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梧桐文苑 >> 短篇 >> 作品赏析 >> 【梧桐赏析】屈原与《楚辞》

编辑推荐 【梧桐赏析】屈原与《楚辞》


作者:江南铁鹰 探花,13428.63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1844发表时间:2014-06-02 18:38:40

【梧桐赏析】屈原与《楚辞》 以屈原为代表的《楚辞》的出现,标志了中国古典文学创作走进了一个全新时代。屈原和他所代表的《楚辞》,可谓光照千秋,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诗人。,由屈原开创的楚辞,与《诗经》大致诞生在相同的时代,它们共同构成中国诗歌,乃至整个中国文学的两大源头,对后世文学形成无穷的影响。由于时代的发展,以及南北文化的区别,楚辞较之《诗经》,有着十分显著的进步。故而,对后来文学的影响,远在《诗经》之上。
   《楚辞》是中国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和骚体类文章的总集。《楚辞》”的名称,在西汉初期已经产生,由刘向编辑成集。刘向是楚元王刘交四世孙,历经宣帝、元帝、成帝朝历任散骑谏大夫、散骑宗正、光禄大夫等职。宣帝时,为谏大夫。元帝时,任宗正。后因屡次上书称引灾异,弹劾宦官外戚专权,反对宦官弘恭、石显下狱,旋得释。后又因反对恭、显下狱,被免为庶人。成帝即位后,得进用,任光禄大夫,改名为“向”,官至中垒校尉,故又世称刘中垒。曾奉命领校秘书,所撰《别录》,为我国目录学之祖。编辑“楚辞”应该是他最大成就。刘向本人也是一位辞赋大家,著有33篇辞赋,可惜只有一篇《九叹》传世。他所编辑的“楚辞”收录了屈原、宋玉及汉代淮南小山、东方朔、王褒、包括他本人的辞赋共十六篇。后王逸增入自己作的一篇《九思》,成十七篇。全书以屈原作品为主,其余各篇也是承袭屈赋的形式。以其运用楚地的文学样式、方言声韵和风土物产等,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故名《楚辞》。具体篇目如下:《离骚》《九歌》《天问》《九章》《远游》《卜居》《渔父》《九辩》《招魂》《大招》《惜誓》《招隐士》《七谏》《哀时命》《九怀》《九叹》《九思》。
   较之《诗经》总体上比较克制、显得温和蕴藉的情感表达,《楚辞》的创作显示了情感的解放,开创了全新的、富于生气和强大感染力的诗歌风格。《楚辞》大量借用神话材料,用瑰丽的幻想,使诗歌的境界大为扩展,表现出恢宏绚丽的特征,为古典诗歌的创作,开辟出一条崭新之路。这种风格给予后代诗人如李白、李贺等,带来极大的启发。
   屈原对各种艺术的美,不仅给予欣赏,而且加以吸收。在他的《九歌》、《招魂》等作品中,处处渲染音乐歌舞的热烈场面,“羌声色之娱人,观者憺兮忘归”。楚辞中充满铺陈华美、色泽艳丽的辞藻。积极发展了《诗经》的比兴手法,赋予草木、鱼虫、鸟兽、云霓等,种种自然界的事物,以人的意志和生命,并借此寄托自身的思想感情,极大提高了诗歌的美质。可以说,以屈原为代表的《楚辞》,是中国古代文学中,所有讲究文采,注意华美流派的鼻祖。
   在诗歌创作的形式上,《楚辞》打破了《诗经》那种四言句为主、简短朴素的体制,创造出句式可长可短、篇幅宏大、内涵丰富复杂的“骚体诗”,具有极重要的意义。为后来的诗人们,创造出南北朝时期的五言,唐代的七言,乃至新文化运动出现的新诗开拓了先河。
   老朽自三十岁上,在大学课堂上第一次正式接触 《楚辞》,自今三十多年过去了,对这部伟大的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的作品,不断在学习与研读。《楚辞》对老朽在文学创作,特别是诗歌的热爱上,起到极为重要影响。这篇文章也是多年前学习《楚辞》的心得体会,并不断加入新的认识,几经修稿。尽管如此,面对一部如此伟大作品,老朽的认识,还是显得极为肤浅,发表出来的目的,还是为了与广大《楚辞》爱好者共同探讨与学习。此外,也是为了端午节到了,特别选择在今天,发表这篇作品,让我们大家一起来纪念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屈原。
   屈原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留下姓名的伟大诗人,同时他又是一位政治家,而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诗人”;但以他在文学创作的成就而言,他却并不是一个成功的政治家;却是一位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不可动摇地位的伟大诗人。
   屈原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是一位具有崇高人格的诗人。他关心国家和人民,直到今天仍作为坚定的爱国者受到高度评价。当然,这种爱国是不能脱离历史背景的,这种爱国,其实质还是忠君。他并不能背离当时所处的时代,也不会违背当时社会的基本道德原则。
   屈原大约生于公元前340,大约死于公元前277。屈原是他的字,名平。他是楚国的同姓贵族,本性应该姓芈。因为祖先封于屈,故而以屈为姓氏。屈原在年轻时深受楚怀王的高度信任,官拜左徒。在司马迁的《史记》本传中,有这样一段描述:“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完全是楚国庙堂上的核心人物。据推算,当时不过二十多岁,可谓少年得志。以后是上官大夫在怀王面前进谗,说屈原把他为怀王制定的政令,都当成自己的功劳,于是怀王“怒而疏屈平”(同上)。屈原被免去左徒之职后,转任三闾大夫,掌管王族昭、屈、景三姓事务,负责宗庙祭祀和贵族子弟的教育。
   就在这时,楚国的内政外交发生一系列问题。秦使张仪入楚,以财物贿赂佞臣靳尚和怀王宠妃郑袖等人,破坏了楚齐联盟。怀王盛怒下大举发兵攻秦。丹阳、蓝田战役相继失败,尽失汉中之地。此时屈原曾受命使齐修复旧盟,但似乎没有结果。
   此后由于怀王外交上举措失当,楚国接连遭到秦、齐、韩、魏的围攻,陷入困境。
   大约在怀王二十五年左右,屈原一度被流放到汉北一带,这是他第一次被放逐。
   怀王三十年,秦人诱骗怀王会于武关。屈原曾极力劝阻,而怀王的小儿子子兰等却力主怀王入秦,结果怀王被扣不得返回,三年后死于秦。
   在怀王被扣后,顷襄王接位,子兰任令尹楚秦邦交一度断绝。但顷襄王在接位的第七年,竟然与秦结为婚姻,以求暂时苟安。
   屈原反对他们的可耻立场,并指斥子兰对怀王的屈辱而死负有责任,子兰又指使上官大夫在顷襄王面前造谣诋毁屈原,导致屈原再次被流放到沅、湘一带,时间约为顷襄王十三年前后。
   在屈原多年流亡的同时,楚国的形势愈加危急。到顷襄王二十一年,秦将白起攻破楚都郢(今湖北江陵),预示着楚国前途的危机。次年,秦军又进一步深入。
   屈原眼看自己的一度兴旺的国家已经无望,也曾认真地考虑过出走他国,但最终还是不能离开故土,于悲愤交加之中,自沉于汨罗江。
   他自杀的日子,可能是五月五日或距这一天很近。五月五日原来是楚地的传统节日,后来人们就把这一天作为纪念屈原的日子。
   屈原与楚国最高统治集团的冲突,出于多方面的原因。在外交方针上,屈原主张与强秦对抗,具有远大眼光。而怀王贪利受骗,顷襄王畏怯妥协,都不能接受屈原的正确主张,反而因为他坚持己见而加以惩罚。在内政方面,屈原主张“修明法度”、“举贤授能”,实行使国家富强的“美政”。他向慕儒家传说中的圣君贤臣,对政治抱有某种理想主义的态度。同时他又蔑视那些贪鄙的贵族,主张改革内政,这当然也会使许多人与他为敌。此外,屈原的性格,也是造成他的悲剧的重要原因。从屈原的作品中,可以清楚地看出,他是一个感情激烈、正直袒露而又非常自信的人,这种性格加上少年得志,使他缺乏在高层权力圈中巧妙周旋的能力,因而也就难以在这个圈子里长久立足。还在屈原受到重用的时候,上官大夫轻而易举地使怀王疏远了他,应该说屈原的性格,以及他在政治上的理想主义态度,同实际的政治环境,本来是难以协调的,何况当时楚国又正呈现衰乱的状态。在历史上,像这种诗人气质与环境的矛盾,不断地造成人生悲剧,同时也造就优秀的文学。
   屈原又是一个有着极为强烈自我意识的诗人。他把自己看作国家的引路人。对自己的政治理想与人生理想有坚定的信念,为追求自己的理想,不惜与自身所属社会集团的大多数人对抗,宁死不渝。作为理想的殉难者,后人曾从他身上受到巨大感召。 诗人的笔下激荡着极为强烈的情感。关于这一点,并不是直到今天我们才看明白,而是已经为历朝历代的文士们所赞道:明代诗人袁宏道于《叙小修诗》中这样写道:《离骚》“忿怼之极”,对“党人”和楚王都“明示唾骂”,并指出:“劲质而多怼,峭急而多露”,正是“楚风”的特点。不仅如此,屈原赞美自我的人格,是率性任情,真实袒露;咏唱神灵的恋爱,是热情洋溢、淋漓尽致;颂扬烈士的牺牲,是激昂慷慨、悲凉豪壮……
   在《楚辞》中,可以基本确定为屈原作品的有《离骚》、《九歌》(计作十一篇)、《天问》、《九章》(九篇)、《招魂》
   长江流域很早就孕育着古老的文化。楚民族兴起以后,成为这一地域文化的代表。至迟在殷商时期,楚人已经同北方政权发生关系;至西周初,据说鬻熊曾“子事文王”,后来熊绎又被成王封于楚(《史记?楚世家》)。这应该理解为周王朝对楚人实际控制江汉地区的承认。至春秋时代,楚国迅速发展壮大,兼并了长江中游许多大小邦国,成为足以与整个中原相抗衡的力量。楚庄王为春秋五霸之一,一度有北取中原之志。战国时期,楚进而吞灭吴越,其势力西抵汉中,东临大海,在战国诸雄中,版图最大,人口最多。一度有“横则秦帝,纵则楚王”的说法,意谓秦、楚二国,最具备统一全国的可能。最后楚为秦所灭。但楚地的反秦起义,又成为推翻秦王朝的主要力量。汉王朝的建立,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认为是楚人的胜利。秦、汉大一统,最终完成了南北文化的融汇,也由此形成了伟大的“汉族”。
   楚民族在其发展过程中,不断与中原文化进行交流。春秋战国时代,北方的主要文化典籍,如《诗》、《书》、《礼》、《乐》等,也已成为楚国贵族诵习的对象。《左传》记楚人赋诵或引用《诗经》的例子,就有好多起。但另一方面,楚文化始终保持着自身强烈的特征,与中原文化有显著区别,因而楚人长期被中原国家看作野蛮的异族。《小雅?采芑》记叙周宣王南征楚国之事,说:“蠢尔蛮荆,大邦为雠。”并把“蛮荆”与北方的玁狁并列。《鲁颂?閟宫》又把楚人与北方戎狄并列,同作为应予严惩的对象:“戎狄是膺,荆舒是惩。”
   而楚人自己,在不愿承认周王室权威的时候,也往往自称:“我蛮夷也。”(见《史记?楚世家》)
   一般认为楚文化比中原文化落后,这样说不完全对。楚文化的兴起也许比中原文化迟,但到了春秋战国时代,楚文化的落后,主要只是表现在国家制度不够成熟,尤其是用于维护统治秩序、等级关系的政治与伦理思想,远不及北方文化完密。——所以楚人需要引进有关的学说和典籍。与此相应,原始宗教——巫教的盛行,也可以看作楚文化落后的表现。但在其他方面,楚文化不一定落后,甚至有许多地方远远超过中原文化。理解这一点,对于理解楚辞十分重要。
   南方的经济条件较北方具有一定的优越性。《汉书?地理志》说,楚地“有江汉川泽山林之饶;江南地广,或火耕水耨,民食鱼稻,以渔猎山伐为业,果蓏蠃蛤,食物常足”。由于谋生较为容易,就可能有较多的人力脱离单纯维持生存的活动,投入更高级更复杂的物质生产。所以至少在春秋以后,楚国的财力物力,已经明显超过北方国家。《左传》记重耳奔楚,对成王说:“子女玉帛,则君有之;羽毛齿革,则君地生焉。其波及晋国者,君之余也。”已可窥见一二。据历史记载,楚是春秋战国时拥有黄金很多的国家。从近年地下考古发掘来看,战国时代楚国的青铜器,足以代表先秦青铜器冶铸的最高水平。至于楚地漆器、丝织品之精美,那是北方根本无法比拟的。屈原《招魂》中描绘楚国宫廷内极其奢华的享乐景象,当然也须有雄厚的物质基础。同样因为在南方谋生比较容易,途径也多,不需要组成强大的集体力量以克服自然,维护生存,所以楚国也没有形成像北方国家那样的严密的宗法政治制度。据《韩非子》说,楚国的贵族也一直拥有比较独立的势力。这对于楚国同北方国家的对抗也许是不利的。但另一方面,在这样的生活环境中,个人受集体的压抑较少,个体意识相应就比较强烈。一直到汉代,楚人性格的桀傲不驯,仍是举世闻名。《史记》、《汉书》中,可以找到不少例子。
   丰富的物质条件,较少压抑而显得活跃的生活情感,造成了楚国艺术的高度发展,这是楚文化明显超过中原文化的一个方面。在中原文化中,艺术,包括音乐、舞蹈、歌曲,主要被理解为“礼”的组成部分,被当作调节群体生活、实现一定伦理目的的手段。因而,中庸、平和被视为艺术的极致。而楚国的艺术,无论娱神娱人,仍然都是在注重审美愉悦的方向上发展,充分展示出人们情感的活跃性。楚地出土的各种器物和丝织品,不仅制作精细,而且往往绘有艳丽华美、奇幻飞动的图案。《招魂》、《九歌》所描绘的音乐舞蹈,也显示出热烈动荡、诡谲奇丽的气氛。旧楚地、今湖北随县出土的一套具备五个半八度的编钟,被中外专门家誉为“世界奇迹”,实际证明了楚国音乐及歌舞的发达。而北方的正统音乐,通常是限制在一个八度的音域范围内的。

共 25167 字 6 页 首页1234...6
转到
【编者按】作者从《楚辞》的由来出发,详细地给我们解读了《楚辞》的创作的主要内容,及在后的时代中对社会文化的影响作用,进一步地揭示了屈原在“楚”文化方面的造诣,和屈原对楚政治政权统治的期望与失望的过程,从而看到一个伟大的爱国诗人,是如何为家国而不惜以身殉国明志。本篇是一部拥有教育指导和启迪意义的优美巨作,梧桐文苑欢迎您继续赐稿支持。倾情推荐广大读者朋友欣赏。【编辑:丹枫醉晚】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老百        2014-06-02 21:46:50
  内容广泛,知识丰富,洋洋洒洒二万多字的巨著,对《楚辞》文化研究精深呀,真敬佩铁鹰老师对文学的热爱和执着。
   一份默契来自心灵的感动,一份欣赏点燃智慧的心灯;穿越心灵的湖,让情谊温暖彼此的心房;珍惜相处的时光,让我们在这个梧桐文苑里,真诚相伴,快乐每一天!
柳岸花明社团欢迎各位文友 联系群QQ:858852421
2 楼        文友:诗词        2014-06-02 22:43:52
  拜读师父佳作,赏析内容简明,易懂。学习了。端午怀屈原
  
   云愁雨恨祭忠良,梦竟凄凉。
   涉江哀郢离骚诵,楚大夫、幽怨绵长。
   漫漫远修求索,殷殷忧国情殇。
  
   汨罗江上竞辉煌,又是端阳。
   门头艾叶菖蒲在,越千年,几度回肠。
   两袖清风独醒,一身正气名扬。
3 楼        文友:慕容凌云        2014-06-02 23:24:44
  十分佩服铁鹰老师的博学多才,对屈原这个人物做了系统性、传神性的赏析,读后令人感慨万千。屈原,中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其代表作《离骚》更是千古流芳。在这个物欲蓬勃的时代,试问还有多少忠贞烈士可以像他那样一生为国,鞠躬精粹死而后已?不,很少,很少。所以每年端午节的时候,我们都会举国同哀,纪念屈原。欣赏铁鹰老师洋洋洒洒2万多字的赏析,凌云这厢奉茶啦~~~
慕容凌云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