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梧桐文苑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梧桐散文】天道悠悠

编辑推荐 【梧桐散文】天道悠悠


作者:当阳山人 举人,3860.8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608发表时间:2014-05-21 11:02:52
摘要:人生若尘露,天道邈悠悠。——阮籍

【梧桐散文】天道悠悠 洛口,黄河南岸一个普普通通的村庄,绵延邙岭千沟百壑中散落的一枚河洛文化的星子。据《巩县志》记载:
   “洛水入河处曰洛口。居民以之名村,隋唐后故事殊颗,如洛口仓、洛口屯、洛口城、洛口驿……不胜枚举”。
   在通往洛口村内的寨门上,还保存着清朝嘉庆时以长方镌刻的“古洛汭”三个大字,以及两道砖刻对联:
   “休气荣光连北阙,赤文绿字焕东周”。
   残存的记忆似乎已经证明,这里就是远古伏羲“仰则观象於天,俯则观法於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於是始作八卦”的旧址。
   而洛口村父老们口耳相传的毗邻伏羲台西边的羲皇池、羲圣祠以及河洛书院的残缺记忆,似乎也在言之凿凿地佐证这里曾经的辉煌与灿烂。
   还有,四周那一道道湮没在黄土杂草丛中原古时代的白灰面台基,以及四处散落的仰韶文化遗迹,似乎也在佐证,这里曾经是远古时代诸帝王举行祭天活动的祭坛圣地。
   这里,积淀了太多太深的中华历史文化。现在,虽然蒙了厚厚的尘垢,但瑕不掩瑜,时隔数千年,仍然放射着耀眼的光辉。
   历史从来没有在这里戛然而止,有过曾经的辉煌,也有过衰败与没落。“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天道盈虚,彼此消息。宽阔的河道,滚滚黄河蜿蜒流淌,不时泛起的浪花和漩涡,仿佛在诉说着什么。巍巍神都山,肃穆伫立,表现出来的却是语言和文字悄悄回避的真实与残酷。
   这里,为历史提供了一个广阔的表演舞台,而沧海桑田、物是人非的更迭,不过是在这里曾经上演的一幕幕连续剧而已。历史的巨浪淘沙拣金,能够流传下来的,有的威武,有的悲壮,有的凄怆,有的哀婉,每一幕都可歌可泣。曾经的壕堑、城垣和关隘,不过是一些道具而已;而滔滔黄河,仿佛在不停地作着画龙点睛般的解说。
   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留下了太多的凄凉与悲怆,留下了太多的遗憾与无奈。时至今日,人们还在津津乐道着这里曾经辉煌的传说,还有追根溯源地寻觅华夏文明的根源。黄河、洛水如弯曲的带子,缓缓地流淌。而历史上的金戈铁马,楼台亭榭,早已淹没在漫漫黄沙之中。只有在芳草萋萋当中,偶尔还能窥出一点点儿有待考证的遗迹的端倪。
   这里,“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上天赐予了帝王“受命于天”的符命,同时也为他们“德治天下”表现出了祥瑞之兆,“河洛写天意,符讖述圣心”。
   据说,成汤征伐夏桀的誓师典礼就在这个地方举行。《尚书》中那篇有名的《汤誓》,就是成汤与夏桀决战前的一番慷慨激昂的陈词。
   站在这里,我仿佛看到了耀武扬威的成汤,他高高地站在黄帝、尧、舜等古帝王祭天的圣地,举行誓师典礼,发表了极富煽情的誓师辞。他历数夏桀的暴虐荒淫,祸害国家,道德沦丧,众叛亲离。当然,他还不忘给自己一个顺天承运的借口。他要表明自己不是“敢行称乱”,而是“天命殛之”,“予畏上帝,不敢不正”。他给自己,也给了部下一个很好的理由。
   “天人合一,君权天授”的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就是在这里奠定了深厚的基础。天道不可逆,天理不可悖,天意不可违,人们要做某件事情的时候,总要顺应天意;想要做成某件事情,也要假托天意。人们怀着对“天”的深深敬畏,常常有所为,有所不为。
   孔子曾经因“凤鸟不至,河图不出”,而慨叹自己生不逢时,灰心丧气。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但因河图、洛书、乘黄三祥没有出现,管仲认为他还不能算“受命”于天。
   河图、洛书代表着天意和“神命”,统治者们常常利用它们来达到政治统治上的“威众”和军事征服的目的。陈胜举事,要假借于鱼书狐鸣;刘邦为了巩固自己的真命天子地位,竟然杜撰出自己的母亲“梦与神遇”后生下他这个龙种的美丽传说。我们在惊叹这些人的虚伪与狡黠的同时,也可以看到他们对于上天的敬畏和惶恐,他们不愿冒天下之大不韪,也不敢逆天行事。
   “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要循天道,守天理,顺天意,才能更好的度过短暂的一生。“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顺天意者,兼相爱,交相利,必得赏。反天意者,别相恶,交相贼,必得罚。”
   现在,我总感觉我们的思想文化中缺少了点什么东西。我们活着的人,每天为柴米油盐而奔波忙碌,为蝇头微利蜗角虚名追逐不休,总觉得生活枯燥而刻板,总觉得生命乏味而单调,甚至感觉“神马都是浮云”。只有当我们回顾历史的时候才会发现,人类的脚步行进得如过眼云烟,人的一生不过是白驹过隙。人生天地间,应该常怀敬畏之心,敬畏天地,敬畏自然,敬畏生命。“凡善怕者,必身有所正,言有所规,行有所止,遇有逾规,亦不出大格”。
   时空,是一个巨大的容器,它吞噬了一切历史。它在接纳一切的同时,也在腐蚀着一切。无论是帝王将相,还是庶民百姓,无论是宫殿楼台,还是茅屋瓦舍,大浪淘沙,而慢慢积淀下来的一些东西,渐渐成为我们民族文化中割舍不断的脐带,成为我们思想意识中无法改变的基因。
   站在高高的伏羲台上,遥看黄河之水天上来,天水相连,浑然一体。凝望河洛交汇处,清浊回旋,确有阴阳太极变化莫测之意。夕阳斜晖,暮霭升腾,天高地阔,继往开来,仿佛都幻化在一幅极大的太极图中,慢慢旋转,旋转……

共 2076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文章围绕黄河南岸一个普通村庄洛口的历史变迁,娓娓道来,旁征博引,有着厚重的历史文化感和沧海桑田感。显示出作者极其深厚的传统文化的底蕴。它带给读者的不仅有对往昔岁月的回首,而且有对历史文化的反思,更有对现实社会世风日下的忧虑。是一篇思想性和文学性都很强的散文佳作。推荐大家共赏。【编辑:金龙】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金龙        2014-05-21 11:08:13
  好文,欣赏了!
回复1 楼        文友:当阳山人        2014-05-21 15:16:29
  谢谢金龙老师!辛苦了!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