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梧桐文苑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梧桐散文】梦落宜良人微醉,遥目大观楼映月

编辑推荐 【梧桐散文】梦落宜良人微醉,遥目大观楼映月 ——游记二则


作者:慕容凌云 秀才,2633.26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623发表时间:2014-06-01 08:50:20
摘要:宜良、大观楼游记二则

【梧桐散文】梦落宜良人微醉,遥目大观楼映月 一、梦落宜良人微醉,篝火晚会意难忘
   口中弥漫着淡淡的云南山泉的甜味,指尖触碰着相机的快门,身上沐浴着暖暖的阳光,心中挂念着千山红遍的油桃,脚下奔驰的车轮,都在把我引向通往“宜良”的路上。
   似乎这云贵高原上的雨,总有种特殊的魅力,洒在我飘零的笔上,散发出淡淡的韵味,嗅之不绝用之不尽。在每一个风轻云淡的日子里,笔下总能悄无声息地流落出一段故事、一个地方、一份心情。
   古时候的宜良,美名远播,“古匡八景”就是指这个地方。万亩的花园将村子围成一座依山伴水的圣地,玉泉飞瀑、渔舟唱晚、铁池夜月、晚霞叠翠。似乎,熟知历史的人,都对宜良有种别样的情怀,如同对丽江的古城,总有一份莫名的期待、陌然的喜欢。
   汽车缓缓地在山坡上盘旋,两岸迎来的是各种奇形怪状的山石和一些神秘莫测的洞子,不是黄土高坡上的那种窑洞,而是汽车穿越的石洞,几乎每一个石洞扣的上侧,都有一些历史人物浮雕,若隐若现地看守着每一个出入的洞口,像是一个个守护神使般,静静地守卫这片古老、安然、寂静的世外桃源。
   说起宜良,或许很多人不知道是哪里。因为,宜良有自己独特的风土人情。它不像丽江、大理、香格里拉等地,有着铺天盖地的广告,有着各种艳遇以及各种诱人的乡村酒吧、或者古城遗址,宜良,如同他的名字一般,朴实而又耐人寻味、古老而不沧桑。
   此行的目的地,不是传说中的“古匡八景”,而是一个彝族的农家庄园。当汽车在青石子铺成的小路上蜿蜒前行,两侧的树木向我送来无声的问候,我知道,我们是在向着一个大山深处前行,或者说,向着树林最深的地方前进。
   谈到彝族,可能很多人还很陌生,因为它既不像傣族有着喷香可口的菠萝饭、傣味菜,也不像苗族那样有着各种艳丽多姿的凤冠,它只是我国少数民族里面一个朴实而不普通的民族,沉默而不寡言的民族。相对于生活在云南的人来说,或许去过很多寨子,比如苗族寨子、土家寨子、纳西寨子等等,而对于城里人来说,走访少数民族,难免离不开探寨,因为久在钢筋混凝土搭建的“牢房”里生活久了,对那些原始的村寨有着格外的欣喜之情。
   下塌的农庄,就是这彝族自治区里面一个很别致的院落。仿照中国古时候北京“四合院”的那种格局,屋前是一片空旷的平原,屋后是一片万亩梨园,左侧便是本次目的地油桃园,右侧则是一条红灯高挂的“十里羊肠”。但是将它比作 “羊肠”有些不够贴切,因为这条一眼望不到边际的小路两侧矗立着整齐而干净的大树,大树下面则是彝族特色的长廊、木厅。红灯高挂、饭香扑鼻,如同传说中的“十里红妆”,将这些排列整齐、错落有致的大树围成一座天然的“食堂”,供我们休憩、餐饮。
   沿着大棚叠起的小道,走进百里飘香的油桃园。“油桃”,就是桃树与李树嫁接之后,产出的果实,故有人也称之为“桃李”。行至小路的末端,顿时被眼前的景象折服,迈不开步子。
   一米多高的树上,红突绿衬。一眼看不到尽头的果园,着实令人大吃一惊。相对于城市里的“移花栽木”,这片果林实为奇迹。
   又甜又红的桃李,把初生的枝头压弯了腰。踏着石子铺成的小路,静静地走在果林外侧。千红尽染、千树叶绿,把整个山头蔓延成一副红红绿绿的屏障,倾尽了满目的惊喜。
   轻轻地摘了一个,清香瞬间穿透牙齿,渗透到细软的神经。一股淡淡的甘甜从喉中划下,如同饮下了王母娘娘的玉露琼浆,唇齿酥软,赞美不绝于口,心里却恨不得多吃几个,解解馋。就像孙大圣偷进王母娘娘的蟠桃园,满目欢喜,接二连三地吃下多个,方才依偎在树下休憩。浅浅的阳光透过树缝照过来,有种黯然昏沉的陶醉感,闭上眼睛再也不愿睁开。即使没有唐寅的“桃花仙子”,也没有“梨花泪”,这种沁人心脾的桃李香,也足以让人香魂迷醉,不复醒来。
   满满的两大提篮,也盛不下贪吃的心,沉甸甸的质感把手指勒红,方才停下摘桃的频率。一步一个脚印地提着两篮油桃,缓缓地迈向农庄的路。
   初相见,你的的确确的给了一次视觉震撼,一次关于“桃李”漫天的震撼。将整个山岚装扮成红绿的颜色,需要多大的造化神秀才可完成?不得不佩服彝族人的坚持,数百年乃至数千年来精心照顾这片园子,才有了今天这恢宏磅礴的气势,才有了这震彻心扉的盛宴。
   初遇,相见恨晚。缘何不能早日发现这片世外桃源?不能早日将心情归于尘土,摆脱“城市牢笼”里的“枷锁”,来这里放松一下心情呢?
   晚饭,是在那片“十里红灯”下进行的。风味手撕鸭、野味红烧鱼、乌鸡天麻汤、农家小炒肉、凉拌海带粉……如同《舌尖上的中国》里面的长街宴,游客人随意地品尝,随意地交流。身着七彩服饰的彝族姑娘,间歇地出现在中间的走道上,送来垂涎三尺的美味佳肴。
   这是生平吃的最饱的一顿饭,一顿彝族风味的菜肴。弥漫着喜庆的灯火,清雅的丝竹,把彝族人的厚道、热情、诚实做成了一道道溢满碗碟的美味,悉数吃干喝尽,不舍浪费半滴。
   露天的篝火,总在古老的彝族人家燃起,如同希望的火苗,烧出一个民族的辉煌。随着夜色渐暗,耳边响起了铿锵激昂的彝族音乐、孩童们嬉笑的追逐,我知道,篝火晚会要开始了。
   对彝族文化稍微有研究的人大都知道,彝族的“篝火晚会”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在那个以“祖先祭祀和酒神祭拜”的彝族毕摩文化,“火”不仅象征着喜庆、热情、希望,还象征着他们对“红红火火”、美好日子的向往,一种世代传承、传承至今的向往。
   苍茫大地上,燃起一道轻灵的烟,伴随着“噼噼啪啪”的声音,小小的火苗逐渐变成燎原之势,将整个火堆的柴草都引燃,火光冲天,热气袭人。一曲响亮的彝族音乐响起,一个身着黑红格子的彝族女子首先对着火堆“行礼”,然后纵然起身领舞,接着其他身着彝族服装的姑娘也自动伴舞,将篝火晚会推向全场的至高点。
   从不曾习舞,却在此刻忍不住地跃跃欲试。学着彝族汉子的模样、身形、步法,加入到一个众人围成的“圆盘”之中。彝族姑娘、汉子、老人、小孩一起歌唱,把快乐传染给了晚会的每一个人,大家不约而同地唱起来、跳起来,把心中久违的热情悉数迸发出来,形成一支“汉彝”交响曲,把彼此心中的希望用“火”的形式、以“火”的名义传递给每一个人,点燃彼此,点燃梦想。
   晚会整整持续了近两个小时,直到游客们纷纷坐下,跳不动为止。笑容在每个人的脸上飞扬,幸福在每个人的心中传递,仿佛整个人一下子被抽空,所有的烦恼、不快都被这“火”燃烧殆尽,只留下一份宁静、一份空旷。
   回程的路,司机多次走错路,我们一行在寂静的山上游荡,似乎是这山清水秀的彝族水土舍不得我们离去,所以跟我们开着莫名的小玩笑。
   渐行渐远的村落、渐走渐暗的篝火,最终消失在无垠的夜色里。别了,宜良,别了,彝族的兄弟姐妹们,别了,这片“隐世”的乐土。
   再见,或许再也不见,但你已在我心里燃起一堆篝火……
  
   二、绿柳白堤花满袖,只缘身在大观楼。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花红柳翠,蜂飞蝶舞。春风灿烂的日子,与朋友踏上了春游的路。
   微风轻扬,春水荡漾,暖阳如虹,青云苍穹。窗外的道路愈来愈蜿蜒,两侧的风景愈来愈苍翠,伴随着一阵阵花香扑鼻,我们来到了此行的目的地——大观楼。
   远望大观楼,沉浸在一片苍翠欲滴的绿色世界里。一座高大的摩天轮在清风中缓缓地转动,几只五颜六色的风筝在空中翱翔,熙攘的人群点缀其中;近看,一座清式的城楼耸立在这片花园的门户地段,暗灰色的砖块、暗红色的驻台、橙红色的瓦块,勾勒出一座碉堡式的城楼,毅然地呈现在眼前。
   轻轻滴抚摸着城楼的墙垣,有着粗糙的棱角感。在岁月的风吹雨打里,变得深沉而有质感,仿佛走在历史的长河里,看风起云涌的朝代变迁,乾坤变幻,深邃、寂静。寒铁铸成的澜门,大理石砌成的入口,都在无声地昭示出这座古楼的历史印记。
   据传,大观楼乃中国四大名楼之一,建于康熙年间,因其面临滇池,远望西山,尽揽湖光山色而得名。位于昆明主城区西南2公里的滇池之岸,俯瞰500里滇池,昆明全景尽收眼下。民国初年,大观楼辟为公园,唐继尧曾拨款修葺,并立其铜像于场地正中央,1940年,又在楼前池中竖三个大白石墩,仿西湖“三潭印月”之景。
   踏进铁栏围成的大门,进入园内。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一个椭圆的花圃,黄紫相见的罂粟花开得正艳。花圃外侧是用水泥围成的一尺见宽的水渠,里面尽是游弋着大大小小的金鱼,形成一圃环渠,花自芳菲鱼自跃的景致,些许游客站在池边拍照、喂鱼、赏花,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跃然于纸上。
   在花圃的另一侧是一片古老的杉树林。其中傲立着许多挺拔的古树,走近一看,大多数都有百年历史。其中有一颗古树直径约有1.5米长,需要3人合抱才能绕树一圈。而这颗接近两百年的古树,却被雨天打雷劈成两半,园林的工作者看到百年古树被劈,便用混凝土、钢丝、钢杆等材料给树做支撑,把劈坏的树与先前的固定在一起,恢复成原来的样子,而古树似乎也明白了人们对它的爱护,顽强地活了过来,被劈成两半的古树上又发出了新叶,“老树逢春”的意象忍不住地让人赞叹生命的顽强。
   穿过树林,绕过形态各异的槅门,便来到了恰似西子的滇池西岸。独具匠心的艺人们,将滇池的水引入到这里,形成山水相抱、楼台亭阁的景象。波光粼粼的水面上,轻帆点点,游客们划着游船穿梭其中。湖心的小岛上,海鸥纷飞,还有一群野鸭在水中若隐若现。“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一幅高原西湖的景象,吸引着来自云南的游客,仿佛置身于人间天堂,令游人美不胜收,流连忘返。
   踏着细沙旖旎的堤岸,向着摩天轮升起的地方前行。左侧是游鱼戏水,右侧是斑驳陆离的斑竹。同行的友人问真的是斑竹么?便将斑竹的来历讲与他们。在远古的时候,有一个竹林国的公主,爱上了一个大臣的公子,因为久远的中国古代,当时人们追求的是官宦仕第,大臣的儿子是书香门第,可是儿子成天就是在崇山峻岭中耕耘和浇灌满山的竹子“不务正业”。一年,竹林国与邻国发生战争,大臣的儿子上了战场,公主乘战乱跑到深山老林替自己的心上人看管满山的竹林,竹林国战败了,大臣的儿子再也没有回来,公主怀念自己的夫君,泪水把满山的竹林都侵透了,后来满山的竹林生长出来后都在竹节处,长满了泪的斑点,人们也把这种竹子称为“斑竹”。
   不知不觉间来到了大观楼的中心地段。一座高大的摩天轮出现在眼前。伴着轻柔的音乐,摩天轮在空中缓缓地转动着。周边是海贼船、过山车、鬼屋等一系列游乐设施,游客们玩的不亦乐乎。坐在摩天轮下,轻闭双眸,放松呼吸,静静地感受这来自大观楼的春日时光,过往在脑海里飞闪,一幕幕的画面在记忆里流转,仿佛隔空转换到一个未知的世界,只有漫天飞舞的蒲公英,只有阳光下闪动的翅膀和一个个飞翔的梦想。
   据说,摩天轮的造型是蒲公英的种子,象征着爱情的甜蜜和幸福的希望。所以吸引着一大批来自各地的情侣,坐在摩天轮的转盘上,点燃幸福的希望。
   走过摩天轮,迎面扑来的是一条沟壑纵横的林荫小道。小道西侧是滇池,远望西山睡美人,近看老叟垂钓于堤岸。水光荡漾,天色空濛,一幅十里长堤的景象。在小道的中央地段,有一片空旷的场地,石碑上刻着“风筝广场”四个大字。一些老人、孩童齐聚这里,手中轻握线轮,待清风徐来,风筝缓缓升起,如同升起了一个个七彩的梦想。
   天色渐暗,很多地方还未来得及细赏,便踏上了回家的归途。看着手机里拍的那些照片,或苍老、或青翠、或欢畅、或恬静。一张张照片还原着一幕幕场景,令人忍不住的难分难舍,不忍回眸。
   一阵清香扑来,炊烟袅袅升起,远处的山村、人家慢慢睇消失在视线里,回望大观楼,夕阳下的摩天轮,转出一道浅浅的轮廓。别了,大观楼!再一次心中默念。诗曰:
   春色三分踏青处,碧天青云风倾柔。
   绿柳白堤花满袖,只缘身在大观楼。
  

共 4743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两篇文章,语言优美,诗情画意,画面感十分清晰,第一篇把宜良的风土人情及传统文化用真挚的情感描写的十分传情、真实。作者又用细腻的笔尖把有关大观园诗意的传说和古老的历史一一的叙述出来,我仿佛也随着你的笔触走进了一方世外桃源,整篇文章久久的令人回味,唇齿流香。欣赏,问好,祝假期快乐【编辑:穆帆】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老百        2014-06-01 10:57:16
  好游记,写的好!山水游记一般不只是对自然景物的客观描绘,它往往包含着抒情和说理的成分。在记叙游览的同时,或表达物我两忘的喜悦,或抒发时不我待的忧思,或倾诉怀才不遇的愤懑......正所谓“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在景物的描述中倾注了作者个人的情感和志趣。在这方面,凌云的这两篇游记就是成功做到了!
柳岸花明社团欢迎各位文友 联系群QQ:858852421
回复1 楼        文友:慕容凌云        2014-06-01 23:26:59
  谢谢百大哥不辞劳苦给我编辑修改,十分感谢,凌云这厢给您奉茶了;这两天自己有些私事,主要是新书要出版,所以忙于自己的事情了,没有及时来修改文章中的错别字及其他问题,在此深表歉意;对于游记散文,在下写的不多,但是也像书中说的那样,“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于海”。写了上面这篇娄文,欢迎多多赐教。
2 楼        文友:彩石桥畔        2014-06-01 20:45:48
  欣赏佳作,祝节日快乐。
回复2 楼        文友:慕容凌云        2014-06-01 23:27:19
  谢谢 阁下到访,凌云这厢奉茶。
3 楼        文友:吴兴华        2014-06-01 21:52:42
  欣赏老师的佳作,问好!
喜欢文学,已在省、市报刊发表小小说,散文、诗歌
回复3 楼        文友:慕容凌云        2014-06-01 23:27:50
  吴社过誉了,欢迎多赐教,凌云一定洗耳恭听,这厢给您奉茶啦。
4 楼        文友:潇然轩梦        2014-06-04 17:58:47
  云南呢~~有一天会不会去呢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