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杂文随笔 >> 【时事聚焦】教育部门调分纠偏凸显德育地位的提升

编辑推荐 【时事聚焦】教育部门调分纠偏凸显德育地位的提升


作者:空中飞 榜眼,24615.0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2581发表时间:2014-05-28 21:29:40

高考被视为全国第一大考,备受社会关注。纵观31省市区高考录取新政,发现加分政策有较大调整,体育特长和奥赛等项目,统统缩减降低分值,或取消保送资格;而品德加分异军突起,凸显了德育地位的提升。有13个省市区加分项目中提及思想品德和见义勇为,10省市提出对见义勇为的考生加10分作为奖励,京、浙、川三地奖励则达到20分。高考在即,加分政策无疑又成热门话题。近年来,高考加分丑闻层出不穷,如重庆在2009年高考中,共有6.5万人获得高考加分,超过考生总数的30%;说明高考加分制度设计不严密,再加上缺乏透明度的运作过程,以及形同虚设的监督机制,为权钱交易提供了通道,让高考加分沦为了腐败的赛场。这次教育部门缩减项目降低分值的调整,是在纠偏,仅四川省就删除29个加分项目,值得网民赞赏。
   高考加分的目的,在于选拔特殊的优秀人才,引导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型,既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又可以弥补单纯以分数论英雄的不足,得到了公众的肯定。像那些竞赛获奖者,平常学习就很刻苦。他们高考分数肯定不会低到哪去。既然竞赛能得高分,在某一科目又非常出彩、为地区甚至国家赢得了荣誉,这样的加分奖励没有什么不合理。只是高考加分在现实操作中,却频频走样,成为一些有权有势的家长为子女的高考捷径,被金钱与权力徇私舞弊蚕食殆尽。本来是为了激励体育或科技特长,鼓励优秀学生,照顾少数民族考生的政策,没有想到权钱交易已经演变为腐败加分,在功利主义风气盛行的社会,高考录取只要多开一道门缝,就会有无数人争先恐后地想办法往里钻。使加分丑闻离制度设计的初衷越来越远,那么拨乱反正调分纠偏就势在必行。
   今年不管是缩减项目降低分值,将奥赛获奖者剔出保送行列的“减法”,还是在思想品德及见义勇为方面的“加法”,实际上都是在向社会昭示中国高考在改革,在向着社会公平的诉求变,这是令人可喜的局面。多地获省级优秀学生干部荣誉的也取消了加分,而值得关注的是对思想品德和见义勇为都普遍同意进行加分。只是具体的执行标准各省不同。例如,北京市思想政治品德加分标准为,在高中教育阶段获得区、县级见义勇为荣誉称号的考生。而内蒙古出台的标准则为,思想政治品德方面有突出事迹者。而山东规定见义勇为加分项,是受市人民政府或省综治委表彰的,高考成绩总分低于高校调档分数线10分之内的,可以向高校投档;受省人民政府表彰的,高考成绩总分低于高校调档分数线20分之内的,可以向高校投档。
   严格控制加分好,好就好在高考加分越瘦身,公平就越有保证不跑偏。尽管一部分城市精英的子女,正在通过海外留学的方式绕开高考。但高考在今天中国的绝对核心位置,并没有受到冲击。对于绝大部分中国孩子而言,借助高考制度进入大专院校,依旧是改变人生的重要方式。相对于其他选拔人才的方式,高考因为省内统一使用同一试卷,基本称得上公平;当加分制度跑偏后,公平就改变了。据中青报报道,湖南高考武术加分已经形成了产业链,交几万元参加时间不等的训练后,获得加分十拿九稳。不会武术套路,缺乏体育特长的同学,也可以享受高考加分待遇。在辽宁有的考生以“篮球类二级运动员”加分,实际没摸过篮球也行。还有航模、奥赛,常常与家庭经济状况相勾连,沦为有钱人的游戏。这些加分沦为官员子女、富家子弟们的专利。媒体曝光后,遭致民众前所未有的质疑。
   就连“省级三好学生、省级优秀学生”等荣誉称号,都可以用金钱搞定,在加分考生的挤兑下,高考“裸分”状元反而落选名牌大学。本该公正科学地考查学生特长素质的高考加分政策,俨然成了权力寻租的道具,人们还会相信这些加分的公信力吗?毋庸讳言,近年来围绕着高考加分曝出不少丑闻,暗度陈仓的加分黑幕,将小部分人送进“象牙塔”的同时,阻隔了更多学子的升学之路。这样的结果自然使人感到难以接受。这既是近年来高考加分屡遭诟病的关键所在,也是舆论呼吁政府要取消加分政策的原因。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教育部门及时出台加分瘦身的调整政策。就是为规避加分政策与行政权力过度挂钩的现象,有助于为其建立透明、公平的平台,不给官员以弄虚作假的机会,这对于减少高考加分乱象,维护高考公平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无疑也是符合公众的期待。
   人们并不是全盘否定加分政策,反对的是采取不正当手段获得加分,反对的是高考加分政策执行太随意,让教育公平很受伤。正如网友调侃所说:“哥加的不是分,是特权。”而对见义勇为加分,绝大多数网民都表示支持。认为见义勇为是高尚精神的外在体现,并且在当下的社会生活中,全社会应该大力扶持和褒奖这种正能量的高尚精神和行为。学生能够见义勇为难能可贵,也是社会稀缺资源。对见义勇为者予以加分、重奖,体现为一种道德精神的弘扬,以示对这种行为的鼓励无可厚非。当然,也有个别网友认为,见义勇为加分是鼓励和诱导未成年人为了分数去冒险,这有点偏颇,我不赞成这种观点。当你见到路人遇险需要救助的,你为了自身的安全,袖手旁观看“热闹”,难道就心安理得吗?
   只是学校要提倡见义智为,提醒学生注意方法不能拼死蛮干。因为见义勇为是一种高危行动,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和凶险,如果处置措施不当,自身容易受到伤害,甚至搭上生命。见义勇为往往是一个人的自觉行动,高考加分能关注到这一方面,让世人感到,见义勇为是受人称道的,社会上对这种行为一定会给予褒扬。这种蝴蝶效应,会进一步积聚起正能量,推动全社会在见义勇为方面迈上一个新台阶。教育学生在必要时,敢于见义勇为也是必须的,为见义勇为加分也是对当前社会道德滑坡的纠偏和回馈。如果道德行为不能给施善者以足够的回报,良好的社会道德也就难以建立起来。这比奥数、体育之类的加分更具有正当性。因为高校招生不仅要看成绩,更要看品德,而学生在危急时刻能够挺身而出,这就证明是最好的品德。
   见义勇为是一件可遇而不可求的事情,毕竟只是极少数。对大多数考生来说,对个人品德加分不好认定。人们赞成品德加分新政,认为其出发点是好的。在以分数为最高标准的应试教育体系中,原先学校往往只重视奥数,学生的品德教育和激励被忽视,几乎成了空洞的口号。等到孩子们考进大学,世界观已经相对成型时,才发现错过了思想品德教育的最佳时机。此项政策能够强化老师和学生家长,对品德教育应从小做起这一理念的认识。将品德加分,是让更多孩子注重美德发展,崇德向善确实很好。只有对品德加分,才能使教师将更多精力置放到育人方面,注重用良好的熏陶感染学生,用高尚的行为激励学生,用及时的鞭策唤醒学生,使教育不仅是知识播种机,更是人格推动器,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政策出台后,配套的措施就得及时推出。思想品德是否优秀如何定性,定性之后如何定量,这都需要教育主管部门尽早拿出一整套公众认可、可统一操作的方案。因为品德是个抽象的东西,品德内涵是多方面的,包括“爱心、尊敬、团结友爱、助人为乐”等,即便有相互比较,也往往“横看成岭侧成峰”而“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象见义勇为好量化。如果没有一个标准就不好操控,容易受到一些具有评定权的部门或人员的主观影响,越模糊就越容易滋生弄虚作假、以权谋私等现象,从而导致品德评定失真变味,成为一些学生靠托关系、拼爹、拼票子加分的新路径。这是教育主管部门必须认真重视的问题,应该事先做好科学设计。
   思想品德加分,是对整个教育指挥棒,一度偏向知识教育以至忽略学生品德素质教养的一种弥补。同时也可对人情冷漠、社会责任感缺失的不良风气予以正向激励,对这种探索应该肯定。只是没有规范评判标准,就容易造成新的不公,让这项制度沦为少部分人的特别通行证。品德加分会不会重蹈奥赛覆辙,这是很多考生家长最担忧的地方。人们看到造假横行太多了,只要加分项目仍缺乏专业、独立的第三方评定机构,还是由行政权力主宰评分,仍然没有变化,不论内容如何变迁,都注定“公平”难题无解,赶走的“奥数”曾经如此,新设的思想品德恐怕也还会如此。希望不会出现按下葫芦浮起瓢。人们赞成品德加分,但决不容许在加分过程中,继续存在暗箱操作,也不希望加分政策掌控不好,从而失去正确引导和典型示范的作用。
   这些年,分数成为老师和学生唯一的追求目标,而升学率也成为衡量学校质量的唯一标准。因此,重知识、轻品德的教育弊端逐步凸显。青少年思想道德滑坡,追求享乐、好逸恶劳、攀比浮夸,自私自利,缺乏远大理想和社会责任感,这样的学生即使是“高考状元”,也不可能成为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的真正栋梁。有才无德者屡屡让人大跌眼镜,已经成为社会的普遍担忧。现在开始纠偏,重新将学生思想品德重视起来,并在高考环节上,为人才素质设立了一道关卡,增加对青少年的道德教育考评,借此让办学单位真正明白,“德”作为我国教育的首要目标,是每一所教书育人学校义不容辞的责任,这种加分并不过分。传统加分瘦身,品德加分增重,从单纯偏重于智力开发转向品德与知识并重的方向发展。这对扭转时下日益下滑的社会风气,可起到匡扶与导向作用。
   早在1987年4月21日由国家教委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暂行条例》中,就曾规定政治思想品德方面有突出事迹,“可以适当降低分数,由学校审查录取或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按理说已经不是新政了,2008年北京市高考中,就允许学生填报“有突出先进事迹、对社会有较大影响”这一项,结果万名考生中,无人获得加分。为什么还是有很多人认为思想品德考评是新政呢?就因为各地除了对见义勇为破格加分外,其它基本没动,时间一长也就遗忘了。主要原因还是没有具体的考核标准。这就需要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在吸收广大师生、家长、教育专家意见的基础上,出台详细与明确的规定,便于各省市参照实施。只有细化加分考核内容、考查方式,让全社会进行监督,才能避免地方各自为政。只有加分政策能够在阳光下曝晒运转,才能承担起为国选材的重任。
   2014-05-2711:59:53

共 3998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文章就各地出台的高考加分政策进行评述,分析扣住了历史,揭示了以前各地加分的项目和情况,特别揭示了加分中带来的不规范行为,带来的强权和强钱问题,分析了这些行为对高考公平和公正的伤害。分析了改革加分政策中的德育和见义勇为加分的积极意义,但是,文章也同样指出了其中潜藏的可能出现的舞弊行为。只要是高考,只要与分数有关,似乎就与“歪门邪道”有关,怎样能杜绝?难!【编辑:春雨阳光】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土生        2014-05-28 22:30:58
  为好品德加分本身就是个值得商榷的行为。教育部门的这次决定,等于在向全社会昭示:好品德=好回报。这次加分直接把见义勇为与利益给联系在了一起。个人认为,所谓的见义勇为,完全是个人的选择,是一个人自愿的行为,如果对一种自愿行为大加封赏,难免会使好事变质,最终成了坏事。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