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山水神韵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山水】蕨根糍粑(散文)

编辑推荐 【山水】蕨根糍粑(散文)


作者:二杆孑孓 布衣,497.56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410发表时间:2014-06-16 12:25:36

早想写点关于蕨根糍耙的文字。现在二十多岁的年轻人,恐怕稀知此物为何物的。我也有三十余年不见此物了,恍然有“隔代看戏”之慨。前不久,友人偶尔市得几斤,赠我一二,赌物良久,不忍食之,置之案几,以为文物。
   蕨根,顾名思义,是蕨深埋在地下的根。由于它富含淀粉,过苦日子的时候,我有缘亲见过,还见过葛根,是跟着舅去的。
   ………
   一路上我问舅舅:“那不是野红薯么?”
   舅答:“何首乌”。
   又问:“那不是野辣椒么?”
   舅答:“枸杞子”。
   又问:“那不是野南瓜么?”
   舅答:“算盘子”。
   舅舅也问:“这什么?”
   答:“马齿苋”。
   又问:“这什么?”
   答:“苦艾”。
   又问:“这什么?”
   答:“地菜”。
   舅舅眼湿了,不问了。我还喃喃自语:“都吃得,我还认得蛇姑草黄栀子花榆树叶,全吃得,算艾难吃,要用水泡几天”。
   舅舅懂药,在海关做科长,写得一手蝇头小楷,堂幅斗方也常有人请。不该写了:“千古历史骂焚书\\几个帝王不坑儒\\大业未就钓忠胆\\宝座既得要头颅”几句歪诗,嗬,了得,海关就把他关出来,发配学校。秃子校长见他一头龙菊卷发,大为不悦,奔走相告曰:“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发卷者,反骨之表也,魏延之传人也,或许还是洋奴种”。校人意会,避之三舍。舅舅披卷发之头勉强教书那么几年,终被发回祖屋德光宅房前屋后种地豆(潮汕土语:指红薯)。潮汕平原本是收三季水稻的天下粮仓,也闹饥荒,更凶。舅舅眼见我爸为了省下口粮给孩子,得了水肿病,便在家坐不住,每天高捋裤管,扛把老镢上二十里外芙蓉山,挖蕨根葛藤。舅那时也就二十多岁,做事霸蛮。蕨根本是漫山遍野皆有的贱物,由于找寻的人多,也稀罕了。蕨或许知道自己的价值,根藏得紧,弯弯曲曲不知去向何方。我舅挖一副完整的蕨根,常要掘出七、八方土,累得一身汗湿。挖回来洗净、捣碎,蕨根像也知道疼,顷刻流出一滩鼻涕眼泪似的粘液——这粘液凝固后就成了蕨根糍耙,这,就是人的胃最需要的东西,唯它能驱退饥魔!
   诗经曰,“陟彼南山,言采其蕨”。我看见舅的辛苦,自己连柄锄头都扛不动帮不上忙,脑壳一转,就挎篮捉刀,呼朋引类,一帮小伙伴去扯蕨菜。我们那时采山货没有“吃独食”的,一旦谁发现蕨菜,必大喊大叫同伴齐采。那时山里有虎狼,同伴皆保持短距离行军,项背相望,回家还得清点人数,比现在的旅游团组织得还好。蕨菜有的地方叫山芽菜,《本草纲目》把蕨和薇统列在“菜”部,可以想见古人早已采之为炊。李时珍曾动情地描述说:“蕨,处处山中有之。二三月生芽,拳曲状如小儿拳,长者展开如凤尾。野人饥年掘食,聊以救荒。饥人濒死,赖蕨延活”。蕨浑身是宝,蕨根做糍耙,蕨菜用剁辣椒炒以下饭,蕨柴既为燃料,也是上好的建筑材料,相传商朝傅说发明板筑之法,墙体夯的就是蕨柴、砂石和黄泥,其结实牢固可经千年不圯。
   如今做蕨根糍把的不多了,更不用说吃了——生活好过些了么。
   如今开发蕨菜则是方兴未艾。椐说蕨菜比魔芋还能防癌,又是绿色食品阳光食品,于是一窝蜂吃吃吃。先前不屑一顾之蕨菜,近年上了酒席的正桌了。即使到了冬令,人们还在吃罐头蕨呢。我在潮州办案,老板娘用盐渍的蕨菜招呼早点,格外有一种香爽。盐渍蕨莱稍事包装,已坐了飞机出口日本,能赚外汇。其实,蕨莱在过去,人们怕吃,这东西跟南瓜藤辣椒叶马齿苋一样,刮油,吃得肚腹一楞一楞的,好象心肺都要呕出来。说到底,蕨根糍耙和蕨菜,在我记忆里的最大功能,还是它能充饥,延活人命。需要提醒的是,蕨类不能多食,藏器言:“多食消阳气,故令人睡,弱人脚”,并非山珍。
   鲁迅写过一篇《采薇》,讥讽伯夷叔齐不食周粟而采薇而死。有人因为没见过蕨薇,把它们混为一谈。还是李时珍站出来纠正,他考证出蕨是蕨,薇是薇,薇就是在麦田和水畔常见的野豌豆苗。薇,我在广西的凤凰镇吃过,讨个价,一块钱一斤,急火炒之,味道还是朗朗上口的。有趣的是,现代人取名,以“蕨”为名者,几无,而以“薇”名之淑女千金的,那是数不胜数了——这是闲话。

共 1696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蕨根糍粑》蕨根糍耙,不但没吃过,甚至都没听说过。读了作者的《蕨根糍耙》真是长了见识,知道了蕨根是一种能吃的植物。在旧社会,吃不饱穿不暖的的时候,人们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来充饥,蕨根便是其一。因蕨浑身是宝,荒山野外的蕨根被人们挖出来,做成蕨根糍耙。懂药理的舅舅因写了几句歪诗被发配到学校,又因长了一头弯发又被发回祖屋种豆。身在农村的舅舅为了孩子们不被饿死,到野外挖蕨根做成糍耙给孩子们吃。作者在舅舅的带动下,也到野外采蕨菜。当时虽然满足不了温饱,但孩子们的心是善良的,不论谁先发现蕨菜,必喊来同伴同采。以前吃蕨根是为了填饱肠胃,现在是看中他的药用价值,几经加工,被端上现代人的餐桌。作者在叙述蕨根的过程中,穿插了几个小故事,引人入胜。文笔细腻,用情极真,推荐共赏。【山水神韵编辑:风儿飞扬天下】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潮仙        2014-06-17 06:52:49
  薇,我在广西的凤凰镇吃过,讨个价,一块钱一斤,急火炒之,味道还是朗朗上口的。有趣的是,现代人取名,以“蕨”为名者,几无,而以“薇”名之淑女千金的,那是数不胜数了——这是闲话。 欣赏佳作。问好!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