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春花秋月 >> 短篇 >> 江山散文 >> 【秋觅】短游记五章(散文)

编辑推荐 【秋觅】短游记五章(散文)


作者:秋觅 进士,6575.7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609发表时间:2014-06-15 11:35:47

· 游昆明大观楼散记
  
   那年五一假期,到昆明一游。昆明是云贵高原上的一颗明珠,一座风光明媚的高原都市。这里气候温和,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四时花开。万紫千红花不谢,冬暖夏凉四时春,故称春城。
   昆明的风景点很多,古代的有大观楼、金殿,新建的有世博园和海埂训练基地,近郊有风景如画的滇池和西山,远一点有奇妙的石林和美丽的大理,更远点有热带风光的西双版纳,还可去神奇的丽江、中甸和香格里拉……这样多风景点,一次是游不完的。由于很早就知道被誉为“古今第一长联”的大观楼长联,因而决定这次昆明之游一定要登大观楼。
   大观楼就在昆明市内西南,南临滇池,西望西山,为清朝康熙年间造的三层崇阁建筑。楼前门柱上刻有清乾隆年间孙髯所撰的180字长联,吟之感叹万千。在楼内的记念品小卖部,我买了那枚精美的书签,上面蓝底金字彩印着这副长联的墨迹。上联以“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启对,写景写物。下联以“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承接,写史写人。吟联后登楼,遥望万顷滇池,更觉得这一长联寓情于景、情景交融,音韵和谐、浑然一体,真不愧为“海内长联第一佳者”。此楹联作者孙髯(1700--1775),字髯翁。孙髯自幼喜习诗文,博学多识;不屑应试,终生未仕;一生清贫,著述甚多。髯翁一日登大观楼,傲然挥就一百八十字长联,让世人震惊。
   郭沫若于1961年登大观楼时,即兴赋诗,墨迹刻于大楼正厅。诗云:果然一大观,山水唤凭栏。睡佛云中逸,滇池海样宽。长联犹在壁,巨笔信如椽。我亦披襟久,雄心溢两间。这首即兴所赋的“登楼即事”,为大观楼的古迹胜景增辉,其诗意和书法,显出了这位文豪的文墨功力。
   大观楼周围的湖水园林美不胜收,长堤环绕虹桥点缀,微波荡漾舟帆点点,湖光山色四时不绝。更有不少的楼台阁亭,不仅五光十色风格各异,也都有古人所撰的楹联,吟之让人回味无穷。长联绝佳,短联也美,楹联的美,不能以长短论之。大观楼的长联,固然绝妙,然而我也喜欢那些短小精干的寓情于景、情景交融、音韵和谐的短联,觉得更有诗情画意,更易上口吟诵和记忆。
   大观楼园内,滇池边的揽胜阁,也是观滇池风景的好去处。阁内的那副楹联,真是写景写意恰到好处:沙鸥押人去住,云海荡我心胸。登楼远望,高原上的天是那样的蓝,面前的一湖碧水烟波浩渺,远处云海水波相连,一群群不知是鸥是鹤还是鹭的鸟儿在水云间翱翔。那种天水合一、人鸟和谐的美景让人心旷神怡,让人真的有一种“云海荡我心胸”的快感。
   顺着滇池的长堤游览观景,不觉有些累了,就在那处景色别致的牧梦亭小憩。临窗寻一张竹椅坐下,叫上一杯茶。悠然间抬头看见一副楹联,上书:群贤毕至乐无涯,有酒有诗有画;老子于斯兴不浅,此山此水此楼。阅毕不觉会心一笑,那样的意境于我也很有共鸣呀,想象得出那位题此联的清代文人当时是何等的闲情逸致。
  
   · 出差散记
  
   那年,年前出差,先到西安,又到济南,最后到京城。时值秋末,一场早到的初雪却让冬天悄然来到。
   其实对京城的印象不算太好,政治文化中心而已。京城去过几次了,该游的地方都已游过,没什么地方想去的了。嵯峨的宫殿,雄伟的建筑,古老的胡同,现代的立交,一座既现代又古老的都市。
   不喜欢京城的天气,春天狂乱的风沙,夏天酷热的骄阳,冬天凛冽的风雪。只有秋天还算不错,有很美的蓝天白云,还有西山的红叶。可是深秋时节风卷残叶的萧杀景象,又常常让人想起一个悲字。
   在京城吃饭让人不爽,那种能让一个出差之人吃饱吃好既干净又价廉的饭店很少,难得找到一家又难合口味。
   匆匆办完差事就想返回,离京前有一天的空闲,燕山的同学开车邀我去香山一游。
   深秋游香山,只见千峰叠翠,层林尽染,满山的红叶。时逢初降小雪,山顶上又是红装素裹分外妖娆。雪后路滑,直接从山脚乘缆车到山顶香炉峰,沿途风景一览无遗。
   香山北麓的碧云寺,罗汉堂、菩萨殿很一般不看也罢,里面的中山记念堂还有点意义。香山脚下的植物园倒是值得一游,有国内外的数千种植物可观赏,也是登山后休息的好去处。
   在植物园休息时听到的一段奇闻,几个游人说得绘声绘色,听之让人很扫兴。原来不久前就在这植物园,京城某名校一个博士副教授先后强奸两名女网友,在第三次又骗一个女网友欲犯罪时被蹲守在现场附近的警方抓获。如此败类怎能为人师表,网上聊天的女孩还是多加小心,不是非常了解,还是不要与网友见面为好。
   真是,美丽的风景下掩藏着丑恶的罪行,虚拟的网络中有君子也有流氓。
   正是:香山赏红叶,飞雪湿衣衫;山下听奇闻,身冷心更寒。
   回到蓉城,上到常去的论坛,赋诗留念:
   才游华清池,又观趵突泉;
   香山赏红叶,飞雪湿衣衫。
   京城秋不见,梦里到江南。
   忽闻曰归声,匆匆把家还。
  
   · 街子古镇一游小记
  
   那日偷得一天闲,我们一大家人一起出游崇州的街子古镇。街子古镇西距成都50公里,地处邛崃山脉,也属于5.12地震的重灾区。街子古镇在那次地震中损失并不惨重,但却得益于灾后援建的政策,几年的建设让古镇旧貌换新颜,成了旅游的胜地。
   难得的好天气,出得城外向西行去。高速路两边是成片的油菜地和麦田,油菜已经结荚,小麦已经抽穗,绿油油的一片。湛蓝的天空中,白云都呈“一丝一丝”的状态,如同白练一般排列着,人们称为“白练云”,颇为壮观。仰望远方,接近地平面的地方出现了连绵的山脉,而且这些山脉都仿佛飘在云上面一样,好似海市蜃楼一般,美得像是一幅画,那些山脉就是有名的西岭雪山。如此美景,高速路上我们也停下车来,把这些美景摄下留念。
   到了街子古镇,那山、山中的古树、林中的庙宇,那水、水上的廊桥、水中的游船,古朴的青石板街道,传统的民居院落,让人目不暇接。这街子古镇,毗邻青城后山和九龙山,青山绵亘,山峦叠翠,碧水萦纡,景色宜人。古镇旧貌犹存,有寺观祠庙,楼阁商铺,古建民居。这里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街子让游客驻足流连的是历诸朝代,从风雨飘摇中洗尽铅华的青石板路和古老民居,和久居住在这里的淳朴敦厚的街子人。
   街子古镇是唐朝诗人唐求的故乡,唐末战乱中唐求隐居味江山中,人称“唐山人”或“唐隐居”。在长期的隐居生活中,他以诗自娱,以诗言志,以诗寄情,把写诗当作自己的第二生命。唐求写诗每有所得,捻成纸团,投入葫芦中,未曾示人。至晚年,将诗瓢投于味江中漂流而去,且祝愿说:“兹瓢倘不沦没,得之者始知吾苦心耳。”因此时人称为“一瓢诗人”。其诗仅存35首半,在《全唐诗》中自成一卷。
   在街子古镇唐求故居录唐求诗一首:《友人见访不值因寄》
   门户寒江近,篱墙野树深。
   晚风摇竹影,斜日转山阴。
   砌觉披秋草,床惊倒古琴。
   更闻邻舍说,一只鹤来寻。
  
   · 记绵阳和北川之行
  
   16日-17日两天,应邀参加中国科协(四川)会员日活动。
   16日天早晨出发,两个多小时的车程来到绵阳科技城,那就是传说中的九院,研究原子弹的地方,原来在青海的名为221厂的核武器基地,后来搬到了四川绵阳。
   在绵阳科技城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的九龙宾馆参加了学术交流活动,并参观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馆。通过参观,了解了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研制和爆炸过程,以及后来的氢弹、导弹和激光武器的发展。感触很多,希望和平,反对战争,让这些尖端武器没有用武之地。
   参观九院,想起了前两年网络上很红的那部书《禁地青春》,故事发生在中国第一个核武器研制基地--青海221厂,通过叙述近百个人物的生活、爱情和人生际遇,生动展现了核武研制那一段艰苦卓绝、惊心动魄而又鲜为人知的历史画卷。作者大学毕业后分配到221基地。从事国防科研26年,亲身参与我国“两弹一星”的科研攻关工作。
   17日早晨从绵阳乘车1个半小时到北川,上午参观北川老县城5.12地震遗址,下午参观北川新县城。北川老县城那片地震后的废墟,是迄今为止全世界整体原貌保存最大的灾难性遗址。看着那连片的倒塌的废墟,以及那废墟下死去的几万人,生命在自然灾难面前多么的无力和渺小,让人感到对自然的敬畏。
   从北川老县城出来,直奔北川新县城,这是地震后异地重建的,其总投资超过153亿,由山东省援建。其古朴典雅的建筑,美丽的环境,向人们展现了一个浴火重生的新北川。
   有一种说法,北川是大禹的故乡。大禹治水的传说,说的是大禹率领民众,与自然灾害中的洪水斗争,最终获得了胜利。这次5.12大地震的发生及严重后果说明了人不能胜天,但抗灾的胜利也展示了人的力量。
  
   · 西昌过年小记
  
   前年,初一到初五,与家人一起到西昌过年度假。
   西昌在川西高原,属于热带高原季风气候区,冬暖夏凉,四季如春,日照充足,是一座春天栖息的城市。白天风和日丽,夜晚繁星皓际,有月城之美誉。
   邛海边的湖光山色,有山有水有风情,有洒不尽的阳光,湖中有海鸥、白鹭和许多不知名的鸟在飞舞,岸边有身着民族服饰的彝族少女的欢歌曼舞,更有醉虾、烤鱼、坨坨肉为代表的美味小吃让人醉。
   在宾馆看到著名诗人辛子的几首吟西昌的元曲新述,很有共鸣,录几句作纪念。
   诗云:无需做神仙,邛海在人间。
   又云:神仙忘了山外何年, 人在西昌流年。 旨酒豆花神仙 ,不醉红颜, 空客思念无边。

共 3787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短游记五章》写得很美,文字如行云流水,趣味盎然,足见作者文字功底的深厚,“信手拈来即文章”。令我不禁想起了唐宋八大家的柳宗元,擅长写短小精悍的小游记,如《小石潭记》、《钴鉧潭记》……从这几篇游记中可以读出柳宗元之遗风。窃以为,五篇中,数第一篇《游昆明大观楼散记》写得最好。余皆各有特色,各有雅致。美文共赏,推荐阅读。 【编辑:镜吾】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镜吾        2014-06-15 21:43:34
  特别喜欢《昆明大观楼散记》,清新雅致,随着秋觅先生浏览大观楼,体味一座古楼带来的浓郁的文化气息和厚重的历史文化。
镜吾
2 楼        文友:潮仙        2014-06-16 06:43:50
  有一种说法,北川是大禹的故乡。大禹治水的传说,说的是大禹率领民众,与自然灾害中的洪水斗争,最终获得了胜利。这次5.12大地震的发生及严重后果说明了人不能胜天,但抗灾的胜利也展示了人的力量。欣赏问好!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