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江山散文 >> 爷爷的旱烟袋

精品 爷爷的旱烟袋


作者:月笼南窗 童生,939.5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496发表时间:2014-05-23 22:06:51
摘要:和 旱烟有关的事

在我们读小学时,还是上世纪七十年代,生活条件很不好。虽然物价便宜,但挣钱少。记得当年老爸和爷爷抽烟时,尽管香烟每包才一两角钱,一包烟买来抽好几天,只有上山干活时才带上,在家里或是下田干活都是抽旱烟,在我们这里叫做抽黄烟。
   爷爷的烟瘾也大,旱烟对于爷爷就相当于电脑对于爱打游戏的人,总是将精力花在提高装备上。
   爷爷的烟具由三部分组成,烟管、烟袋和取火工具。烟管和电视里看到的旱烟不同,体积没有那么大。烟管只是一根一尺多长,比大拇指略粗的竹根。竹根长在竹园里。是竹子用来繁殖的一部分,一般情况下都埋在土里,在土里平伸着向前,也像竹子一样有节,笋芽就从节上长出。这些竹根都是爷爷冬天挖冬笋的时候发现的,要找那种有三四年的老根,取出后拿回家,将外面削光滑,在兜部也就是根部钻一个小洞,又将洞口挖大,有小孩的指头大才算完工。然后再用一根铁丝在火里烧得通红,捅进竹管,打通里面的竹节。这还是个烟管的毛坯。那时还有一种江湖手艺人,专门上门代人加工烟管,就是将烟管的兜部,从挖出的小孔周围开始,除了通向烟管的那一方之外,其他都用铜片包上,连整个兜部都包起来,整个兜部看上去像一只眼睛的形状,在烟管的末端再做一个像京剧舞台上用的大锤形状的顶点,只有筷头那么大,却棱角分明,这样的烟袋才可以使用。
   盛放烟丝的工具叫烟袋,别的人都是用一个小布袋,爷爷用的是一个边长三寸的小正方形铁盒,有文具盒那么厚。这样的好处是烟丝不会受潮。
   虽然那时的火柴只有二分钱一盒,但大家都不舍得用,那时的打火机甚少。抽旱烟时用的火分两种,在家里就夹灶膛里的炭火,出门干活用纸捻。在家里,爷爷用来夹火的工具叫火夹子,是老爸代他加工的。我老爸的手巧在村里比较有名。老爸用一根长约一尺五左右的粗铁丝锤扁,像宽面条似的。然后对折,在对折处用一根筷子支着,对折后的扁铁丝合在一起,大约三寸长的地方又用一根擀面杖粗的柴禾支着,将两股分开卡在柴禾上,又将下面一寸多长的扁铁丝合在一起,还要在对折后三寸那一段上安上细铁丝缠成的小环。这样一个上面有个筷子大小的洞,洞下面有三寸长,下面有个擀面杖粗的大圆,圆下有一寸多长的一个小火夹子就成了,铁丝环的功能是,将小环向上拨,下端松开,夹上火后小环往下拨,就将夹子束紧,火就不会掉。
   纸捻是用草纸对折后搓成圆柱状,外出干活还要小心包好,防止受潮。
   爷爷抽的烟丝都是外地人上门兜售的,说是外地人,其实就是我们本县城的,因为交通不便,好像是很远的地方似的。那时卖烟丝的人上门先让买的人试抽一会才谈价。那些烟丝细的不像丝,都成了绒,黄的都快呈褐色了。爷爷抽了后觉得好就买下,卖的人来年还会再来推销。
   爷爷将买来的烟丝用几层草纸摊开晒一天,还要浇上菜油搅拌,使烟丝看上去油光铮亮,然后小心地装起来,放入一个古老的小木桶掉在楼板上,那种小心的样子,好像那是一个无价宝似的。
   爷爷的烟具外出干活时,将烟管别在裤带上带着。在家里,爷爷的烟具平时就放在饭桌上,烟管和火夹子就成了我和妹妹打架的武器,但我们不敢随便动烟盒,弄撒了可能要挨打。
   爷爷要抽烟了,先让我或妹妹去灶膛里夹火,然后,他将一撮烟丝从烟盒里拿出来填在烟管的小孔上,按紧后用炭火在烟丝上点一下,烟丝在燃烧,爷爷就吸着,那神情真是欲仙欲死,把我们看得都馋了。等小孔里的烟丝燃尽,爷爷用力一吹,就将灰烬吹到地上。再拿一小撮按紧。这样一次要抽十几分钟。
   有时抽烟时灶里还没生火,爷爷就用纸捻取火。将纸捻用火柴点燃,在抽的过程中,纸捻并未熄灭。再抽时,对着纸捻一吹,火又燃起了。原来火柴是这样省下来的。
   下雨天或是冬天,大家不用干活了,又没电视看。大家就互相串门。在一起聊天,话题从古到今都有,最多的是关于大跃进那几年的浮夸风,没有粮食时用其他植物代替。本来是件苦难的事,被我的父辈们当做笑料在回忆。我们家是大家串门的集中地,口渴了就自己倒茶喝,我家有只大陶器茶壶,可以装两瓶开水的。爷爷抽烟了,自己抽好后,装上一撮烟丝,将口含的部分用手抹净,再连同火具和烟盒递给邻居抽,邻居抽好后也装上一撮,将口含的部分抹净递给别人。原来这就是抽旱烟的礼仪。
   为了节源开流,爷爷还试着自己种烟叶。烟叶样子挺好看的,翠绿色的叶子,顶端还开出白色小花。成熟的时候就开始变黄。爷爷将成熟的烟叶收下,编了几块竹廉,将烟叶夹在竹廉里晒干,然后将烟叶的边角去掉,叠在一起。专门请木工打了个架子来刨烟丝。木架子有四尺长,两头是实心的,中间掏空,留了四个一寸见方的小柱,将烟叶夹在中间,上下都用两寸见方的小木柱楦紧,爷爷用小刨子刨烟叶,刨出了烟丝。好像爷爷自己种的质量不好,烟丝没有买来的颜色纯正。后来就没种了,那套设备至今仍在。
   爷爷的脾气暴躁,奶奶年轻时常受家暴之苦。我们小时候,他也常常暴跳如雷。后来我渐渐发现,爷爷抽烟时的心情最好。因为家里是爷爷当家,我们的需求总要向他提,若是平时,向爷爷要钱,爷爷总是暴躁地骂我:“又要钱!难道我肉里出钱?饭碗下面掉钱?”后来发现了他的软肋之后,我就会在他抽烟时向他提要求,这样成功几率大多了。
   后来大一些,发现爷爷不过是外表凶悍,其实不凶。我就不怕了。有时他要我帮他夹火,我拿着火夹子:“老爹!我要买圆珠笔,给我三毛钱。”“我肉里出钱。”“到底给不给?不给我就不夹火了。”“就不给!拿来我自己夹。”我把火夹拿在手里:“你没火夹子,看你怎么夹?”爷爷被逗笑了:“我给你就是了!快去夹火。”我把火夹来,远远举着:“钱拿来再给你火。”爷爷一边笑一边掏钱:“要死的鬼!我前世差你的!”
   八十年代之后,旱烟渐渐退出人们的生活,爷爷也不抽旱烟了,改抽香烟。不过抽旱烟时的那些礼仪我还没忘,觉得挺有趣。

共 2345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文章以爷爷的旱烟为线索,给我们讲述了有关烟的有趣故事。在生动的文字里,我们看到了爷爷们抽旱烟讲述故事的情形,爷爷抽烟点火的情形,利用夹火时机问爷爷要钱的故事,这些故事写出了一种浓烈的生活味道。文章也讲述了烟斗的制作过程,吸烟的点火工具,爷爷卷烟的方式等,这些让我们了解了一段烟的知识。语言流畅,自然而生动。【编辑:春雨阳光】【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4052405】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春雨阳光        2014-05-24 06:42:13
  作者通过爷爷的旱烟袋,把一段生活写得很生动感人,同时,把整个旱烟的工具制作等写得很清楚,两者结合,构成了一种有趣的生活,读后让我开阔了眼界。谢谢朋友!
语文教师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