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绿野荒踪 >> 短篇 >> 杂文随笔 >> 【绿野】一个人,一座宫,一条巷(随笔)

精品 【绿野】一个人,一座宫,一条巷(随笔)


作者:烟波放钓 进士,7151.26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477发表时间:2014-06-04 18:26:38

【绿野】一个人,一座宫,一条巷(随笔) 巷因宫而名,宫因人而灵!
   泉州西街的宫宇寺庙,除了千年名刹开元寺外,还有一座始于泉州,乃至福建和台、港、澳和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都香火兴盛的“奉圣宫”,而“奉圣巷”就在宫宇的正对面。
   沿着西街往西走,当你看见一座红砖绿瓦的庙宇,就是“奉圣宫”。“奉圣宫”不大,占地面积不过仅约340平方米。庙宇虽然不大,但建造时间最早(1636年重建,重建时已有800多年的历史),而宫里所供奉的神灵更是声名”。“奉圣宫”不大,占地面积不过仅约340平方米。庙宇虽然不大,但建造时间最早远播,这尊神祗就是在唐代安史之乱中殉国的宫廷乐师、并被尊为戏神的雷海青(田都元帅)与其弟弟雷万春。戏神田都元帅雷海青的香火不仅仅在西街奉圣宫供奉着,仅在泉州市区就有99间宫庙供奉,其他各地就难于胜数了,而西街奉圣宫也是泉州这些宫庙中唯一的市级文保单位,目前正着手申报省级文保单位。
   雷海青(公元716年~755年),清源郡田庄村(今福建莆田东峤镇田庄村)人氏,是唐玄宗时的著名宫廷乐师,善弹琵琶。据《明皇杂录补遗》记载:唐天宝十四年秋,节度使安禄山在范阳举兵叛变(史称安史之乱),占洛阳,入潼关,攻进长安,数百名教坊梨园弟子和宫廷乐官皆为俘虏,雷海青也在其中。一日,安禄山在长安西内苑重天门北凝碧池举行大宴,令雷海青和梨园弟子众乐官弹奏琵琶宫乐,叫宫娥妃嫔歌舞助兴。雷海青手抱琵琶,与这些梨园弟子相对而泣,曲不成调。安禄山大怒,言有泪者当斩。雷海青忍捺不住,义愤填膺,对着安禄山,举着琵琶,奋力往地上一摔,琵琶被砸得粉碎,然后面西放声大哭。安禄山暴跳如雷,下令将雷海青在试马殿前肢解示众,凌迟处死。时为唐天宝十四年八月廿三日。
   安史之乱平定以后,唐明皇(玄宗)从四川避难归来,获悉了雷海青忠贞不屈的悲壮事迹,颁旨追赠他为“唐忠烈乐官”、“天下梨园都总管”;唐肃宗时又加封为“太常寺卿”,受万民祀拜。
   民间传说田公元帅是天上玉皇大帝的三太子,因为酷爱人间戏剧,擅长音乐歌舞,玉帝准他下凡,功满再回天庭。三太子投胎于闽中莆阳一户姓雷的畲族农民家庭,唐朝开元四年(716年)四月初九出世,因其嘴巴周围皮肤乌黑,家人以为不祥,抱放在村外路旁田塍边。时有一木偶戏班经过那里,见襁褓中的婴儿嗷嗷直叫,有一只毛蟹正爬在嘴唇边,用涎沫喂他,其头顶戴的帽子上绣有一个“雷”字,就取名“雷海青”,将他带走,由戏班代为抚养。在戏班里逐渐长大成人。他长得眉清目秀,活泼可爱,聪明乖巧;日日同艺人们一起,读书写字,弹琴唱戏。到十八岁时,既能扮演不同角色,又会弹奏各种乐器,特别是善于吹奏一种名叫“筚篥”的笛管(这种奇特乐器,莆仙戏一直沿用至今)。
   传说唐明皇“游月宫”时,羡慕天上仙乐,命乐师按其旋律谱成《霓裳羽衣曲》,因排练演奏时缺少一名吹箫的乐官,正在愁眉不展,忽有乐官奏禀,闽中莆田有一名精通韵律、能歌善舞的神童雷海青,无论任何乐器他都能奏出美妙的音乐,不管什么曲谱他都一看就会演奏,就立刻派人日夜兼程,南下寻访,宣召雷海青入宫,殿试取用。
   雷海青应召赴考,一举中了探花,皇后亲自为他簪花。海青拿起玉箫,当殿吹起悠扬悦耳、优美动听的《霓裳羽衣曲》。满朝文武百官和乐师名优们听了,拍手喝彩,齐声叫绝;唐明皇当即恩赐雷海青状元及第,并封他为翰林院大学士,钦赐御酒饮宴奖赏。
   雷海青为人豪爽,忠心耿耿,又才华横溢,唐明皇十分器重,任命他为掌管宫廷歌舞的伶官和梨园戏剧的教官。他精研戏曲,通晓乐理;身居大唐乐府著名乐师,依然不耻下问,对音乐歌舞精益求精。他的同乡江梅妃被选入宫并封为东宫正一品皇妃后,他不但教会梅妃及乐官们演奏他自己谱成的乐曲《引梅敬酒歌》,跳家乡的舞蹈《白玉惊鸿舞》、《八仙过海祝寿舞》,还把莆仙各地流行的十音、八乐、大鼓吹和俚歌、山里诗等民间音乐、曲艺节目引进了宫廷,又在宫中专攻琵琶弹奏,终成声震天下的一代琵琶高手。
   民间相传,开元后期(公元738~739年间),唐明皇派雷海青带领一班皇家梨园子弟前来莆田,慰问梅妃的家乡父老。首场戏安排在乌石山下东边一里外的练兵广场(今头亭地方)演出,一时轰动了全莆田,观众如云,万人空巷。其后,戏班深入乡间演出,雷海青所到之处,都热心传授宫廷戏剧艺术,培养了不少梨园乐师,为莆仙戏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传说,郭子仪率兵收复长安都城时,与顽敌浴血战斗中,雷海青带领天兵天将,在空中助战,一举歼灭贼寇,夺回唐室江山。南宋末年端宗皇帝被元兵追赶,从海道逃往莆田途中,突遇风暴袭击,万分危急之际,雷海青在天上显圣,带神兵解难,海面风浪立时平静,君臣得以安然脱险。端宗惊魂稍定后,翘首仰望,但见云端上有天兵、天将,帅旗上镶绣个“雷”字,因“雨”头被云雾遮蔽了,只隐约露出下边的“田”字,于是颁诏天下,大塑金身,赐名“田公元帅”,四时香火供祭。
   明洪武十二年(1379年),莆田城北门外拱辰村头亭民众,在唐时雷海青搭棚演戏的旧地,即元建“瞻阙亭”(为城涵驿道第一亭,俗名头亭)之东侧,率先立庙供奉田公元帅,以雷海青忠魂显圣呈瑞彩的神话故事,取其名曰“瑞云庙”,并重建戏台,供戏班演剧,以示纪念。后来,莆仙及惠安、福清各地民间相继来此分灵建庙,奉祀田公元帅,于是头亭宫庙便成为信众公认的“瑞云祖庙”。庙内的石刻楹联都是根据雷海青勇斗安禄山的壮烈事迹撰写的。民间把田公塑成红面将军,嘴唇的周围刻有十道刀痕,形如毛蟹,就是体现了雷海青面对强暴不屈不挠、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在福建和台、港、澳和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民间信仰除了妈祖,信奉田公元帅也有相当的信众。同时,福建各地民间剧团和木偶戏班,都虔诚奉祀田公元帅。莆仙各戏班凡排演新剧,均须来瑞云祖庙戏台“开棚”献演,以示敬仰,也祈求田公元帅保佑其演戏生涯一帆风顺。此例相沿成俗,数百年来延续不衰。
   宫门前有一对石敢当:左边是石老虎,右边是石狮子,两尊高约50厘米。石虎微笑,线条简约,造型古朴,前肢有明显的破坏痕迹;石狮后蹲,狮头毛发纹路细腻清晰,咧嘴笑着,憨厚可人。“石敢当狮虎凑对比较少见。”75岁的奉圣宫管委会秘书长蔡仁清对文史颇有研究,看护这对石敢当几十年了。泉州市文物保护研究中心的陈鹏鹏研究员认为,奉圣宫曾是畲族的宫庙,狮虎石敢当应该与畲族独特的民俗有关。
   宫内两侧墙壁上,各有一块高大的石碑,高2米多,碑上楷书字刻用红漆沿着边缘描出文字,字迹断断续续,碑面裂痕斑驳。泉州市文物保护研究中心曾鉴定,两碑一块是《重建奉圣宫碑记》,一块是《奉圣约所碑》,立于明朝崇祯年间。
   “奉圣约的内容是‘六喻’,教导当时奉圣乡乡民,要孝顺父母、尊敬长上、和睦乡里、教训子孙、各安生理、毋作非为。”蔡仁清感叹,奉圣宫曾遭遇两次大火灾,两块石碑在大火中被烧坏,很可惜。
   在奉圣宫的后院有一口古井,井上书有“龙井甘泉”四字,井里的水清澈甘甜。这口奉圣古井是明代挖掘的,许多前来祭祀上香的信徒常会从井里取出水来为小孩洗头洗脸,并带点回去给家人饮用,以求庇佑。而漂洋出海的华侨回来探亲,到宫里祭拜的同时,也喜欢宫里尝尝古井的甘泉,以尽乡思。
   而奉圣宫最为热闹的莫过于一年一度的“放兵巡境”,和每年农历正月十六和六月廿九是祭拜戏神雷海青的仪式。据介绍,西街奉圣宫的“田都元帅”每年都有放兵巡境,以保佑乡里及信众的福祉安康。田都元帅是西街这一带的护境主,保佑周边信众平安、顺利。“放兵”,意涵田都元帅派出天兵天将,驻守护境区域,驱逐邪恶,保佑信众平安、有福。
   每到那一天,宫旗、彩旗开道,五音大鼓、小鼓队齐鸣,信众簇拥着供奉的“田都元帅”从奉圣宫出来,“相公爷”的神轿在一声“起轿”声中出发,宫前大道上,春稻草被点燃,年轻力壮的信众肩扛神轿,从火焰中飞跃而过,身后,信众也纷纷跨越宫前大道上正燃烧着的“春火”,祈望事业红红火火、蒸蒸日上,祈求福祉安康。壮观的场面,延续了雷氏、畲族跳“火梱”的习俗,展现了汉畲和谐、文俗共融的民俗风采。大队人马随后在宫旗、旗牌、彩旗的引导下,开始巡境,“巡境放兵”队伍所到之处,家家户户门口摆设香宴桌“五果鲜花”敬迎。
   泉州西街奉圣宫百年畲族图腾,二三十米长的卷轴,相传是数百年前手绘而成的畲族图腾,这幅神秘的卷轴据说是目前最完整的图腾之一,每几年换一户人家收藏。据年近花甲雷氏后人雷贞国说,现在居住在西街奉圣宫一带的雷氏宗亲约百人都是畲族后裔,主祀闽台戏神雷海青。
   关于那幅神秘卷轴的来历,雷氏族人也难以道明。而雷贞国在家族中算辈分较高的,所以对它略知一二。雷贞国说,据他懂事以来,卷轴就一直保存在辈分较高的雷姓 人家中,他们家也珍藏过。他认为,在特殊历史时期,这是妥善保护神秘卷轴的一种方法。“卷轴纸质极好,上面绘有畲族产生和形成发展的一些画面。”雷贞国说道。
   图腾祭拜也是件讲究的事情。雷贞国说,只有卷轴换户收藏的时候,才会拿出来举行交接仪式,平时是不轻易示人的。
   这幅神秘的图腾卷轴曾引起海内外许多学者、单位的兴趣,既有国内的知名大学,也有著名博物馆,甚至有美国学者力图考证畲族图腾崇拜与美国印第安图腾崇拜之间的关联。不过雷氏宗亲说了,祖传的珍宝,还应该极力保护。
   据说每年农历正月十六和六月廿九是祭拜戏神雷海青的日子,在台湾则是农历六月十一。特别是六月廿九,是西街雷氏为雷海青过“太祖生日”的日子。这天西街雷氏的家族成员,包括女儿、女婿一起回家,祭拜他们的先祖。
   欢快的竹竿舞,热闹的举火把仪式……畲族的那些传统祭典活动如今在西街雷氏这里,以前繁琐的祭典如今都已经渐渐地简化了,以往传统的祭典活动便成了族人的一种美丽的回忆。
   据说,雷贞国的父亲雷建星以前掌握着畲族独特的武术功夫,可惜因为没有后人学习而今也已经几近失传了。至于竹竿舞、举火把仪式,因为生活节奏加快等种种原因,也逐渐简化甚至取消了。他表示,希望有一天能向宁德方面的畲族乡亲学习,因为那里还掌握着踩火盆、跳竹竿舞等民族习俗,以不使这一种民族的传统习俗和技艺在自己的手中丢失。
   至今依然保留有畲族祭祀威仪中独具浓厚少数民族特色的习俗的奉圣古宫,于2001年5月被泉州市列为第五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修复的奉圣宫将与西片区的开元寺、西岳龙山寺、甲第宫、妙因宫等连成一体,为泉州古城增添新的旅游景观。

共 4213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奉圣宫”不大,占地面积不过仅约340平方米。庙宇虽然不大,但建造时间最早.安史之乱平定以后,唐明皇(玄宗)从四川避难归来,获悉了雷海青忠贞不屈的悲壮事迹,颁旨追赠他为“唐忠烈乐官”、“天下梨园都总管”;唐肃宗时又加封为“太常寺卿”,受万民祀拜。 民间传说田公元帅是天上玉皇大帝的三太子,因为酷爱人间戏剧,擅长音乐歌舞,玉帝准他下凡,功满再回天庭。文章详细的介绍了宫殿的来胧去脉,人物事件都一一介绍得清清楚楚,有现实有神话传说,有理有据的论述,给文章增加了许多色彩。同时弘扬了地方民俗民风。推荐阅读好文章。问好烟波弟弟。【编辑秋心】【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1406050016】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飘零        2014-06-04 20:34:50
  文章用细腻的笔触,详细的叙述了“奉圣宫”建造的历史,作用和地方风土人情!欣赏!问好烟波弟!
用心做事做人做文为人行善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