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梧桐文苑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梧桐散文】乌鲁木齐的一山一沟

编辑推荐 【梧桐散文】乌鲁木齐的一山一沟 ——红光山与水磨沟


作者:老百 进士,8523.3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7329发表时间:2014-06-21 11:23:15
摘要:在新疆首府乌鲁木齐市,新开发了一些旅游景区。2011年10月,我到乌鲁木齐学习期间,利用空闲时间,前往红光山上去参拜西域大佛,也到水磨沟公园去赏秋景,现将其所见所闻摘录如下:

一、红光山拜佛
   一直想找个清静修心的圣地,传闻乌鲁木齐市红光山上,梵音佛塔,香火若丝,晨钟暮鼓,可称一佳境,心中便有所向往。
   2011年10月,我和两个女同事来到乌鲁木齐市经济贸易学校培训,在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由乌市友人的引导下,亲往红光山一游。
   红光山坐落在乌市中心东北方向,东山区的卡子湾附近。红光山上并无红光可言,只有层层叠叠的绿色。因为有了绿色,特别是近年金光闪闪宏伟壮观的西域大佛吸引了不少的善男信女和观光旅游的客人,红光山的名气越来越大了,红光山也越来越响亮起来。
   早在西汉末年,印度佛教就经由克什米尔,越过葱岭,传入了西域于阗地区,到了唐代,大量汉僧长期居于西域,建立庙宇,开凿石窟,讲经说法,西域佛教的发展进入极盛时期。进入宋朝时期,斯兰教的势力开始与佛教并肩对峙。14世纪初,察合台汗国分裂为东、西两个汗国,东察合台汗国的辖地主要在新疆,并强制推行伊斯兰教。到16世纪初,伊斯兰教终于取代佛教成为新疆的主要宗教。
   正因如此,现在新疆很少看到规模较大的佛教寺院, 为弘扬新疆佛教,在乌鲁木齐的红光山上,2002年始建佛寺建筑群,于2010年完工,历时8年,是中国西北的第一大汉传佛教寺庙。
   红光山山脊蜿蜒,尤如一条巨龙横卧于乌鲁木齐市之北,盘转于天山博格达峰之下。传说,此处是风水宝地。当我们的车绕上一个山坡后,眼前豁然开朗,背靠天山、高矗入云的释迦牟尼金身佛突现在眼前,原来佛祖的雕像正坐落在龙脉龙心之处,让人不由得不佩服这巧夺天工的设计。有诗为证:
   金秋进入红光山,一尊金佛耸云天。
   休说西域皆清真,虔诚信仰有佛缘。
   上得山来,感觉清风拂面,满目青翠,四周林涛似海, 山坡上花、草、树木、葡萄架错落有致,枝叶在山风中摇曳,环境十分幽静。园内有寺,所有建筑依山而建,层次有甲。
   转过一个小坡,一座高大的牌坊赫然在目,这里就是大佛寺的山门。山门也称三门,是佛教寺院的第一道门,中间一道大门,两旁各一小门。三门并立,《佛地论》云:“大宫殿,三解脱门为所入也。”三解脱门即空门、无相门、无作门。佛教认为,进入三解脱门,身心就会得到解脱,它是佛教圣境与世俗凡尘的屏障,门内,门外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世界。
   大佛寺的山门,高大雄伟,正面是新疆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张沧书题写的“觉世大慈”,背面是书法家闵荫南题写的“悯世大悲”。诗道:
   青春匆似昙花香,步入中年意彷徨。
   觉世悯世大慈悲,佛心仙才莫愁肠。
   从山门顺势沿88级宽大的青石台阶缓缓而下,台阶两侧是汉白玉雕护栏,台阶之下,一座莲台之上,是一双佛足印,这座莲台被称为佛足坛。佛足印就是佛祖脚踏实地、精进不止精神的象征。
   继续前行,迈过一座金水桥,在一处广场正中,塑立着一尊观音汉白玉像,两侧,伺立着四大金刚。洁白的莲台之上,蓝天白云之下,圣洁的观世音慈祥庄严,手持一甘露瓶,一股泉水从瓶口喷涌而出,洒向人间都是爱。
   广场对面,是一座高大的牌楼,四座基座之上,是托座力士,他们分别托着佛教四大菩萨,分别为地藏、普贤、文殊和观音。
   穿过牌楼,走下台阶,是一尊弥勒佛金身像,佛的身上、头上、手上、脚上,爬满了无数的孩童。这些孩童,有的攀爬戏耍,有点登高望远,有的在玩弄佛的脚趾,有的则在佛的身上下棋玩乐,而弥勒佛则一脸慈爱,任由这些孩童在身上嬉戏玩耍。诗赞道“不俗即仙骨,多情乃佛心”。
   弥勒佛前方,巍然矗立着一尊高大雄伟的金身佛像,这就是被世人称为“西域大佛”的释迦牟尼金身佛。
   红光山释迦牟尼佛始建于2002年,被誉为“西域第一大铜立贴金佛”,佛像通高40.8米,直径14米,佛手高5.7米,佛的耳朵高达2.6米。佛身全靠工匠们精心打造而成,使用材质为黄铜,用铜量98吨,总投资950万元。据说,这尊佛像是亚洲第三大铜立贴金释迦牟尼佛像。 佛心生莲,光宇豁达,善缘慈航,永恒宇宙。
   怀着一份崇敬与疑惑,我拾级而上。大佛端端地站在巨大的莲花座上,佛面侧向西方,身著长袍。大佛的造型,依据佛经如来三十二相的记载完成,大佛慈颜微笑,广视众生,右手指天,施“无畏印”,象征施一切众生安乐无畏;左手指地,施“与愿印”,代表给与快乐;佛胸前的“万”字福,代表佛佑永续。整个佛像形态庄严圆满,安详凝重而细致,显现佛陀慈悲的法相。似乎在安抚并祝福着这个边陲重镇里的人们: “慢点,别太累,静心行善。”正是:
   浩瀚红尘渺如烟,世事无常何以堪。
   功名利碌终浮云,怎待痴人眼望穿。
   此时正午时分,太阳照着大佛伟岸的身姿,熠熠发光,显得庄严肃穆,而我们却愈加渺小了。我感觉到这普照的佛光,在浸入我的心灵。游离不定的灵魂,终于可以寄托。
   是啊,这曾经的佛国,留下了唐僧西去的足迹,并把佛教源源不断地传向东方。佛,无处不在,处处在,无时不在,时时在。
   释迦牟尼金身像背后,则是一组建筑群,占地面积约3万平方米,寺院坐东向西,主要有大雄宝殿、五百罗汉堂、千手观音殿、地藏殿、钟鼓楼、厢房等,建筑风格跟内地汉传佛教寺庙大体一致。据说,寺院内还有不少珍藏品,如金佛、龙雕、各种佛像等,每天前来烧香拜佛和参观旅游的游客络绎不绝。
   佛前有虔诚的教徒供奉的高香,袅袅地随风飘向远方。大堂的四周都回荡着诵经歌,它悠扬的曲调很是和这里的气氛合拍。有诗为证:
   高山流水红尘事,香火缭绕情满胸。
   回望旧景不曾谙,佛前默默听颂经。
   五百罗汉堂,长112米,宽18米,高23米,局部四层,建筑总面积为8759平方米,殿内主要由千手观音、五百罗汉、精美壁画等组成。
   罗汉,是“阿罗汉”的略称,是小乘佛教育的最高果位,达到这一果位者,消除了一切烦恼,受天人供养,永远进入涅磐,再也不受生死轮回之苦。在中国流行的有十六罗汉、十八罗汉、五百罗汉。在这殿堂中,陈列的五百罗汉佛像,尊尊金装着体,个个神态各异,件件维妙维肖。
   这次来红光山看大佛,的确是一种享受,不虚此行。
  
   二、水磨沟赏秋
   乌鲁木齐的“新十景”,除了红光山、红山、二道桥民俗风情一条街等之外,还有水磨沟风景区。
   水磨沟风景区又称作水磨沟公园,以景区内的水磨沟命名,水磨沟在乌鲁木齐市东郊,是一条长达一公里多的狭长峡谷山涧,沟内有大小涌泉数十处,积流成溪,自南向北奔腾而下,终年不竭。
   早在1733年,清政府为解决驻军面粉及粮食加工,用240两银子购买水磨两盘,在此处磨面,水磨沟由此而得名。此后,达官显贵、文人墨客来乌鲁木齐,都要在水磨沟驻足息憩,他们为水磨沟留下了许多优美诗篇,因此,早在二百多年前的清朝乾隆时期,这里就已闻名遐迩。有诗为证:
   峡谷山涧幽草芳,疏影风情伴梦长。
   石磨百年看溪水,迁客骚人赋锦章。
   2011年10月19日,利用学习培训空隙,我与友人相约来到水磨沟公园。
   首先迎面的是一座新颖别致而又颇具气势的景区大门。这是一座仿清叠楼古檐式建筑,主楼高14米以上,其巨大的弧形线条与水磨河水奔流而下的形象互相映照。屋顶和房梁上,还都绘有图画,色泽艳丽,栩栩如生。据说,这种设计在全国同类建筑中是独一无二的,无论远看近看,都给人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显得高大、宏伟、气派。
   跨进大门,但见溪水潺潺、水流淙淙,溪流之上,是一座建筑风格与大门非常协调的仿古式桥——九龙桥。桥两侧有人行道,设有24根汉白玉雕栏柱,柱头刻有精美的石狮,每根栏柱上的石狮造型不同,暗指一年24个不同的节气,寓意人汇年丰,吉祥太平。
   九龙桥正对面,是一尊纪晓岚手持大烟袋的塑像。公元1768年,纪晓岚因在“两淮盐引案” 中涉嫌向他的亲家——两淮盐运使卢见贞密传消息,被乾隆“从轻谪戍新疆”,期间,他曾携侣郊游水磨沟,并留下著名诗句:“界破山光一片青,温暾流水碧泠泠。游人倘有风沂兴,只向将军借幔亭。”
   我们是沿着水磨河一路右行,秋风习习,绿树茵茵,溪流飞雪,沁人心脾。不到百米,岸边有两棵枝桠相连的古树,称为连理树,连理树往山上走,是小品园林“今世缘”。今世缘由传说中的伏羲女娲浮雕、同心锁、盟誓碑、连心亭、同心崖、鸳鸯蝴蝶树及四组手型雕塑组成,造型独特、形态逼真。寓意今生今世相逢有缘,应珍惜世间的友情、亲情、爱情等人间真情。不少的情侣携手在此合影留念。
   从今世缘下来,我们来到翰文岭广场正前方,有一幅气势磅礴的汉白玉浮雕,反映的是王震将军率领新疆各族人民在水磨建三个第一的历史场景:新疆第一个棉纺织厂——七一棉纺织厂、新疆第一座发电厂——苇湖梁发电厂、新疆第一座煤矿——六道湾煤矿。浮雕对面是一个棋盘广场,标志水磨沟的事业蒸蒸日上,日新月异,不断向前发展,象一盘永远下不完的棋。
   上得翰文岭,往左边走返回,翰文岭《辞海》的解释为“文翰荟萃的所在”,果然,这一条360米长的岭,真正已建造成文化长廊,我们先看到的是将纪晓岚的“炭猴进城”、“农夫灌地”、“高炉炼铁”、“香妃出浴”等四首古诗配以图画,以浮雕的形式展现在游人面前,根据古诗诗意,岭上又增设了小桥、溪水、池潭,增建了八仙洞、瑶津亭、漱墨潭、隐龙潭、泻玉桥等相配套的园林作品。
   继续前行,看到的是新疆岩画集萃,汇集了阿勒泰、巴里坤、温宿、托克逊、呼图壁、木垒、奇台县库甫沟、塔城白杨河等全疆八大著名岩画的临摹微缩图,以浮雕形式镶嵌在翰文岭的岩壁上。岩画是古西域人最初文化的见证,美丽多姿的古岩画,是一部镌刻在石头上的西域民族文化史诗。一幅看似构图简单的岩画,往往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是远古时代的一种错综复杂的文化表达。它镌刻着古西域人早期的社会内容——他们的信仰和图腾,他们的生产、生活、狩猎和战争等,它表达着原始西域人的一种美好追求和愿望,它是原始西域人的一种精神寄托。这些岩画中,以呼图壁康家石门子岩雕的生殖崇拜最为罕见,这些岩雕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构思新颖,内容独特,可谓岩画精品。
   再往前行,发现十几块不同形状的黑色优质花岗岩,镶嵌在山壁之间。每块花岗岩上,都刻有一首诗词,这些诗词都是古今文人墨客在游览水磨沟时留下的诗文佳作。
   岭的尽头,是一座巨大的、形似一本翻开的史书的石雕造型,上面刻着“翰文岭”三个大字。我于是哈哈而笑:“我们游览的次序是反了,应该是从这块石雕开始,由此往右而行的。”
   石雕上面的山坡上,是造型俭朴、茅草搭起的“博望亭”,亭子里耸立着纪晓岚的汉白玉雕像,可惜的是,纪先生身上被写满了乱七八糟的文字,这位铜嘴铁牙的大学士面对如此世风,也只好沉默无言。
   我们从博望亭一直沿石阶缓缓而上,一直到清泉山的山顶,山顶竟然修建了一座宾馆,可惜如今墙砖损落,门窗破裂,好像已闲置许久。山的另一侧面,修的有柏油路,可以通车,我们沿路而下,在山中部的山腰处,矗立一座禅院,这就是清泉寺。据资料查证,清泉寺属净土宗。1988年开始由乌鲁木齐市佛教协会会长王成章居士持建造,占地面积6420平方米。从1992年起,另办了素餐馆、茶社和法务流通处,以寺养僧、以寺养寺,已形成了初级规模的汉传佛教体系。这里也是乌鲁木齐佛教协会所在地。
   清泉寺下,有一座长亭,这就是皇亲载澜修建的萧曹亭。据说,载澜给亭子命名“萧曹亭”是假借萧何和曹参效忠汉高祖刘邦的故事,发泄他对慈禧太后垂帘听政的不满。原亭建于1901年,由于历史原因被毁,现亭重建于1984年。
   萧曹亭之下,是水磨河龙口泉。这里位于水磨河的上中部,下面有一个很大的自喷泉,泉水喷出高达1米左右,人们把它称作“龙口泉”。 1885年,首任新疆知府潘效苏雇用工匠在龙口泉上用石雕凿了一个龙头,把泉水引入龙口,从山崖上喷泻而下,犹如一条泫泫银带,十分壮观。后来,为阿谀清朝皇帝的“圣德”,潘效苏又把龙口泉改为“慕圣泉”,把清澈无浊的泉水比作皇帝的圣德。不过,现在人们仍然叫它“龙口泉”。
   水磨河不只龙口泉一口泉水,据说过去水磨沟山涧有上百口泉水,1877年,清朝官吏史善长到水磨沟游览,看到数百个自然喷泉在峡谷中喷涌,十分惊叹,写下了“青山露面远相迎,不曾见水已闻声。寻源乃出山之罅,银蟒千条自空下”的赞美诗篇。由于水磨河是由从龙口泉喷出的泉水再汇集水磨沟山涧的其它泉水而汇成的一条小河,所以当地人又把水磨河称为“万泉河”。正是:
   百泉汇集水磨沟,秋叶潇潇已识愁。
   流年飞度光阴转,文人墨客梦难收。
   水磨河从龙口泉一直蜿蜒流淌到景区大门,河水清澈,两岸绿树成荫,是整个水磨沟景区最灵动的部分。 在靠近龙口泉的河边,有座水磨坊,这是一座再现历史景观的仿古磨坊。
   据说,清乾隆年间,当地官方和民间曾利用水磨沟的水力,在这里置办水磨坊一百多间,为驻军和居民加工食粮。水磨河和水磨沟也因此闻名于世。后来,随着磨制工具的更新,原有的水磨坊逐渐绝迹,现在我们看到的这座磨坊是1992年的仿古建筑。
   水磨坊旁,安置有许多大大小小的水磨,正是金秋十月,百花纷榭,歪斜在河水之上的几株老树青春依然,而岸边的树林却已染上秋霜,落叶潇潇,飘浮在清凉的溪水之中,给这秋意惭浓的都市休闲园地,带来别样的景观。一对对新人在这拍婚纱照,也成了一道美丽的风情。有诗为证:
   乾隆百间水磨坊,驻军居民加工粮。
   残红落尽春已去,独留小溪染秋霜。
   秋水无尘,秋云无心,而我们不必在意这秋叶飘零的伤感,万物的存在,都带着使命,无论花开花落,都有其自身的规律。世事既有定数,我们当从容度日,奏一曲微茫,与山水共欢。

共 5544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这篇散文共分两部分,第一部分写红光山拜佛。在这一部分,作者由远及近,自下而上,细致入微地描写了红光山所看到的景象。作者按顺序分别写了红光山,大佛寺,三门,佛足印,观世音菩萨,四大菩萨,弥勒佛,释迦穆尼像,五百罗汉。作者对这一部分的描写有详有略,笔墨重点放在对释迦穆尼的描写。把大佛寺内的佛像位置清晰地展现在读者眼前。第二部分写水磨沟赏秋。在这一部分,作者按照游览顺序且走且看,且看且走,自己如同以为导游,将水磨沟每一处的美丽景色形象的描述,使读者犹如置身其中,随读者的笔墨游览了一次水磨沟。从中可见作者的写作功底深厚,观察细致入微,描写有条不紊,段落安排有序。欣赏! 感谢赐稿 倾情推荐拼读 【编辑:冰凌】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冰凌        2014-06-21 11:28:09
  作者的这篇散文观察细致入微,写作思路清晰,段落安排有序,自己如同一位经验丰富的导游,带领读者尽情地观赏游览,如同置身游客之中。可见作者写作功底深厚,描述形象生动,欣赏!
回复1 楼        文友:老百        2014-06-21 11:48:16
  感谢冰凌友友的认真编辑,编者按写的极精彩,对老百这篇游记作了很好的概括和总结。
   我们新疆好地方,天山南北好牧场,抱有快乐的心情来旅游,处处都是好风光。新疆的旅游资源极其丰富,只是远在西域,尚未好好开发。
2 楼        文友:张之章        2014-06-21 12:00:46
  逢文必诗,诗文相衬,有些古色古香的味道。老百好有情趣!
流星惊月风前影,笔落天涯腕底香
回复2 楼        文友:老百        2014-06-21 12:28:16
  感谢张之章老师的来访并留墨,老百勉强算个小文人吧,自小喜欢文学,青春年少、风华正茂时,曾爱写些现代诗歌,现步入中年,已少了许多激情涌动,写不出当年浪漫的心曲来。但旅游一路走来,总应该留点文化作纪念,于是,老百就在旅游照片上题点古体诗,笑说这是旅游诗,一照一诗,来寻求那种诗情画意的境界。当然,江山文学网上不便登录照片,就将这些不合格律的古体诗直接写入文章中点缀。
3 楼        文友:宁夏何老三        2014-06-21 12:55:19
  老百这篇散文可称经典了,好手法,好手笔,好构思,“三好‘美文是也!
回复3 楼        文友:老百        2014-06-21 15:05:42
  谢谢三哥的鼓励,老百看到社团中各个老师们屡屡获精,为梧桐文苑争光,老百很是羡慕。但自己近期写不出精品,也有些羞愧。这次就将在乌鲁木齐的两篇游记合并发之,希望能得到江山认可。再次感谢三哥对我的关注!
4 楼        文友:傲雪青松        2014-06-21 14:42:35
  拜读精美的散文,向老师学习。欣赏佳作。
回复4 楼        文友:老百        2014-06-21 14:59:28
  向傲雪青松问好! 你的到访,增光添彩;感谢鼓励,欢迎再来。
5 楼        文友:醉剑琴心        2014-06-21 16:28:02
  人心入佛便有佛,佛入人心便有心。佛心皆为人心造,人造佛心为人心。人心佛心两相映,心心相得解人心。佛心观人无了心,人心观佛自有心。——拜读精彩,即得警语,稍有感慨,冒昧以抒,见谅!谢谢作者!
醉剑琴心
回复5 楼        文友:老百        2014-06-21 17:07:57
  醉剑琴心的点评极好,而且对佛学很有研究,说的很有禅理。认真的说,老百不信佛,但儒家道家和佛家共同组成我们和国学,老百有文《国学之儒释道》,现择取其中对佛学的理解:
   中国化佛教的理论特色和精神趣旨,概括为三个字“放得下”,若用两个字叫做“解脱”,一个字则是“空”。
   “放得下”,去掉对“小我”的执着,开启对“大我”的仰慕;去掉对“有限”的执着,开启对“无限”的仰慕,进入“涅槃寂静”“常乐我净”的精神境界,在人生中找到“永恒”。
   “看破红尘。摆脱轮回。”“因缘和合,幻相方生。”佛教把精神追求的目标定位在彼岸的极乐世界。
   怀素的草书,“赤条条来去无牵挂”的诗句,都是佛教精神的写照。“诗佛”王维的诗句中就隐含着佛教精神—“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6 楼        文友:吴兴华        2014-06-21 17:53:16
  欣赏老百的佳作,学习,远握!
喜欢文学,已在省、市报刊发表小小说,散文、诗歌
回复6 楼        文友:老百        2014-06-21 18:48:37
  感谢吴兴华社长的关注,向你问好,你的积分也快到秀才行列了,提前祝贺!遥祝夏安!
7 楼        文友:刘文龙        2016-10-19 10:44:16
  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
   顶礼逍遙兄。
共 7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