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逝水流年 >> 短篇 >> 影视戏曲 >> 【流年】柳店(电视纪录片脚本)

精品 【流年】柳店(电视纪录片脚本)


作者:周蓬桦 秀才,1781.74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780发表时间:2014-06-13 15:10:46

【流年】柳店(电视纪录片脚本) 片头语:一滴水折射太阳的万丈光芒
   一座村庄的隐秘细节折射一个民族的精神纹路
   柳店——祖先刀耕火种勤劳跋涉背影里的一块传承福地
  
   【上集:和风】
   一个偶然的机缘,摄制组一行来到位于鲁中古城齐国故都临淄的柳店村,我们很快被这个村子所散发的独特风貌和气韵所吸引。井然有序的屋舍,乡人院子里准备过冬的柴垛和家畜,明亮洁净的街道,礼貌热情的村民,黄昏中炊烟袅袅,飞临的鸟群,以及围绕着村庄茁壮生长的大片垂柳,池塘野树,弯弯的乡路,宽阔的场院,石碾草房,小桥流水和田园野趣,都散发着一股久违的亲切。
   (一个孩子,在场院的空地上点燃了一只“二踢脚”,飞向空中,烟花如散弹在空中炸响开花。)
   在城市大开发的时代进程中,柳店村依然游动着古朴而鲜活的传统气脉,秉承祖先的衣钵,勤劳淳朴,崇尚古风,乐善好施,尊老爱幼,布衣粗茶……他们究竟是如何保持并身体力行的呢?我们一致认定,这正是我们在四处苦苦寻觅的村庄,是一座隐藏在都市边缘的现代桃源,正所谓“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于是,我们决定住下来,对这座村庄进行一番文化意义上的考察探究。
   而话题的追根溯源,却要从柳店村西头一条早已干涸的河流说起。
   这条河属于渤海水系小清河的支流,河长155.1公里,流域面积达1500.4平方公里,它就是著名的淄河。据说,当年的淄河以它清澈的水流滋养了两岸的土地和村庄,而在古老的柳店,乡人们在淄河边汲水灌溉,浣衣洗菜,捕鱼捞虾,锄禾耕田,修篱种菊,世世代代,家家户户恪守“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的先人祖训,过着悠然自得的农耕生活,千百年来都不曾改变。
   两千五百年前,孔子曾经从鲁国来到齐国讲学,他坐在一辆颠簸不已的牛车上,长途跋涉的劳顿令其昏昏欲睡,但当牛车经过淄河岸边,清风拂面,忽然一阵美妙的《韶》乐声传入耳际,时而恍兮惚兮,如梦似幻,似秋虫呢喃;时而战马奔腾,杀声震天,若万均雷霆滚过天穹。圣人不禁惊讶地睁开双眼,吩咐车夫在岸边驻足,走下车来,在一株垂柳下,耐心地听完了一曲长长的演奏。
   孔子望一眼不远处的齐国宫殿,知道这迷人的乐曲出自齐国乐师们的合奏,当即赞叹,说“想不到齐国的音乐达到了如此之高的水平”,于是《论语.述尔》中便有了“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的千古名句。
   用一句与音乐原不搭界的“不知肉味”来形容旋律的美妙陶醉享受,大概只有孔子的天才思维才想得到,也说明了孔子对音乐有着极高的鉴赏水准和独到的领悟能力。
   茹毛饮血的荒蛮年代,精美的旋律可以替代食物果腹,也大概只有孔子这样的智慧之人才能体会得到。
   在柳店以北约几十公里处,后人为了纪念孔子闻韶乐的传说,制作碑刻,建起了“孔子闻韶处”纪念园,成为后人朝拜的圣地。那些远方的游客跋涉千里而来,只想亲耳领略一下《韶》乐的独特韵律。
   浮云苍狗,时光飞逝。也惟有这古老的《韶》乐齐风会在瞬间把人的思绪带回两千五百年前苍茫的齐国大地。
   (气势宏大的《韶》乐组合曲轰然响起,响彻古齐国大地,又穿越蓝天,直冲云霄)。
   据史料记载,《韶》乐原是古代歌颂虞舜的一种乐舞,经过千年岁月的更迭战乱已经失传。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当代音乐家们几经发掘搜集整理,终于让《韶》乐重登大雅之堂,让这古老的天籁之音飘满天空,与孔子的思想和博大的精神在云端会合。
   时光悠悠,淄水潺潺,日夜奔流不息,逝者如斯,像中国大地上许许多多村庄一样,小小的柳店像一株深深扎根的柳树,承受着风雨的剥蚀而顽强屹立。
   在柳店村,至今流传着一则家喻户晓的传说:每当夏季,雨水泛滥,淄河的浩荡之水淹没了周边的农田,也阻断了人们通往远方的道路。这时候,柳店村的青壮劳力便会自发地来到河边,到河水漫溢的浅滩轮流当班,于是,在不经意间就创造了一个流传乡里的词语:背河。
   顾名思义,就是用肩膀背送村里的老幼乡亲和女人过河,送他们去外乡读书、串亲、赶集、回娘家。每天,这些青壮男子把一批批人送到对岸,又一批批背回柳店,充当着桥梁与轮渡的作用。
   时常有外乡人过河涉水,背河人也总是热情帮助,不计报酬地把他们送到对岸。
   自此以后,柳店人古道热肠、厚道良善、乐于助人的名声更是越传越远。
   上世纪七十年代,流淌千年的淄河终因干旱缺水枯竭断流,但柳店人背河的故事传说,已经化为一面德行与荣耀的标杆,在淄河两岸的村庄口口相传,广受赞叹。
   说完了河,再说说桥。
   修建于明代的双龙桥,如今完好无损地静卧于村子中央横跨南北的大路之上。清代同治十年(1871年),临淄知县范继安,曾率众重修,迄今已有500多年历史。现为淄博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直到今天,每年夏季的雨水一多,双龙桥下的河道还会发出欢快的奔腾喧响声,浩荡的雨水沿河注入太公湖。据桥梁专家介绍,是双龙桥坚固的石拱结构,让其历经千年风雨剥蚀而不损毁,这也从旁佐证了柳店在一千多年前重要的地理位置,其之所以被古人称之为“店”而不是“村”也就有了历史的渊源与诠释——原来,柳店村东这座古老的双龙桥之上,背负的正是一条明代官道。而柳店的来历,则因村民沿官道开设店铺,又因村北有大片柳林,有店有柳,故名“柳店”。
   史书记载:柳店村在明清时期,为东西交通要冲。官道两旁,店铺林立,鳞次栉比;官道上车水马龙,熙来攘往,商业极为繁盛。
   可以想象,在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柳店村的先民们目睹了多少历史步履的变迁更迭的呢?
   据村子里的老人讲述,柳店村历史悠久,早在2400多年前就有村人居住。据《临淄文物志》记载,柳店村东,有4.2万平米的先民居住址,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存在。
   由于柳店的地理位置四通八达,背靠祖荫,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的好风水,方始得村民安享祖上遗传家风,邻里之间世代亲善和睦,互相包容,村子上上下下、男女老幼,几乎没有红过脸或闹过矛盾,更别说发生乡下常见的邻里纠纷了。在柳店村,无论是习惯思维中难以相处的婆媳关系,还是兄弟妯娌之间,一旦遇到诸如分家、赡养老人一类的棘手难题,都能够在互相谦让中顺利解决。在村民扎根牢固的观念中,血浓于水,亲情与乡情是第一位的,永远在利益之上,不容破坏坚固堡垒结构。有了这个基点,解决什么样的问题都不在话下,因此,人们都说,在柳店村当村干部是一件很幸福的事。
   (采访村干部)
   纵观这座村庄的历史,柳店还有更神奇令人啧啧赞叹的所在——据统计,柳店村被众人公认有“三奇”:第一奇是历经几百年的风雨沧桑变幻,即便是在死亡如家常便饭的战争年代,全村人有多位青壮劳力去前线参战,竟然没有一位战死的案例;第二奇是在三年自然灾害期间,村民们更是团结互助,靠互相接济度日,硬是没有一个人因饥荒而饿死;第三奇是悠悠淄河从村边流淌了一千多年,却没有一位村民因水溺亡。
   其实,经过深入调查采访,我们还发现了柳店村有新的一奇——时代发展到了市场经济时期,柳店村民依靠诚实劳动发家致富,竟然没有一个人因经济或刑事犯罪受过处罚。
   这实在是件令人匪夷所思的事情。
   这使我们不禁要问:难道真的像传说中的那样,有神灵在暗中庇护着小小的柳店吗?
   和谐的民风体现在微小的细节中——来到在柳店村,第一眼看到的就是街道的宽敞整洁,悠然的行人,宁静的秩序,家家门前都种植着鲜花,而走进一个个幽静的胡同,更是清一色的洁净。
   勤劳的柳店村人有早起扫街的习惯,每天凌晨时分,天蒙蒙亮,就有人早起清扫胡同,并且打破了自古以来“各自清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的一句俗语,无论胡同里的落叶、树枝、积雪,还是街道上的纸屑垃圾,都归整得井然有序。
   时常,早起清扫的人们扫完自家的胡同又来到了大街上,几十个人缓缓在街上聚焦会合,而这样的场面对他们来说早已习以为常。柳店人通过一个简单的清扫动作,表达了对家园的热爱之情,以及珍惜福缘、活在当下的朴素理念。
   翻开康熙年间的《临淄县志》,柳店自古地处“孔道”——即“交通要道”的文字记载赫然在目。而更让我们感兴趣的却不仅于此,而是在这本泛黄的县志上,用较长的篇幅描述了一桩数百年前发生在柳店村的真实故事:
   话说在清康熙十一年间,柳店村村民赵恩赐在村东依官道开了一家酒肆客栈,热情接待南来北往的客人。这一天,来了一位远方的商人住店,不料夜间商人发病,死在了客栈床榻,结果赵恩赐被以蓄意谋害之名拘捕,押入县衙死囚大牢,并依照当时的律条受了严刑审讯,赵恩赐本人却始终不予认罪。适逢一位姓邓的县令上任临淄,接手此案后便亲往旅店查验案发现场,发现赵恩赐的旅店陈设十分简陋,没有看到一处私密场所,客栈与邻居之间的相连隔段,仅以一层透风的苇箔相遮挡,“茅墙苇壁,灯火互相映照”,这样的环境怎么能够图谋害命呢?满腹狐疑的县令回到县衙,亲自提审赵恩赐,“相其人,则朴然古处,言讷讷不能出诸口,初非刁悍也”。后又几经勘察审讯,确认是一桩冤案,邓县令便下令将赵恩赐无罪释放。
   赵恩赐回到乡里,对这位秉公执法、头脑清正且富有经验的县令十分感激,在心里认定这是一位难得的清官,而赵恩赐厚道的性格又让他不善于用语言表达,左思右想,便在家中设了供堂,请画匠绘制了县令的画像,一日三餐,叩首供奉,朴实憨厚的赵恩赐用此种特殊方式表达自己的内心深处的情愫,因为在那个年代,冤假错案是家常便饭,连朝廷对此也深感无奈,赵恩赐在心里认定县令为自己的救命恩人。
   两年后,邓县令早已调离临淄,远赴他乡就任新职,他对此事浑然而不知情。有一年,他又因公务路经齐地,夜间住宿于离柳店不远的淄河岸边,旧友闻讯来访,席间有人说起柳店有位村民每日把其当神仙供奉之事,邓县令闻之大惊,经过再三提示回忆,才终于明了事情的原委,不禁发出一番这样的感叹,大意是:“我为官以来,虽可对天起誓自己清白公正,但也难免因见识偏颇,谋断有漏洞和不周之处,我也时常为自己犯下的过失而深感内疚自责,但在任职期间做过一点有益的份内之事,百姓就念念不忘,给予厚待回报,真是惭愧啊,由此可见当地民风之淳然!”言毕,邓县令提起笔墨,当即赋诗一首:
   治县初无谱可寻,
   相将惟只圣贤心。
   持平务使星无索,
   辨枉何知夜有金。
   肖我须眉终莫状,
   问谁图画幻为钦。
   累累墨绶风尘吏,
   空际应增鹤与琴。
   (采访赵恩赐后人)
   拥有一百二十户人家的柳店,只有赵姓与郭姓两大氏族,这两大姓氏就像是两株古老的柳树,在柳店深深扎根,日益茁壮,相濡以沫,彼此纠缠,不可离分,世世代代,生生不已。
   祥和如意的缓慢生活,引来燕子年年来柳店做窝筑巢,觅食悲欢,啾啁鸣叫;也引来外乡的姑娘们欢天喜地,来柳店做了娇美的新娘。
   柳店年年添丁进口,人丁兴旺,喜事不断。
   (镜头:粗壮硕大的柳树,树上的鸟群。屋顶上的柴垛,屋檐下金黄的玉米穗。斗笠蓑衣,乡村的物什。
   木门上大红的喜帖,迎亲的队伍,奏响的唢呐,点响的鞭炮,头蒙红盖头的新娘。)
   黄昏降临,晚霞片片,太公湖畔波光潋滟,苇草青青,瑟瑟有声,在风中起伏。水鸟们从远方飞来了,落满了整个湖面。夜幕笼罩,星光闪烁。
   劳作了一天的柳店村人,把农具挂在墙上,把家畜们关进圈笼,也枕着一片祥和的鸟声悠然睡去,安详地进入梦乡。
  
   【下集:地气】
   天蒙蒙亮,早已干涸的淄河滩又迎来了新的生机,朝阳率先映照整个湖面,烟波浩渺。
   一年四季,这里都是人们休闲、春游、纳凉、观景、赏雪的好去处。
   浩浩湖波,风平浪静。
   这片位于柳店村西的美丽水域就是太公湖,它是利用淄河原有的河道改造而成,水域的源头来自遥远的望鲁山西麓的大英章支沟,流经太河水库,灌入淄河故道。
   常言道:有水则灵,因池而秀。太公湖的兴建落成让古老的淄河沿岸骤然恢复了一千年前的面貌,恢复了旧时的灵性和地气。
   而湖畔大片的天然湿地和树林灌木,成了柳店村孩子们的乐园:爬树、养鸟、采野葡萄,结识天牛,在柳树下许愿,用小刀刻下一个秘密。
   他们应该感谢生在柳店和这片幽蓝的湖水,给了他们接触自然、泥土和植物的机会:
   春天捕鱼、夏季捉蝉、秋采芦花、冬打雪仗……
   一个妙趣横生丰富多彩的童年,因为这样原生的去处已经越来越少,这里的地气与随处可见的人造景观不可同日而语。我们看到,随着乡村城市化进程的日益临近,太公湖岸两侧已经高楼林立,地处城郊的柳店,这座世外桃花源的未来发展命运究竟如何呢?

共 9248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这是电视纪录片《柳店》的文学脚本,分为《和风》与《地气》两集。《柳店》是山东临淄的一个古村,这里的人勤劳淳朴,崇尚古风,乐善好施,尊老爱幼,是一座隐藏在都市边缘的现代桃花源。古老的淄河孕育了这里的文明,美妙的《韶》乐与孔子博大精深的思想在这里融合,对“佛爷”的笃信成为柳店人的精神寄托,从而守住了千年伦理,世世代代繁衍生息。这里是一条明清官道,“背河”一词承载了柳店人古道热肠、厚道良善、乐于助人的声誉;早起扫街的习惯显示了柳店人勤劳质朴、热爱家园、珍惜生活的美好理念;赵恩赐的故事、“柳店韭菜各一畦”的传说,无不说明柳店人的淳朴和真诚。文本内容丰富、厚重,涉及到柳店的历史、地理的变迁,宗教人文的传统,以及面对的现代文明的挑战。为了配合电视画面,在有条不紊地介绍的同时,还详细地讲述了关于柳店的真实故事和传说,并适当地插入一些诗句,凸显出脚本的文学性和感染力。非常精彩的文章,强力推荐!问候作者!【编辑:燕剪春光】 【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1406140015】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燕剪春光        2014-06-13 15:12:25
  一座村庄的隐秘细节折射一个民族的精神纹路。
   希望柳店的古老遗风不要被现代文明所破坏。
有花皆吐雪,无韵不含风
2 楼        文友:逝水流年        2014-06-14 21:55:57
  品文品人、倾听倾诉,流动的日子多一丝牵挂和思念;
   灵魂对晤、以心悟心,逝水的时光变得更丰盈和饱满。
   善待别人的文字,用心品读,认真品评,是品格和品位的彰显!
   我们用真诚和温暖编织起快乐、舒心、优雅、美丽的流年!
   恭喜,您的美文由“逝水流年”文学社团精华典藏。
   感谢您赐稿流年,祝创作愉快 !
爱,是人世间最美好的相逢,用文字找寻红尘中相同的灵魂。
3 楼        文友:铁禾        2014-08-05 15:01:49
  我不善写这种体裁,权当来剧院看戏凑热闹,茶坐舞台之下,看文友的精彩布局、塑造和导演,不失为一种享受。祝愿文友创作更进,今后有更多精彩佳作呈现!
铁禾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