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梧桐文苑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梧桐散文】白杨哨所英雄赞

编辑推荐 【梧桐散文】白杨哨所英雄赞 ——记塔斯特风景区


作者:老百 进士,8523.3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264发表时间:2014-06-16 12:47:33
摘要:裕民县远离工业污染,纯朴的民俗民风,并且拥有独特的自然景观,原生态的风光特色鲜明。近年以著名的小白杨哨所为主题,大力发展旅游事业,再加上孙龙珍烈士陵园、孙龙珍民兵班等新景点,使这里成为了海内外游客必到红色的旅游圣地。

一、初到塔斯特
   1、
   2007年7月14日,我们塔城地区三家粮食单位的财务人员,邀请额敏农发行的同志,各带着自己的妻儿家小,一同来到裕民县塔斯特风景区进行休闲避暑两日游。
   我们一行共计26人,乘坐四辆车,缓缓驶入裕民县,裕民县原名察汗托海,蒙语白杨树多之意,地处祖国西北部,位于新疆准噶尔盆地西缘,塔额盆地南缘,西与哈萨克斯坦国接壤。这个县城不大,很朴素,没有高大建筑,路不宽,两边商店林立,人行道边人三三两两,他们黝黑红光的面容上透露着平静自在的悠闲感。
   我们停泊的第一个地点就是裕民新建的人民公园。这个公园是自2000年3月起,县委、政府号召全县干部职工弘扬“苦干不苦熬”的“裕民精神”,放弃节假日,加班加点,自己拉运砂石、黑土,自己铺路,栽种花草树木,用三年时间,把原本脏、乱、差的旧居民区改建成居民的活动、休憩、娱乐的理想场所。
   七月的裕民公园,花团锦簇,蜂飞蝶舞,中心区是条人工湖,湖水不多,可见湖底的浮萍,还有一些红鲤鱼在戏游。穿过湖上弯曲的石拱桥,就到了湖心岛,岛上耸立着一座三层楼高的亭阁,大家兴致勃勃的登上亭阁,极目远望,整个裕民县城尽在眼中。有诗为证:
   花红柳绿夏无风,石阶桥拱觅鱼踪。
   亭阁登高凭阑望,小城美景诗兴浓。
   2、
   塔斯特风景区位于裕民县巴尔鲁克山中高山区,南部面积逾126平方公里,是国家AAA级景区。塔斯特系哈萨克语,意为河床内多卵石。旅游区以塔斯特河谷为中心,河谷内冬暖夏凉,天高气爽,气候温凉宜人,景色优美。拥有集古代文明与现代文明于一身,集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于一体,集草原风情与田园风光于一处的独特景致。自然景观有双龙湖、野人山、同心树,人文景观有小白杨哨所、电站、孙龙珍烈士陵园、千步云梯等。有诗为证:
   夏日炎炎塔斯特,高山深谷迎远客。
   休说假日无去处,相约一聚自欢乐。
   沿着曲曲弯弯的山路,我们从裕民县城西南而行四十里,我们今天旅游的第二站是小白杨哨所。
   远远地,在车上就能望见在巴鲁克山下布尔干河畔的无名高地上屹立着一坐放哨用的塔楼——周身漆着明丽的迷彩,五星红旗在塔楼顶部高高飘扬;几名士兵背着枪,正在放哨,显得很威武;塔楼前面有一棵白杨树,在阳光下银光闪闪。这就是名闻遐迩的小白杨哨所。老百诗道:
   远离都市避喧嚣,裕民风情留景照。
   哨所更换几代兵,白杨依旧根叶茂。
   “一棵小白杨,长在哨所旁……”著名的军旅歌曲《小白杨》,想必会唱的人不少,而这首歌曲正是源自于眼前这座位于现中哈边境线上的小白杨哨所。
   小白杨哨所原名塔斯提哨所,是新疆塔城裕民县境内的一个边防哨所。上世纪80年代初哨所一名伊犁籍锡伯族战士陈福森回家探亲,将哨所官兵卫国戍边的故事讲给母亲听,母亲鼓励他在部队好好干,别想家,还让他带10株白杨树苗回哨所种上,叮嘱他要像白杨树一样扎根边疆,为祖国守好边防。
   陈福森回到连队后,他的战友们了解到这件事情后,都非常感动,就和他一起把树苗栽在了营房边。由于哨所干旱缺水,战士们吃水都要在一公里外的布尔干河去挑,尽管战士们每天用洗脸刷牙节省下来的水精心浇灌,但是小白杨难以忍受干旱、风沙、严寒的肆虐,相继枯死,十棵小白杨中只有一棵顽强地活了下来。
   1990年,总政歌舞团创作组的同志到新疆采风,为小白杨事迹所感动,谱写了歌曲《小白杨》,当年的春节联欢晚会上,著名歌唱家阎维文把它唱响了祖国大江南北,激励着戍边将士。塔斯提哨所,从此被称为小白杨哨所。此后,小白杨就成了戍边军人的象征,小白杨哨所则成了边关将士的精神家园。
   老百在此留影,并诗《白杨赞》:
   傲然挺立哨所中,雨露阳光沐山风。
   十年幼苗根基深,一曲赞歌战旗红。
   寒冬枯枝虽飘零,春来新芽又葱青。
   刀霜雪剑浑不怕,西北边防当哨兵。
   3、
   我们从小白杨哨所回来,按计划来到塔斯特电站参观。塔斯特河自东向西汇入阿拉湖,全长45公里,从上游河口到中游13公里的河段落差达100多米,有较好的水电开发基础。目前在河谷已建成装机容量为4800千瓦的一、二级电站。雄伟的大坝、奔泻的坝前瀑布,轰鸣的水电机房,为幽静、秀丽的山川平添了几分雄伟的气势。
   塔斯特河谷两岸,山势陡峭,坡面上长满杨树、松树,而阴坡上多为松树,林下或为绿地,或灌木丛生,覆盖率足有80%以上。近年来,裕民县已修平公路,在山谷中建起避暑木屋和旅游设施。峡谷中点点洁白毡房,芳香的奶茶和醉人的马奶酒令人向往。
   我们26人在此合影留念,老百在照片上题写道:
   清爽最美是山风,相伴郊游趣无穷;
   度假村里品美味,白杨树下观哨兵。
   美酒一杯春意在,长歌几曲夏热空;
   粮食发行好伙伴,友情尽在一笑中。
   傍晚时分,我们就宿营在一个叫作俄罗斯风情园中。
   走进蒙古包里,门帘一挑,门口处是地板胶,其余三分之二面积全都是打成的“榻榻米”,被子、枕头一应具全,榻榻米上一张约四十公分高的长方桌,上摆置一些茶碗、杯子等家什。毡包里一股浓郁的酸奶疙瘩味,这与我平常见到的正宗蒙古包、哈萨克包有很大区别,想是为了吸引游客嫁接的吧!
   傍晚,吃着大块巴士拜羊肉,喝着大碗白酒,四家单位的男男女女相聚在这异地他乡,四周是野花飘香、古木参天、虬枝横生、绿草茵茵、繁花似锦,这样的环境、这样的氛围,不由让大家全都豪爽起来!喝得兴致高了,就在山里夜风习习、震耳欲聋的音乐中,狂歌劲舞,激情四溢。有诗为证:
   塔斯特河树成荫,山影云飞阡陌新。
   风情园里品美味,与君同醉一壶春。
   4、
   第二天清晨,大伙儿一起向1011级石阶进发。到了跟前,只见一个古色古香的飞檐翘角江南凉亭挡住去路,非常好笑,远在塞外的少数民族搞这些建筑玩艺儿有点不伦不类呀。
   闪过门亭后,我就开始拾阶而上,每个台阶上都有标有数字,1、2、3……我上到二三百个台阶,就开始气喘吁吁,脚步沉重起来。看到儿子和他的几个小伙伴们一路跳跃,窜到前面,我下定决心,匀速前进,缓步登山。
   终于,我登上这座山顶,已是气喘如牛,汗流全身,脸色煞白,坐在顶端的揽秀亭中,好长时间才平息下来。那知,抬头一瞧,原来这山顶亭其实是在半山腰,一旁还有更高的山耸立,石阶已经没有,草丛中有游客踏过的痕迹,“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于是折了一根树枝当柱棍,坚持着又向山顶爬去。
   等我爬上真正山顶时,展示在眼前的是一个美丽开阔的世界。山谷绵延纵深,汽车如蚂蚁般在干枯的河岸旁爬行,高低起伏,披着绿色草垫的山陵象油画般一样在眼前铺开,天是那么湛蓝高远,风声鸟声清脆悦耳,远处山峦中在广袤绸缎一样的森林草原上展放雄姿。
   忽然,我看到了西边黛青色山边一出淡灰蓝色的水面,中间还有个很大的孤岛,好美啊,这就是边界外哈萨克境内的浩瀚的阿拉湖呀……
   我的倦意顿消,诗兴激起,一首古风《塔斯特游记》应运而生。
   七月裕民旅,同行相约集。
   家眷幼子携,一路欢歌语。
   百花坡谷绣,荒山绿纱披。
   植物多样性,间生交互密。
   哨所小白杨,傲然山丘立。
   国旗展雄风,游人豪情溢。
   走进塔斯特,峡谷收眼底。
   塔河奔流急,电站分二级。
   激流床下过,寒湿侵肤肌。
   美景养眼舒,美味惹涎滴。
   巴士拜羊肉,膻去不肥腻。
   野菜花样多,诱人色香异。
   饮酒蒙古包,歌舞无醉意。
   林间鸟鸣啭,晨光透枝隙。
   醒来精神足,四顾高坡觅。
   攀登千云梯,匀步巧用力。
   山野气如洗,清爽沁心脾。
   登顶心欢喜,境外目力及。
   大地西照晖,明湖映天际。
   此行收获丰,兴高不觉疲。
   咏诗数十行,挥笔做游记。
  
   二、再上塔斯特
   1、
   再次来到塔斯特是2011年6月24日,正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之际,“红色旅游”成为席卷全国的政治热潮,我们在额敏粮食分局党总支的号召下,一行三十多人,乘坐金龙大客车,迎着朝霞晨风,前往裕民县塔斯特风景区的几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走出裕民县城8公里外,有一座巴什拜陵园非常有名,我们慕名前去瞻仰。巴什拜陵园座落在巴尔鲁克山北麓的切格尔河畔,是一片颇具伊斯兰风格的墓葬群。
   我对巴什拜.乔拉克.巴平先生是早有敬仰的,这位我国著名的哈萨克爱国民主人士,一生勤劳经营,成为全区首富,但他为富且仁,深明大义,扶贫济困,慷慨捐资建学校,修大桥,办电厂。反法西斯战争时期,他多次为苏联红军和抗日将士捐战马钱物。抗美援朝时期,又捐黄金牛羊购买一架战斗机。尤其是他经过多年培育成的巴什拜羊至今成了裕民县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一大支柱产业,巴什拜羊是这里的摇钱树。甚至有不吃巴什拜羊肉,就没到过新疆的说法。塔城本土诗人李新彦有首诗是这样总结道:“天之骄子巴什拜,爱国济贫民拥戴。抗日救国赠战马,捐机援朝斗魔怪。塔城开府任首官,繁育巴羊名海外。切克河畔卧英魂,留存功名传万代。”
   可惜巴什拜陵园正在施工,暂未开放,我们正能从外面观望一下便离开。
   2、
   车子向裕民西南迤逦而行,山路仍然是曲曲弯弯,但比前几年要平坦了许多。约走了一个多小时,就到了巴尔鲁克山峰下。在草木丛生的161团塔斯特村南侧,我们看到了一座用红色大理石砌成的坟墓,墓前矗立着一块高2米的纪念碑,这就是女英雄孙龙珍的烈士陵园。也是我们今天红色旅游的主要活动地点。
   下了车,我们依次登上陵园台阶。李局长代表我们向孙龙珍墓献了鲜花,然后展开鲜红党旗,十几个共产党员并排立在烈士墓前,挥起右手,庄严的宣读入党誓词。
   于是,青山绿松下、石碑英魂前,党旗飘飘、誓言铮铮。老百慨然诗道:
   龙珍陵园重登临,缅怀烈士民族魂。
   冰肌玉骨随风去,屯垦戍边励后人。
   山河灿阳情常在,岁月辉霞志永存。
   热血谱就党旗红,誓言铮铮写铭文。
   孙龙珍,女,汉族,出生于江苏省泰县,1959年,19岁的她响应党的“支援边疆、保卫边疆、建设边疆”的号召,融入了西进的洪流,进疆后,她被分配到兵团工二师十二团火焰化工厂,孙龙珍是个样样争先的“铁姑娘” 1962年4月,闻名全国的“伊塔事件”发生后,孙龙珍响应号召,主动要求参加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九师代耕、代牧、代管的“三代”工作队。
   1969年6月10日,在反击前苏联入侵巴尔鲁克山西部地区的战斗中,孙龙珍同志为了保卫祖国领土,捍卫民族尊严,把个人安危置之度外,带着六个月的身孕参加了这次战役,在前苏军轻重武器的疯狂扫射下,不幸中弹壮烈牺牲。老百现以一首古风记之:
   塔斯提河闻惊雷,苏军轻骑铁蹄催。
   绑我职工驱我畜,边民挥锨怒扬眉。
   军垦女儿孙龙珍,血沃边地人未归。
   腹中胎儿热犹在,母子忠魂血泪飞。
   英雄长眠三角地,遍地黄花含泪陪。
   而今鸟鸣山愈静,白杨哨下英烈碑。
   代代龙珍民兵班,国旗飘扬映朝晖。
   同年6月16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革命委员会授予孙龙珍“革命烈士”称号,并追认她为中国共产党员。为她修建烈士陵园,立碑纪念。农九师机关干部樊徽在这里题诗:“丰碑矗立苍穹,热血铸就英灵。昨日寸土不让,今朝遍地花红。兵团儿女堪歌,岁月书写功名。万里边防永固,齐绘盛世美景。”老百感之,诗道:
   自古皇天妒红颜,悲歌巾帼泪涟涟。
   为国捐躯英魂在,灵山流芳千万年。
   2003年,农九师161团在烈士生前战斗过的塔斯特村建立了“屯垦戍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孙龙珍纪念馆”,并成立了由十二位女青年组成的“孙龙珍”女民兵班。孙龙珍的故事向世界证明了,中国人民捍卫领土完整的决心从来都没有动摇过。
   如今,年轻的“孙龙珍”女民兵班正把孙龙珍爱边戍边的精神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老百有诗赞道:
   喜看今日龙珍班,十二战士皆红颜。
   老兵离队新兵入,代代相传长戍边。
   同是花季美少女,飒爽英姿护营盘。
   军歌嘹亮青春曲,巾帼撑起一方天。
   烈士英魂今犹在,赤胆忠心铸诗篇。
   3、
   从孙龙珍烈士陵园抬头往山上望,就是著名的小白杨哨所,我们驱车沿山路而上,一走近哨所,门外一行大字“卫国戍边 无私奉献”非常醒目,内心中崇敬之情已经油然而生。
   我们缓步走进哨所的院子,在后院种着那颗著名的白杨树,高大的树干上“小白杨守边疆”几个红色大字映入眼帘,上面刻着很多已经离开的战士的名字,这颗白杨树该是多少战士用心血养育的啊!
   我和同伴们在这株白杨树下留影,并题诗道:
   一片绿荫为谁开,白杨哨所迎客来。
   爱国教育基地处,山风轻柔爽胸怀。
   关于小白杨的故事,我在上篇《初到塔斯特》之中有所叙说。其实若依据事实上的追本溯源,那个籍锡伯族战士从伊犁探亲带回白杨种子扎根在塔斯提哨所,只是个美丽的传说。但经过总政歌舞团创作组同志的妙笔生花,将小白杨事迹用一首歌曲传遍天下,我们都宁可相信这个很能代表正能量的说法,并向中外游客津津乐道。
   而今这棵小白杨在战士们的精心呵护下,已粗如马腰,在巴尔鲁克山的山风之中阳光雨露,茁壮成长。即使在寒冷的冬季,树皮仍细腻光滑呈翠绿色。白杨树高约10米的树冠处,呈两叉均匀分开,但又紧密相依。
   “小白杨啊小白杨 ,它长我也长,同我一起守边防……”年复一年,尽管哨所的卫士们换了一茬又一茬,但他们就像这棵挺拔伟岸的白杨树一样,为扎根新疆、戍边卫国而无私奉献的红心却永远不变。因此官兵们在树旁的斜坡上用白灰和石块堆砌出这样一行清晰醒目的大字“发扬小白杨精神,守好祖国西大门”。
   此时此景,令老百感慨万千,做首古风《小白杨哨兵赞歌》:
   白杨哨所红旗悬,忠诚写满天地间。
   脚踏边境三尺地,心系祖国万顷田。
   喜看树木四野绿,甘愿道义铁肩担。
   神圣国土我守护,风雨如磐安如山。
   白杨哨所在枝繁叶茂的小白杨树的装点映衬下,显得更加绿意盎然,生机勃勃。而官兵们则在不时沙沙作响的小白杨树的陪伴下,生活得更加充实、更加快乐了。

共 5902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小白杨》是一首以白杨树作喻、赞誉中国边防军人的歌曲。1983年,诗人梁上泉来到新疆巴尔鲁克山无名高地塔斯堤哨所(今名小白杨哨所)采风,得知一位锡伯族士兵母亲送儿子白杨树苗以励..一棵呀小白杨,长在哨所旁 根儿深,干儿壮,守望着北疆 微风吹,吹得绿叶沙沙响罗喂 太阳照得绿叶闪银光 来来来 来来来 来来来来来 小白杨,小白杨 它长我也长 同我一起守边防 当初呀离家乡,告别杨树庄 妈妈送树苗,对我轻轻讲 带着它,亲人嘱托记心上罗喂 栽下它,就当故乡在身旁 来来来 来来来 来来来来来 小白杨,小白杨 也穿绿军装 简谱 简谱 同我一起守边防 来来来 来来来 来来来来来 小白杨,小白杨 同我一起守边防作者通过自己亲身在小白杨哨所的见闻,给我们展示了格斯特地区的风土人情,而且刻意向我们用深情的笔墨展示了一位怀着身孕为国献身的年轻年轻女性孙龙珍烈士。感谢赐稿梧桐文苑,梧桐有你更精彩。【编辑:江南铁鹰】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宁夏何老三        2014-06-16 14:20:03
  美丽的小白杨,可爱的小白杨,你不仅是因歌曲而闻名天下,而且也将会因为老百的文章而名冠中西。
回复1 楼        文友:老百        2014-06-16 16:31:53
  感谢三哥的支持,其实这篇文章是两个游记的组合,内容也是移步换景,想面面俱到,而深度和广度还差一些火候,而亮点可能也就是几首古风较好一些罢。
2 楼        文友:傲雪青松        2014-06-16 16:40:07
  学习欣赏,优美的文字,赞。
回复2 楼        文友:老百        2014-06-16 18:04:46
  谢谢傲雪青松,你的到访,增光添彩;感谢鼓励,欢迎再来。
3 楼        文友:吴兴华        2014-06-16 19:55:45
  欣赏老百的佳作,学习,问好!
喜欢文学,已在省、市报刊发表小小说,散文、诗歌
回复3 楼        文友:老百        2014-06-16 20:15:11
  感谢吴兴华友友! 因为有缘,我们在网络相逢。因为真诚,我们成为隔屏的知己好友。我们在风雨中一路相伴走来,在梧桐文苑抒写我们新的人生,浇灌我们的友谊。每一个祝福,每一句鼓励,都凝聚着我们彼此无限的牵挂,在我们心中享受那份温暖,品味真情的珍贵!无论我们相伴走多远,都会给我们一生中这不寻常的一页留下美好的回忆!
4 楼        文友:木嘴        2014-11-28 09:55:12
  裕民县是我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曾经“奋斗”过十年的第二故乡。去年春天曾怀着怀故思乡的心情,故地重游,探了一次“家”。看到的情景,与老百文章里写的一模一样。作者通过它的神笔,真实、生动地把塔斯提、小白杨哨所、巴什拜陵园、孙龙珍烈士碑等文物故地描写的活灵活现,栩栩如生;赞美的恰如其分,分毫不差。看了该文,使我感觉又回到了裕民县。那么亲切,那么激动,那么高兴! 谢谢老百!
回复4 楼        文友:老百        2014-11-28 10:47:07
  向木嘴老师问好!一份默契来自心灵的感动,一份欣赏点燃智慧的心灯;穿越心灵的湖,让情谊温暖彼此的心房;珍惜相处的时光,让我们在这个梧桐文苑里,真诚相伴,快乐每一天!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