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杂文随笔 >> 我魂牵梦绕的地方

精品 我魂牵梦绕的地方


作者:上校 白丁,21.4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8077发表时间:2014-06-27 21:14:23
摘要:记忆中的地方


   初到
   整个七十年代我都生活在无锡一个叫连元街的地方。
   一条东西走向,用卵石铺成的小道。石脊在辉中、在雨中或在夕中,都会发出淬蓝色的光斑,映应着两边青灰色的墙和小道边石板上的青苔,似乎重复地告诉匆匆或是悠闲的路人,这里承载着的悠悠岁月……
   那条小道就叫连元街。
   小道的路北边有许多深宅大院,我就是在其中的一个院内长大的。
   那是一个很深的大院子,从大门进到最里面,要经过大小三个天井,三个大堂屋,最后还有个全木质的两层楼。地上铺满长方不一的青砖,硕大的花格窗户嵌在朱红色的板墙上,扇门上雕龙刻凤,门槛儿高的我第一次跨就差一点绊倒……,对于一个从西北来的孩子,感觉就像进了住满普通人的一座“大庙”。
   宅院里原本只有几家,后孩子们大了另立门户,人丁自然就兴旺了,我住的时候已经有十四户人家了。听家人说这宅子已有大半个世纪,宅主姓顾。
   在无锡,这样的小道称之为"弄堂"。在这弄堂东口沿着中山路,有着一栋四层楼,那在当时,就是全弄堂的最高建筑了。楼顶上有个大平台,是我们孩子们的乐园,夏天晚上乘凉数星星猜谜语、冬天泼上水溜冰打雪仗、春秋天抛铁环弹皮筋夺弹子……,几乎每个季节、每个月、每个时刻,都能绽放出我们欢快的笑声或者说是喧闹声声……
   这栋楼的第一层有一家顶顶有名的馆子,叫“王兴记馄饨店”。那在当时的名气,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无人不想吃。那时候的家境还是清贫的,一般情况下不去光顾外面的馆子,只有家里来亲戚或贵客,大人就会吩咐孩子拿个锅去买几碗馄饨或小笼馒头(包子)回来招待客人,孩子们也就借机跟着揩点油,以至于孩子们常常巴着家里来客人,当然一定要是贵客。
   这栋楼里后来还出了个人物,他比我小两届,军人家庭出身,小时候话不多,跟在我们大孩子后面玩,在我印象中他走路小身板笔挺,到中学时喜欢打篮球,并没发现有其他特长,许多年后我在电视里见到他,真有点不敢认,不过他的像貌没变,只是高了许多。从侧面了解到,他先从事模特儿,后到影视发展,“混得”还颇为有声有色,他的名字叫--高曙光。
  
   残疾
   春去冬来,弄堂一如既往的祥和,以至于时间都慢了许多似的。
   路过的行人,无论是孩子或是大人,好像总是那么一些,彼此熟悉的,仿佛深映在这个时空里了一般……
   在我们和隔壁一家大宅院之间,有一处沿街的小平房,它的左右和后面,都被两个宅院紧紧地包裹着,好像偎在巨妇怀中的襁褓。这个8、9平方的小屋,除了朝街的两扇木门,其他墙壁上是没有窗户的,房间终年昏暗,散发着熏人的霉酸味,每到南方的梅雨天,路过的人都会掩鼻而行。
   就是这样一间霉气熏天的小屋却始终住着一个人,一个有着智力残障的残疾人。他姓曲,排行老四,故均喊他曲阿四。
   他的年龄是看不出来的,我问过父亲,父亲说应该和他年龄相仿,接着又说垓头(方言“呆子”)大都长得年轻,不用动脑子嘛,言下之意是正常人动脑子多了都显老相,我当时还小,就拿父亲及邻里的叔叔伯伯与曲阿四做比较,还真就曲阿四长得年轻,看来不动脑子就不会变老,当时的这个想法确实强烈。
   若干年后,面对镜子里渐老的我,每每想起父亲的这句话,均会哑然失笑。
   我印象中曲阿四,一年四季都坐在靠门的一张磨的泛着暗红色光泽的旧长凳上,倦着身子靠着门框,从对面屋檐投下的太阳,笼罩着他的身影,常年蜗居终日不见阳光的小屋,使得他的脸庞森白森白。
   我一直有些恐惧走过他的小屋,即使后来熟悉了,也是如此。
   他总是两眼直盯着过往的行人,每每看到大姑娘小媳妇走过,那暗淡的眼神瞬时就会发出光来,脸上会堆起一片折子,那种超乎媚俗的笑,大都会把路过的女人们吓的花容失色。有好事之徒见状就会上前教他,遇到女人要说“困觉”。结果,路过的女人们除了花容失色还增加了惊恐的叫喊,以及好事之徒和男人们的哄笑。当然,邻里的阿婆会恨恨地骂到:“要死哉!撒人窝里的小鬼(ju)头,干这种缺德事情!”每当这个时候,尖叫声、笑声、骂声、起哄声交响于这小弄堂里,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曲阿四的家离连元街小学只隔四个院门,在校门东面50来米的地方。打东面到校上课的孩子们在经过他家门口时,都会用冲刺的速度跑过去,嘴里大喊着:“垓头!垓头!垓头!”,调皮一点的男孩子还会捡些小石子土块朝曲阿四扔去,并迅速地跑开。每当这时曲阿四那张青白的脸就会涨得通红,离开长凳手里拿把劈竹子的刀,用夸张而又极不协调的动作向孩子们逃跑的方向扑去,嗓子里爆发出所有人都听不清楚却十分明白的骂人话,而后,他就站在弄堂的中央,用近似野兽般的目光来回盯着跑远的和即将走来的孩子们。这最苦的当属正走来的了,这凶神恶煞般的往路中一站,谁还敢朝前走,可上课的铃声就要响起,我曾亲眼看到有的低年级孩子当场就尿裤子了。
   那个年头,人心真的善良,口粮对于每户人家如生命般重要。但即使如此,四方邻里都会隔三差五地送些饭菜给曲阿四,众人拾柴……虽说是艰苦年月,曲阿四也没被饿坏了身子。
   俗话说:呆进不呆出,此话真的不假。曲阿四是认识钱财的,讨要粮票、硬币、小纸币成为他日常的营生。每当有人关注他时,他就会屈膝哈腰地伸出手,露出满嘴大黄牙,说着唯一清楚的话:“剥(给)点点……剥(点点)。”熟悉之人有的会解囊,陌生的就迅速闪开了。还有一种人也许是恶作剧的快感作祟,解囊时必须有所回报,他们用皮筋狠弹曲阿四的脑门。随着皮筋的脆响,头上生出高低起伏的包来,曲阿四的脸在疼痛中不停地扭曲,在某一刻眼神中甚至曝出一丝恶狠的光来,随即消失……。年长的看到,就会呵斥几句,并赶走下手越来越重的玩徒们,这时的曲阿四脸不再森白眼含委屈,却也有着些许抱怨呢。
   离开无锡几年后,连元街被改造了……,我向父亲询问曲阿四的情况,知道了那是一个冬天,无锡下了一场大雪,由于天冷,曲阿四自然就没开门晒太阳,邻里也没太在意他有几天没出门。雪过天晴,冬日的太阳高挂在湛蓝的天上,人们出门不再匆匆,有了停下张望的机会,紧闭的木门引起了邻里的注意,用力推开才发现,在冰冷的木板上,躺着早已僵硬的曲阿四,在那年的冬天,他被雪带走了……
   在整理屋内残物时,人们发现有好几个腌菜坛子,里面满满的装着粮票、硬币、小纸币还有布票……
   曲阿四留在我脑海中的,应该就是那稍纵即失了的一丝恶狠的眼光,还有那满脸的委屈样,以及些许的抱怨神情吧……
  
   风俗
   在那个年代里,无锡的一般宅院里大都没有建造厕所,每家都用马桶,北方人初到南方,为此都很不习惯。
   在无锡城里刷马桶的大都是家中的女人们,如果这家人断了女子,那自然会有邻里的阿婆们代为清污,男人是不兴刷马桶的。我不知道是否有何迷信的说法,但凡男人干了这事儿,准会自认或被认是很挫霉头的。
   在我们弄堂的中段,也就是曲阿四家的对面,隔着街有个小广场,这对那时的弄堂而言可为一块不小的地方。广场的地面是碎石和泥土铺成的,经过了岁月的碾压,以经很板实了,是我们玩弹子和拍四角牌(一种用纸折的玩具)的最好的场所。
   广场的南面由东向西并排着女厕所、男厕所和倒刷马桶的地方,再往前的拐角处是个垃圾堆,说起来这地方的味道肯定是不太好的,但我至今回想起来都没这种感觉,充满的依旧是孩提欢笑的印象……
   而有一件事,是我印象最深的,每每想起均会哑然失笑,常令周围人不知所云。我有一街坊,叫李勇奇,与当时样板戏中的人物同名,长得也算结实,于戏中人物还颇有几分相象,在当时,大姑娘小媳妇都会在背后骚撩两句,加之这奇兄好练身体,在同伴中也颇受尊重。但自从发生了那件事后,情况就全不一样了。
   我们那个男厕所里有八个蹲坑,一般在早晨时较忙,常有排队现象。那天奇兄大早赶去已没了蹲位,不知何因他那天特别的憋不住肠中污秽,而蹲者又无起立之征兆,他来回碎步,忽然奔出门外,从一正在洗刷马桶的阿婆手中夺过那宝贝,转身闪进了厕所。阿婆着实一楞,待明了事由,跑到窗门口一通大骂,奇兄在里面只顾轻松就是不答话。阿婆骂了一阵反到笑了起来。
   “勇奇!你今天得把我这马桶刷干净,要不然我到你家去!刷子就放在门口啦!”
   起初也还不打紧,被阿婆这么一喊,街坊邻里十分的关注起来,那看热闹的人可真多啊,都等着勇奇出来。
   后来的事自然就不用说了,街坊们把他的名字都改了,直接喊成李刷或李桶来了,我离开无锡时奇兄已是近三十的人了,好象还没结上婚呐,不知跟这事儿可有关系。
  

共 3440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1】初到一个新的地方,无论是建筑还是的连元街布局以及舌尖上的美味,均给了作者新奇,想不到连元街飞出了金凤凰——高曙光。2】作者用质朴的文笔写活了一个残疾人——曲阿四。这个备受世人厌弃的残疾人,活在自己的卑微里,因为要吃饭,习惯了人们的戏弄,直到冻死在自己的小窝里,床铺下攒满了他索要来的财产,这是一个悲剧人物,读后令人唏嘘。3】一个地方有一个地方的乡俗,连元街的民俗是迷信之说,因为公厕设计原因,闹出了一系列笑话,令人捧腹的同时,也看到了过去人们生活的艰难。篇章写出了连元街让人无法忘记的生活点滴,情感真挚,文笔流畅,不失为一篇佳作,推荐共赏!【编辑:阳媚】【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4062812】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阳媚        2014-06-27 21:20:56
  首先欢迎友友加入江山,欣赏友友精彩的文笔,好文当赞!期待更多佳作!请加入江山新星群:196646817
2 楼        文友:上校        2014-06-28 23:12:29
  谢谢阳媚编辑的鼓励!
3 楼        文友:铁禾        2014-06-29 21:26:58
  一些事,一些人,一些美好深刻的印象与记忆,来读.
铁禾
回复3 楼        文友:上校        2014-06-30 11:44:01
  是的,总有那么一种深刻,时常回闪在脑海,既然挥之不去,就记录吧!谢谢您!
4 楼        文友:冬儿        2014-06-30 11:20:33
  作者细腻的刻画了江南小城的人和事,文笔流畅,情感真挚,仿佛回到那个慢-静而快乐的年代......让人想起很多往事......
回复4 楼        文友:上校        2014-06-30 11:42:51
  谢谢您的鼓励!我会继续.....
5 楼        文友:上校        2014-06-30 15:04:19
  自纠:1、撒人窝里....,的“撒”等同“啥”,为了符合当地发音。2、挫霉头,“挫”字误用,正确:“触”霉头。见谅。
6 楼        文友:十年河西        2014-07-01 19:03:51
  阳媚老师编辑的呀,好眼力!读上校老师的文字感觉自己走在历史沉寂的长廊里,风俗,风物,人情都那样安宁安静。欣赏。学习。
回复6 楼        文友:上校        2014-07-03 09:35:08
  感谢河西老师的鼓励!
共 6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