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梧桐文苑 >> 短篇 >> 作品赏析 >> 【梧桐赏析】细读古风十四首,再续红楼同道缘

精品 【梧桐赏析】细读古风十四首,再续红楼同道缘 ————读林儿诗词作品


作者:江南铁鹰 探花,13428.63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627发表时间:2014-05-18 18:32:16

【梧桐赏析】细读古风十四首,再续红楼同道缘 笔者是个“红痴”,其实完全的叫法是,《红楼梦》痴迷者,也可以借用一个新词儿“红粉儿”。自幼喜读“红楼”,至今读过多少遍,实在记不清了。既然喜欢了原著,自然也会关注各种与红楼相关的衍生作品,包括对这部作品的研究,以及各种对红楼人物的剖析。再就是,特别喜欢《红楼梦》里那些诗词歌赋。笔者也算一个古诗词的爱好者,有时候会忍不住班门弄斧,学着填写习作。曾经填写过红楼中十数人物的诗词,很自然会对那些用诗词来咏诵红楼的人,有一种格外在意的关注。
   走进江山文学之后,曾经发过几首红楼人物的古韵习作,自以为是不错的。不料,很快在诗词古韵栏目内,看到了题为《古风十四首.金陵十二钗》的精品,作者林儿。才知道比起这位女诗人,自己的习作真是雕虫小技了。这十四首古风,宛然一气呵成,竟是一串熠熠闪光的璀璨明珠一般,将曹大师笔下的一十二位女子,再次展示在世人面前。
  
   林儿,何其人?笔者并不知。不怪林儿名望不够,只为笔者初来江山,实在孤陋寡闻。打听下来才知道,林儿,是江山的总编,并且一身兼得江山绝品宗师、名人堂、江山之星,三大头衔。光是获得绝品的作品就有10篇之多,精品竟然有189篇之多!这样显赫的成就,不得不让人刮目相看。抱着鉴赏与学习的心态,笔者认真拜读了这篇关于红楼人物的作品。
   诗人的这篇作品,果然是别具匠心。一共十四首古风,起一首七言十二句古风,收一首七言十二句古风,并一副34字对联。从第二首起,至第十三首,则依照着金陵十二钗的人物,以七言八句的古风,分别刻画了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史湘云、贾元春、贾迎春、贾探春、贾惜春、秦可卿、李纨、妙玉和巧姐。
   显然诗人并非一时心血来潮,而是将自己对红楼人物,特别是金陵十二钗的深刻认识,以及对红楼梦作品的透彻解读后,用这样的方式,来阐述自己的心声。
  
   在诗人的第一首古风的前四句,非常明确地将红楼梦所表现的主题思想概括出来:“金陵贾氏断世泽,富贵原难逾三代。岂有能人挽狂澜,大厦将倾力不逮。
   ”第一、贾氏之所以不能让祖业发扬光大的理由,非常简单——富贵难逾三代。这是一个人们经常使用的观点,富不过三代。因为富贵子弟,很难克勤克俭去守业。第二、不可能在贾氏的子侄中,出现可以力挽狂澜的能人。因为宁荣二府的大厦要倾倒,是没有什么人力可以支撑的。就是曹雪芹自己也无能为力。
   显然,作者的这几句诗中的观点,来自原作,在《红楼梦》“第十三回 秦可卿死封龙禁尉”中,秦可卿临终托梦凤姐,有这样几句话:
   ……常言`月满则亏,水满则溢\\\\\\\\\\\\\\\',又道是`登高必跌重\\\\\\\\\\\\\\\'.如今我们家赫赫扬扬,已将百载,一日倘或乐极悲生,若应了那句`树倒猢狲散\\\\\\\\\\\\\\\'的俗语,岂不虚称了一世的诗书旧族了!……否极泰来,荣辱自古周而复始,岂人力能可保常的.……若目今以为荣华不绝,不思后日,终非长策.……烈火烹油,鲜花着锦之盛.要知道,也不过是瞬间的繁华,一时的欢乐,……
   由此可见作者尽管是用古风的方式,抒发自己的情怀,却对《红楼梦》原著十分熟悉,可谓一字一句落地有根。
   紧接着的四句,诗人赞道:红楼之中奇女子,污浊门第显光彩。正册佳丽出豪门,命途多舛各异哉。
   诗人将自己笔下的金陵十二钗,誉为红楼中的奇女子,在宁荣二府那种肮脏污浊之地,却显示了自己奇异的光彩。
   关于宁荣二府,究竟是诗礼人家,还是污浊之地?我们可以在原著中寻找到曹雪芹给出的答案。在原著“第七回 送宫花贾琏戏熙凤 宴宁府宝玉会秦钟”中,曹雪芹通过喝醉的焦大痛骂:
   ……每日家偷狗戏鸡,爬灰的爬灰,养小叔子的养小叔子,……
   “第六十六回冷二郎一冷入空门”中,又通过柳湘莲的口中说出了著名的“贾府只有门前两只石狮子是干净的”这句极具讽刺的断言。……你们东府里除了那两个石头狮子干净,只怕连猫儿狗儿都不干净.……原著中的这些描述,很好的印证了诗人“污浊门第”这四个字。
   在《红楼梦》“第五回 游幻境指迷十二钗”中,警幻仙姑带着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并领到薄命司中,
   …… “金陵十二钗正册".宝玉问道:“何为`金陵十二钗正册\\\\\\\\\\\\\\\'?"警幻道:“即贵省中十二冠首女子之册,故为`正册\\\\\\\\\\\\\\\'。”……“贵省女子固多,不过择其紧要者录之.下边二厨则又次之.余者庸常之辈,则无册可录矣。”……再看下首二厨上,果然写着"金陵十二钗副册",又一个写着"金陵十二钗又副册"……
   警幻明确了金陵十二钗为“贵省中十二冠首女子之册,故为`正册\\\\\\\\\\\\\\\'。”故而,诗人下面有这样两句“正册佳丽出豪门,命途多舛各异哉”。这些曹雪芹笔下的金陵豪门之女,究竟有什么样的命运,是不是多舛?这回书中,写得十分清楚。这也是诗人下面十二首古风的依据了。
   最后四句“幸赖如椽大手笔,绘出末世原生态。我辈掩卷百年后,犹叹金陵十二钗。”
   这是诗人读完《红楼梦》全书后发出的感叹:诗人将曹雪芹誉为“如椽手笔”,描绘的是末世的原生态。这个观点也是无可置疑的。几乎所有红学研究者,都会得出一样的结论,曹雪芹通过《红楼梦》,刻画的是一个大厦即将垮塌的末世繁华。当读完全书,真正留下深刻印象的红楼人物,究竟是哪些?必定是对金陵十二钗发出一声感叹。其中“绘出末世原生态”一句,又正好照应了前面的“大厦将倾力不逮”。大厦就要垮塌,自然到了末世。
   诗人创作思路非常清晰,仅仅十二句七言诗,也遵循着前后照应,上下关联的创作原则。一首古风分三个层次,十分清晰地依次叙述了“金陵贾氏断世泽” “红楼之中奇女子” “犹叹金陵十二钗”可谓层层递进,层次分明。充分体现出诗人对原著的深刻认识,又表现出她高超的文字,尤其是对古诗词的把握能力。
   古风,又称古体诗。这种诗歌格律自由,不拘对仗、平仄,押韵较宽,篇幅长短不限,起于民间歌谣。从梁至隋,七言体诗歌逐渐增多,至唐代七言诗才真正发达起来。七言诗的出现,为诗歌提供了一个新的、有更大容量的形式,丰富了中国古典诗歌的艺术表现力。正是古风这样的特点,为诗人提供了一种得心应手的文学模式,去展示自己对名著《红楼梦》的深刻认识。
  
   《红楼梦》“第五回 游幻境指迷十二钗”中,曹雪芹以诗词与如画的文字相结合,为书中主要、次要、又次要的女子,制作了名册。当然这些名册的排名顺序,未必就一定是曹雪芹心中的排位。否则就不可能让男主人公贾宝玉,一定要先打开去打开一本所谓“又副册”,而这本“又副册”的第一个人,又偏偏就是晴雯。然后再去打开“副册”,第一位是“香菱”。这两个人物在《红楼梦》中有极特殊的地位,有自己的重要性。但是,金陵十二钗正册中出现的人物排序,的确是曹大师别具匠心的安排。在这本正册的第一幅画面与诗词中,曹大师这样写道:……只见头一页上便画着两株枯木,木上悬着一围玉带,又有一堆雪,雪下一股金簪.也有四句言词,道是: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这就是本书两个女主角,林黛玉与薛宝钗。无疑,在曹雪芹心目中,这是两个地位、身份都相似,又是最要紧的人物。笔者同意一些红学研究者的观点,其实钗黛本是一个人,是曹大师刻意分成两个人物要表现。在册中的文字画与判词,暗含了钗黛二人的一生经历。
   笔者也曾经填词尝试来写林黛玉,在一首《【斗百花】:
   满纸辛酸悲泪,黛玉低眉拈蕊。潇湘绿纱红烛,竹帘疏影凉几。笔墨诗书,行间字句伤情,总是绛珠独涕。终日瑶琴倚。
   怨恨无期,百转千回难寐。花落叶飞,犹自扫红残卉。
   子夜无人,清香拜月神归,遗恨人间追悔。
   林黛玉位居十二金钗之首位,应该算是全部《红楼梦》中,知名度最高的人物之一,也是大师曹雪芹倾注了大量心血塑造的一位文学形象。她具有许多特有的典型性,从文学创作的角度来看,谁也不能否认林黛玉是曹雪芹在《红楼梦》中,最成功的文学形象之一。尽管无论在现代、还是过去都有很多人,并不一定喜欢林黛玉这样一个形象;但是,恐怕也没有什么人,可以否认林黛玉在文学形象上的成功性。林黛玉天生丽质,而且多才多艺,堪称大观园中的第一才女。加上她的坎坷遭遇、悲剧结局,都不能不引起众多读者的怜悯与同情。这应该是这个形象可以获得成功的主要因素。 但是,林黛玉这个人物,存在许多性格上的弱点,这也是众所周知的。这些性格弱点,同样是林黛玉人物形象,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林黛玉那种可以获得众多眼泪的才女、美女的形象,却很客观的存在一些美中不足的个性和其他因素。比如:林黛玉那种弱不禁风的病态的美丽。再比如她性格中的多疑多虑,还有林黛玉性格中孤寡离群的特点,等等。正是因为这样一些弱点的存在,才使得林黛玉这个人物,显得更加的生动与形象,使得林黛玉成为一个,可以立在纸上的鲜活人物。
   笔者以为诗人林儿创作的主要依据,应该就是上述所谈到观点,特别是原著“金陵十二钗正册”中关于林黛玉和薛宝钗的诗文,下面我们来看看她的作品。
   (林黛玉)
   宛如仙女下瑶台,靓丽端庄是奇才。琴棋超群诗画美,多愁善感泪满怀。性柔体弱心地善,表兄倍爱俩无猜。柔情似水难随愿,满腹心事花里埋。
   这是一首七言古风。第一二句,写林黛玉的美丽与才华。
   林黛玉的美,尽管有七分病态,却是人人公认的美人儿。赋予她这般美丽的当然是曹雪芹。因为她终究是曹大师心中的最爱。在林黛玉一出场,曹大师就已经借着贾宝玉的眼睛,描绘了林黛玉的美丽。在“第三回林黛玉抛父进京都”中,这样描述:
   ……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如今来了这们一个神仙似的妹妹……
   诗人用“宛如仙女下瑶台,靓丽端庄是奇才”来形容,是十分贴切了。包括下面的几句中,如“多愁善感泪满怀”“性柔体弱心地善”,显然都基本源自曹雪芹的这段文字。
   诗人誉林黛玉为“奇才”,同样是完全遵循了原著的精神。原著用大量的篇幅,来表现出这位奇女子的出众才情,比如“第三十八回 林潇湘魁夺菊花诗” 一首《咏菊》,写得玲珑剔透,婉约、生动,真不愧“奇才”二字。
   无赖诗魔昏晓侵,绕篱欹石自沉音。毫端蕴秀临霜写,口齿噙香对月吟。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一从陶令平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
   诗人林儿用“琴棋超群诗画美,多愁善感泪满怀。”具体描述了林黛玉的才情。在《红楼梦》众多女子中,林黛玉堪称第一,可谓琴棋书画无所不能,无所不精,用“超群”来形容丝毫也不过分。同时,她的多愁善感,悲花惜月也是最有特点的。成天以泪洗面,在书中也有大量的描述,最著名是“第二十七回埋香冢飞燕泣残红”中的葬花词:
   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年闺中知有谁?……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明媚鲜妍能几时,……独倚花锄泪暗洒,洒上空枝见血痕。
   ……青灯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温。……未若锦囊收艳骨,一え净土掩风流。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以及“第四十五回风雨夕闷制风雨词”中的《秋窗风雨夕》词:
   秋花惨淡秋草黄,耿耿秋灯秋夜长。……自向秋屏移泪烛。泪烛摇摇投涕眩,牵愁照恨动离情。……灯前似伴离人泣。……不知风雨几时休,已教泪洒窗纱湿.
   接下来的两句,前一句继续写林黛玉的体格和性格“性柔体弱心地善”,不过已经是在向另外一个内容过度了。接下的一句,直接转到了宝黛的爱情关系“表兄倍爱俩无猜。”关于宝黛的两小无猜原著是有明确描述的,自从“第三回林黛玉抛父进京都”中,林黛玉进了荣国府之后,几乎就与贾宝玉形影不离。
   ……贾母说:“今将宝玉挪出来,同我在套间暖阁儿里,把你林姑娘暂安置碧纱橱里.等过了残冬,……宝玉道:“好祖宗,我就在碧纱橱外的床上很妥当,……每人一个奶娘并一个丫头照管,余者在外间上夜听唤.……非常明显,按照这段贾母与贾宝玉对话看,林黛玉入府之初,是和贾宝玉睡着一处,即贾母屋里的碧纱橱,一个在橱内,一个在橱外。
   另外在“第二十三回牡丹亭艳曲警芳心”中,有这样的段落
   “……黛玉道:“什么书?"……宝玉道:“好妹妹,若论你,我是不怕的.你看了,好歹别告诉别人去.真真这是好书!你要看了,连饭也不想吃呢。”……接书来瞧,从头看去,越看越爱看,不到一顿饭工夫,将十六出俱已看完,自觉词藻警人,余香满口.虽看完了书,却只管出神,心内还默默记诵.

共 18809 字 4 页 首页1234
转到
【编者按】本文作者是一位对“红学”颇有兴趣的“红粉儿”,而赏析的作品《古风十四首》的作者林儿更是江山总部一位具有卷帙浩繁,著作等身而又对“红学”颇有造诣,德艺双馨的江山总编,同时还是是江山“绝品宗师”、“名人堂”、“江山之星”。她的很多作品既是江山的扛鼎之作,又是“江山文学网站”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艺术创作主线的示范之作。其作品中无不体现出“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的弘扬正能量的文学艺术创作的四项基本原则。此赏析的《古风十四首》,更是文艺百花园里“红学”这一圣神殿堂里一道靓丽的人物画廊。“古风”通过以形显神,取形得神;以意立形,以形达意;以意寄情,以景寓蕴;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使笔下的景与物、人与物、情与物、尽显神态与形貌,情状与风韵,寓含与神韵之和谐。从中表现了作品娴静幽适,典雅雍穆之风格。拜读“古风”,颇有见一钗略知众美,见十二钗若窥整部“红学”“描眼睛,勾灵魂”之神采。因此,使“红楼”人物形象更具灵性,使“红学”艺术性得以进一步拓展。今品读江南铁鹰的赏析,实为阅读《古风十四首》最好的指导纲领,叫人在获得精神愉悦的同时,收获更多文学创作方面的感悟和启迪。欢迎赐稿,推荐共赏。【编辑:晚霞晓文】【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4051916】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晚霞晓文        2014-05-18 18:36:07
  江南铁鹰老师的赏析,是献给读者阅读《古风十四首》最好的指导教案,叫人在拜读作品,获得精神愉悦的同时,获得更多文学创作方面的感悟和文学文学理论的沉淀,以及创作的的启迪。欣赏佳作,问好江南老师,祝创作愉快!
回复1 楼        文友:江南铁鹰        2014-05-18 19:59:22
  感谢晚霞的编辑与点评。老朽只是对林儿的大作,十分有兴趣,故而反复拜读,并对照了原著,有些体会罢了。
2 楼        文友:桐疏枝寒        2014-05-18 18:45:03
  诗词优美,赏析亦优美。
回复2 楼        文友:江南铁鹰        2014-05-18 20:00:35
  谢谢你朋友,老朽赏析还是源于作品。关键是林儿的这组古风写得好。
3 楼        文友:诗词        2014-05-18 18:53:22
  阅读《古风十四首》感悟
   相聚梧桐五月天,同心同德结诗缘。
   扬葩岂乏江郎笔,心系民生唱永年。
回复3 楼        文友:江南铁鹰        2014-05-18 20:01:09
  感谢诗词的回复。大家共同学习。
4 楼        文友:老百        2014-05-18 18:55:44
  铁鹰兄果然不同凡响呀,这篇巨作写的好,与江山总部的林儿是一唱一合,相得益彰呀。曹雪芹的《红楼梦》是中国四大著之一,流传数百年,无数的文人墨客著书立说来研究它,有分析人物的,有分析社会机构的,有分析诗词曲调的。但以林儿和铁鹰兄如此的文章作品,成为红学会成员,应该是绰绰有余的。你们有这样深厚的文学功底和修养,值得我们敬佩和学习。
柳岸花明社团欢迎各位文友 联系群QQ:858852421
回复4 楼        文友:江南铁鹰        2014-05-18 20:02:20
  见笑、见笑、老朽惭愧。是林儿的组诗写得太好了。
5 楼        文友:吴兴华        2014-05-18 20:17:01
  欣赏江南老师的佳作,问好,远握!
喜欢文学,已在省、市报刊发表小小说,散文、诗歌
回复5 楼        文友:江南铁鹰        2014-05-18 20:52:48
  真诚感谢吴社的热情支持。
6 楼        文友:老百        2014-05-18 20:47:52
  英雄惺惺相惜,才子才女一相逢,胜却人间无数!
柳岸花明社团欢迎各位文友 联系群QQ:858852421
回复6 楼        文友:江南铁鹰        2014-05-18 20:53:38
  见笑了,老百。老朽的拙作可是不能与林儿的大作相提并论。
7 楼        文友:晚霞晓文        2014-05-19 09:06:54
  祝贺江南老师喜摘一精,问好,祝愉快!
共 7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