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江山征文 >> 【江山评论】一次直逼人性的拷问

精品 【江山评论】一次直逼人性的拷问 ————浅析《遗忘》的艺术魅力


作者:向晚烟雨 布衣,304.4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012发表时间:2014-06-26 21:18:27

一篇令人叫座的小说。不仅吸人眼球,且要富有深层次的文学内涵,《遗忘》就是这样的作品。作者探索创新,赋予作品丰厚的内涵。以疏淡的笔致,凝重的风格,艺术地呈现给读者一片新的文字天地。
   优秀的作家不仅对生活有深刻的体验,同时也善于思考、感悟生活,并从中提取素材,为作品服务,《遗忘》就是这种创作态度的反映。作者不拘泥艺术创作的单一性,大胆创新,无论从文字技巧上还是内涵上都写出了新意,令人看后爱不释手,也不得不承认,这是作者文字艺术创作的又一次开拓性的尝试。
  
   一.立意高:感召以悲悯,钩沉唤人性
   《遗忘》是一部带有明显时代烙印的小说。作品围绕着张波给刚满月的孙子起名的事而引出了一段令人怆然泣下的家族故事,描绘了一位父亲对子女的无限深情和关怀以及他那砥砺不平凡时代的那种忍辱负重的情怀,讴歌了默默相守,情定人坚的伟大爱情,昭示了人性善良的根本。故事跨越年代久远,经历了从1930年代到1990间所发生的各种波谲云诡,扑朔迷离的政治风云和时代变化以及历史的磨难。这样的作品注定它非凡的文学质感。实际上,小说不仅注重灵魂、精神和人性层面的表达,更有深入历史,挖掘人性,洞照生命、殷鉴未来的这样富有深度意义的描写。
   这部作品,贵在把细节、情节融入时代的背景之中,让大环境下的小人物有了个性鲜明的考量,显得真实可信。在第二节的开头,作者写道:他脖子上挂着一个大大的纸牌,写着“我是人民的敌人黄云山,我罪该万死,在黄云山三个大字上面画有一个粗粗的红色大叉叉。张永红见黄云山闷气不出声,就伸出左手,从自己身上穿着的蓝色中山装口子放袋里,拿出一本红色的小本在胸膛上,右手高高举起,大喊,打倒坏人黄云山!打倒坏人黄云山!”台下的几千人激情昂扬,纷纷举起手,齐声喊道:“打倒黄云山!打倒黄云山!”这个场面再现了那个时代的背景,逼真得仿佛使人置身其中。人是环境的产物,那时的张永红是时代炙手可热的红人,自然狂热发烧,不可一世,而黄云山则是时代不共戴天的敌人,自然成了被揪的对象。父与子,一个被捧上了天,一个被棒打在地上,这个场景的设置为人物悲剧和故事的可读性埋下了伏笔。也是理解小说灵魂的切入点。一场运动葬掉了父与子在一起幸福守望的时光,以至于黄云山在死后,其妻徐米钏道出真相时,张永红一时竟无法承受,“突然扑倒在坟上,凄厉地喊出声来:“爸爸!爸爸呀,我的亲生爸爸呀!您的儿子是一个忤逆种啊,是一个不孝蠢材啊,是一个猪狗不如的人啊!爸爸……”这嘶声力竭,哭天抢地的场面,让人不觉悲从心来,跟着一起流泪,同时,也让人思考,是什么造成父与子这种悲惨的结局,难道仅仅就是个人原因,他们才走到这一地步的吗?显然作者不仅仅是描写个人悲剧,更是把眼光投向了历史的深处,向世人折射人性,昭示善良悲悯等主题。
   另外,纵观作品,涉及的人物几乎都不是绝对的反面教材,即使坏人,也都有善良的一面。张永红虽然犯下了不可饶恕的错误,可那是在不知情的情况下犯下的,不知者无罪,所以情有可原。他的本性,从文中可见一番,孝敬,感恩,有担当。另外一个人物张永红的养父张善财也绝不是坏透顶的对立人物。虽霸占人妻,面目可憎,但他曾被土匪打劫过,本身也是受害者,正因为如此,当扫匪运动刮起时,他带头领路,让解放军把囤聚在黑驼峰的土匪一扫而光。即使针对养子张永红的身份,他做得也颇耐人寻味,他曾对徐米钏说,可以适时对村里人公开。但公开这个私密,孩子与生父之间的关系会发生怎样的变化?难道他没有想到这个问题吗?答案显然不是。这说明张善财,良心并未完全泯灭,仍有着人性的一面。作者这样的刻画,完全符合人物的身份,因为在大多数的情况下,这个世界既没有完全的好人,也没有完全的坏人,人性善变复杂才是这个花花的世界的真面目。
   管中窥豹,见微知著,透过这些人物形象,可见作者的心地和境界。作品宣扬人性的善良,悲悯,仁爱,向上等,鞭挞暴力和黑暗。丰饶的笔触,把丰厚的人文关怀渗透小说的细枝末节,处处体现作品厚德载物的主旨和内涵。
  
   二.人物活:详略与疏密,走笔任恣意
   作品篇幅不长,不足万字,主要人物有三个:张永红,徐米钏,黄云山。黄云山这个人物正面着墨的地方不多,其形象都是通过人物张永红和其母徐米钏来表现的,这种写法很特别,颇有“曲线救国”的意味,表达了历经岁月磨练而渗透在主人公思想深处的担当、隐忍和善良的品质。黄云山这个人物的刻画饱满,深刻,是承载作品的思想和主题的主线,是理解作品灵魂的中心人物。
  
   整篇文字共分八章,而黄云山这个人物的描写主要是在第二章和第三章和第五章。面对近在眼前的亲生儿子的无情批斗,黄云山该是何种心情,可想而知。可等刚过完生日第二天的儿子又来抓他批斗时,他说了一句话:“孩子,你妈妈一定是饿晕了。你去学校,记住,我住房子旁边的废物间,在顶棚上有几捆稻草,其中最下面的一捆稻草里面有一袋包谷面。拿回去给你妈吃了,她就不会再晕倒了。”正在张永红离开之际,他又说道:“孩子,那袋包谷面是我以前的口粮,一直存着没吃。孩子,以后还是由你来批斗我,我不愿意让其他人来批斗。”这些话,把一个父亲爱妻子和孩子的形象立体化地表达出来,在那个艰难困苦的时代,人人都饿着肚子,可他把仅有的一点口粮都献了出来,要是对亲人没有一定的爱心,断然是做不出这样的事情。在地富反坏右的运动中,学校的校长被揪挨批,而黄云山也受牵连,但面对威逼和恐吓,黄云山始终保持君子气节,对揭发事件不理,结果他本人反倒被揭发出有过在国民党部队中当做兵的历史,被挨批。从这段描写中,可以看出黄云山做人的气节和担当。在爱情方面,黄云山的表现更是可圈可点,在跟徐米钏偷吃禁果被东家的少爷发现之后,为妻子徐米钏免遭不幸,为了自己的骨肉能够存活下来,他选择了远走他乡,直至后来他后来载誉而归,仍选择默默地关注妻子和儿子的生活。一个人独守空房,而妻子和孩子就在眼前,却为了她们生活得更好,放弃了相认的机会,这得需要多大的隐忍和毅力。最后连他的生命都献给了自己的儿孙,这位无怨无悔的父亲就这样走完了自己的一生,真的让人唏嘘感叹。
   黄云山这个人物形象无疑是饱满丰厚的,他形象的成功塑造使得作品的内涵和主旨有了最有力的表达。特别是当儿子张永红在得知黄云山就是自己的父亲,并通过母亲保留下来的一个日记本,得知父亲在战场打仗受伤的情况下曾被一个名叫喜秋的战士救过命,遂把孙子的明改为黄喜秋时,作品的主旨又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知恩图报,追本寻源,善良,诚实,是这部作品承载的精神品质,也是作者文学审美的趣味和精神向度的所在。
   张永红和徐米钏这两个人物都在中心人物的塑造中起着媒介作用,张永红从开始视父为敌到最后与父坟前相认直至给孙子改名,心里历程经历了巨大的变化,这种变化的落差越大,就越显得黄云山这个人物形象的高大,所以张永红这个人物是作品主题思想曲径通幽的一个存在,起着烘托的作用。而徐米钏也是如此,是小说中一个不可缺少的人物,她的每一次出场都让儿子的思想上升到新的认识层次上来,也就是在她的启发下,儿子渐渐知道事情的真相。黄米钏是整个故事情节的导引,是推动故事发展的媒介。
  
   三.剪裁妙:天机织云锦,尺幅蕴千里
   《遗忘》虽跨越的时代久远,可篇幅不长,不足万字,如此篇幅之内,要把故事叙述得惊心动魄,非平常笔力不能达及。无疑《遗忘》在剪裁上下了一番功夫,精妙、简洁的剪裁,借助于几个场面的描写使得作品达到了传神的地步,人物的形象得到了生动的刻画,不可谓不匠心独运。
   小说以黄云山和徐米钏的爱情故事为主线,但两人的关系开始并不明朗,但随着情节挤牙膏似地呈现在读者的面前。作者步步设悬置疑,层层剥茧,最后才公布真相。且看,第一章节壁立千仞,起笔突兀,让读者疑问丛生,就是在这种渲染的意境里,读者满怀好奇心随着作者的文笔走进一个故事当中。第二章节子批父,母反对。可母亲为什么反对,故事欲说还休,欲遮还掩,扑朔迷离。这一部分情节生动,画面感很强,强烈地冲击着读者的思想和心灵。第三章节黄云山再次出现在儿子的批斗现场。故事进展得很快,作者一笔勾勒,年代就跨越了六十、七十、八十年代,张永红也孕育了二个女儿和一个儿子。还描写了黑驼峰。整个段落,黄云山因为抢救张永红的儿子,也就是他的孙子,命丧黄泉。第四个场面:徐米钏领儿子祭奠黄云山,故事走笔明显是为了下文铺垫。第五章节故事达到了高潮,张永红的身世曝光,徐米钏和黄云山的关系也昭示于天下。第六章和第七章节张永红接受事实,公开真相。故事至此首尾相连。
   这些场面组成一起,以点带面,四两拨千斤,产生了强烈的震撼效果。从中,我们即感受到人物的心里变化的循序渐进,又感受到了故事前后人物巨大的心里落差,尤其是子批父亲的场面,很有感染力,让人仿佛置于其中。还有张永红知道真相的狼狈哭相,给孙子起名后,一家人到坟上的祭奠都给人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这些场面起承转合,或倒叙插叙补叙,或渲染素描,或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或设悬疑,使得作品层层深入,妙趣横生。浸在其中,真有“天机云锦用在我,剪裁妙处非刀尺”之感。
   作品美不胜收,但并不是无懈可击。瑕疵就像美人痣,虽显突兀,但整体上仍看起来赏心悦目。
   布局谋篇上:
   第三章:1986年张波出生,虽然张波结婚成家有孩子了,徐米钏一直跟他生活在一起。张永红记得那年的那袋包谷面的事……叫他不要忘记黄老师的恩情。所以后来他常去看望黄老师。……”此处,在去看望黄老师之前,张永红至少应该有个道歉才对。虽然,其间,黄云山善良和徐米钏的劝说让他的心里渐渐有所软化,但他曾经的做法和与其不共戴天的心里,当面对黄云山,并不是一下子就能消除的。
   语言上:
   “……儿啊,妈一走,秘密里的人都走了。如果一直忘不了,背负不动,你可以放下,诏示于众……。诏示于众这词文雅,从徐米钏的口中说出,有些不符。另外语言有个别处显得拖沓啰嗦,不似作者其他的作品
   好的作品一定有支撑作品的骨架,《遗忘》无论从立意,人物还有写作技巧来看,无疑都显得很有力度,虽然作品的个别细节还需要仔细雕琢,但魅力昭然,已无法抹杀!
  
  

共 4114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篇评论张其独特之处就在于:一个是作者从文学的角度解读小说的艺术魅力,还有深度探索作品中对人性的拷问。文章每一个精炼的小标题都显示本文作者非凡的语言组织能力,对整个小说从立意到人物的刻画进行了全面评析,让我们看到一部赏心悦目的作品其内在的艺术品位,这篇评论点评客观,主题集中,理论性强,语言深刻精彩,观点明朗,所揭示的原文中厚道载物的主旨深入人心,佳作!推荐阅读欣赏!【编辑:琴声悠扬】【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4062638】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琴声悠扬        2014-06-26 21:25:30
  此次征文的主要目的是从作品的立意创作、人物刻画、主题思想等方面对作品进行客观、公正的点评,这篇评论文学的角度,以精炼的语言剖析作品,不仅让我们看到原作的光芒,也欣赏到评论作者非凡的点评技巧。
   感谢支持征文,祝愿创作愉快!
精神领域的宽广远比物质力量的强大更令人叹服
2 楼        文友:山地731828829        2014-06-26 22:15:27
  读了烟雨的文学评论,看到你从作品的立意创作、人物刻画、主题思想等方面对作品进行深入的点评,从一.立意高:感召以悲悯,钩沉唤人性;二.人物活:详略与疏密,走笔任恣意;三.剪裁妙:天机织云锦,尺幅蕴千里等三个方面作了肯定,谢谢烟雨的鼓励!
  
   读完,发现你的文学评论写得让我叹服!你的非凡的批评水平和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让人佩服!
  
   你提出两方面的不足,我虚心接受!谢谢烟雨!祝你写作快乐!
3 楼        文友:雪飞扬        2014-06-27 21:22:08
  烟雨友的文学功力好了得!总结得太好了!叹服!
4 楼        文友:平淡是真        2014-06-28 07:11:50
  看你们都写了,好着急。麻溜继续去研究去。此文真好。有情有义,有理有据。
5 楼        文友:晓文        2014-07-02 11:28:16
  烟雨,你写得真入神,到位!
   一分为二,实事求是,佳作!
恰好你来,恰好我在。
共 5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