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荷塘月色 >> 短篇 >> 微型小说 >> 【荷塘】王玉珍被拐记(小小说)

编辑推荐 【荷塘】王玉珍被拐记(小小说)


作者:清风淡雅 举人,4611.9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954发表时间:2014-07-03 04:56:08
摘要:这犹如晴天霹雳,赵向丽的脑袋“嗡”的一下,指着玉珍的鼻子大骂,“你这个没良心的,妈把你拉扯这么大,你被人家拐卖了,还不想回去,没有你这么不要脸的。”说着便脱下脚上的鞋子,朝女儿王玉珍打去。

【荷塘】王玉珍被拐记(小小说)
   “你好!老人家,这是王玉珍的家吗?”一位身穿夹克衫、头发梳的很整齐的男子,礼貌地询问路旁的一位老汉。
   那人年纪也就六十来岁,瘦骨嶙峋,手背上的青筋明显饱蘸,皱纹填满了本不宽的脸。他仰起脸仔细地端详来人,凭第一感觉,此人不像是坏人,且是个干部。
   老汉慢吞吞地说了一句话,“你找她做什么?”看来,这村子里的人还是有警惕性的。
   “没什么,别担心,老人家,我是路过这里,顺便来看看她。”干部模样的人说话很温和,不急不躁。
   这样让老汉的心里松懈了许多,然后告诉她,“前面的那座红砖房就是。”
   一行三人便谢过老汉,朝那边走了过去。干部模样的人前面还有一个男子,他走到门口,举起右手,拉住门环,叩击了两下。
   “谁啊?”里面传来一个较为清脆的声音。
   男子是秘书,叫黄伟。他闻声,很有礼貌地回了一声,“我们路过的,来讨口水喝。”在九十年代末,路人口渴讨水,也不是什么稀奇事情。
   里面的女人,嘴里咂咂呱呱的,“这一天来要水的人真不少,我家都快成了水库了。”一边说着,一边来开门。
   “进来吧!”女人多少有些不情愿。
   黄秘书带着干部模样的男子,还有一位老太太进了院子。主人拿来三个凳子,让他们坐在院子里。然后便把冷开水端了出来,并且还服务周到的很,附带几个玻璃杯子。但可以看到这杯子上面有些污渍。那女人还算讲究,当着他们的面,用开水烫了一下杯子,才给他们盛上冷开水。
   干部模样的男子用眼睛示意,让黄秘书四处看看,有无王玉珍的影子。王玉珍,是西北一个村子里的姑娘,也就十七岁,和同村的女孩出来玩,结果被拐到了这里。
   母亲赵向丽闻听女儿丢了,村子里风言风语地说被拐卖了。她找到了同村的郑小华家里,纠缠不放,才探出一点口风。可是,谁带她去呢?晋中,这么远,目不识丁的女人,怎么去呢?
   她的男人死的早,家里还有两个儿子,但是一个被劳教了,一个整天不着家。无奈,说是一个家,其实就剩下一个孤老婆子。最后,不知道谁给出了个主意,让她去找父母官——县长。
   这下,赵向丽就像是找到了救命稻草。一路小跑去了车站,乘坐面包车,到了县城,找到县长。此女人,非同一般。虽说个子只有一米五,但是这胆量却是身高的五倍,乃至更多。也许是女儿丢了,气急了。她跳上县长的办公桌,指着县长的鼻子说,父母官不管老百姓,不如回家卖红薯。这话,她还是从电视剧《刘罗锅》里捡来的。
   县长安明理怎么也没料到,一个农村六十岁的老太太还知道这句话,不过人家也说的在理。那时的县长,绝对的纯洁。立刻问明事由,部署安排,亲自挂帅去晋中寻找被拐卖的王玉珍。随行的只有秘书黄伟。
   话又说回来了。在晋中找到了这个村子,也找到了疑似被拐卖的人家。可是还没办法开口,先探个究竟。故意说是讨水喝,才叫开了大门。这家女人,身材微胖,四十来岁,家里还有个儿子,二十岁的光景,再无别人。
   安县长觉得有些蹊跷,怎么家里没有王玉珍的影子。赵向丽更是着急地伸着脖子四处乱瞅。那女主人,很为反感,剜了一眼她。她忽然也感觉到了,改变了口吻,遮掩了一下,“哎呀,你看人家这农村,房子修的多漂亮哦!”
   喝完水,安县长一行除了女主人的家。赵向丽很着急,想问县长咋办。安明理示意,等会上车了说。他们来的时候,故意把车子放在村子以外。步行了二十来分钟,才到了车前。
   “县长,咋办啊?”赵向丽一上车,迫不可待,开口问道。
   安明理迟疑了一会,“晚上蹲守!”
   黄伟明白,但是心想就两个男人,一个老太太,估计不太方便啊。但是又不能给当地的村长说,万一打草惊蛇了,就前功尽弃了。因为,在那个年代,有些村子里男多女少,花钱能找下媳妇,就是好事了。村子里的人都为此而保密。
   到了晚上,新月有些昏暗。安县长换上一身旧衣服,和秘书黄伟,还有赵向丽,趁着天黑,摸进村子。蹲守在离中午讨水的那家不远处的山包包后面,以观动静。
   半个小时过去了,一个小时过去了。仍不见动静,“安县长,咱不会找错门了吧?”黄秘书有些着急,悄悄地问。
   赵向丽也跟着问。
   安明理让大家稍安勿躁,再等会。果然,四十分钟后,一个人影闪了过来,看模样,像是个男人。从走路和着装打扮来看,应该是这家的男主人。他头顶戴着一顶草帽,和夜晚的颜色混合在一起,显然是顶旧草帽了。
   他很警觉地向四周看了看,没有可疑人物。然后吹了声口哨。里面屋子的灯,便亮了。紧接着,他又学了两声猫叫。房后,一个男子扶着一个女子,急忙涌了过来。
   里面的人,打开大门,“快,快进来!”
   赵向丽和安明理、黄秘书看清楚了,开门的是那女主人,这后面的一位男子,是儿子。那个女子是不是王玉珍呢?还不好辨认。
   就在他们有些摸不准的时候,忽然有个声音响了,“哎呀,我的脚!”
   “怎么了?”
   “崴了!”
   那个男子很快地背起女子,闪进了大门。身后传来关门的声音。
   “是我女子,是玉珍!”赵向丽凭借声音肯定地说。
   这下好办了,锁定了目标。安明理心安了一些了。他很快地和当地的公安部门取得联系,当天晚上,继续布控蹲守。抓了个正着。
   “玉珍,跟我回家!”赵向丽一着急,顾不上情绪了,便用半命令的口吻给女儿说话。
   谁知,那女婿接了话茬,“凭什么?”
   “就是!你今天说得好听了,认你这个亲家,说不好了,我还告你诬陷!”
   没想到这个男主人狠劲不小,说话也不怕闪了腰。人家的女儿,他倒给做主了。
   “呀呀呀,你搞清楚是谁家的女儿?”赵向丽憋不住了,抢话了。
   一时间,双方陷入了口水仗当中。这时候,警察说话了,“安静!让我们把事情调查清楚!”
   别说,警察的这一声还是挺管用的。两人不再争吵了。转头问王玉珍,“孩子,你愿意回老家不?”
   她垂眼片刻,略带羞涩地说,“不,不愿意!”
   此话一出,赵向丽愣神了,“这孩子是怎么了?好好的家不回,却愿意呆在这。”、“珍珍,咱还是回家吧!妈来专门带你来了。”那王玉珍才不理茬,仰头说道,“回家有啥好,穷成那样,还不如在这。”
   这犹如晴天霹雳,赵向丽的脑袋“嗡”的一下,指着玉珍的鼻子大骂,“你这个没良心的,妈把你拉扯这么大,你被人家拐卖了,还不想回去,没有你这么不要脸的。”说着便脱下脚上的鞋子,朝女儿王玉珍打去。
   那女主人张彩云从中一挡,“我说亲家,你也听到了,是玉珍不愿意回你那穷窝窝去,那我们就把人带走了哦!”
   赵向丽气得头发晕,几乎站不住了,但是想到还是挺住,不能把人丢在晋中了。咬牙切齿的说,“你没良心的女子,我就权当没生你。”转过身,就径直走了。
   其余的人见状,也只好收兵。回到车子上,秘书黄伟安慰赵向丽,“大婶,您看,既然孩子不想回来了,就由她吧!要不逼出人命来了可咋办呢?”
   赵向丽没接话,钻进车子里,靠在后排上,一言不发。安明理示意秘书打道回府。
   回到了村上,大家问赵向丽。她片言不发,只管做自己的小买卖,饮食生意。
   八年后,王玉珍带着一双女儿,回到了村上。提着大包小包,敲赵向丽的门。“妈,是我,珍珍!”
   一提起珍珍,赵向丽五年前的屈辱,又一股脑地上来了,“你认错门了吧,我没有女儿,只有两个儿子。”
   “妈!”珍珍依旧在门外呼喊。
   两个女儿是双胞胎,也都四岁了,见状,喊着,“姥姥!姥姥!”
   赵向丽忽然听到了孩子的叫声,心里软了一把,可是仍旧抹不开面子。
   “珍珍她妈,你看你孩子回来了,不让进门,哪有你这样当妈的。她咋说都是你身上掉下来的一块肉啊?”这是邻居崔婶听见了王玉珍和赵向丽的对话,出来劝她的。
   崔婶子一手扶起跪在地上的珍珍,一边朝屋里喊,“嫂子,你看你两个外孙女多招人喜欢啊?”
   她这么一圆场,赵向丽才出来了,看着两个外孙女,心里的气消了许多。“来,让姥姥瞧瞧!”一边说着,一边把孩子带进了屋。
   王玉珍跟在一对女儿身后,进屋去了。没多久,赵向丽就对外孙女喜爱的不得了。
   王玉珍趁此喊了声妈,赵向丽高兴地应声了。她终于肯认被拐的女儿了。一家人又恢复了往日的亲情中,三代人其乐融融。
  
  

共 3283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该小说以赵向丽寻找背拐女儿王玉珍为主线,娓娓讲述了一个发人深省的故事。赵向丽,一个六十多岁的老太婆,当宝贝女儿王玉珍失踪后,意识到可能被拐卖了,就斗胆向父母官安明理提出解救请求,安县长带着黄秘书、赵向丽微服潜到了被拐的村庄,蹲点守候,终于看到了王玉珍被那家男人领进了院子,他们带领警察冲进院子,抓个正着,出人意料的是,赵向丽提出要带女儿回家时,女儿坚决不答应,愿意呆在这家做儿媳,理由是老家穷,不如这里好。这让赵向丽伤透了心,不得不返回家。八年后,王玉珍带着一双女儿,回到了村上,在邻居的劝说下,最终认了女儿。该篇小说构思奇妙,巧设伏笔,悬念迭起,采用倒述插叙的手法,增强了故事的吸引力、可读性。故事寓意深刻,不仅反映了落后地区的愚昧婚姻观,更揭示了贫穷乃拐卖盛行的根源。一篇令人启迪思考的小说,倾情推荐共赏!!【编辑:天龙】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天龙        2014-07-03 04:57:40
  感谢淡雅赐稿荷塘,荷塘有你更精彩!!
回复1 楼        文友:清风淡雅        2014-07-03 08:29:26
  感谢社长的辛苦编辑!
2 楼        文友:天龙        2014-07-03 04:58:47
  该篇小说构思奇妙,巧设伏笔,悬念迭起,采用倒述插叙的手法,增强了故事的吸引力、可读性。故事寓意深刻,不仅反映了落后地区的愚昧婚姻观,更揭示了贫穷乃拐卖盛行的根源。一篇令人启迪思考的小说,倾情推荐共赏!!
回复2 楼        文友:清风淡雅        2014-07-03 08:30:08
  有了社长的精彩评论,才得以让淡雅的文从后台跑到前台来,谢谢!
3 楼        文友:天龙        2014-07-03 04:59:39
  祝淡雅在荷塘写作愉快,佳作连连!!
回复3 楼        文友:清风淡雅        2014-07-03 08:30:27
  祝愿社长安好!
4 楼        文友:秋成        2014-07-03 08:57:34
  被人拐本是一件让人心痛的事情,可是故事峰回路转,变成了大团圆,将“拐”的主题转移到物资生活和情感上,即理想又现实!
回复4 楼        文友:清风淡雅        2014-07-03 09:38:55
  被拐是事实,生存是现实。团圆是亲情,延续是稳定。不和谐中的和谐啊!谢谢朋友来访和支持!
5 楼        文友:一米月光        2014-07-03 21:31:36
  开篇吸引人,结局完美!
6 楼        文友:潮仙        2014-07-04 06:41:29
  王玉珍跟在一对女儿身后,进屋去了。没多久,赵向丽就对外孙女喜爱的不得了。王玉珍趁此喊了声妈,赵向丽高兴地应声了。她终于肯认被拐的女儿了。一家人又恢复了往日的亲情中,三代人其乐融融。欣赏学习了。问好!
共 6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