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梧桐文苑 >> 短篇 >> 作品赏析 >> 【梧桐赏析】浅谈格律诗的欣赏与创作

编辑推荐 【梧桐赏析】浅谈格律诗的欣赏与创作


作者:梦海雪松 布衣,245.8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7056发表时间:2014-06-22 14:28:37
摘要:格律诗是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以其凝练的语言、铿锵的节奏、优美的意境、丰富的情感而深受人们喜爱,在人们中广为流传,甚至三岁小孩都能哼上几句唐诗。格律诗同她的姊妹艺术——绘画与音乐是相通的。她更以浓郁的情感和独特的音画效果而唤起人们的共鸣。

格律诗是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以其凝练的语言、铿锵的节奏、优美的意境、丰富的情感而深受人们喜爱,在人们中广为流传,甚至三岁小孩都能哼上几句唐诗。格律诗同她的姊妹艺术——绘画与音乐是相通的。她更以浓郁的情感和独特的音画效果而唤起人们的共鸣。人们常用诗情画意赞美美好的事物,——诗是语言的画,画是色彩的诗。人们也常用声情并茂赞美美好的诗篇。而词是“一种律化的、长短句的、固定字数的诗”。古代诗词确是常用于吟唱的。爱伦堡指出:“诗是音乐的和有趣的思想的结合。”因此,诗词也就从以下三方面来评价与欣赏:
  
   一.听觉艺术:诗词的音乐美
   格律诗词的音乐美是通过声律来体现的。其一是韵,其二是平仄(即声调)。
   韵是格律诗的基本要素之一。诗人在诗词中用韵,叫做押韵。即把韵母相同(或相近)的字放在诗中每句指定的同一位置。一般总是把韵放在句尾,所以又叫做韵脚。
   语言学家们为了取韵方便,编写了不少韵书,将常用字归纳在各个不同的韵部。较常用的有 古韵、新韵、平水韵……很多作者采用平水韵。我个人认为,平水韵离现代汉语比较遥远,其韵部划分太细,难于掌控,而且有些地方脱离了普通话读音。如,其中九佳部中 将佳(jia)街(jie)怀(huai)……划在同一韵部,不知其理论依据是什么?如果用这些字作韵脚吟诵起来是什么感觉? 因此,我个人喜欢的是2005年5月由中华诗词学会颁发的【中华新韵】,它以现代汉语普通话为划韵依据,兼顾了古代语音的变迁(如 入声韵的分化 ),比较便于记忆与操作,与古韵十三辙也较接近。既然作者与读者都是现代人,何必舍近而求远?我想,【中华新韵】最终是会全面推广的。
   格律诗中的绝句与律诗,通常一韵到底,中间不可换韵。
   词韵与诗韵没有很大的区别,只是其用韵比律诗的韵宽些。由于词比诗更接近口语,所以,宋代词人不再拘泥唐人韵部,而只凭当代语音押韵。如,范仲淹的《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由于历史的变迁,南北音的地域差异,入声韵的分化,使音韵并不完全符合今天的现实。如,脍炙人口的名句:“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这是因为在古代,斜读xia . 实际操作中,某些韵之间可以彼此沟通使用,我们称这种相互借用为通韵。最常见的通韵有:主要元音相同或相近,而仅收音不同,可以通韵。如古韵十三辙中,中东(ing.eng.ueng.ong.iong.)与人辰韵(en.in.un.uen.)可通韵。此外,还有一七韵与飞堆韵、油求韵与姑苏韵也常通韵。通韵适当的扩大了选词范围,避免了用词牵强而词不达意的现象。
   平仄是指声调的高低变化。平声指的是声调较长而没有高低变化的读音。仄声是指高低不平的读音。古代四声中,平声已分化为阴平与阳平,统为平声;上声、去声、入声(已分化并入现代汉语中的去声、上声、阴平、阳平中)均为仄声。
   律诗平仄交错变化,可以概括为两句话:平仄在本句中相互交替,平仄在对句中相互对立。其根本原则是:相间相重。相间:1、句中平仄相间,即相邻的两音节间必须平仄递换。2、联中平仄相间,即出句与对句的相同音节(顶、头、腹、脚)平仄必须递换。相重:即后联出句的第二字与前一联对句的第二字平仄必须相同。相间相重规律即通常所说的粘对规律。若失粘失对,为律诗大忌。必须指出的是“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这是由于第二句入韵而将“平平仄仄平平仄”调整所成,故并未违背相间相重规律。
   根据格律诗的粘对规则,由首句的平仄句式,便可推知其后各句的平仄句式。如:首句为“仄仄平平仄仄平”,则可推知其后各句依次为: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第一、二、四、六、八句之尾字为韵脚。其第二联(即颔联:第三、第四两句)、第三联(即颈联:第五、第六两句)必须对仗。因此,在创作格律诗时,首句的 推敲与选定是极为重要的。
   用韵时人们常讲“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但不能犯“孤平”。所谓孤平,就是对于“仄仄平平仄仄平”的句式其第三字若改为仄声,则除了韵尾,就只剩下一个孤单的平声了。此时必须进行孤平拗救。如;“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其“客”字犯孤平,则第五字用平声字“何”补救。词的平仄有严格的规定,不能随意变更,必须按词谱填写。词的平仄句式通常是以对应律句为基础的。
   另外,创作格律诗须注意押韵四忌:一忌“出韵”(也叫“落韵”),即所押之韵不合“韵书”规定,也就是两韵不同韵。 二忌“重韵”,即读音完全相同的韵,不能押两次或两次以上。 三忌“凑韵”,即所押韵与全句意义不能自然连贯,而是勉强凑合。 四忌押同义韵。如“芳”和“香”,“忧”和“愁”之类,一诗中,两处押上,会令人重复可厌。
  
   二、视觉艺术
   格律诗中,七律七言八句,七绝七言四句;五律五言八句,五绝五言四句。句数、字数确定,排列整齐划一,给人以形式美的外观感受。但更应体现在作品的内容。
   1、图画美:形象的的画面,让人赏心悦目,增强诗词的感染力。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是典型代表。如;“大漠孤烟直,长河日落圆。”
   2、意象美与意境美:
   意象是诗人主观心意所寻找的客观对应物象。美的意象能发挥暗示作用而使诗味悠远。
   意境是情、理、形、神融合一致而引人联想和想象的艺术世界。是诗人关照外界而浮现于内心、并进而加以表现的艺术境界。它是一个富有张力的诗的想象空间。读者进入这个空间,不仅能够窥探诗人内心情感意趣的波动,甚或产生共鸣;而且有可能触发丰富的美感联想,对诗的艺术空间进行补充和再创造。意境的优劣是诗词评判的重要标志。
   如,崔护的《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通过“人面” “桃花”两个意象的叠加与回环映衬:春风中的桃花本已娇艳无比,而人面竟能映得桃花分外红艳,则人面之美可想而知;而人面在桃花的映照下也必然风韵袭人,惹人遐想。少女的含情脉脉、羞羞答答之态也跃然纸上。少女与诗人的两情相悦也就不言而喻了。可时隔一年,诗人再去寻访时,却是只见桃花,不见人面。不禁万分惆怅:是少女春游去了?还是嫁人了?还是……?一团团迷雾袭绕心头。亲爱的读者,请你把故事接续下去吧!
  
   三、语言艺术
   格律诗以凝练的语言,借助各种修辞手法,构建高雅的意境。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
   1、抒情美:抒情是诗的本质特征,抒情是诗的生命。抒情有热抒情和冷抒情两种基本形式。热抒情激情澎湃,畅快淋漓,但缺乏持久魅力。冷抒情外表宁静,内涵丰富,以意象作为组织情感的方程式,情景交融,耐人寻味。
   2、含蓄美:运用各种艺术手法,诸如象征、比喻、渲染、对比、双关、借代等等修辞手法,以小见大,由此及彼,借景抒情,言有尽而意无穷。如朱庆余之《近作上张籍水部》:“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3、阳刚美与阴柔美:自然界与社会的美可分为两大类。诸如悬崖、飞瀑、狂风暴雨、战马、士兵均具阳刚之美。清风、皓月、暗香、疏影、黛玉、娇娥均具阴柔之美。“骏马西风冀北,杏花春雨江南。”前者劲健、雄浑、粗犷、豪放、凝重,属于阳刚之美;后者飘逸、柔媚、纤巧、婉约、轻快,属于阴柔之美。如:‘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为阳刚美的名句。“无可奈何春去也,似曾相识燕归来”、“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为阴柔美的佳咏。
   4、流动美:化静为动,化美为媚。增强感染力。如:“回头一笑百媚生”、“山青花欲燃”是流动美的名句。
   5、风趣美:风趣有度,寓庄于谐。让人心旷神怡……如:“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写的是童趣;“有时扪虱独搔首,目送归鸿篱下眠。”写的是野老之趣。
   6、对仗美:在诗词中,对仗是一种优美的语言形式。律诗,其第二、第三两联必须对仗。绝句可对仗或不对仗。句法结构相同的语句相对仗,这是对仗的正格。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另一种较宽松的情况是只求字面相对,不要求句法结构相同。如:“天外黑风吹海立,浙东飞雨过江来。”(苏轼《有美堂暴雨》) 字面相对就是词类相同的互为对仗,即名词对名词、代词对代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副词对副词、虚词对虚词。依照传统,名词还细分为天文、时令、地理、方位、宫室、器物、衣饰、饮食、文具、文学、草木、鸟兽虫鱼、形体、人事、人伦等小类。
  
   诗词以较小的篇幅容纳丰富的内容,因此,遣词造句必须精炼。王安石的名句“春风又绿江南岸”,其“绿”字是几经修改才最后敲定,这就是大师炼字的典范。人们往往怀着猎奇的心理,选词用典,生辟怪异,故弄玄虚,让人难于琢磨,甚至朦胧到无法理解,以为这就是好文句了。其实,正犯了诗家大忌。白居易的诗词,连灶下老妪都懂,有谁敢说白居易的诗词不好?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倘使精心雕刻象牙宝塔,纵使玲珑剔透,又有谁能走得进去?“阳春白雪”意义何在?
   附带提一下,诗词情感饱满、内容丰富,要求词汇生动多彩,不容许同一字词在同一首诗词中重复使用(出于修辞需要的重复不在限制之列)。另外,格律诗应尽量避免“犯题”(即在诗句中直接点名“标题”),以增强诗句的咀嚼之味。
   文学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诗词创作也是一样。闭户造车是不行的。古人提倡“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意义就在如此。纵观古今中外的诗词名家,哪个不是历经人生的坎何?跑马观花不行,只有深入生活,才能感悟事物、感悟人生。
  
   无论起承转合的章法也好,音韵平仄的声律也罢,都必须服务于高雅的思想境界、健康的真实情感,唤起读者共鸣。倘使无病呻吟、或作空洞无物的故弄玄虚,则必然误入八股歧途,偏离“形式为内容服务”的基本原则。我们看看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谁能因为“月”字的重复使用而否认它不是脍炙人口的好诗? 再看看王维的【相思】:“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劝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谁能说有“犯题”之嫌而否定它歌颂爱情的持久魅力? 质朴的语言,丰富的情感。这就是名家名作的共性。只要能真实的描述事物、揭示本质、感悟人生,升华到现实与浪漫完美结合,作品必然形神俱备、情景交融,具有无穷的的魅力与生命。
   我曾经写过一篇《浪淘沙·重阳》,虽说可能不入高人法眼,可我对其却情有独钟。因为它抒发了老年人的真实情感与胸怀。重阳节,中国传统的老人节!一对老年爱侣承袭中华文明的传统习俗——重阳登高。抵御西风肆虐,相互搀扶,奋力攀登。看万物霜侵,满目凄凉中,竟有枫叶如火,燃烧着生命的激情,心情顿然兴奋……回味自己的人生,感恩社会的美好。正见夕阳徐徐西沉,奉献着最后的光辉,晚霞染红半边天宇……老年人不也正是如此么?因此,激情驱使,我当即填写了:
  
   【浪淘沙·重阳】(以下诗词均采用【中华新韵】)
   携手共登峰,风卷长空。千山万水惧霜凌。唯有枫林娇醉态,挂彩披红。
   往事乐融融,自慰人生。嫣然一笑颂英明。借问夕阳无限意,知与谁同?
   【浪淘沙·缅怀曹禺】
   义愤激曹公,《雷雨》惊空。《北京人》在雾霾中。地暗天昏祈《日出》,《原野》逃生。
   战斗未曾停,笔蕴温情。丹心化作满天星。快意恩仇彰正义,百姓舒容。
   注:《雷雨》、《北京人》、《原野》、《日出》为曹禺代表作,被誉为“四大名剧”,迄今无人超越。
   【忆秦娥·秋别】
   西风妒,满山红叶枫林渡。枫林渡,卿卿我我,两情长诉。
   今朝共抱黄花束,劝君牢记归时路。归时路,天荒地老,此心常护。
   【西江月·人生】
   世事繁华似梦,人情变幻如云。一生拼搏自舒心,何必拘泥命运。
   红日千年依旧,春风几度催新。上苍不负有心人,成败姑当别论。
  
   另附【七律】三首:
   【咏雪】
   浪迹天涯处处家,晶莹剔透岂容瑕?上天入地抒诗韵,越岭翻山种玉华。
   一片柔情飞白羽,万般蜜意舞梨花。积绒誓把春光酿,先育红梅映彩霞。
   【赞乌骓】
   迅如闪电放乌光,北战南征伴霸王。万马齐喑惊鬣振,千军共惧畏蹄伤。
   威扬巨鹿传环宇,义赛的卢叹楚江。恋恋哀嘶涕泪下,波心一跃水流长。
   【为依山君诗词题咏】
   玉笛声声启妙音,薛涛吟罢易安吟。莺歌燕舞山河暖,雨打风吹日月新。
   把酒高歌惊宇宙,迎风独立卷衣裙。心中自有凌云志,彩笔生辉照路人。
  
   以上是我的近日习作,不合章法与格律之处,还望海涵。拙作权当引玉之砖。谬误之处,敬祈批评指正!
  
  
  

共 5324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一篇非常精彩的关于古韵的探讨。铁鹰古韵爱好者,非常同意你的观点,就古韵的格律而言,应该是必须需要严格遵守的。当然随着古今变化在音韵上的反映,写古韵不再使用平水韵、词林正韵,而统一使用中华新韵的观点非常好。我一直在各种场合宣扬一个观点:你假如要学习古韵,涉足古诗词,你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老老实实地先去认真、严格地遵守他,而不是去利用所谓是个先要强调意境,因为一首只用机械呆板的平仄对仗和音韵的诗诗没有意义的;因为同样一首所谓很有意境的诗,如果完全不遵守诗词格律,那么就根本不是古韵。你还是不如去写新诗,或者其他什么好些。好文共赏,推荐品读。【编辑:江南铁鹰】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江南铁鹰        2014-06-22 14:30:36
  非常精彩的观点,非常赞成
回复1 楼        文友:梦海雪松        2014-06-23 06:10:06
  谢谢老师鼓励!我只是提出自己对诗词欣赏与创作的一点肤浅看法。还望老师多多指教!
2 楼        文友:老百        2014-06-22 16:18:12
  又是一大才子呀!梧桐欢迎你!
   关于崔护的《题都护南庄》,其背景是旧地重访却不见伊人,再美丽的春天,再娇艳的桃花,对于崔护,都黯然失色了。是春天误了他,还是桃花误了他?那么人面究竟何处去呢?老百展开想象,在那个唐朝的春日里,她不在柴门后面,也不在桃花树下,或许正走在回家的路上,提一篮芍药一筐兰草,一路的春光身前身后,恰到好处地衬着她的绿裙红袄;也或许她已经嫁人,在另外一棵桃树下,在另外一个淳朴的小伙子的眼里,笑颜如花。若是这样的思维推测,崔才子是太多情了,因为桃花女本无意呀!
   详情见【梧桐赏析】“人面桃花”与崔护艳遇_江山文学网
   http://www.vsread.com/article-426791.html
柳岸花明社团欢迎各位文友 联系群QQ:858852421
回复2 楼        文友:梦海雪松        2014-06-23 06:24:02
  老师谬赞,让我汗颜。管见粗浅,贻笑大方了。老师博学多才,具有丰富想象力和浪漫情怀,才真正诗人气质。向老师学习了,谢谢!
3 楼        文友:诗词        2014-06-22 21:56:10
  谢谢老师赏析,学习你谈的观点。杨柳依依映碧川,思飞雏燕欲冲天,雾迷难展双飞翅,路远犹如失舵船。令入学,有师传。平平仄仄乐无边。明朝衔着珍珠串,高挂程门分外妍。
回复3 楼        文友:梦海雪松        2014-06-23 06:33:47
  老师才华横溢,妙语连珠,令我仰视。还望老师今后多多指教,不胜感激!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