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尘·静

编辑推荐 尘·静


作者:半城烟沙 布衣,132.7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467发表时间:2014-06-15 07:39:19
摘要:喧嚣尘世中的我们,需要心静……

总是认为,无数的尘飘荡在芸芸众生之间。
   佛曰:“色、声、香、味、触,为五尘,攀缘则为大罪过。”
   而这尘嚣的俗世,又何止五尘呢?
   微风轻曵,拂起一粒微尘,吹入心湖。没激起任何涟漪,湖面依然平静,可我们却要用抽干一湖水的代价,去洗那拂尘。
   多少受尽俗世劫难的人,了却了红尘,皈依佛门,渴求一种解脱,可终是徒劳之做,依旧在痛苦中走完了人生路。
   其关键在于没有真正领悟禅道要讲究“静”。虽没有涉红尘之事,却带着凡世中的那颗浮躁的心。
   人生不正是如此吗?金钱,名誉……在这物欲纵横的社会,谁能做到真正的静呢?得到,害怕失去;失去,又渴望得到。生命进行在物欲带来的愁思中旋回。
   这样的人生又有何意义?生命不是缓溪,而是奔水,岁月终会有汇入大海的那天,蓦回首,一生沉浸在忧湖中,毫无意义地浸着。
   还是要去想一想一粒拂尘,拂尘带来的不正是恰似春水东流的愁吗?
   弘一法师也曾是红尘中人,度在红尘富贵中的他,并没有得到他真正想要的东西。而晚年后的他的“咸也好,淡也好”却截然不同。弘一法师的老友来拜访他,斋饭时,他只配一道咸菜,老友不禁问:“难道这菜不会太咸吗?”他淡淡地说:“咸有咸的味道。”饭后,他倒了一杯白水,老友又不禁问:“没有茶叶吗?怎么喝这么平淡的开水?”他又淡淡地说:“开水虽淡,可是淡也有淡的味道。”
   咸也好,淡也好,各有各的味道,这位佛门法师对于咸淡的看法非常简单,可能也就是这看似简单却又不平凡的真谛,让这位俗世公子寻到了精神的归宿。
   记得有一句话说:“世间本无事,庸人自扰之。”而尘世中的我们,又有谁能做到“不扰”呢?又有谁能说出“咸也好,淡也好”呢?心被尘所侵扰,又想去追求所谓的宁静,又有几多难呢?
   咸,咸有咸的内蕴;淡,淡有淡的洒脱。若为一道菜尚且愁虑,那人生呢?
   总是会听到一些人抱怨自己不幸福,抱怨自己付出的太多,失去的太多……试想,假若真的没有经历过幸福,那么怎么会体会到不幸福呢?假若真的没有得到,又怎么会懂得付出呢?假若从未拥有,又怎么会失去呢?我们总是去想自己的不幸福,去想自己的付出,去想自己的失去,那恐怕永远不会幸福吧。
   从道家对于万物的双面性的看法来论,每件事都是双面性。金钱对于腰缠万贯的人来说是累赘,对于身无分文的人来说是生存;名誉对于老成深重的人是烟云,对于年轻气壮的人来说是成功;失去对于拥有了太久的人是解脱,对于怀抱着不舍的人是痛苦。一粒尘对于心胸坦荡的人是细云,对于心胸狭隘的人确实痛苦。万物都有自己的双面性,好与坏,在于一种的心态,乐与悲,在于一片心怀。
   不要去过意在意一粒尘,尘带来的只能是心痛苦,只有不去过意在意,才能带来心的清明,心的清净,只有心清净了,才不会被喜悲而左右。

共 1142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文章的观点很明确,从社会现象到引述“教家”之言,把从古到今的人生感怀都揭示了出来,有力地强调了作者要论述的观点。沉迷于物欲横流的名利追逐中,人心就会纠缠于“得”与“失”的烦躁之中。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关键是我们能不能以“静”的心态待之。文章引述弘一法师的故事,引述道家名言,还有作者的分析论述,都具有很好的哲理性。文章语言流畅,论述行文也流畅,从文到理都很有启迪性的文章。【编辑:春雨阳光】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春雨阳光        2014-06-15 23:29:23
  说到“静”很容易,真正要做到“静”却有点难了。要放下名利追逐真的容易吗?
语文教师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