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杨柳春风 >> 短篇 >> 杂文随笔 >> 【杨柳征文】观《舌尖上的中国》有感

编辑推荐 【杨柳征文】观《舌尖上的中国》有感


作者:小宁心 白丁,86.8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330发表时间:2014-05-14 18:53:16
摘要:一米一面,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一饮一啄饱蘸苦辣酸甜。当知自然厚藏,万勿浪费。感恩生活。

将光阴里的纯美,雕成一朵心花,用无痕的笔墨,温润生命的色泽。五月,是花开的季节,挚爱的季节,感恩的季节,劳动的季节。五月的雨,缠绵而惹人怜惜,轻柔的风,像极了婴儿的手,温润柔软。一切都是恰到好处,淋漓而不失柔美,热烈而不失婉约。繁花似锦,绿荫如海,一切都显得那么暖意。
  
   一份平和,一份清醒。一分感叹,人生是装满酸甜苦辣咸的五味瓶,酸甜苦辣咸舌尖上的味道,也是人生的味道。苦的是伤痕。酸的是泥泞,甜的是心境,辣的是坚韧,咸的是奋进,享受每一刻的感觉,欣赏每一处的风景,用心体会人生的滋味 。
  
   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2》节目热播当中,延续了第一季的主题,“探讨人与食物的关系”。该片以美食为切入点,通过纪录片进行一次中国饮食文化全景式、深层次地人文解读,影片以“中华美食”为路径,展示了中国辽阔地域的风土人情,将镜头对准中国社会的普通民众,展现了中国人的生活智慧、勤劳,热情和追求。不仅拍摄一流,让人享受到了美食的盛宴,而且让人得到了味觉上的享受。色诱、味诱,诱得心灵驿动。
  
   中国绵延几千年的美食文化重新被人们审视。在此基础,导演把笔触更多地运用在了美食背后的故事讲述和情感酝酿上,“触动灵魂”,口水和泪水齐飞。让女子同时也留下了更多的感悟。 人文情怀愈加升华乡愁成为渲染的主题,餐桌上的美食见证生命的诞生、成长、相聚、别离。通过美食,在精神上有滋有味地认知、中国菜肴在烹饪中行成了许多流派,最有影响和具代表被人们所认可的有八大菜系。古老的东方国度,五千年的人文深厚的底蕴。让女子为之而自豪。
  
   美食家蔡澜说;爱吃东西的人,多数不是什么坏人。他们拼命追求美食,没有时间去害人。大笑姑婆兼馋嘴,是完美的结合,这种女人多多益善。想来,女子可以挤身其中的一员,笑谈一下。因为自己也是一个吃货。一个完整的女人,应该是既会穿优雅的高跟鞋,又可以脚踏平底鞋在泥土地上接地气而生活。既应该在工作中挽起袖口,懂得自我奋斗的价值,又懂得适当的转换身份,轻盈的走入家庭。杨澜《一问一世界》里如此睿智的回答。说得极是。
  
   林语语说:“我们的身体都有一个饕餮精神的人,无可无不可,是人吃的东西女子都吃,越没吃过的越想尝尝,几乎如俗语所说,天上飞禽不吃风筝,地上走兽不吃板凳,不食人间烟火才算高洁么?恐是无人能做到吧!只有传说中去寻觅了。”
  
   男人不可下厨房,这种颇旧的思想,很让人费解,在女子看来也是不可思议的。无论男人或女人,基本都必需会一个人生活,至少要会为自己准备简单的饭菜,打扫房间,如果连这些都做不到的话,启算是一个正常人呢?对一个会做饭的男子在女子眼中是会加分的,在我看来,锅碗瓢盆里碰撞交织的才是最朴实的生活,点起炉火,端起碗筷,里面传达的是一份沉甸甸的爱。人生如做菜,做菜也如人生,一盘菜好不好吃,不只是量要足,火候要到,用心烹饪才是关键。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无论靠山还是靠水,劳动者都有专属于自己家人的美味。自小就喜欢喝鸡汤,自打离开老家。妈妈炖鸡汤,总抱怨汤肉不如当年鲜美,那时愚钝,不知道好与不好,鲜与不鲜差距何在,心想大概是“一代不如一代论吧”,现在才大概明白了些。
  
   在人的脑海中,只有故乡的味道熟悉而顽固,它就像一个味觉定位系统,一头锁定千里之外的异地,另一头则永远牵绊着记忆深处的故乡。 起点,终点,归根到底都是家所在的地方。这是中国人秉持千年的信仰,朴素,但有力量。
  
   越是弥足珍贵的美味,外表看上去,往往越是平常无奇,辛苦劳作给全身心带来的幸福,从来也是如此。极致的美食只留给最勤劳的人们。只要对自然怀着不变的信任和尊重,每一道菜,每一家人,都会获得甘甜的回报。有一千双手,就有一千种味道,中国烹饪,无比神秘,难以复制,从深山到闹市。无不如此。厨房里没有秘密,注满了爱的就是珍贵佳肴。
  
   怎样才算是美食呢?《舌尖上的中国2》给出了完美的答案——万物来自然,自然给予的美才是最美味的美食。自然生万物,一切的东西从自然中来,生生不息,人们在自然里享受着自然的馈赠,转化灵感,把它们制做成了舌尖的温暖。一道菜一个故事,就是一种味道:盐的味道,山的味道;风的味道,云的味道;时间的味道;人情的味道;这些味道,慢慢的绵长,才下舌尖,又上心头,感动着舌尖每一个味道,万物总与心境相联,文化的味道;记忆的味道;道道香浓,回味无穷……
  
   色香味俱全,味与形色兼顾,正是中国人的饮食哲学。每个平凡的人,都在某个瞬间,参与创造了舌尖上的非凡史诗。祖先的智慧,心觉和领悟,美味的每一个瞬间,无不用心创造,代代传承。从手到口,从口到心,中国人延续着对人生特有的感知。对食物朴素细腻的描述,对人和食材的关系的微妙理解,悄然传达出几千年来中国人在劳动中所产生的智慧思考以及味觉审美.
  
   寻常的衣食住行中,传统日复一日地延续。对于扬州人来说,上午喝茶皮包水,下午泡澡水包皮。如果再听一场评话,便是平凡而精彩的一 天,就像那些动人的故事,听过千遍也不厌倦。女子非常赞赏这种生活方式,在快节奏的压力中,还能有这种慢生活。惬意的栖居。不失本真。也是一种返璞归真的传承。
  
   《舌尖上的中国2》看的不仅仅是中国的美食,还有中国的文化习俗.美味的不只是食物,还有背后有关食物的情感与故事,每一种食物背后的来源与创造,无不透露出中国千万种美食的博大精深“认清明天的去向,不忘昨日的来处。”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才是精髓,食物恰如其分的融入中国人的勤劳勇敢重视亲情的美德。舌尖上的正能量,淋漓尽致的表达了中国人的审美观点,在美食中感受到爱的味道!
  
   忆苦思甜,三年困难时期,对饥饿的人来说,所有的快乐都于食物相关。鸟为食亡,人也一样,像传说中的神农一样,人们尝遍了百草百虫,为扩充人类的食谱作出了贡献。
  
   《舌尖上的中国2》一种质朴和生命的厚重眷恋,,带来的是内心的充实、思考。不管埋头苦干,还是低头吃饭,都不忘看看天,自然与人类的和谐,自然即道,道法自然!
  
   《舌尖上的中国2》让人们爱上“那一个个采摘者、种植者、打捞者,以及持守传统制作工艺的烹饪者”,用那些我们熟知未知的食材,传达了有关于记忆的共同属性,击中的不是个体,而是所有人心。
  
   从今以后,这个世界上,有你,有我,一米一面,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一饮一啄饱蘸苦辣酸甜。当知自然厚藏,万勿浪费,感恩生活。
  

共 2639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是一篇观后感。作者观看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2》之后,写了这篇感想。说的是美食,其实是和美食相关的文化,即饮食文化。记得一部影视作品里有这样一个桥段:延安,一个简陋的窑洞里。毛泽东接待来访的前苏联政治局常委米高扬。米要和毛“较量”喝酒的本事,不擅长饮酒的毛提出比赛吃辣椒。结果没有悬念,毛赢了。毛说了一句话,革命者都是喜欢吃辣椒的。这事是真是假,不在此讨论。这也反映了饮食和政治的关系。“染指”这个词,就来源春秋时的一场美食之争,背后也是你死我活的政治。最典型的,大约要数“鸿门宴”了。当然,美食不止和政治有关,和中国文化都有关联。【编辑:贰桑】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贰桑        2014-05-14 18:55:02
  子曰,君子远庖厨。这大约是女子成为美食发明者的原因吧。
一介布衣,神交古人。
回复1 楼        文友:小宁心        2014-05-15 11:08:20
  此言差矣,君不见现在美食家和大厨都是男子了,哈哈!
2 楼        文友:贰桑        2014-05-14 18:55:31
  饮食文化,博大精深。
一介布衣,神交古人。
回复2 楼        文友:小宁心        2014-05-15 11:04:34
  谢谢欣赏,祝福问好!
3 楼        文友:贰桑        2014-05-14 18:56:03
  问候作者。感谢投稿杨柳春风。
一介布衣,神交古人。
回复3 楼        文友:小宁心        2014-05-15 11:06:28
  应了好友大浪兄的邀请而来,自当支持一下。问好,愉快!
4 楼        文友:青州大浪        2014-05-15 11:18:07
  问好妹妹,期待佳作继续!
回复4 楼        文友:小宁心        2014-05-15 20:08:31
  应了您之约而来,祝福问好,夏安逸然!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