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杂文随笔 >> 曲阜有约

编辑推荐 曲阜有约


作者:蒿草兰梦 布衣,467.5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906发表时间:2014-06-14 14:51:13

两千多年前孔子就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他老人家也许永远都不知道他这句话的神奇力量会对后世有怎样的文化影响,不知道他的府邸千百年来都如此门庭若市,每天都要接待数不清的中外客人来访。孔府以至于整个曲阜、济宁都被牵连得不分季节的忙着迎来送往。而来来往往的游客全部奔孔子而来。现在我也来了,来拜谒孔子,赴我内心多年的约定。但是我没想到,此次我是作为易学研究者的身份来的。
   2011年的5月22日下午,来自全国各地的研易者云集孔府、孔庙。我们夹杂在拥挤的游客之中,如果不是大多同伙身穿大会发的乳黄色国服,恐怕得有很多走散的人。尤其是我,向来走路较慢,若不是有同屋大庆的刘姐和隔壁、也是来自大庆的易友们照应,我肯定又会落在队伍的后边了。我因此很感激他们。
   也许人生相遇真的有一种神力的指引。就说与我同屋住的来自大庆的刘姐吧,她第一天走进寝室时就让我无比惊讶,因为她穿了一身与我一模一样的衣服:淡绿色印有深红色金丝绒图案的薄秋衫,黑色带暗灰色格的弹力裤子……只是这次我没有穿它们来而已,要不然真是太富有浪漫而神奇的不谋而合了。我对刘姐说了,她也为“竟真有如此巧合的事!”而兴奋。所谓缘,其实也是因为同气相求吧?
   由于时间比较紧,游客多,我们跟不上导游,所以这种观光是很仓促的。我无法以平静的心态走近和感受孔子。我只能被人的河流冲进孔庙或者孔府,在孔府里多重的院落荡进荡出。只记得有众多的房子,一进又一进的院子。断断续续地听着导游的讲解。感受和想象孔子的后人在这个大院里是怎样过着与皇家门当户对的日子。可是这一切都离孔子很遥远。孔子生前是住着草房子的,生活是窘困的。孔庙就是在那草房子的原址上逐步发展扩建成现在这等豪华的。
   早知道孔府是严格按着古老的中华风水学建筑的,表面看是八个院落,其实是九个院落。正合洛书上的“明八暗九”。我们都转晕了,根本没注意房子与院落是怎样的详细分布。但知道了哪个院子曾经取来了乾隆的格格,哪个院子曾经住着江南名媛,哪个院子还曾住着大奸臣严嵩的孙女……真是富贵再加富贵极尽荣华。
   圣人的塑像是不能近前的,我只能隔着高高的门槛和横拦的锁链,虔诚地向门里深深的鞠了一躬。很遗憾没有掏钱烧一柱已然成为商品的高香。学着同行者的样,也将手里的相机交给工作人员,求他帮忙把圣人的塑像摄入镜头。彩塑的圣人像在镜头里金碧辉煌。完全想象不出圣人当年着布衣落魄周游是怎样的神采。还好,我能在拥挤中找到孔子当年讲学的“杏坛”,谦恭地注目良久,并留下了一张纪念照。也把孔府大门前那道象征夫子学问渊厚的“万仞宫墙”留在相机里。
   亲临孔府,是来感受孔子的儒家思想与周易思想的相互融存。这次大会上,复旦大学教授张志哲先生就主要讲了孔子对周易的贡献和儒、道两家与《周易》的不可分割。据说《易经》的“十翼”,(即易传)是孔子生前撰写的。孔子五十开始研易,曾经留下了“韦编三绝”的佳话。所以孔子说:“五十知天命”。孔子的“十翼”像给《易经》插上了翅膀,大大帮助了后人走上研易的捷径。我当初就是读了那篇如诗如歌的“杂卦”而对易经产生兴趣的:乾刚坤柔。比乐师忧。临观之义或与或求……一共三句话却包括了六个卦爻。朗朗上口,像诗经一样美。
   孔子对易经的理解是“德”是“中庸”。“君子之道,或出或处,或默或语。二人同心,其力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不知易,不足以为君子。”孔子说的“君子”是有道德的人。孔子说的“易”是《易经》中做人的德行和智慧。有道德和智慧的人才能治理好天下。这里的“德”指的是“天道”,“顺天而德行”,不违背自然。“贵而无位,高而无民,贤人在下位而无辅,是以动而有悔也”,这些说的都是做人要讲“中”与“和”……易经思想是刚柔相济而圆融。而孔子的学问也正是如何做人的学问。所以说孔子是真正理解《易》的,并把《易》发扬光大了。所以说中国人的思想体系的形成与《易》与孔子的影响都是分不开的。
   站在孔庙院里的“鲁壁”前,听导游说,是这座墙壁曾经保护了孔子的著作。当年秦始皇焚书坑儒,孔子的后人想把孔子的著作保存起来,就砌起了这堵厚厚的墙壁,将那些有字的竹简藏于墙内,使孔子的思想得以留传千古。应该说,让孔子的思想得以流传,孔子的后人是有着与孟子同等贡献的。他们在此享受了那么多世代的荣华富贵也是应当。
   来到孔府的后花园时,看到许多百年千年的老树依然绿意蓬勃。芍药亭里的芍药芬芳正浓。我忽然想起了孔子的第七十三代孙孔庆榕的诗:
   园林亭榭好,岁岁客凭栏。
   九月寻篱菊,三春就牡丹。
   这首小诗点写了孔府当年娴雅而优裕的生活状态和年年有贵客临门的繁华景象。如今的府邸早已不见了孔家后人,但它的繁华依旧,这繁华,早已不属于一个孔家,而是属于整个中华民族了。
   离开曲阜时是眷恋不舍的,应该说,此行不虚。尽管有点走马观花,但我感受到了“鲁家无不经典”……

共 1993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在孔府感受孔子的儒家思想与周易思想,感受孔子对周易的贡献和儒、道两家与《周易》的不可分割,感受易经思想刚柔相济而圆融,在充满思想的境地,熏陶自己的情操,篇章引古论今,赋有哲理,读后受益匪浅,好文,推荐!【编辑:阳媚】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阳媚        2014-06-14 14:54:43
  一次观光学习让作者感受到孔子思想的伟大,乃随笔中的佳作!赞!
2 楼        文友:蒿草兰梦        2014-06-15 08:05:03
  谢谢阳媚!问候!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