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逝水流年 >> 短篇 >> 作品赏析 >> 【流年】再一次面对故土(雅品)

编辑推荐 【流年】再一次面对故土(雅品) ——读刘玉美诗集《那年,雨打落英》


作者:三峡刘星 举人,4468.9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391发表时间:2014-05-16 12:01:42
摘要:诗歌,是一种自觉;诗歌,是一种关注;诗歌,关注着自我的灵魂,但更关注家国的命运。唯有大我的气概,诗歌才具有穿越时代;箴言,哲理,是智慧的结晶;意象,构思,仅仅是诗人关照心灵的某个巧妙的切入点,与其说诗歌用诗行来歌吟心中情感的脉动,不如说诗人用自己的方式和世界对话。

【流年】再一次面对故土(雅品) 繁星点点,月如钩
   夜风萤火流
   蛙声里落下一颗北斗
   鸟儿衔来黎明
   炊烟里飘悠着歌声
   雨濛下驻留一对倩影
   白鹭低飞,牧笛声声
   晚霞里,油菜花正拥抱
   一个金灿灿的梦
   ——《乡村即景》
  
   在初春的乡野读这本诗集,总是一种最恰当的季节。田野之上,油菜金黄;翠鸟歌唱……浮光掠影之中,我们似乎看见了美:春天的美,自然的美;我们在诗意的消遣着这大好的春光,欣赏着愉悦的诗行——像潺潺的溪水通过小河的水纹中夹带的桃花,像柳树在春风中被飘扬起的潇洒,像窗外突兀歌唱的一只春鸟,从窗外匆匆掠过……
   所有的诗人都是树上的一只鸟,会歌唱的鸟,会展翅的鸟,普通但是特别的一只鸟。刘玉美说:“走进一只鸟儿的心灵”。
   浏览这卷诗集:诗歌的言语清浅透亮,朗朗上口;意境自然清新,随生活而兴,因生活而感,遵循自然之道。在一首首小诗中每每有惊叹的新意,每每有智慧的发现,在意境中有念念不释的故土乡村情绪。
   “诗,冰清玉洁;诗,就是诗。”诗人刘玉美如斯说——这是他的诗观。我以为前者指的是诗之心,后者指的是诗之性。“冰清玉洁”旨意不仅高雅,而且高贵;诗是语言之美和音乐节奏的自然之美的结合,是诗人现时的视野和未来的灵魂的勾兑,是诗人个人内外皆修的人生勉励。他这样说,也这样践行;他用自己的方式,用诗的意象,用纯洁的心音虔诚的坚持、执著、憧憬着。这一本诗集,正是其中的剪影、碎片;更是硕果、结晶。因此,阅读这本诗集,更是让我们再一次进行他的灵魂深处。和诗人共鸣,跟诗人同行,与纯洁为伍,岂不快哉!乐哉!
   而“诗,就是诗”,就是要诗回归它的本源,我们不应附加给诗任何非诗的因素。这是诗人对当下诗歌的认识。这种认识,具有穿越时空的定义、也穿越艺术的本真认识。《那年,雨打落英》不拘一格,用自然的态度、乃至最质朴的语言,抒写属于自己,也属于生活,更属于他这一代人的诗歌。
  
   二
   当下,生活正越来越世俗化,诗人的身影已经越来越渺小;而诗人的话语权,渐渐消失在曾经被刻意装饰拔高的辉煌的文学殿堂。所有的诗人,必须面对寂寞;而且必须学会坚守在无人喝彩的角落吟诵着——给自我,给他人;给当下,给未来——这,必须是一颗高贵的灵魂。其实,这种诗人的寂寞,才是诗歌从文学艺术的典雅的圣坛回归文学的洪流旷野而已。
   在本诗集中,我更关注故土、乡亲、原生态方面的选题。请看下面引用的诗行碎片——“几亩田垄,填不满几张嘴巴/瘦瘪的肚皮,常常梦见几支槐花/翻动的村庄碎落了日光/星夜,孩子在痴望半勺锅巴//烈日下,鞭影抽打着黄土/老牛伴着耕种人/一步一个喘息”(《梦里,回归一株麦穗》);“炊烟里,黄土地累得\\\\\\\\苍白\\\\\\\\喘息”(《炊烟》);“一个瘦小的男孩,孤独的\\\\\\\\踩着带露的晨风\\\\\\\\粗布縫衲的书包\\\\\\\\课本,铅笔,橡皮,两块\\\\\\\\妈妈衣兜里掏出的红薯\\\\\\\\露着脚趾的粗布鞋,沾满了\\\\\\\\湿漉漉的黄土”(《乡村情韵》)。
   不用去刻意分析这些诗句本身的意象或寓意,就足以让我们再一次面对故土,和故土中生活在千年不变的黄土地上我们的乡亲,面对我们的孩子——他们和物质的富裕、生活的现代、新潮的时尚之间巨大的差距。这种差距不仅仅是贫富的对比,不仅仅是生活和发展的递进,也不仅仅是前提或者结论。我只在意这些本该具有“诗意的”素材,为什么在当下显得和诗意格格不入?为什么,我们在“中国梦”的强烈感召下,起点居然是如此贫瘠和苍凉而悲壮的真实?
   诗意人生,是诗人描绘出来的愿景。典籍中“诗意的中国”再一次被诗人无情地揭开。我们感受到真实的、贫穷的、依然坚守在故土而缺少更多眷顾的乡亲。他们也应该和我们一起享受新世纪的曙光,享受城市化为代表的富足的中国。但是,很遗憾,我们没有走在同一条“幸福”的大道。所以,我们见到了诗人视野里的忧郁,更见到了诗行里并不诗意的现实。
   生活,不一定属于诗;但,诗永远属于生活。这种诗性不是因为面对的客体,也不是因为面对的美景;我们尽可能的用最美好的词汇浪漫地写意,但是,我们不能就此掩饰我们必须面对的课题。所以,读这些诗歌,尽管诗人笔调轻灵,但是诗趣却不轻松——诗人的笔触,在诗意之中不都是浪漫的李白风,更多的是杜甫志;不都是个人的自我陶醉,更多的是对生活的思索。
  
   一只赭褐色的瓦罐,缀了三个绳结
   仿佛季节的疤痕。缝隙中
   流过日光的记忆
   一圈斑驳的径口,述说着深处收藏的
  
   星光,露珠,蛙鸣
   镰刀,炊烟,汗水
   从一滴水到一粒饭。布谷鸟
   和母亲一起,在烈日和风雨中
  
   向一株麦穗抵达,穿越
   鸟声飞走了。时间破碎了。我看见
   这只瓦罐在光的坐标里
   蜕变,一如蝉
   ——《瓦罐》
   相对而言,我比较欣赏诸如《瓦罐》这样的诗作。这样的“瓦罐”,不再是历史的、考古的、收藏的、乃至金钱物欲的“等闲器物”;而是,我们参照自我价值,容纳心灵的“非物质”容器。我们从中可以品味时间定格的空隙,我们咀嚼苦难的滋味,我们珍藏汗水的甜美,我们应该揭开诗化意境的祖国。在这近乎白描的客观的节奏里,我们欣赏的不是诗歌的技巧,而是朴素的思想“见证”的时代的印象。
   对于这种“印象”,我们关注着,也曾亲历过。所以诗人在场,刘玉美在场,世界亦“在场”。
  
   三
   我曾经在网络上组织了一场“我是诗人”为题的当代诗歌的讨论,就主张诗歌应该呈现当下诗人关注的话题。诗人应该用自己的方式淋漓尽致地,持续地展示生活和生活的投影;而不是歌舞升平、莺歌燕舞的自欺欺人。
   星级酒店的餐桌上,酒杯唱着腰包的故事
   摇滚的灯光切开黑暗里膨胀的欲望
   包房里,骚动着女人下半身亢奋的诱惑
   灵魂在风的承诺里沦丧
   霓虹下夜市投遍了残骨剩羹
   一双醉眼盯着广告牌上裸女热辣的目光
   流光带着车辆爬行在夜的尽头
   落幕在一张无边恐惧的网
   烟囱中臭臭的煤气吞噬了梦幻的星空
   朝来夕去,生活从时尚元素走向苍凉
   ……
  
   木板棚里,凌乱地堆放着脏破的褥被
   一群粘满油漆和水泥灰的汉子
   在酒精的温度中为讨要工资骂娘
   一堆斑脱的铁瓷碗饮下了泪水和无奈
   卑廉的生命在汗水中流放
   三月的桃花依旧寒冷
   我不能再一次诉说苦寂和迷茫
   ……
   ——《忧伤的城市》
  
   在这里,我们看见了城市化进程中面对的困惑:水泥丛林、星级酒店、木板工棚……在诗人面前,生活的一切都在语言面前彻底觉醒,觉醒的一切都会在诗里找寻到答案。高耸和低矮,歌舞与呻吟,欢乐和忧伤……难道这仅仅是一种艺术的对比?最可恨的还有孤独的城市中有我的孤寂。这孤寂——是沉沦,还是忧伤?是随波逐流的物欲,还是惊醒的忧伤?我们见证了时代和生活给予诗人刻意的创伤。这种创伤,矛盾的不是肉体和灵魂无厘头纠葛,而是渴望和现实之间居然无法跨越的心底的鸿沟。
   当下,许多的观念正激烈的交锋;更多的现实利益蒙蔽了智慧之眼。当今的世界变得很混沌、迷茫,唯有清醒的真的诗人才会高洁浪漫起来,他们且歌且吟,呼唤着即将丢失的属于人类本源的故土。
   所以,故土的近和心灵的远,诗意不在生活,让诗人常常自语:“走进一只鸟儿的心灵”。因此,要想倾听诗人,我们必须用更虔诚的心,面对“这一只鸟儿”;他敢于直面生活呈现的困难,所以,他高傲,痛苦;他自由,但也忐忑。
   大抵优秀的诗歌应该在“想像力”以及“语言张力”两个方面给予读者的震撼,这构成了诗人灵性的两扇翅膀。缺少其中任何一只翅膀,诗便不能飞扬起来。但是,我,更关注诗人一贯的态度和贯穿这种态度的意志。“诗意的栖居”是中国历代诗人心中的伊甸园。遗憾的是,我们在烂漫的幻境中,渐渐变得麻木、幼稚、无聊。所以,读刘玉美的一些诗歌至少让我们找回了自己,还原了自己。
   诗,无处不在;诗歌,被我们彻底地“泡沫”,我们应该拥有“发现”的精神。这种精神,无疑,在他这本诗集中获得体现。
  
   四
   认识刘玉美,是因为新浪博客和博文交流。我记得他留下的点评中这样说:“唯有创新,才是艺术”,其实创新并非异想天开,也并非一定要标新立异。只要还原生活,勇敢面对,心底有歌,就是最好的诗人。然而,当下有太多的写手总是悬浮在辞藻的表面,光鲜体面,但,缺少灵魂。
   诗歌,是一种自觉;诗歌,是一种关注;诗歌,关注着自我的灵魂,但更关注家国的命运。唯有大我的气概,诗歌才具有穿越时代;箴言,哲理,是智慧的结晶;意象,构思,仅仅是诗人关照心灵的某个巧妙的切入点,与其说诗歌用诗行来歌吟心中情感的脉动,不如说诗人用自己的方式和世界对话。
   我想说,当代诗歌应该灿烂起来!燃烧起来!这里,新浪博友、诗人刘玉美找准了这道彩虹。他用自己的诗歌,在平凡中塑造着一种不平凡。
  
   三峡刘星写于三峡2014-3-10春夜中

共 3625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诗歌,是一种自觉;诗歌,是一种关注;诗歌,关注着我自我的灵魂。诗歌更是文化的产物、是艺术的结晶,在我国千百年文化的历史长河里,诗歌犹如一朵魁丽多姿的花朵,盛开在文化的百花园中,它是我们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劳动实践中的结晶,在社会发展和文化发展进程中更起了重要的作用,为中华民族文化艺术的繁衍和昌盛作出了不朽的功绩。它的形成,在五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创造和形成了优秀的传统文化。不仅传承着中华民族的文明发展史,而且承载着中华民族的道德思想和民族精神以及劳动人民勤劳、质朴、勇敢、坚强的性格。清代著名诗人黄遵宪曾经说过"我手写我心,我手写我口”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也曾说过:“写作必须要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在诗歌和文学创作的过程中,我们历来主张,用我们的眼睛去观察世界,以我们的心灵去感知世界,用我们手中的笔去写就真实的世界。文乃随心而发,每一个文字所表达出的应该是一个人心灵深处最真切,最客观,最实在的东西,它率直而不盲从;理想化但不失真实。是发自内心的渴望,是情感世界最理性的渲泄,是净化心灵鸡汤。它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更指导于生活。且言之有物,言之有理,它不但有理想化、形象化的夸张和意境,又有回归自然,返璞归真的现实生活中我们最熟悉的细节。只有这样,诗歌才具有穿越时代,成为箴言和生活之中的哲理,诗歌是智慧的结晶;是来自于我们丰富的意象和艺术构思,用某个巧妙的切入点,用文字和诗行来歌吟心中情感的脉动,用自己的方式和世界对话。诗歌的“想像力”以及“语言张力”赋予了其丰富艺术的内涵,这就是诗歌的魅力所在,文中刘玉美那对现实生活细致的刻画,还有对生活在社会各阶层人物入微之处的描绘,都让我们体会到了其艺术的张力,他用自己的诗歌,在平凡中塑造着一种不平凡。【编辑 沙场秋点兵】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沙场秋点兵        2014-05-16 12:55:56
  文字是孤独的,但更是充满着热情和生命的动力。它通过我们用心灵去加工、有情感去呵护,去写就生活的本真,在平凡中去领略、体味艺术的真谛,写出世界的五彩缤纷。让我们拿起这支笔吧,拿起心里的这支笔,去刻画生活,去吟咏激情,去歌唱时代,它是我们生活和生命中不可缺少的元素,它将支持我们精神力量终身受用!
2 楼        文友:三峡刘星        2014-05-16 14:45:08
  感谢编辑的支持。
三峡刘星,本名刘星,三峡人。以围棋文化的视角写博文,以散文杂谈评论访谈见长。系新浪“读书沙龙论坛”版主,中国棋院在线“围棋论坛”版主。
3 楼        文友:铁禾        2014-07-07 15:31:21
  赏析是个性化的行为,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思维感受和欣赏角度,于原作者,是知心,于读者,是交流。来读好文,一番回味和感思,受益而去。问好文友!
铁禾
回复3 楼        文友:三峡刘星        2014-07-08 19:05:57
  感谢你的支持,握手天涯,流连文海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