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梧桐文苑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梧桐散文】笛之情,琴之韵

精品 【梧桐散文】笛之情,琴之韵


作者:耕野 布衣,191.1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868发表时间:2014-05-20 09:51:24
摘要:笛之情,琴之韵。

【梧桐散文】笛之情,琴之韵 一、笛之情
   少年时代的夏季夜晚。我睡在露宿的网床上能清楚地听到东山西坡上传来的悠扬笛声。那是被打成右派的看山采石人张景贵在用竹笛倾诉着自己抑郁的心声。那时而欢快、时而低沉、时而高亢的动听旋律,如泣如诉般在夜幕下飘荡。静夜的风像一架播种机,不经意间,在我的心田种下了竹笛,播下了音符!
   竹笛在我的心田生根,音符在我的梦中发芽。其疯长的触须在四处寻找着生长的空间——
   “咚咚咚----咚咚咚-----”,一阵阵有节奏的货郎鼓声惊动了我的竹笛情,撩醒了我的音符梦!疯长的触须缠绕着货郎的挑子。卖货郎挑着挑子,转到了我的村庄。我一听到货郎鼓声,就会屁颠屁颠地跑到跟前和伙伴们一起围着货郎挑子看。货郎挑子一头是小木箱,装着主人的日常食宿用品,另一头是高箩筐,下面是货仓,上面放的是一块玻璃橱或用铁丝攀扎的网橱,里面放的是一方方针头线脑、纽扣、小糖、小刀、铅笔、卡片、头绳、鞋带、小喇叭等小百货。卖货郎一根扁担两只筐,咚咚咚,走南闯北遛四乡,送货上门,利己便民。别的孩子奔小糖,我却奔的是小喇叭。那小喇叭虽然短小但和竹笛一样有六个圆孔,一吹“嘀嘀”地响。小喇叭筒是竹子做的,拇指粗、拃把长,上面钻有6个圆孔,另一头插上一节二、三指长用细竹刻成的喇叭哨。我尽管没有钱买,但是每次总会要货郎拿出一个给我试吹,于是“呜噜哇啦”地声音就出来了。吹上了瘾又没钱买,我就到汪边搉根芦苇回来,模仿真货用刀刻制小喇叭筒、喇叭哨,制作好倒也能吹出声音,但五音不全。我想这可能是因为喇叭筒的孔距不规则所致。于是,我就重新制作,用铁条在锅底烧红往喇叭筒上烙六个等距离的圆孔。嘿,甭说,吹起来就真的有点意思了。从此,我对我的作品爱不释手。起初学吹“东方红,太阳升”,再学“大海航行靠舵手”。结果越吹越有瘾,一发不可收拾。上学后,听到学校宣传队演出伴奏的笛声,更是羡慕。就从老师那借来竹笛,砍根洋大苇截一段和笛子一般长,将苇节捣通,按照笛子上孔距画好位置用烙铁烙孔,这就制成了我的第一根苇笛。我做的苇笛,吹起来虽然没有竹笛音准,但也有个七大八。于是,我就用这根苇笛在家摸索着学吹“北风吹”“远方的大雁”“敬爱的毛主席”等歌曲。由于天天吹,父亲听烦了,有一次对我说:“你再吹,我给你踩啦!”我倔强地说:“你要把我的苇笛踩了,我就搉断你的烟竿!你要知道,你吃烟有瘾,我吹笛子也有瘾啊!”父亲看着理直气壮的我,听了没气只是笑,虽然没作回答,但是心中默许了。从此,我除了上学,没事就吹苇笛。俗话说“孰能生巧”,这话一点不假。时间长了,我就无形中摸到了规律,以至指法运用自如,随心所欲。一些歌,我只要会唱就会吹了。听着自己演奏的苇笛声,尤其是夜晚,听得更远,心里有说不出的快感。我感觉在家学得能拿得出去时,就开始到学校里找真竹笛吹了。我虽然没有师傅,没人指点,也没参加过乐队伴奏,一切都是自悟,但是感觉自娱自乐那是足够的了。“万岁,毛主席”“红梅赞”“草原之歌”以及后来的“十五的月亮”“老房东查铺”“两地书,母子情”“送战友”等众多歌曲都能我的指间如行云流水般汪洋恣肆........
   后来,家庭的条件好些了。家里给钱,我步行25里到灵璧县百货公司(又叫李亚白大楼)花8元钱买回了一根竹笛,一管竹箫。至今我还清楚的记得,临行前,祖父还没好气地用话搡我说:“去,再买个喇叭回来哦?!”哼,随你怎么说,我反正有了自己真正的竹笛,真正的竹箫。俗话说“紧吹笛子慢吹箫”,那是真的。由于笛子和箫的演奏法相融相通,我会吹笛子也就慢慢地学会了品箫。箫,那低沉而又圆润的声音比起竹笛更是别有一番风味!
   再后来,我丢了苇笛,买了竹笛。我的四根竹笛和那根竹箫,不管我走到哪里,它们都一直伴我同行。只是由于工作繁忙多年被我冷落,很少问津。偶尔想起就翻出来吹奏几段,开涮一下,娱乐娱乐!我现在不但能吹奏民间小调、老歌、红歌,还能吹奏新歌“两只蝴蝶”“纤夫的爱”“真的好想你”“说句心里话”“扬鞭催马运粮忙”等等等等……
   就这样,我心田的竹笛随我长大,跳跃的音符伴我成熟,悠扬的笛声助我抒怀。它们成了我一生的伴侣,生活的必须,快乐的使者! 2013.8.26
  
   二、琴之韵
   写完《笛之情》,再现的幽远情怀如晨风拂面,使我深深地舒了一口气。可想着燃烧的早霞,喷薄的气势,仍觉难以释怀。因为“琴之韵”一如春潮,一直在心中涌动——
   我所喜爱的乐器并不局限于笛、箫,还有琴。琴的种类繁多,音韵各异。我所涉足的仅仅是其中的二胡、坠胡、琵琶、口琴、电子琴而已。提起这些,过去的一幕幕,在我稚嫩、羞赧的清纯里,在我惊恐无奈的山路上,在我改变旧状的作为中,不断回放。那里有阳光的温暖,愉快的歌声,潇洒的情怀,也有寒冷的侵袭,风雨的拍打,黑夜的惊恐。
   那么,这到底是什么原因所致?这与“琴之韵”又有何联系呢?
   从我家到集镇,山路是祖祖辈辈出门的必经之路。山的南坡到处是亘古不变的旧坟新茔。我不管是经过看到还是想到那满坡的荒冢,明灭的烟火以及晃动的树影,没膝的杂草,总不免头皮发麻,毛孔悚然。到集镇上学的来回路上,这段山路始终是我心中障碍。尤其是下晚自习黑夜回家,无不望而生畏。风里雨里更是山路泥泞,步履维艰。为了避免走这段山路,如果时间许可,我就从家向南走到汴河北岸,再向东走经过王庄门口到东头再上公路。不过这很绕路,走的是三角形的两边,而走山路那是只是三角形的斜边。我每次逼不得已非走山路不可时,为了壮胆,总是一进山路就引吭高歌,唱“红梅赞”“东方升起红太阳”“万岁,毛主席”“雄伟的喜马拉雅山”“逛新城”“见了你们,总觉得格外亲”“太阳出来照四方”等。我一个接一个一直唱出山路。我虽然没有歌手的天赋,但“五音”还好,唱不跑调。我既喜欢唱也喜欢学用二胡拉。初学拉二胡时,用的是自制的土二胡,那是因为买不起二胡请会木工的姑父王庆连给我做的。姑父给我做好琴杆、琴筒、琴轴后,我逮个黑鱼剥掉皮请族老爷张殿宣帮我用黏胶绷在琴筒上,晾干后,插上琴杆,上好丝弦,扎好千斤,剩下的就缺弓子了。我就跑到生产队的马棚里,小心翼翼地躲在马的一侧捏住马尾轻轻一扽拽下一根。还好,那马没什么感觉,于是再拽,拽够用的了,又到扫帚上搉一根上好的细竹,将马尾固定在两头,稍弯绷紧就制好了弓子。再从学校老师那借来松香滴上,上好琴码,定准音就学起了二胡。我每天放学回来都坐在门口的碓窝上学拉琴,起初是拉1、5弦,而后就拉5、2弦。按谱学拉“东方红”“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等简谱。后来慢慢地就能拉出流畅的音韵了,如民间小曲和一些新歌以及古曲“苏武牧羊”等,我都能熟练地演奏。其间,上海下放知青吕培培看我爱好音乐就送我一把国光牌口琴。从此,我又学起了口琴吹奏,什么单奏、双重奏、打复音、高八度和音我都能掌握且运用自如。高中毕业后,回乡参加大队文艺宣传队,在宣传队里除吹笛子、拉二胡外,又学起了弹琵琶。正在这时,我从未婚妻那拿来了一把坠胡,一把琵琶。那是我在水利局做木工的岳父陈佩胡自己精心制作的两件土乐器。拿回来后,我又跟唱琴书的艺人学拉坠胡。坠胡和二胡的定音不一样,且浑身上下都是弦窝。学拉坠胡,我只学会拉唱琴书开始的前奏和伴唱的过门就开始自拉自唱了,而且还请木工制作一个脚梆,边拉边踩脚板伴奏。那时,我还学会了不少篇子,如“观山景”“观客厅”“美男赞”“美女赞”“枪马赞”“断桥会”“历史纲鉴”“罗成算卦”等。没事时就自拉自唱、自踩脚梆,自娱自乐。在大队文艺宣传队我是领队,排的节目是泗州戏,我刚学弹琵琶伴奏不好,二胡另有高手,我就只能用吹笛子伴奏了。正式招干参加工作后,我不但自己买了一把二胡、坠胡,还学起了电子琴弹奏,按谱会弹“洪湖水,浪打浪”“说句心里话”“妹妹坐船头”等。我学琴和吹笛子一样没有师傅,全是自摸自悟,只要会唱就会弹奏。当然,我的弹奏因无名人指点,登不了大雅之堂。可是以琴声消愁,放松放松,消遣消遣,自娱自乐那是卓卓有余。后来,为改变走山路的状况,我几经努力在我家正南时庄东头的汴河上先修滚水坝、再修石孔桥,又铺通了一条南北大道。从此,洒脱一回,改变旧貌换了新颜,更方便了群众。桥路通行之日,我情不自禁地用口琴吹起了家乡妇孺皆知的“古汴河水清又甜,是咱家乡幸福泉。河水流尽千载泪,今朝人民笑开颜……”
   对我来说,琴之韵,乃心之魂也。我爱二胡深情、委婉、且稍带吟唱的独特音韵;我爱坠胡音质明亮、清脆、托腔送韵、委婉动听的迷人旋律;我爱口琴音质细柔、圆润嘹亮的抒情雅韵;我爱坠胡能模仿人言鸟语以及和扬琴作伴,说唱琴书的感人情怀;我爱琵琶简洁、清脆,清新悦耳的特有音质;我爱电子琴琴声悠扬,音域宽广,表现丰富的澎湃激情。但不无遗憾的是正如俗话所说“艺多不精”。我由于爱好广泛,面面俱到,缺乏专一,所以演奏水平一直局限于自娱自乐,上不了大雅之堂。尽管如此,我至今依然是见琴心动,闻声寻觅,心驰神往。这不解的情缘时时伴我萦系心怀,浪逐波涌……
   写于2013年9月2日

共 3734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作品以“听笛”引出“迷笛”,到“做笛”、“练笛”、“乐笛”;再从唱歌引出“胡拉琴”、“做胡琴”再到“口琴”、“坠胡”“琵琶”的演练。从中表现了“我”情趣高雅,心灵手巧;悟性极高,多才多艺,热爱生活的性格特点。语言质朴,行云流水;剪裁缝合,天衣无缝;结构严谨,针紧线密。作品虽然是散文,却形散神聚,极富表现力。如“做笛”“练笛”,“做二胡”“练二胡”的细节的描写极为极为细致传神。欢迎赐稿,推荐共赏。【编辑:晚霞晓文】 【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1405250005】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晚霞晓文        2014-05-20 09:53:13
  多才多艺的人生,丰富多彩的生活,诗意的情节,诗意的生活。欣赏佳作,期待更多精彩呈现,问好祝创作愉快!
2 楼        文友:老百        2014-05-21 05:03:14
  果然是文人墨客,琴棋书画样样皆通!这样的生活才真有逸情雅致,不白活一回!家和睦,人似仙,潇洒走人间;酒当歌,曲轻弹,霓霞舞翩翩;花儿美,碧水涟,日月彩云间;梦成真,福禄全,开心每一天!
柳岸花明社团欢迎各位文友 联系群QQ:858852421
3 楼        文友:晚霞晓文        2014-05-25 08:28:53
  祝贺耕野老师佳作荣获精品,恭喜、恭喜。问好,祝创作愉快!
回复3 楼        文友:耕野        2014-05-25 18:27:55
  谢谢编辑加精!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