:38
  文字理例结合,有理有据,并提出相关解决方案,用心良苦,值得相关群体、部门注重!
作品见于《新民晚报》、《羊城晚报》《小小说选刊》《短篇小说》《青年教师》《椰城》《青少年与法》《深圳警察》《燕赵都市报》《北方作家》《做人与处世》《考试与招生》等全国各级报刊!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