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春天的语言

精品 春天的语言


作者:黄光耀 秀才,1925.31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445发表时间:2014-06-29 19:48:31

是的,不错,季节是有语言的,而且季节的语言是最质朴、最真实的——我曾写过一篇《冬语》,述说的就是这方面的事情。现在我接着告诉你与冬季相临的春天的语言吧。春语开始是封冻着的。那个时候,我们还可能隐约闻到迟梅花散发的白雪般清香的余韵,但我们聆听到的更多是冰河湖泊解冻的声响。那个时候,春天是被逼来的,稍不留意,我们就捕捉不到春天已至的消息——那是心眼迟钝的人所无法感应的潜藏在地表下的温暖,虽然地上还覆盖着一层厚厚的冰雪,而地气却在酝酿、在升腾了,一切稀释、瓦解都在悄然的行进中。这时,我们便可以听见一种轻脆而又刚劲、遥远而又清晰的声响像从地心传来似的,那是地衣——冰雪被春之喙啄破的一种声音。这种声音有的人之所以听不见,是因为他们无心顾及跟大自然对话,对地表的变化过于冷淡;而有的人不仅听得见且能心领神会,无论哪一声清脆、哪一声刺耳、哪一声晦涩、哪一声响亮,他们都分得清清楚楚——季节的语言其实就是孕育在他们心底的声音。
   这就不单是人与大自然谁征服谁的问题了。我们由表及里地去看,人其实也明白自身的处境——人是永远也战胜不了大自然的,顶多只能短时期地征服,最后还是非得按照大自然的节律来安排生产的节奏。说明白一点,人其实也只是大自然的一个元素,只不过比别的元素更活跃一点,更杰出一点罢了,——人类是不能将自己置身于自然的对立面的。在这点上,由于人类长时间的忽略与掠夺,使得人与自然的关系达到空前紧张的程度,矛盾也白热化了。特别是长期远离乡村却又摆脱不了乡村情结的两栖人,已被城市的噪音和污染所麻木、所泯灭,也一味盲目地歌颂着城市一日千里的变化,而忽视了田园牧歌和乡村故园的失落,根本听不见季节的召唤,最多只能靠想象或回忆回到乡村的边缘,无病呻吟,做些苍白的演说。这些人就是居住在都市里根依旧还在乡间的候鸟,他们像过客一样间或伫立在封闭的阳台上和着几句前人伤春悲秋的和歌,其间根本不知道季节的语言是如何地生动形象且又鲜活如鱼。
   诚然,为着生存奔波谁都有过迟钝、麻木甚至观望,想要在心目中永远驻守一个没有风霜雨雪的春天是不可能的。不必说这只是人的一厢情愿,单说人们对春的认识只是从情感的角度来看又是多么的肤浅。本来春天是从冬季迈过来的一双纤足,本应带着襁褓的气息和冬的余寒,可我们情感的天平就是无法承受春寒的侵袭,好像春天就应该只是严格意义上的春天:没有凛冽的风、料峭的寒、刺骨的冰。而事实恰恰相反,一年中最冷的月份就在初春,春天根本不是我们所想象的那样是置于温室里的,她要成长,刚落地就经受了最严酷的考验——也许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春天。可是我们一谈及春寒就犹如谈虎色变——这是我们的悲哀。因为我们始终无法正视冰封给我们所导致的错觉。我就曾有过这样一次经历——我在《与春天有约》那篇文章里已有所记述——我把春雪误当冬雪看待了,以致无法理喻春天里隐藏的隐隐杀机!你可以想象,当时我是怎样地惊诧与愕然,面对一排排拦腰折断的松柏树杆就像面对一个个夭折的少年,我简直愤怒了!然而仔细想想,哪个春天又不是从冬日的枝头上掉下来而被催生的呢?面对季节的启迪,我们应该懂得感恩才是呀!可我那时却无法承受这份情感的重压,总以为春天遭到了屠戮与浩劫,我们无形中被季节欺骗和愚弄了,于是坐在某个角落里伤春呀,叹息呀,自以为命运不公,蹉跎起了岁月。其实这只是因为我们心境不同而产生的不同情绪罢了。这些语言与其说是人类创造的,毋宁说是大自然缔造的——人与大自然相比又是多么的渺小!因而现在我总算想通了,释然了,因为生命的意义在于创造而不在于索取:冬是一个过程,春也只是一个过程,我们要看的应该是事物的终极意义——也就是看秋天是否有所收获!如果没有这段情感的经历,我又怎能认识到春天萧条的这面对于人类的裨益呢?兴许我也学会参禅了罢。是的,我参的是另一层意义上的关于天地人循环不止、奋斗不息的禅经,而不是个人的“菜根谭”——因为人类总是从冬日起步,伴随着余寒走向更加明媚的春天。因而“倒春寒”也不是每个春天都会有,遇上了不是倒霉而是人的运气。谚语有道是“清明断雪,谷雨断霜”,懂得了大自然的语言我们便可以得心应手地安排农事,我们就可以在季节的缝隙里躲过一次次寒潮的悄然袭击。但是,由于近年来全球性的温室效应,春天似乎没有那么多寒了,但大气的紊乱使得人们对节律的认识也开始紊乱了,酸雨、风暴、沙尘的频频出现,不正是大自然给人类敲响的警钟么?这不也说明季节的语言也是因时而变化的么?所以我们在一个季节里不可能只听见一种单调的声音。“五九六九,沿河插柳”,这时候江南的地气已经开始变暖,而北方呢,“七九河开,八九雁来”,冰河才刚刚解冻……春天逼近的声响就是这样由南向北次第推进的。
   接着,春天就被惊蛰的雷声惊醒了,真正的春天来临了——我们深入季节的心脏来看吧。这时我们不再沿河插柳,柳枝早已吐出了鹅黄的叶芽,在枝头招展着春日呢。但我们却开始了踏青——最好是在二月末或三月初,这时候路还不太泥泞,润滑的感觉有如踩在吸水的海绵上,我们于是在农谚的田埂、山坡、幽谷里欢呼雀跃。“立春雨水到,早起晚睡觉”,我们的瞌睡轻多了。“雪打立春节,惊蛰雨不歇”,是啊,我们正是冒着星星点点的雨回到生生不息的村庄的。这时候,我们呼吸着新鲜的空气,春天的气息就染着花香悠悠传来。我们满眼里便是星星点点的报春花和满沟满岭的樱桃花。虽然报春花的骨朵是那么的小,长得只是那么高,樱桃花又容易凋零,不像夏荷、秋菊、冬梅、山茶作为季节的花魂,但他们还是捎来了春天的好消息——我对这两种花很是偏爱。因为报春花虽然白中夹有紫色的忧郁,可她却能够担待起唤醒春天的天职;樱桃花虽然容易缤纷化泥,可她却让我们萌生出对生命的热爱与珍惜……这时候我们或可以从花事中窥见我们自己的影子。这一切都是情感的自然的流露,并非颓废的表现,因为人是灵长,是有情有血有肉的灵长——只不过不要沉醉不醒就是了。我在探春的时候,还对生长在峡谷幽涧的名叫龙虾花的草情有独钟。她开着淡紫色或淡蓝色的忧郁的花朵,那模样真像龙虾的样子,一茎上生着一朵或数朵,却总是那么忧郁地开放着,又怎能不令我这个多情善感的人忧戚呢?我本就是一粒多情善感的种子,所以我对惜春的人就总是怀有无比地敬佩之情。听说这种花草是因为龙鳞染了日月花露而幻化成的植物结晶,在当地还有着美丽的传说和故事。因为这里的山民就是龙的传人,相传他们一直寻找着龙的魂魄,由于长期觅而不见,于是便流露出忧郁的神情,泪染花蕊,形化龙虾,隐于溪涧……关于这个传说我不想取证,我宁信其有不信其无,因为这正是我无法排解的一个心结,我想唯有这沐露浴风的纤草才能缓解我渴望回归家园的痴情。因而早春踏雪蹄痕生香,使我又一次听见了来自山间的隐隐絮语,多少感怀,多少失意,也便犹如花开花落,凋谢也罢,永恒也罢,一切便不尽言表了。而一些无名的小花草,零星的开在路边、涧畔,或任人践踏,或任人删刈,就更没有谁去光顾去可怜了。为此我也只能投桃报李,借花献佛,默默地祝福……因为我们同生于天地之间,都是上帝带到地上的生物,或残或缺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但我们应该心有灵犀,都应该有生存下去的理由……这个时候,春语就是这样零星地传播在山野之间的。
   又一声春雷,雨就哗哗地下起来了。我们的春梦就被惊醒了。这时候我们的镜头已经转向了田畴——这是大地最为恢宏的一幅图景,其间的语言也更为生动。“过了惊蛰节,春耕不停歇”,农民们已将水渠修好,将犁耙修好,将田畴灌水,将泥土翻了过来……这时候大地洋溢着泥土的芳芬,牛羊已经能够啃上青草,油菜、麦子已经开始抽节,干涸的山涧又开始了新春的歌唱,到处都是一片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景象。山野的樱花似乎早已谢尽,桃李又在村前村后屋左屋右绽开了蓓蕾。三月的风筝就飞满了天。我们又在乡间来回地走动,冷不丁见到一群飞鸟从头顶掠过,啊,是燕子归来了……我们的心境这时就明朗起来。但接着花爪雨就是黄沙天了,农历二月十五是花爪节,这天要是下了雨,黄沙天就有七七四十九天,时阴时晴,时干时雨,没有一个好天气。最苦的自然是油菜花和麦子了。这时候油菜正盛开着黄花等待着艳阳天,麦子也想抽穗灌浆正等待着春风送暖好受精孕育。春蚕这时也阴忧在竹筛里,吃不好睡不好……如果这样的怪天持续下去,清明谷雨下的就不再是黄金雨了,叮咚在农民斗笠上的雨滴便不再有诗意。人们脸上这时忧郁了起来,心情也忧郁起来。这时候农民需要的是关心,是几句贴心的话儿。因为“一年之计在于春”,这个春要开个好头哇!这时候我们在乡间走着,挂在乡村枝头上的图画便让人看了落泪。可是我们的乡亲却没有怨天忧人,即便天公不作美,自己也不能偷懒不勤。这时候,我便像来到民间采风的使者,摇响手中的风铃。但我采集的不再是民间纯朴的情歌,我满眼里只有农民的心酸与疾苦。这时候,我最渴望在乡间的小道上邂逅自诩是归来乡间的候鸟,无论是最先从南方飞来的燕子或者布谷,其实很少有人在这片天空下留下自己的影子,那不是农民渴盼的真正的燕子或布谷,其中有一群混迹其间的乌鸦,虽然现在我们乡间很少看见鸦雀横飞了,但他们依旧躲在城市的某个鸦巢里在享受、在歌吟,他们已经不知道如何反哺了。当清明来临的时候,他们这才想起坐辆高级小轿车回到乡间来祭祖,他们与路上欲断魂的乡亲已经不相识了,他们已经没有了与民众沟通的语言,他们已忘了“清明谷雨紧相连,耕田浸种莫迟延”的祖训,他们不知“清明秧子谷雨花”,他们已经忘了土地无私的恩赐……我从乡间走过,从清明到谷雨,被插入其间的这幅风俗画所震慑、所伤怀,我想为我们的农民兄弟说一些话,可是他们却没有时间听,听了或许也听不太懂。因为他们不知春天喜气洋洋种下的希望,正是秋天所埋葬的那个希望啊……
   但春天的语言毕竟是明朗的、欢快的、雀跃的。我们出门观天色,“天上有云丝,晴天便可知”,我们从天象便可以懂得人间地象,时间物象,知道“有雨山戴帽,无雨山捆腰”,我们还是迎来了一个孕育希望的春天:大地复苏,万物吐绿,草长莺飞,万紫千红,春天依旧是一个催人奋发向上的季节。这时候,我们在乡间走过,百花盛开,洪汛来了,农民们已经在清明谷雨前后播种播秧……我们从村里走向村外,我们面对日渐丰盈的河床,可以听见山洪暴发的声响。一切积存在河床上的污物都被洪水送向远方;油菜、麦子已经像一个个怀孕临产的少妇,正等待着临盆的惊喜;春蚕的噬声已经透过桑林传来,布谷鸟的鸣声已经响彻大江南北。这时候阳雀花开,桐子花开,春天已接近尾声,蚕的序曲开始了,夏天就要到来了。这时候我们便可以站在季节的枝头上,眺望另一个季节——我们迎来的将是一个火热的夏天。
  

共 4318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春天的语言清新灵动,初春的寒意是春最直接的语言,一年之计在于春,作者笔下的初春有着独特的魅力,有着作者对人生的感悟融进其中,有着对人生观的诠释。真正的春天在惊蛰后,这时的春在作者笔下鲜活起来,从天空到大地一切生灵在翩翩起舞,尽情泼洒色彩的艳丽,以昂扬的斗志彰显春的明朗、欢快、雀跃。篇章内涵丰富,用禅语悟人生对本篇主题起到了渲染,文笔厚重,启迪人生的文字,推荐共赏!【编辑:阳媚】【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4063016】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阳媚        2014-06-29 20:02:58
  春天在作者笔下绽放着迷人魅力,从寒冬的蕴育到报春花,春就像一幅画卷在作者笔下徐徐打开,令人耳目一新。好文,当赞!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