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梦回天水

编辑推荐 梦回天水


作者:渭北儒生 布衣,289.0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0078发表时间:2014-06-20 09:07:18
摘要:旅游散记


   (一)赴甘肃寻姜维
   天水,它位于我国甘肃省,有关种种传说在我的脑海里翻转着。少年时期主要看三国志的缘故,看到了天水这个地名。总想找机会寻找过去的痕迹,姜维,字伯约,三国时天水冀城(今甘谷县六峰镇姜家庄)人。是甘肃早期历史上的著名人物。据《三国志-蜀书》、《剑阁县续志》等有关史料记载:维少孤、随母居,自幼博览群书,酷爱孙武之学,有胆义,才智超人,心存汉室,志图统一中原,原为魏中郎将,建兴七年(227年)冬,蜀相诸葛亮取天水关时,维归蜀,亮特器重之。建兴12年(234年),亮病故,维为右监军辅汉将军,封平襄侯。延熙19年春(256年)晋升汉大将军。维续亮志,竭忠尽力,欲恢复中原,再兴汉室。维乃挥师陇西沓中(今文县附近)屯田。次年魏伐蜀,汉中失守,姜维退守剑阁(今四川剑阁县剑门关),魏将钟会率十万精兵强攻剑门,趔趄难进,向维投书劝降,维坚守不答,列阵守险。11月,魏将邓艾出谋,劝蜀后主刘禅不战而降,并召坚守剑门的姜维弃戈降魏。维伪降钟会,伺机恢复。公元264年钟会诬邓艾据蜀谋反,司马昭至长安,命钟会进军成都以槛车囚邓艾。会欲据蜀,问计姜维,姜示意尽杀北来诸将,事泄,北来诸将杀会及维于乱军中。姜维亦被剖腹分尸,享年62岁。我的少年时期,是三国志伴随着度过的,里面的人物有我憎恨的,又牵动着我的思绪,为他们哭、为他们笑,乘火车西行去天水是去完成自己的一个夙愿。姜维、姜伯约某来看你了!怀着这种思绪来到天水,而我过去看到只是冰山一角。这里不光有三国名将,这里还有受中华儿女敬仰的羲皇、女娲远古美丽的传说。
   这座城市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沉淀很厚。不得不让我从新了解,天水这座城市。
   (二)走进伏羲庙
   走进天水,让我更深层的去了解这座城市。进入这里,我首先捕捉到的信息是和《易经》有关的故事。天水市北道三阳乡有座卦台山,相传伏羲,曾这里观天象看地发画出太极八卦所在地。人文初祖,曾经在这里给这里带来了这么多神秘。《易经》一直是我中华民族智慧丛书,一直指引着我们前行,被誉为国学之宝。
   而这本书,历经千年还能流传后世。对我们们这个国度有着深远的影响。
   步入这里,商业古街映入我的眼帘,各色商贩在这里开店叫卖。我信步来到伏羲庙,看到这里古柏参天而立香烟在香炉里袅袅升起,时不时地有香客前来进香,远远望去伏羲身穿远古的服饰手持八卦太极图面向众生,欢迎每位朝拜者。大殿内的墙壁上画着生前的功绩,向后人讲述远古的事情。当年如何艰苦,创立八卦,开启了中华民族的文化之源。伏羲八卦中所蕴含的“天人谐和”的整体性、直观性的思维方式和辩证法思想,是中华文化的原点。教民作网用于渔猎,提高了人类的生产能力。同时教民驯养野兽,这就是家畜的由来。
   三、变革婚姻习俗,倡导男聘女嫁的婚俗礼节,使血缘婚改为族外婚,结束了长期以来,子女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的原始群婚状态。始造文字,用于记事,取代了以往结绳记事的形式。发明陶埙、琴瑟等乐器,创作乐曲歌谣,将音乐带入人们的生活。将其统治地域分而治之,而且任命官员进行社会管理,为后代治理社会提供借鉴
   蛮荒的时代如何为中华文明奠定基础。建立初期的文明增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
   (三)女娲的传说
   我来到这里,了解信息量太大了,没办法只能吸引着我继续前行,了解到女娲娘娘造人的故事也和伏羲有关。相传伏羲人首蛇身,与女娲兄妹相婚,生儿育女,他根据天地万物的变化,发明创造了占卜八卦,创造文字结束了“结绳记事”的历史。他又结绳为网,用来捕鸟打猎,并教会了人们渔猎的方法,发明了瑟,创作了曲子。伏羲称王一百一十一年以后去世,留下了大量关于伏羲的神话传说。当宇宙初开之时,女娲和伏羲兄妹两人居住在昆仑山,相依为命,两人商议结为夫妻,又觉得羞耻,于是把自己的命运托付给上天,决定用占卜的方式来决定,他们各自点起了篝火,发下大愿心,说:“上天如果不让人类绝迹,要让我兄妹二人结为夫妻,就让两堆火的烟合为一股吧;若不同意我们结为夫妻,就让两堆火的烟分开吧。”两股浓云纠缠在一起的时候,两人为了繁衍人类开始交合,伏羲拿用草编织的扇子遮住彼此交合时候的表情。
   而这个传说,和我们熟悉的女娲造人的传说不大一样。我个人感觉,这个传说比较人性化,不把他们神话。首先把它们当做人,去探索他们的过去去尝试的了解他们所处的年代,还原真相的本来面目。
   (四)走进秦文化发源地
   我是陕西人,我对这片故土的文化起源还不是很了解。陕西文化,只是知道我们这里有十三朝古都。至于秦文化的起源我还不是很全面。步入天水,我的收获太大了接触的都是我以前不曾接触的知识。要说起秦文化的起源,就得从天水市的秦都区渭源进行了解。渭源县是古老渭河的发源地,也是黄河上游古文化发祥地之一.秦国的始祖不是高阳氏,因为高阳氏只是母系。颛顼的女儿生下大业,这大业还有个名号叫皋陶。大业的儿子叫大费,帮助大禹治水有功,又帮助帝舜养鸟兽,养得比较好,被赐姓嬴。后来过了几代,出了一个有名的人叫“造父”,这人善于驾马,是喜欢到处旅游的颇有神话色彩的周穆王的专职马夫,周穆王对他喜欢得不得了,封给他一座赵城,他的子孙于是以“赵”为氏。后来三家分晋的赵国,就是出自他们。又过了几代,他们的子孙中又有个能人叫“非子”,住在犬丘,也就是今天甘肃天水附近,非子善于养马,在天水和渭水之间搞了一个很大的畜牧场,是纳税大户,周孝王特欣赏他,于是封他在陇西的秦谷,就是今天的天水市所辖的清水县附近。
   秦人因在天水一带为周王室牧马有功,被赐予赢姓,史称秦赢或赢秦,并以天水为根据地,开始休养生息,不断壮大,开始了秦国的强大、兴盛之路。故称天水地区为周秦故地。
   八月的渭水源头,秋高气爽,层林尽染,稼禾丰穰。始皇嬴政兴致特别好,他不顾一路的颠簸劳顿,下了御辇便催马扬鞭跨上鸟鼠山、关山。当然始皇帝的出巡不完全是夸耀他的功业,有人说秦,这一狄鄕戎羌部落融合的民族,是喝着渭水成长壮大起来的,当然他对渭河源头有着深情厚意。何况在此,有他的先王昭襄王攻灭义渠戎所修建的长城。因此,西巡陇西,就是寻根拜祖回娘家。始皇帝和他的队伍探水溯源,沿渭河而上,到天水、乡道(今武山及陇西东铺一带)、襄武(今陇西县)至首阳(今渭源县)。
   在秦一族没有成气候时,他们就活动在这里繁衍生息。按司马迁所说,秦的陇西、北地、上郡这三郡与“关中同俗”,这说明强大的秦文化的热力早已经辐射到了这里,也就是说,这里已经有了农耕人户。我们可以想见,农耕文明和牧业文明在这里碰撞交响,但牧歌的旋律却仍然在当时占据着上风。今让我这个异乡之人,感到这里是曾相识不相识的地方。所处的环境,我在陕西关中的家生活习惯大致相同。来到这,让我感到尽份亲切感。陕西文化为何有大融合的胸怀,那就是他的先祖给后人留下的烙印,我为我是陕西人和秦人感到骄傲。

共 2793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陕西乃人文荟萃之地,千年古都,八百里秦川,博大精深,浩瀚厚重,而甘肃天水,亦神秘国学璀璨浩瀚之发源地也,天水市北道三阳乡有座卦台山,相传伏羲,曾这里观天象看地发画出太极八卦所在地。由于人文初祖,曾经在这里给这里带来了这么多神秘。《易经》一直是我中华民族的智慧丛书,一直指引着我们前行。我的母校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古代文学泰斗级人物霍松林先生亦是天水人也,谈到天水,想起来母校的霍松林先生,倍感亲切。【编辑 上善若水的心灵花园】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共 0 条 0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