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笔尖为暖 >> 短篇 >> 江山散文 >> 【端阳】端午情结(散文征文)

精品 【端阳】端午情结(散文征文)


作者:木石语 秀才,1329.7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7523发表时间:2014-06-03 22:14:02
摘要:烟雨江南和我的家乡一样,包粽子一般都是用芦苇的叶子,而不同的是江南人往往会在粽子里放进一些素蛋、荤肉等,而我们家乡的人则往往放一些诸如大枣、赤豆、花生米等。江南人包粽子一般都是用三片苇叶,粽子显得小巧玲珑,而我们家乡的粽子往往用七片苇叶包成的,显得修长而大气。苇叶经过蒸煮后,将青绿的颜色融进糯米的同时,也将自己的清香溶进了糯米里,从而形成了特有味道。

一年一度的端午节未至,其景已现街头巷尾,其情再涌心海,泛起微澜。
   晨起,想随意地走进一家餐馆去用早餐,老远就有一股特有的清香扑面而来,细辨,那应该是走远一年、复又归来的粽子的味道。
   走进店门后,发现一个冒着红色火焰的炉子上架着一口大锅,锅里装满青绿色的粽子,在袅袅升腾着清香的气息,一闻到这气息,就会让人垂涎欲滴。还没有坐定,就不管三七二十一地点上了二只。
   热腾腾的粽子端来后,未待冷却,我就一边向手指吹气,一边用手去剥粽叶,脱去青绿色苇叶的粽子外衣,立刻现出洁白的身体,珍珠般的糯米显得晶莹剔透。一颗鲜红的大枣似粽子的心脏一般地镶嵌在粽子的中间。迫不及待地咬上一口,黏、香、甜,十分可口,真是人间的好享受。
   烟雨江南和我的家乡一样,包粽子一般都是用芦苇的叶子,而不同的是江南人往往会在粽子里放进一些素蛋、荤肉等,而我们家乡的人则往往放一些诸如大枣、赤豆、花生米等。江南人包粽子一般都是用三片苇叶,粽子显得小巧玲珑,而我们家乡的粽子往往用七片苇叶包成的,显得修长而大气。苇叶经过蒸煮后,将青绿的颜色融进糯米的同时,也将自己的清香溶进了糯米里,从而形成了特有味道。
   我慢慢地品味着孟夏时分的美味,心中难免要想起有关粽子的来历。最先冲了出来的是那来自唐朝文秀的《端午》的诗句:“节至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从他的这首诗里,我们不难看出:端午节的来历与一代忠臣屈原有关。
   屈原,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和浪漫主义诗人,也是最早的著名诗人。他曾经忠直与楚怀王,楚襄王继位后,因屈原力主抗秦而遭谗言,被放逐。期间,屈原写出了举世闻名的《离骚》、《九歌》等作品,在楚国被秦国灭亡后,屈原痛不欲生,写下《怀沙》后,在五月初五这天,怀抱巨石投入汨罗江,以身殉国。
   闻讯后的当地百姓,冒着瓢泼大雨,奋力划船,沿着汨罗江去打捞一代忠臣屈原的尸体,未果。焦急的人们聚集在一个亭子议论纷纷。居住在亭子周围的百姓得知后,又竞相划船再次去寻找,一直划进了烟波浩渺、白雾茫茫的洞庭湖,最终还是没有寻找到屈原的下落。后来,因为这个划船的行动,人们为了寄托对屈原的哀思,逐渐形成了泛舟江河的龙舟竞赛的活动。而当时善良的人们,为了不让河里的鱼、虾、蟹侵害屈原的尸体,就纷纷地将米团投向江河之中,这一举动,后来又形成了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粽子也因此成为中国历史上迄今为止文化沉淀最为深厚的传统食品。
   端午节,除了有吃粽子和赛龙舟的习俗外,在烟雨江南的这块丰美的土地上的今天,还有着在门窗上悬挂艾草和菖蒲的习俗。每逢端午节的前夕,精明的商人们瞄准了这个商机,到农村到处收购包粽子用的苇叶,还不失时机地运来长长剑叶的菖蒲和从《诗经》里走来的艾草。表面上说是悬挂它们可以辟邪,逢凶化吉,其实,它们的共同的特点是拥有浓郁的芳香气息,这种气息可以让人感到舒雅,心情愉悦,但,蚊虫却无论如何也不敢接近它们,所以它们具有驱除蚊虫的作用。所以看似迷信的做法,其实也是有一定的科学道理的,同时也增加了节日的气氛。
   记得小时候,我生活在乡下,每逢端午节,就是在最贫困的年代,父母也会到集镇上去购买一些让孩子大快朵颐的鱼肉等,再困难也要让孩童穿上一身新的夏衣。端午节的那天,家家户户的大人都会拿起一个面盆和毛巾,走进杂草纵生的旷野或者茂密的芦苇荡里,去收集一些白草头梢的露水,用清凉的露水为自己的孩童洗脸,传说这样可以让孩子在午后不打瞌睡。
   当时,如同其它人家一样,端午节的早餐,我们食用的是粽子。这些粽子是母亲在前一天的午后和傍晚就包好的,但,因为我贪玩贪睡,不知母亲何时就早早起床,在我孩童清梦时就将粽子煮好的。待我们孩子洗好脸后,母亲已经将粽子拔好,放在碗里,等我们去吃,往日桌子中间的咸菜,被取代为洁白的蔗糖,或者是棕色的古巴糖。如果嫌粽子太黏,就可以蘸着一些糖去吃,那样更为香甜可口。当时的粽子里,除了糯米外,往往会放进一些当地叫做红小豆的赤豆,因此,粽子的颜色看起来都是粉红色的,那些煮熟了的赤豆,看起来就像一粒粒珠宝店里石榴石的珠子一般,镶嵌在粉红色的珍珠般的糯米里,使得粽子色、香、味俱全。
   待我们吃好粽子后,母亲收拾好碗筷,第一件要做的事就是将粽子拔下的苇叶再次洗干净,捆成为小把,放到阳光下去晒干。然后小心地将它们收藏好,其目的一是为了日后再次包一些粽子给孩子再次打打牙祭,二是为了乡里村上的人家建新房时,包一些粽子去恭贺(一种习俗,建新房的人家,在房屋上梁时那天,都会站在屋顶上,向下抛撒粽子、馒头及一些糖块,于是,前来观看的人,去争抢)。稍后,母亲又会拿起镰刀,急冲冲地走向家门口小河岸边,去割一些诸如艾草、菖蒲、田三七等回来,首先要选择一些修长的艾草和菖蒲悬挂在门窗的楣头上,将余下的洗净后去晾干水分。
   忙活半天后,妈妈又开始准备午餐的饭菜,不要多久,一家人欢聚一堂,共进午餐。酒醉饭饱后,还没有完全收拾完毕,妈妈又将百草头放进锅里去煮,熬成夺目的绿汤,然后勾兑好一盆盆热水,逐一为孩子们洗浴。为孩子穿好新衣、新鞋后,再用事先准备好的、用玄黄酒和糖浸泡的萝卜片为孩子擦拭耳孔、鼻孔,目的是为了日后防止蚊虫的钻入。记得在十岁前的每一个端午节,虽然我是男孩,母亲还会拿出色彩斑斓的绒线,为我系在手腕和脖子上(扣绒,是当地端午节时一个习俗,起源何时,不得而知)。
   提起扣绒,在当地还有具有神秘色彩的传说,绒线一旦扣上,就有一种预测和祝愿的功能,一般都要扣上一个月左右,即使孩童爱动,容易搞脏它,也任凭孩童怎么央求,不到农历的六月六那天,父母一般不会给剪下的。因为剪下的绒线,父母往往要在夜色朦胧后,悄悄地将绒线放到很高的树桠上,暗地里还会去注意观察,如果被有吉祥寓意的喜鹊叼走,则预示着孩子将来的婚姻大事比较顺利,不然就是“困难户”。传说中喜鹊叼走绒线是为了在七月七(被誉为中国的情人节)那天,去为牛郎织女相会搭建七彩虹桥用的,喜鹊要经过一个月的长途飞翔,才能够到达。虽然实际上喜鹊叼走绒线是为了搭建自己的巢穴,让自己舒服一些,但,人们还是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地代代相传下来这个习俗,也体现了父母拳拳之心。
   我的家乡,虽然有着好多大河大川,在我的记忆里,却没有端午节赛龙舟的习俗,但,在端午节的下午倒有一种表演跑旱船的习俗。这种跑旱船的表演方式有点类似东北的二人转,演员只有一男一女两个人,浓妆重彩后穿上古典的戏妆。男人画着小丑的脸谱,手里拿着一把木制的小桨,夸张地比划着划桨的动作。化妆俏丽的女演员,则站在彩布做成的小船中间,一根红色的缎带背在肩上,踏着细细碎碎的步子,使得小船如行水面。说白用的是地方土语,演唱是用具有浓郁的地方小调的唱腔,这是一种人们喜闻乐见的表演,往往逗得人们笑得前仰后合。
   跑旱船,虽然是简易的表演方式,但如同沿海滩涂上艾蒿、芦苇一般,有着极强的生命力,多年来,不仅没有随着岁月的荡涤而消失,反而经久不衰,越来越受到当地人喜爱,也形成了一些经典的节目。时至今日,在端午节的时候,还可以见到他们的身影。当然在端午节表演时,他们绝不会放过那些关于屈原的故事和主题,尽管他们采用着丑角的语言和动作,但,同样也能够把屈原的伟大形象和浪漫情怀描绘地淋漓尽致,也把主人公屈原的人物的心理,刻画得惟妙惟肖,同时也寄托了人们对屈原哀思和崇尚之情。
   那时候,端午节的晚餐十分简单,往往是随便地吃一些中午余下的饭菜,但晚饭过后,却有一道十分丰盛的精神大餐,在等着人们去享受。就在人们悉心观摩跑旱船的表演时,热心的社员已经帮助下乡来文娱宣传队搭好了临时的舞台。当那一缕缕炊烟消失在晚霞后,万家灯火开始点缀夜色,与夜空中的繁星相互媲美时,村头的舞台上就传来了当地人十分熟悉的、那些丝竹的悠扬的旋律,清脆的笛音和明快的琴声,在夜色中,足以让数公里外都可以听到。一阵锣鼓擂得震天时,人们就知道今天的大戏即将开场,纷纷地关门上锁,搬起自家的凳子,向舞台潮水般涌去。
   那场戏,往往也是展示屈原一生的古装戏,虽然会一年一度地重复演出,但每一次观赏都会有一种新的感悟,新的视角也会刷新屈原在心中的印迹,所以当时往往无人中途退场。特别是当扮演屈原的演员报抱石投江时,往往会引来一片哭声和唏嘘感叹之声,充分说明了人们对屈原的爱戴之心。
   思绪,艰难地从回眸的背影中回到了眼前的粽子上,细问一下店家的粽子的品种,可谓五花八门,应有尽有,南来北往的人可以各取所需,这当然也是历史的必然。但无论粽子的品种如何变化,也少不了人们对屈原的那份哀思和敬仰。
   数年前,我们的政府为了尊重人们的习俗,将这个历史悠久的端午节规定为法定的假日,充分展示了人民政府的人性化。
   随着时代的变迁,端午节也在不断地补充进新的的内涵。譬如,在烟雨江南的这块灵秀之地,不知何时,被人们定义进“丈母娘节”的内容。在如今,江南的女婿们都会携妻带子,提些礼品,走进丈母娘的家门。在这些礼品中,无论你是官位显赫还是草根百姓,都少不了粽子。在端午节这天,丈母娘们也会忙忙碌碌,为女婿、女儿、外孙等准备一天的饭菜,团聚一堂,其乐融融。
   虽然在如今的好多城市里,一般也看不到赛龙舟的表演,但一家人在一起谈笑风生时,怎么也不会少了关于屈原的那些故事和传说。为了让外孙懂得端午节的来历,外婆们不是喋喋不休地讲起自己的记忆,就是在百度里去搜索关于屈原的影视剧或者屈原的那些诗行,让自己的外孙也向自己一样,永远记住屈原的故事,崇尚屈原的精神。
   午餐后,如同我们小时候一样,同样要去用艾草和菖蒲熬出的绿汤打浴,尽管现在的沐浴露琳琅满目,统统弃之不用。沐浴后,家长还会为孩子佩戴上一些饰物,现代的金银珠宝取代了我们小时候的香荷包。不过,在我看来,虽然这些饰物看起来华贵,但却没有原来家长为孩子亲手缝制的简朴的香荷包来得充满亲情的温馨。为了了却没有赛龙舟的缺陷,一家人往往又会走进公园,踏上公园的游艇在水中世界游玩一番,好多人还会坐上游船,去观赏一番城市的水上通道。
   端午节,是一个历史悠久、世代传承的节日,相信,无论时代如何变迁,也会融进更多的内涵,但寄托对屈原的哀思、崇尚屈原的精神的本质,是永远无法改变的。
  

共 4172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端午节,除了有吃粽子和赛龙舟的习俗外,在烟雨江南的这块丰美的土地上的今天,还有着在门窗上悬挂艾草和菖蒲的习俗。”作者的这篇随笔,叙事层次清晰,文字简洁流利,品味中,感受浓浓的亲情和爱国主义情操。荐。【编辑:东方鹰】【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4070161】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东方鹰        2014-06-03 22:15:23
  “端午节,是一个历史悠久、世代传承的节日,相信,无论时代如何变迁,也会融进更多的内涵,但寄托对屈原的哀思、崇尚屈原的精神的本质,是永远无法改变的。”欣赏作者美文,问好作者。
让心灵亲近文学,以文学清净心灵。追求“淡雅”,醉心美丽的文字。
回复1 楼        文友:木石语        2014-06-04 20:59:37
  感谢你的精彩编按和点评!辛苦了!
2 楼        文友:潮仙        2014-06-04 06:57:15
  端午节,是一个历史悠久、世代传承的节日,相信,无论时代如何变迁,也会融进更多的内涵,但寄托对屈原的哀思、崇尚屈原的精神的本质,是永远无法改变的。欣赏佳作!
回复2 楼        文友:木石语        2014-06-04 21:01:50
  感谢你的驻足留墨!祝你创作愉快、精彩纷呈!
3 楼        文友:如风姐姐        2014-06-21 03:57:29
  织一抹斜阳,谱一曲雅韵,倚在明亮的小窗前,听木叙石唱,画端午云卷云舒,让花开的声音伴着甜润的心绪祝福问候!
回复3 楼        文友:木石语        2014-06-22 23:07:29
  谢谢你的驻足留墨,祝你创作愉快!
4 楼        文友:蓝天蓝        2015-06-22 21:23:07
  远远地,我已经闻到了木石语老师家的粽子香味了。欣赏老师佳作,祝老师夏安!
不要让他人的噪音,淹没了你内心的声音。
回复4 楼        文友:木石语        2015-06-24 20:19:48
  哈哈哈!时隔一年了,还有香味呀!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