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指间微凉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指间】丹青洇染(报告文学)

精品 【指间】丹青洇染(报告文学)


作者:ran.t 榜眼,28155.71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7926发表时间:2014-05-25 12:46:56

天蓝云净,春风俏软,杂花生树,草长莺飞。在吹面不寒、万物新萌的季节里,杨雷接到了“新任务”——受邀加入“2014江苏省中国梦.江苏新篇章”——江苏优秀中青年画家采风团,环绕烟波浩渺的太湖搜集新灵感,捕捉新创意,点染新梦境,打造新作品。出发之前,我有幸两次与他交谈,当时记下的是吉光片羽,如今串连成文,感到他的情怀亦不逊于他的睿智。
   市政协委员杨雷身兼镇江画院院长、市美术馆馆长于一身,“国家一级美术师”的称谓在我这外行看来,正与“国家一级编剧”相当。当得起这个称谓的,得是行内公认的高手,勤奋、天分缺一不可。大凡第一流的艺术家,都有个共同点:不满足,不停步,一直处于“在路上”的状态。杨雷也不例外。
   在艺术的探求上他信奉永无止境。传统的空灵、隽永他得其三味,却又“不安分”地化入了西方绘画的某些技法;古典的韵味他要继承,时代的气息也要牢牢抓住。技艺在精进,视角在变换,题材在扩张。于是《湖湾秋云》、《金色家园》既恢宏又飘逸,体现了动态的现代美感;于是《水乡渔歌》、《晨韵》既生活又超脱,在北京中南海等重要场所内兀自散发出独特的魅力;于是国画的线、西洋画的块和谐交融,古老东方的明黄色与海洋文化的蔚蓝色交相辉映;而以形写神,亦真亦幻,亦工亦写,亦彩亦墨,锻造出的是范式,彰显出的是锐气。
   在建设团队、培养人才上他同样不肯原地踏步。一方面,他定点指导的谈鹏、林宵两位年轻画家已然小荷初露,令人不敢不觑,用他的话说:“结合学术性的活动把有潜力的青年向上推,形成梯队”。他教他们的除技巧和章法,还有平日的言传身教、耳濡目染。这不教之教或许倒是最重要的。明乎此,也就不难解释,师出同门,谈、林二位的美学风格相去甚远,与杨雷的主流画风也不相同。把弟子全克隆成自己只相当于电脑上的复制粘贴,“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指的更是一种精神。另一方面,杨雷对组织画家出外采风,参加重大主题展览的写生,策划研讨会,与兄弟市画院学术交流,也舍得花精力。他积极调动美术界各方力量,开门办院,不仅院内画家受倚重,特聘的40余位画家也一样受到重视……这与其说是工作创新,不如说是一种胸怀和境界。人才济济,一呼百应,佳作迭出,镇江画派业已初现峥嵘。
   蓄积力量是为了有所作为。在这一点上,尤见得镇江画院的凝聚力和执行力。无论是百米长卷“江山多娇”,还是一诗一画的“诗画镇江”、“镇江画派暨江苏中国画名家邀请展”,或是“镇江新二十四景”和“八大山体景观写生创作展”,都是构思奇绝,规模庞大,参与者众。相应地,也使人感叹杨雷在其中所付出的心血。“镇江新二十四景”突出了正能量、新梦想,与旧二十四景的清微淡远、个人化有气质上的差异。杨雷说,那不单是色彩、技艺上的不同,更是创作意图和内涵意蕴的截然。他希望慈寿塔景、西津寻渡、北固远帆、春江夜月等新二十四景带给人情趣陶冶的同时,还折射改革开放三十年后新镇江的面貌,从知名度、影响力等文化角度力推镇江。时隔一年,“八大山体景观写生创作展”横空出世。以历史担当的激情,将饱蘸深情的笔墨点向跑马山、黄鹤山等八大山体,以美术元素唤起当代镇江人对“城市山林”的感悟和爱护,提升市民的人文素质,是其初衷,最终也圆满地落到实处。短短几年,一套“组合拳”令人惊艳,未来镇江画院在杨雷的引领和推动下又会做出怎样一番局面,着实值得期待。
   他方方面面不竭地进取,动力源自何处?
   带着疑问,我走访了画院。一楼是宽敞清雅的展厅,墙上幅幅展品春兰秋菊,各擅胜场,山水占了多数,花鸟、人物略少些;二楼约有一半是画室,看来每个画家都有单独的一间,条件的优越令人欣羡。杨雷的那一间却是与众不同,一身二任,既是画室,又兼办公室。那长长大大的办公桌经过改装,又可充当画桌。桌上一边整整齐齐搁着文件,一边零零散散搁着颜料。文件上有他的签字,颜料上有他的指印。我看着不禁笑了起来。这简直就是文化人而又是专业创作单位管理干部的绝佳概括,写到小说里去,原封不动就可以成为隐喻和意象。
   他的办公(画)室一面是西津渡,一面是金山湖,天光云影,沧桑清丽,变幻流转,更何况还有那么些常绿植物点缀其间,有一棵藤蔓甚至从一楼爬到了窗上。日色斑驳,像有关“光与影”的入门课。
   杨雷在创作上和工作上也如同那顽强的藤蔓,固执的日光,这就又勾起了我先前的疑问。直到看了央视9套的高清人文纪录片《城市山林》,我才了然:他的那股劲儿是“家学渊源”。配着秀丽的景色和细碎的乐声,磁性的画外音娓娓道出了杨雷的成就,回溯到米芇父子的“米氏云山”,续讲到京江画派,再到杨雷的父母。杨雷的父亲杨逸塘为国家一级美术师,曾任镇江画院副院长,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大展,中南海陈列有他的《江南渔歌》。杨老先生也是位精于业务又勇于任事的赤诚之人,在淡泊名利上显得出世,在对事业的不懈追求上则是入世。杨雷身上明显有乃父之风。其母顾凤珍亦是著名画家,她原是右手执笔作画,后经坎坷,不得已改用左手,日复一日,坚持如一,竟修炼出精纯功力,绘出《百鱼图》、《九鲤图》等名作,被收藏和陈列于天安门和钓鱼台国宾馆内,被誉为“江南左笔画鱼人”。杨雷行事的坚毅,似可视为母亲的传承。纪录片最终“话又说回来了”,重又落笔在杨雷身上,宛然是划了一个横跨千年的圆。
   在画出了一系列精妙的作品,主抓了一系列重要的艺术活动,推出了一系列的新人、新作之后;在三次入选全国美展,赴香港举办了个人画展,被评为“三十名江苏省优秀青年国画家”第八名之后,杨雷再次行动起来,踏上了新的征程。“2014江苏省中国梦.江苏新篇章”——江苏优秀中青年画家采风团中,将有他儒雅的身影,明快的谈吐,爽朗的笑声。
   带上画具,背上行囊,他出发了。“长天远波,放眼皆碧,七十二峰苍翠,挺立于三万六千顷波涛之中”的太湖,正等着他的脚步!
  

共 2344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在越来越多儒商兼济人文与社会责任感的当下,杨雷做为 “非典型”的艺术家存在,显然是反其道而行之的“文艺的务实”。不论是树桃李春风不拘一格的因材施教,还是为“官”一任在推广镇江画派上的实干,甚而对“城市山林”的精神铸造,无一不再彰显出灵性卓然的艺术家植根现实的务实精神,亦如他“以形写神,亦真亦幻,亦工亦写,亦彩亦墨” 的画风。人说“人如其文”,经由作者的文字为媒,读者所见者是人如其画的杨雷,天分与努力的融汇,家学渊源的传承与熏陶,扎根现实的艺术追逐,令得成功与艺术不再相悖,在阳春白雪的传承里摒弃曲高和寡的尴尬。作者以人为本的报告文学,笔随意走,人文合一,怎样的主人公就呈现怎样的文本气质,除却文字功底的深湛,更在于作者对人物内心与精神世界的深度切入与浸染之功。推荐共赏。【编辑:浅泠】【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4052618】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浅泠        2014-05-25 12:49:55
  人说“画虎画皮难画骨”,不知道会刻画一个独特的画家,其难度又如何?不管怎么说,这一篇显然已“画”成,且极妙绝。
2 楼        文友:冽枫        2014-05-25 13:02:40
  这画人之技越发传神,问好。
000
3 楼        文友:秋梧飘絮        2014-05-25 17:05:47
  丹青洇染,人生写意,作者将人物行走的步履巧妙地揉捏进字里行间,生花妙笔下神丰形姿,让读者无不感喟。若说是吉光片羽的连缀,不如说是影映迹烘,有浓墨重彩的描蓦,亦有远山淡水的勾勒,此文阅之,可体悟“人在画中游”之妙,快哉!
4 楼        文友:秋梧飘絮        2014-05-25 17:08:13
  师兄的报告文学,读来雅致清芬,口齿噙香。
5 楼        文友:七年级        2014-05-25 21:07:24
  陶然的报告文学,耐嚼细品,倒是愈发炉火纯青了。前来偷师学艺啦。
6 楼        文友:七年级        2014-05-25 21:08:04
  问好陶老师,你的超级大粉丝前来向你致敬!哈哈。
7 楼        文友:临清照影        2014-05-25 21:26:56
  陶先生的文,我是必读的,从不曾错过。之于报告文学,我是比较陌生的,这次来学习,很高兴有了范本。
   谢谢陶先生奉献出如此佳作,久违的亲切熟悉。
一生爱文字,愿与一生依。临清来照影,落花流水去。
8 楼        文友:临清照影        2014-05-25 21:29:14
  很长时间不联系,只从文字中得识先生数面,已经很是欢喜,陶先生久违了。
   临清在遥远的河南向你问好。保重身体,越发笔健。
一生爱文字,愿与一生依。临清来照影,落花流水去。
9 楼        文友:ran.t        2014-05-26 10:21:36
  浅师妹辛苦,编按精彩凝练!谢谢冽枫文友、秋师妹、七年级和临清旧友的长期支持同关注。
10 楼        文友:菊惆        2014-05-26 13:44:54
  问好师父。
王者的忧伤
回复10 楼        文友:ran.t        2014-05-27 09:00:27
  小菊好啊。
共 19 条 2 页 首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