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旋转木马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木马】端阳包棕艾飘香(散文)

编辑推荐 【木马】端阳包棕艾飘香(散文)


作者:艺术家雷达 布衣,396.7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002发表时间:2014-06-28 07:55:11

端阳包棕艾飘香
   ——首届陕西省端午民俗文化艺术节短评
   就关中地域来说,端阳节是个平静祥和的节日。人们重在悬艾叶,趋虫消灾,求得健康安宁,并采苇包棕,蒸糯米,烹红枣,寄生活于甜蜜。而我所看到的在五台山下“西安关中民俗博物院”举办的“首届陕西省端午民俗文化艺术节”,却是热闹非凡、丰富多彩、官民同乐和有四面八方各界群众广泛参与的节庆活动。我觉得,在国家大力倡导、实施保护各类非遗项目的今日,无疑是行之有效的一个重要举措。
   其实效在于:
   首先,它体现了领导层面对非遗保护工作的重视。
   自2013年后,特别是2011年2月“国家非遗保护法”颁布以来,各级领导对非遗保护工作普遍地重视了,实干了,上下行动,成绩显著,有目共睹,令人高兴。但也有一些“说的多,做的少”和“申遗为了多要钱”的怪现象。前者,将非遗保护,多留于口头空喊,不办实事;后者借机向上级要钱,要到钱,却挪作他用,并没有专用或全用于非遗“保护”。归根结底,还是一些领导层缺乏对非遗自觉的保护意识,缺乏对非遗保护专款制约性的得力措施所致。
   喜见这次活动,由陕西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省旅游局等单位主办,在领导层面上显示了国家法定“端午节日”重要内涵的深刻。由于“西安关中民俗博物院”是经十多年艰苦努力而建成的实实在在的关中民俗保护基地,就使得这次活动具有典型示范性的意义了。
   其次,加大了“非遗”保护工作宣传的力度。
   非遗保护,一定要立足于广大民间的“原生态保护”(即“活态保护”)。目下,随着科学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许多遗存于农村的庙宇建筑遭毁、各样手工农具被弃、造纸、纺织、榨油、造酒、编织、作坊被废等现象,触目惊心。探其根源,乃在于基层领导和群众对非遗保护的认识不足,需要花大力气深入宣传,提高其自觉保护的意识。这次活动,通过端午民俗风情展、民俗艺术展演、民俗饮食、民间手工艺等的展示,加大了对“非遗”保护工作宣传的力度,是有积极意义的。它生动地说明,如果能像“西安关中民俗博物院”那样长期坚持把类似车马、农具、斗秤、锣鼓、油篓、烟袋、匾牌、石刻、古建等设法收拢、保护、应用起来,那就是了不起的保护成果了!
   其三,扩大了群众参与保护工作的范围。
   当人们怀着过端午节的欢愉心情、观赏在这里展示、展演的各类项目、节目时,就是一种群众性的广泛参与。观看秦汉战鼓,聆听老腔、唢呐,欣赏龙舞、旱船、跑驴,买上一两件皮影、剪纸、泥塑、布艺、糖人或草编,甚或介入一些手工艺的现场制作,都是兴致勃勃的介入,体验,使传统艺术,深入人心,不要让它在我们的手上消失。
   我注意到,在许多稀有工艺绝活中,多了一些地地道道的关中人。那位心灵手巧、捏弄糖画的中年妇女,就是从四川艺人那里学来的手艺。说明民间艺术,爱好者不少。
   我还看见一些坐着轮椅前来观光的老叟、老妪,在他们的眼里,一切都是传统的,但也都是崭新的。能看得出,他们都是欣慰有加、充满浓情的。
   “必须给孩子以民族根文化的教育!”这是我多年的思考和主张。如果待他们长成大人时再教育,就一定会感到“悔之晚矣”的!喜见许多儿童跳跳蹦蹦地参与这次活动,异常开心!我在某校老师领一群小学生推碾子拍照的竹林围拢着的小场子,流连许久,特别惬意,觉得我们的民族文化,后继有人,大有希望。在“端午文化大讲堂”上,也有几个孩子听讲。在中心会场、在巷道人群中,有许多骑在大人肩膀上的小娃娃,或玩新买的糖人、泥娃娃,或东张西望地看这看那,这就是一种感染、熏陶式的非遗传承,令人高兴啊!
   必定是在过端午节。当我看到一群群青年男女抖着艾叶、嚼着粽子的时候,就想起了我民俗生活中的童年,也想到这次“陕西省端午民俗文化艺术节”的成功。我盼着系列性的关中民俗节日活动能继续在这个聚百宝于一库的“西安关中民俗博物院”举行,而且使她更趋深化,更加精彩,更富有典型示范性的意义!
   端阳包棕艾飘香,
   祈愿各人体健康。
   守护民俗传万代,
   花红老树吐芬芳!
  
  

共 1644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人们怀着过端午节的欢愉心情、观赏在这里展示、展演的各类项目、节目时,就是一种群众性的广泛参与。观看秦汉战鼓,聆听老腔、唢呐,欣赏龙舞、旱船、跑驴,买上一两件皮影、剪纸、泥塑、布艺、糖人或草编,甚或介入一些手工艺的现场制作,都是兴致勃勃的介入,体验,使传统艺术,深入人心,不要让它在我们的手上消失。”发扬传统节日,也是对文化产业的保护。感谢您投稿旋转木马,期待您更多的佳作。【编辑:诗人夏红雪】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艺术家雷达        2014-06-28 19:13:54
  谢谢夏女士的推荐!
2 楼        文友:润之        2014-06-29 16:32:41
  民俗的,是悠久的文化。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